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隱者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大明王朝1566》第八集大致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推行改稻為桑,鄭泌昌、何茂才決定鋌而走險,通倭栽贓,高瀚文被美色俘虜的故事。
這一集,大隱者想談談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貪官都是聰明人。
笨人只能當庸官
許多老人經常會自豪的說一句:我這輩子沒做過虧心事。其實這句話,證明他們到老了還沒有認清自己。
沒做過虧心事,只有極少數人,是靠著堅定的意志、崇高的理想、超乎常人的責任心,才能做到此生未做虧心事。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你沒做虧心事,不是因為你多麼崇高,而是你壓根沒有條件做,沒有能力做,沒有機會做而已。
這句話說來扎心,但這是事實。舉個例子來說,就拿男人管不住的褲襠來說吧,《亮劍》裡面李雲龍罵段鵬管不住自己的褲襠,結果自己也沒管住,為什麼呢?因為想管住,很難。
這是本性。
有些人會說,不對啊,我都過了大半輩子了,我怎麼就管住了呢?其實,這是幻覺。
對於多數平庸的男人,不是你一生只愛一個人,你沒有那麼崇高。你只是因為沒有魅力,吸引不了女性,所以壓根就沒機會接受考驗;你只是因為沒有事業,誘惑不了女性,是平庸強制你清心寡欲;你只是因為沒有渣男的本領,遇到心儀的女性都不知道如何搭訕,娶個媳婦都是相親介紹的。
我們再來說庸官。這些人大可以說,我此生雖未立寸功,但行的正,走的直,無愧於天地。
其實,這也是幻覺。
扎心的答案是,你因為笨,所以才平庸。你不知道如何做事,只能做交辦的機械性工作;因為能力平庸,所以接觸不到考驗你的工作,也就成就了你的清廉。
人是個有趣的生物,讀者朋友可以觀察身邊的人,沒有人覺得自己長得多差,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多笨,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多蠢。
所以,每當聽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人就憤怒的不行,啊,竟然把我們當傻子,這是愚民思想啊。
但現實真的很扎心,聽風就是雨的恰恰是多數。
貴有自知之明,自知的,很少,很少。
貪官都是聰明人
這是充分非必要條件。聰明人,不貪不佔,兢兢業業,這是了不起的人,讓我們敬仰的人。
但有些聰明人,就走上了歧路,比如鄭泌昌、何茂才。他們有詭計,按朝廷方針辦事,總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做出貓膩;他們有膽量,欺上瞞下,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他們有人脈,敢收敢送。
有影迷開玩笑,說這兩個人是官場cp。說的很準確,兩個人工作配合的非常好,一個白臉,一個紅臉,鄭泌昌負責打圓場,何茂才負責得罪人。
看清了朝廷的風向,鄭泌昌意識到改稻為桑背後的暗流湧動。朝廷的嚴黨和裕王黨的決戰場,很可能就是這裡。
但最悲傷的事情是,決戰場還沒開打,鄭泌昌、何茂才就要做倒下的屍體了,這還了得。
聰明人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困獸猶鬥。所以何茂才想出了通倭這樣天大的密謀。
治大國如烹小鮮。為什麼?因為壓得越緊,反彈的力量越大,容易影響大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兩千年的王朝史,從來都是聰明人的鬥爭,所以在咱們百家姓看來,很多時候都看不懂。
怎麼不直接殺?怎麼不直接辦?怎麼不?太多的疑問背後,是我們看不懂。投鼠忌器,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拳擊賽一樣,雙方都在耐心的找對方的失誤。
只有吃瓜的觀眾在吶喊,打他!打死他!咋不打他呢?咋不勾拳呢?咋不直拳呢?
大隱者想說,你咋不上呢?
養娃,要粗魯點
高瀚文是個好人,是個真性情的人,是個值得託付的人,但走仕途,實在是太嫩了。
沒有海瑞的陽剛,缺了些混不吝;沒有王用汲的老練,缺了些油滑,沈一石一出手,高瀚文應聲畫押。
幾個太監一圍,高瀚文就不知所措了,清流的名聲,是一塵不能染的。
高瀚文像極了大學裡一類男孩子,他們品格高尚,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才多藝,人也長得一表人才,可以說百分百男人的感覺。
但這類人,走到社會後,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多數都發展不好,嫁給他們也很難幸福。
因為他們太看重自己的羽毛了,自身不能有汙點,難合群,不抗壓,婚姻生活也會在職業生涯發展逐步淪為平庸後,變得不再自信,不再優雅。
所以,大隱者的觀點是,教育孩子方面,寧可讓他強勢一點,混不吝一點,不能教育成二哈,因為社會很殘酷,不欺負人,但不能被人欺負。
高瀚文,讓人心疼。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
為什麼成事的人,必須要有心胸?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崗位。想成事,就要先容的下人,將適合的人,放到適合的崗位。
四個太監,刻薄勢利,阿諛奉承,大隱者是不喜歡這樣的人,但也被沈一石用的風生水起。
人,集善惡於一身。不要以為弱勢的人就是善良的,這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臨時工那麼多?
君子惜羽毛,惡狼無衣裳。
本集就寫這麼多,讀者朋友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可以私我。#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