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為啥都是聰明人—《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8集)

2021-01-18 騰訊網

作者:大隱者

原創文章,謝絕轉載

《大明王朝1566》第八集大致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推行改稻為桑,鄭泌昌、何茂才決定鋌而走險,通倭栽贓,高瀚文被美色俘虜的故事。

這一集,大隱者想談談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貪官都是聰明人。

笨人只能當庸官

許多老人經常會自豪的說一句:我這輩子沒做過虧心事。其實這句話,證明他們到老了還沒有認清自己。

沒做過虧心事,只有極少數人,是靠著堅定的意志、崇高的理想、超乎常人的責任心,才能做到此生未做虧心事。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你沒做虧心事,不是因為你多麼崇高,而是你壓根沒有條件做,沒有能力做,沒有機會做而已。

這句話說來扎心,但這是事實。舉個例子來說,就拿男人管不住的褲襠來說吧,《亮劍》裡面李雲龍罵段鵬管不住自己的褲襠,結果自己也沒管住,為什麼呢?因為想管住,很難。

這是本性。

有些人會說,不對啊,我都過了大半輩子了,我怎麼就管住了呢?其實,這是幻覺。

對於多數平庸的男人,不是你一生只愛一個人,你沒有那麼崇高。你只是因為沒有魅力,吸引不了女性,所以壓根就沒機會接受考驗;你只是因為沒有事業,誘惑不了女性,是平庸強制你清心寡欲;你只是因為沒有渣男的本領,遇到心儀的女性都不知道如何搭訕,娶個媳婦都是相親介紹的。

我們再來說庸官。這些人大可以說,我此生雖未立寸功,但行的正,走的直,無愧於天地。

其實,這也是幻覺。

扎心的答案是,你因為笨,所以才平庸。你不知道如何做事,只能做交辦的機械性工作;因為能力平庸,所以接觸不到考驗你的工作,也就成就了你的清廉。

人是個有趣的生物,讀者朋友可以觀察身邊的人,沒有人覺得自己長得多差,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多笨,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多蠢。

所以,每當聽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些人就憤怒的不行,啊,竟然把我們當傻子,這是愚民思想啊。

但現實真的很扎心,聽風就是雨的恰恰是多數。

貴有自知之明,自知的,很少,很少。

貪官都是聰明人

這是充分非必要條件。聰明人,不貪不佔,兢兢業業,這是了不起的人,讓我們敬仰的人。

但有些聰明人,就走上了歧路,比如鄭泌昌、何茂才。他們有詭計,按朝廷方針辦事,總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做出貓膩;他們有膽量,欺上瞞下,鋌而走險,孤注一擲;他們有人脈,敢收敢送。

有影迷開玩笑,說這兩個人是官場cp。說的很準確,兩個人工作配合的非常好,一個白臉,一個紅臉,鄭泌昌負責打圓場,何茂才負責得罪人。

看清了朝廷的風向,鄭泌昌意識到改稻為桑背後的暗流湧動。朝廷的嚴黨和裕王黨的決戰場,很可能就是這裡。

但最悲傷的事情是,決戰場還沒開打,鄭泌昌、何茂才就要做倒下的屍體了,這還了得。

聰明人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困獸猶鬥。所以何茂才想出了通倭這樣天大的密謀。

治大國如烹小鮮。為什麼?因為壓得越緊,反彈的力量越大,容易影響大局。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兩千年的王朝史,從來都是聰明人的鬥爭,所以在咱們百家姓看來,很多時候都看不懂。

怎麼不直接殺?怎麼不直接辦?怎麼不?太多的疑問背後,是我們看不懂。投鼠忌器,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拳擊賽一樣,雙方都在耐心的找對方的失誤。

只有吃瓜的觀眾在吶喊,打他!打死他!咋不打他呢?咋不勾拳呢?咋不直拳呢?

大隱者想說,你咋不上呢?

養娃,要粗魯點

高瀚文是個好人,是個真性情的人,是個值得託付的人,但走仕途,實在是太嫩了。

沒有海瑞的陽剛,缺了些混不吝;沒有王用汲的老練,缺了些油滑,沈一石一出手,高瀚文應聲畫押。

幾個太監一圍,高瀚文就不知所措了,清流的名聲,是一塵不能染的。

高瀚文像極了大學裡一類男孩子,他們品格高尚,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多才多藝,人也長得一表人才,可以說百分百男人的感覺。

但這類人,走到社會後,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多數都發展不好,嫁給他們也很難幸福。

因為他們太看重自己的羽毛了,自身不能有汙點,難合群,不抗壓,婚姻生活也會在職業生涯發展逐步淪為平庸後,變得不再自信,不再優雅。

所以,大隱者的觀點是,教育孩子方面,寧可讓他強勢一點,混不吝一點,不能教育成二哈,因為社會很殘酷,不欺負人,但不能被人欺負。

高瀚文,讓人心疼。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

為什麼成事的人,必須要有心胸?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崗位。想成事,就要先容的下人,將適合的人,放到適合的崗位。

四個太監,刻薄勢利,阿諛奉承,大隱者是不喜歡這樣的人,但也被沈一石用的風生水起。

人,集善惡於一身。不要以為弱勢的人就是善良的,這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臨時工那麼多?

君子惜羽毛,惡狼無衣裳。

本集就寫這麼多,讀者朋友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可以私我。#大明王朝#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8集)—鄭泌昌鋌而走險
    《大明王朝1566》第八集大致的內容,主要是圍繞著推行改稻為桑,鄭泌昌、何茂才決定鋌而走險,通倭栽贓,高瀚文被美色俘虜的故事。這一集,大隱者想談談一個有意思的話題——貪官都是聰明人。你只是因為沒有魅力,吸引不了女性,所以壓根就沒機會接受考驗;你只是因為沒有事業,誘惑不了女性,是平庸強制你清心寡欲;你只是因為沒有渣男的本領,遇到心儀的女性都不知道如何搭訕,娶個媳婦都是相親介紹的。我們再來說庸官。這些人大可以說,我此生雖未立寸功,但行的正,走的直,無愧於天地。其實,這也是幻覺。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4集)—馬寧遠和田樸珺,相煎何太急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1集)—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2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3集)—馬寧遠,有一種忠誠讓人反胃#大明王朝1566#
  • 《大明王朝1566》影評8.2——大明王朝
    花了3天時間,把46集大明王朝肝完了這是一部正史劇,相比於康熙王朝著重表現康熙,大明王朝更加視野開闊,講述了那個時代君臣,父子,同僚,朋友。更加揭示了腐敗的根源,尺度很大,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借鑑意義,人民的名義,也沒敢把貪汙腐敗講得那麼深。
  •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是一部聰明的劇?
    說「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聰明人做的劇原因在於編劇是做過「雍正王朝」的劉和平,導演是拍過「走向共和」的張黎。他們沒雞賊似的去靠以前的老本騙錢騙觀眾,還肯學習、肯用心、有野心,對歷史有了解、對社會讀得懂,他們的才華和能力也沒辜負他們的野心。事實上,劉和平和張黎不僅聰明,而且智慧。
  •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刷到《大明王朝1566》,完全是個意外。那是幾年前我工作需要熬夜,刷視頻就成了那段時間打發無聊和排遣困意的一個辦法。評分高的且對我胃口的電影,基本刷得差不多了,就去翻翻電視劇,本來想去刷一下評分很高的《康熙王朝》,但覺得太長了,而且以前斷斷續續也看過一點,大概的劇情也知道些,就不太想看。    當我把點開的視頻關掉,繼續尋找時,系統給我推薦了幾部類似題材的劇。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想到了另一部劇——《琅琊榜》。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和二月河不同,《雍正王朝》的藝術策劃張黎,卻因這部劇看中了劉和平的才華。多年後,張黎在採訪中回憶起二人最初的合作:「我的收穫是認識了劉和平。」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一部劇,能在十幾年之間被人反覆提起,好看是首要因素。四十六集的長度,在還不流行注水的2007年,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國產劇,恰恰是緊湊的情節和全員在線的演技,支撐起這四十六集的故事。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用導演團隊的話說,他們希望1566出來後,大家能對電視劇這個藝術分類有全新的認知。結果他們也確實做到了,1566在藝術層面的水平不說絕後,至少空前。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2007年,《大明王朝1566》來了,並被湖南衛視買斷5年的放映權,那時候湖南衛視最火的電視劇有《又見一簾幽夢》、《綠光森林》、《醜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回家的誘惑》等,像《大明王朝1566》這樣燒腦、需要歷史學基礎的電視劇並不討好。而且播出時間為晚上10點,看完沒有回放,網絡也不能播放,好好的一部劇就像被雪藏的小媳婦一樣,暗淡於小黑屋內。
  • 在今天,為什麼人們仍懷念《大明王朝1566》?
    大雪是《大明王朝1566》的隱喻。第一集,欽天監監正周雲逸被宦官杖殺,臘月的大雪點點落在血泊裡;第三十二集,旁白道:「今天真是嚴黨的好日子。冬至瑞雪,鄢懋卿南巡的白銀進京了。」但見嚴世蕃款款出迎,面有喜色,直嘆好雪,此時的他許是不知道,這凜冬的鵝毛大雪,就是上天為他親自準備的孝衣;到了結局,又是一場雪,嘉靖駕崩,海瑞出獄,紛紛大雪襯得大明王朝如履薄冰,又隱現希望。
  • 大明王朝的權謀大戲 ——評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在國產歷史題材電視劇中《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出類拔萃的經典之作,這部劇不僅主題深刻,內容豐富,而且人物刻畫生動細膩,不落俗套,對於喜歡權謀類影視劇的劇作的觀眾來說,這部劇更是極具研究價值。這部劇的諸多優秀特質使其贏得了觀眾們的認可,豆瓣評分高達9.7分,就是極好的佐證。
  • 《大明王朝1566》一曲廣林散,再奏待芸娘
    歷時近三個月,利用各種閒散時間,終於刷完1566,隨手寫點想法自娛自樂。融入創作者觀點的歷史劇依然是某種程度上對歷史的抽象和還原,剖析歷史劇也是剖析歷史。儘管這部上映多年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描述了愛情,友情,親情等諸多方面,但最核心的視角只有一個,即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運行,其它視角無論多麼精彩、感人,都是為這個主旨服務。
  • 靜水深流的《大明王朝1566》
    八月,我再看《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即有針鋒相對的庭辯,直入主題,劍拔弩張。之後,這樣的文戲比比皆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不僅僅是劇情的段落,還有大明嘉靖年間波橘雲詭的朝局,不見硝煙的黨爭,捉襟見肘的財政,沿海四起的倭寇,民生疾苦的百姓。這一切,又使得劇情環環相扣,變化多端,往往箭在弦上,常常意料之外。怎一個精彩了得。
  • 高分巨作《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這部作品是張黎導演的。它的視角和立意與眾多電視劇完全不同。但無疑是一部超時空的好作品。豆瓣評了9.7的高分。而同一導演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也是9.7的高分。我們能看出來,《大明王朝1566》雖然演義的是歷史,可反映的確是當下,它的一切權謀和當下的官場非常接近,看幾處橋段,比如「鐵王座之爭」,完全可以契合到當下的權謀爭奪中的一個例子。
  • 《大明王朝1566》真是神劇,就是有點恐怖,皇帝最後像個守財奴?
    《大明王朝1566》這是國產劇的一座豐碑,至今提及這部劇,很多人都是讚不絕口。甚至很多觀眾都是二刷,三刷,無數遍的刷。共有46集,豆瓣評分9.7分。前面幾集都讓人看得犯困,是真的看睡著的那種,真的覺得不像一般的電視劇那般引人入勝。而是不了解情況,和不了解一些歷史的,還有加上不經常看良心劇的真的覺得挺沒意思的。忍過了前面幾集,後面就看得讓人停不下來了。
  • 《大明王朝1566》百姓人家門神的海瑞,無後又如何?慘乎?
    《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又名嘉靖與海瑞。可見海瑞在這部劇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黃志忠飾演的海瑞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以至於觀眾對這個角色充滿了爭議。一種說法:如果你現實裡有個海瑞這樣的朋友或者親戚,你肯定沒好日子過?如果你丈夫是海瑞,我肯定你每天活在地獄中。
  • 大明王朝:1566年的那些人
    46集的《大明王朝1566》我看完了,可我再無勇氣看第二遍,「蒼生」二字太過沉重!《大明王朝》一巧破千鈞。雖然劇中有不少虛構成分,但表現得更像真實歷史,陳寶國把嘉靖帝飾演的活靈活現,而《雍正王朝》《唐明皇》《漢武帝》等劇也只能排在後面了,它們皆因過度美化帝王而導致與歷史上政局的真相拉開了距離。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1集)—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鬥大的風
    《大明王朝1566》相信不需要大隱者過多介紹了,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也是讀者朋友約稿了很長時間的一部作品,之所以一直未落筆,因為寫,就要寫的全面,寫的深度,這樣才對得起優秀的作品。今天開始,大隱者將對這部電視劇進行深度的解讀,看看究竟好在哪,厲害在哪。
  • 一部讓我拍案叫好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最近終於看完一部46集的電視劇,它是如此的精彩,讓我幾次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這部電視劇就是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主演的《大明王朝1566》。就是因為嚴嵩孤立皇上蔽塞言路,將他們所做的種種不恥之事,都暗中牽扯到皇上,以至於只要彈劾嚴黨,就是誹謗聖上……
  • 居家追劇指南:《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為何是中國最佳電視劇
    《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大陸於2006年拍攝的古裝電視劇,以明朝嘉靖年間為背景,講述嘉靖帝執政的時期,《大明王朝1566》於2007年1月在湖南衛視首播。闊別多年,中國重慶衛視在2017年重播此劇。主要因為以下幾個方面:1.劇本學者型編劇坐鎮,這部作品衝突激烈集富戲劇性,還蘊藏著某些超越戲劇性本身的追求,在戲劇性的情節之下還有深厚且富於張力的內涵。作品整體風格較為內斂沉鬱,在深處蘊藉著某種民族的蓬勃之氣。本身在題材上又超越了愛恨情仇的宮廷劇,是一個關注社會現實、為民呼聲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