美國國防部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獎項評選正式啟動!中國掀起顯示材料投資熱潮
1、美國國防部制裁中芯國際分析:僅禁止投資,子公司暫不受限
2、【芯觀點】美國國防部「軍工企業」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
3、【芯視野】中國掀起顯示材料投資熱潮,該如何搶抓機遇期?
4、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獎項評選正式啟動!
5、集微網「走進園區」第二站: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科技行活動成功舉辦
6、每日精選丨未來5G手機可免費接收電視節目;充電寶漲價至10塊錢1小時
1、美國國防部制裁中芯國際分析:僅禁止投資,子公司暫不受限
集微網消息,美國時間12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公告,將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列入「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名單。
中芯國際在北京時間12月4日發布風險提示稱:「本公司正在評估影響,請各位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是美國國防部根據經修訂的《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1999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第1237條公布的中國軍方控制企業的清單。自該法1999年制定以來,直到2020年6月美國政府才第一次公告企業名單。
目前,美國國防部於6月12日、8月28日、12月3日公布了3批「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名單,不排除未來進一步更新該名單的可能。美國國防部稱這一措施主要是為了反對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
美國凱騰律師事務所(Katten Muchin Rosenman LLP)介紹,目前美國針對「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名單的具體制裁措施只有川普不久前籤署的行政令。
11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關於應對來自證券投資於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的威脅的行政令》(以下簡稱「11月12日行政令」),規定自2021年1月11日起,禁止美國投資者投資「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阻止中國利用美國投資者的資金促進軍事發展和現代化。
凱騰律師事務所分析,11月12日行政令並不明確禁止美國投資者投資於「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的子公司及對外投資的主體。也就是說,「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直接或間接擁有50%或以上權益、或作為第一大股東的企業(不論上市與否)並不必然受到該行政令的直接影響。「共產主義中國軍方企業」控股、持股的香港、美國或大陸上市公司並不直接被納入該行政令所禁止投資的範圍內。
此外,11月12日行政令適用於美國個人及企業,並未明確說明適用於外國實體以及美國企業的海外分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可能進一步頒布禁令細則,具體解讀11月12日行政令的執行。
2、【芯觀點】美國國防部「軍工企業」黑名單,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12月3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公告,將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加上6月12日、8月28日先後公布的兩批企業,在美國國防部「黑名單」上的中國企業達到35家。
「中國軍方企業」名單是美國國防部根據經修訂的《199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1999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第1237條公布的中國軍方控制企業的清單。自該法1999年制定以來,直到2020年6月美國政府才第一次公告企業名單。美國國防部稱這一措施主要是為了反對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針對該名單的措施目前僅有川普於今年11月12日發布的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者對所謂由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禁令於明年1月11日生效,同時禁止美國投資者在這些企業被認定為「中國軍方企業」的60天內買賣其證券。
那麼,美國國防部黑名單和商務部的「實體名單」有什麼區別?
今年九月份,「中芯或被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認為中芯有『涉軍』嫌疑,可能要加以制裁」等消息就已引起了業內震動。事實上,9月份BIS給中芯國際發函並不代表其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名單,與此次進入國防部的名單,兩者並不相同。
10月4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澄清,公司知悉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已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 EAR744.21(b)向部分供應商發出的信函,對於向中芯國際出口的部分美國設備、配件及原物料會受到美國出口管制規定的進一步限制,須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從這份公告可以看出,中芯國際將在供應鏈上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需要申請許可證。但是遠不及華為被列入「實體名單」那麼嚴重。
今天中芯國際再次發布公告,被列入中國涉軍企業名單後對本公司運營沒有重大影響。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從北京時間2020年12月4日開始的60天後,美國人士不可買入本公司證券;365天後,美國人士不可交易本公司證券。中芯國際發布風險提示稱「正在評估影響,請各位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受此消息影響,中芯國際今天在香港短暫停牌,停牌之前股價為21.7港元,下跌2.25%;A股開盤小幅跳水,上午跌3.62%。
被確認為涉軍企業後,中芯國際作為美方「軍事用戶」,管控清單中相關物料申請許可證獲得批准的可能性將進一步降低,中芯國際成熟製程產能擴充計劃(項目首期計劃投資76億美元)可能受阻。
除了供應鏈受阻,美國投資者被限制交易外,業內人士對集微網記者表示,上了國防部黑名單之後,企業可能很快就會面臨經濟制裁和列入實體清單,「合規方面不排除這個可能,川普下臺前最後的瘋狂」。
美國《財富》雜誌資深評論家Richard Windsor接受集微網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商務部目前沒有把中芯國際放到實體名單中,但是他們成功引起了人們對美國技術被運用在中國軍方設備中的擔憂,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美國人到頭來還是想要和所有國家做生意的,但是很顯然,現在他們對中美之間的爭端充滿擔憂。」
他解釋,一旦被列入實體名單,那麼供應商必須要徵得美國商務部的禁令許可才能和他們合作。這種情形下,默認的設定就是「我不會發放許可給你」,所以如果你的客戶在實體名單中,可能就要給他斷供了,但也會出現例外,比如已經有一些公司拿到華為的供貨許可,所以申請許可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現在中芯國際在美國國防部的黑名單中,但是即便是沒有在實體名單中,如果無法拿出結論性的證據證明其產品和服務沒有涉及軍事應用,那麼他們的處境依然會很困難,用於晶片製造的設備會被斷供。
對此,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珊珊表示,目前相關企業的影響暫時還限於證券禁止交易,並沒有直接上實體名單。「美國不少觀察人士,包括美國國會的很多研究人員都反覆指出,國防部名單和商務部實體名單中間有巨大的差異,會導致執法/合規的困難。」她指出,「有一些公司一部分上了國防部名單,另外一部分上了實體清單,執法標準難以把握,公司合規無法操作。所以未來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這個變化即美國方面為了便於管理將會統一名單,將企業從一份名單轉移到另一份名單。因此不排除中芯國際等國防部黑名單企業將來被列入商務部實體名單的可能性。
徐珊珊補充說,但是這份名單是相關法律制定後,今年才首次公告企業名單並有所動作的,沒有相關先例可以研究。「雖然不清楚拜登就任後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政策會如何變化,但多數的判斷是牽一髮動全身,它必須定個中美關係整體基調,才能開始在細節上面有所反映。所以這個麻煩應該不是短期的。」
披露的文件顯示,美國資產管理公司領航集團(Vanguard Group)和貝萊德(Blackrock)各持有中海油約1%的股權,併合計持有中芯國際已發行股票的近4%。徐珊珊強調,現在禁止證券交易的命令已經看到了,供應鏈方面的風險應該早作準備。
此外,可能美國市場也會介入,例如昨天新疆原產貨物管控措施(禁止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口棉花及製品)就出來了。如果到了經濟制裁的程度,那麼國際結算、美國資產、旅行都會受到限制。對於關聯方來說最有可能受到二級制裁的威脅。
對於美國商務部和國防部都在發布針對中國企業的禁令,Richard Windsor認為這兩個部門沒有合作「很不合理」。「美國商務部的職能並不是評估中國軍方或者中國軍方使用美國技術對美國安全會造成什麼威脅,相應地,美國國防部也沒有資格說『你不能把技術賣給中國公司』」,他指出,「所以很顯然,兩個部門聯合起來,國防部列出他們認為對美國安全有威脅的科學技術,而商務部負責防止這些技術從美國流到中國甚至軍方。」
這一觀點也從側面印證,如果美國國防部和商務部「攜手合作」的話,兩份名單未必沒有統一的時候。
(校對/零叄)
3、【芯視野】中國掀起顯示材料投資熱潮,該如何搶抓機遇期?
集微網報導,近期,綠人半導體高性能OLED有機發光材料項目剛投產不久,全洋材料又宣布金屬掩膜板產線成功試產……一大堆廠商正在推進或者計劃投資顯示材料項目,中國掀起了顯示材料投資熱潮。近日,又有新廠商入局顯示材料領域,12月1日,彤程新材公告稱將投資平板顯示用光刻膠項目。
得材料者得天下,材料是科技的命脈,在顯示產業顯得尤為突出。只有突破配套,中國才有機會從顯示產業大國向顯示強國轉變,真正引領全球顯示產業發展。但是目前偏光片原材料、有機發光材料、光刻膠、玻璃基板等顯示材料卻高度依賴國外企業,中國材料企業該如何抓住顯示產業向中國大陸快速轉移的機遇期呢?
中國顯示產業崛起
當前,全球顯示產業格局已定,中國大陸在全球液晶面板產業佔據主導地位。根據IHS數據,中國大陸面板產能佔比穩步提升,到2021年將達到52%。其中國內大尺寸液晶面板2020年全球佔比將達到56.6%,預計到2025年佔比將達到71.6%。
在液晶面板市場無力與中國大陸廠商競爭的廠商紛紛尋求轉型。日本面板廠商堅守液晶面板市場,陷入市場泥潭,連連虧損,夏普為求生已經出售給鴻海;中國臺灣面板廠商液晶面板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將未來交給Micro LED;韓國廠商則決定戰略性放棄液晶面板市場,從2021年開始將陸續關閉液晶面板產線,加碼投資AMOLED。
面對韓國、中國臺灣廠商的差異化戰略布局,中國大陸廠商也在積極布局AMOLED、Micro LED。中國AMOLED產業正在加速追趕韓國。目前,中國大陸已經擁有15條以上的AMOLED生產線,產能正在逐步釋放,與韓國的差距不斷縮小,2020年上半年智慧型手機柔性AMOLED出貨首次超過20%。此外,京東方、TCL華星、天馬、三安光電、利亞德、雷曼光電、康佳等中國大陸廠商還在積極布局Mini LED、Micro LED,推動Micro LED產業化。
中國大陸廠商在保持液晶面板產業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技術布局,不管未來顯示技術如何演變,中國大陸廠商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顯示材料有所突破
伴隨著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崛起,中國顯示材料的本土化率不斷獲得提升。根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新型顯示材料整體市場規模為914億元,本土化率達到40.26%,其中液晶材料、溼化學品、靶材、電子氣體等已經實現技術突破,形成一定市場規模。
液晶材料分為液晶單體、液晶中間體、混合液晶,目前,國內液晶單體已經形成優勢,混合液晶也有一定突破。據了解,江蘇和成、誠志永華、八億時空等國內廠商擁有自有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產品均實現批量供應,得到市場驗證,具備擴產能力,本土化率正在快速提升,其中2019年混合液晶本土化率達到32%。
溼化學品廣泛用於顯影液、刻蝕液、清洗、減薄等工藝過程中,近幾年國內平板顯示用溼化學品國產化速度較快,整體本土化率達到40%。其中高世代液晶面板用銅刻蝕液及銅剝離液等復配類容液有一定技術難度,國內企業也開始小批量供應。
國內平板顯示用電子氣體企業雖然普遍都比較小,但是液晶面板用電子氣體本土化率達到60%。顯示平板用靶材在江豐電子、四豐電子、阿石創等廠商的推動下本土化率獲得不斷提升,其中鋁靶材、鉬靶材本土化率都超過50%,ITO靶材也實現突破。
但核心材料依賴外企
雖然液晶材料、溼化學品、靶材、電子氣體本土化取得一定成績,但是新型顯示材料八大耗材還包括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刻膠、有機發光材料等,與國外廠商存在巨大差距。
玻璃基板佔面板原材料成本的比例最大,超過20%,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新型顯示用玻璃市場規模210億元。目前,國內玻璃基板廠商嘗試突破,其中彩虹G8.5+基板玻璃產線實現量產,但是10.5代、8.5代玻璃基板仍面臨工藝挑戰、材料缺失等難點,一直被旭硝子、電氣硝子、康寧壟斷,價格受其控制,高額利潤被攫取。
偏光片一般跟著面板產線而轉移,近幾年液晶面板產業重心向中國大陸轉移,國內偏光片布局比較快,目前偏光片整體本土化率達到15%,但是偏光片上遊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亟需突破。偏光片上遊光學膜主要包括PVA膜、TAV膜、保護膜、離型膜等,主要被日韓廠商壟斷。
有機發光材料由於缺少自主專利產品,本土化配套尚在研發起步階段,像鼎材科技、奧萊德、三月科技、阿格蕾雅等國內供應商在一些小品種上有一些突破,但是在整體市場中相對薄弱。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常務秘書長魯謹指出,由於缺乏量產應用實績,面板廠在新產品選型過程中格外謹慎,國產專利材料暫作為第二供應商的選擇。
平板顯示用光刻膠品種比較多,主要包括Array正性光刻膠、RGB彩色光刻膠、BM黑色光刻膠、PS和OC。光刻膠保存期短,非本土供應存在供應穩定性和有效期風險,近幾年國內廠商嘗試突破,但是由於沒有原材料支撐,存在生產工藝與工程化、產品質量控制技術難題,仍然高度依賴進口。
顯示材料如何補強?
總體來看,我國新型顯示材料發展水平與新型顯示產業發展不匹配,與全球顯示材料產業的發展變革速度不匹配,與未來顯示產業發展需求不匹配,還需要繼續加快變革、突破。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也認為,顯示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材料。顯示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從LCD到OLED,再到Micro LED,越來越依賴於材料和裝備,所有的核心技術會逐漸地分散到材料與裝備中,因此形成產業鏈的集群,保障產業的安全,對任何的產業,尤其對新型顯示產業來說,特別重要。
魯謹表示,國內是全球最大顯示面板生產基地,國內材料企業具有新材料導入的機會,而且面板廠商面臨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材料能夠實現國產化突破,形成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價格優勢,就有機會導入量產線中。材料廠商應該抓住機會,與下遊廠商緊密結合,聯合技術攻關,在複雜的全球產業鏈格局變化中實現突破和創新。
一位顯示材料從業者建議,通過下遊面板廠以及上遊材料廠商之間的協同合作,進一步鞏固LCD優勢地位,並同時加強在OLED等新應用領域的拓展,打造相對完整、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生態鏈。
一位顯示行業人士認為,推動新型顯示材料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加快產業公共平臺建設和完善。鼓勵面板企業開展新型材料的驗證,加強聯合攻關,加強上遊原材料配套體系建設,加強材料、設備、器件、終端產業協同發展。第二,加快培育新型顯示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顯示技術迭代演進,新的需求、新的產品、新的業態不斷出現,包括顯示產品視覺效果越來越真實,顯示產品形態越來愈多元,正帶動顯示產業朝著智能化、泛在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顯示材料企業要面向新興需求加強前瞻性技術布局和投入,積極支持新型顯示產業、移動網際網路、新興智能終端發展。第三,加強全球顯示產業的深度協作。在顯示領域,加快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鼓勵海內外顯示產業、資本、人才、技術等各方面市場要素加強合作,共享產業發展的創新成果。 (校對/鄺偉鈞)
4、2021中國IC風雲榜·投資機構/投資人榜單及獎項評選正式啟動!
一年一度的IC盛典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將於2021年1月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最備受矚目的議程便是中國IC風雲榜的頒獎典禮。
今年中國IC風雲榜重磅推出了「中國半導體投資機構榜單TOP100」和「中國半導體投資人榜單TOP20」評選,榜單將於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前夕公布;並向其中Top10的機構和Top5的傑出投資人頒發「年度最佳投資機構獎」和「年度傑出投資人獎」, 獲獎機構及投資人將受邀參加年會,並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相關領導現場進行頒獎。
中國IC風雲榜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與集微網共同舉辦評選,旨在鼓勵和表彰在過去一年中,在半導體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製造、行業資本管理及運作、產業鏈上下遊集群建設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取得優異成績的機構與個人,通過資本為產業賦能,積極為中國半導體企業的加速發展提供助力,增強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
評選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多家會員單位及超過四百位半導體行業CEO坐鎮評委會,其榜單及獎項的公信力及含金量不言而喻。
以下為榜單及獎項評選規則:
一、中國半導體投資機構榜單TOP100
「中國半導體投資機構榜單TOP100「採取提名制,同時結合投資人自薦或者推薦候選人的方式進行,從項目今年報會/IPO數量(20%)、管理資金規模(15%)、投資項目個數(25%)、投資項目總金額(20%)、行業影響力(20%)五個維度評選得出。
二、中國半導體投資人榜單TOP20
「中國半導體投資人榜單TOP20「採取提名制,同時結合投資人自薦或者推薦候選人的方式進行,從投資企業數量(30%)、投資金額(20%)、綜合回報率(30%)、行業影響力(20%)四個維度評選得出。
三、年度最佳投資機構獎
「中國半導體投資機構榜單TOP100」中排名前十的知名機構。
四、年度傑出投資人獎
「中國半導體投資人榜單TOP20「中排名前五的傑出投資人。
評選機制:評選採用提名制,同時結合投資人自薦或者推薦候選人
評選流程:
2020年12月04日: 榜單評選啟動,收集報名表
2020年12月25日: 報名表提交結束,開始統計
2020年12月31日: 統計結束
2021年01月: 發布榜單,年會現場為Top10投資機構及Top5投資人頒獎
詳情諮詢:
電話:13120775075
郵箱:wuyue@lunion.com.cn
期待您的參與~
(校對/團團)
5、集微網「走進園區」第二站: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科技行活動成功舉辦
集微網消息,12月4日,集微網「走進園區」第二站活動在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成功舉辦。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蘇美達股份有限公司、元禾璞華、松禾資本、合肥經開區等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企業、機構、園區代表來到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就合作、落地、產業展望等與政府參會人員及園區入駐企業進行了深入溝通,交流創新經驗、共探產業趨勢。
「走進園區」活動是繼集微政策峰會、園區頻道線上平臺後,搭建的又一個企業與園區優勢展現平臺,希望通過本活動切實幫助更多企業、機構與地方園區實現有效、深度、精準的對接,以促成合作。
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管委會主任蔡映輝對參訪團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說:「希望大家不虛此行!多來芯谷走走。來了就是芯谷人,去了更是芯谷人。」
12月4日上午,南安分園區綜合協調辦副主任呂全福簡單介紹了泉州芯谷「一區三園」模式下的空間格局和產業布局情況,並著重介紹了南安分園區的產業、區位優勢、生態配套以及教育資源配套等。
南安分園區作為泉州芯谷的核心區,以化合物半導體為重點發展方向,是泉州市、南安市兩級共同打造的「港產城」高端融合示範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直接定位發展「化合物半導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據了解,目前南安分園區聚集了包括三安高端半導體、富宸封測、安芯半導體設備等9個項目,正加速打造化合物半導體全產業鏈集群。
12月4日下午,為更全面與深入地感受園區產業發展,「走進園區」參訪團先後參觀了福建安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芯快幫雲孵化器、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
福建安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園區引進的首家高科技半導體設備公司,產品涉及集成電路、LED、MEMS、顯示面板、光伏等黃光設備領域。
中國芯·快幫雲孵化器作為半導體雙創中心的重要支撐和組成部分,依託「中國芯谷·數字泉州資源中心」體系,重點引進半導體行業創新創業團隊。
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是園區引進的首個龍頭項目,總投資333億元,計劃5年內投產、7年內達產,主要包含高端氮化鎵、高端砷化鎵、大功率氮化鎵雷射器、光通信器件模組、射頻濾波器和微波集成電路、功率型半導體、特種襯底材料和封裝產品應用等。
在企業座談會環節,參訪團代表紛紛表示,南安分園區擁有良好的快速成長的產業生態和區位優勢等,而這些因素又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發展和對外交流合作。接下來,也會持續關注南安分園區的動態,進一步溝通交流。
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是集微網品牌活動「走進園區」第二站,與此同時集微網也通過此次活動收到了來自企業和園區對於活動持續舉辦的期許。未來集微網也將更好地推進「走進園區」活動,帶隊組織優質企業、機構、園區等代表團赴全國各地明星園區進行參訪,為產業資源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為推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校對/小如)
6、每日精選丨未來5G手機可免費接收電視節目;充電寶漲價至10塊錢1小時
集微網12月4日消息,中國廣電網絡副總曾慶軍在研討會上透露,未來利用5G NR信道,讓所有5G終端都能收到用5G方式播的數位電視,不用擔憂流量和網絡擁堵問題。他舉例,冬奧會能否讓5G手機免流量看廣電播出的數位電視,還不用擔心三大運營商收費。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免費往往都是最貴的,5G手機可免費接收電視節目的提議總覺得背後另有隱情。
圖片來源:微博
近日,「共享充電寶為什麼越來越貴」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充了50分鐘,花了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兩三塊錢。還有網友反映,有些地區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已經達到每小時10元。充電寶之所以會貴,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不需要的,一塊錢一個小時也覺得貴,需要的,即便是十塊錢還是有人用,這個在營銷上應該叫目標用戶細化!所以普通消費者還是要養成出門帶充電寶的習慣。
圖片來源:微博
印度報業託拉斯(PTI)等印媒12月3日報導,印度權威品牌調研機構「信賴研究顧問」(Trust Research Advisory)的一項消費者調查顯示,美國電腦品牌戴爾連續兩年成為印度最值得信賴的品牌,小米移動第二,三星移動位列第三。小米上榜主要是深耕印度市場的結果,考慮到中印關係不好,估計會給小米在印度的發展蒙上陰影。
圖片來源:微博
根據研究機構 Omdia 的數據,2020 年四攝像頭智慧型手機最受消費者歡迎,超過三攝像頭方案。即使在低價位的智慧型手機中,四攝也比較常見。手機廠商愛生產四攝手機,使得消費者沒有更多的選擇,如果一個攝像頭能夠囊括所有的拍照功能,消費者還是樂意選擇攝像頭少的手機。
圖片來源:微博
不少iOS遊戲開發者反映,蘋果再次發布了通知郵件,要求中國區的遊戲開發商在後臺提交版號信息。郵件內容顯示,12月31日之後,未按要求提交的遊戲,將無法在中國區的App Store上提供,直到提交遊戲版號。希望國內各大安卓應用商店也跟進蘋果的行動,明年起禁止無版號遊戲在中國上架,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種權益的保障。
圖片來源:微博
更多的趣事,就在每日精選。
(校對/零叄)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