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瓊瑤電影回顧

2020-10-06 文藝星空2020

1.婉君表妹1965

李行導演,唐寶雲主演

跟《情深深雨濛濛》一樣,這個戲加重了革命。老二的革命有很多戲份,謝玲玲的小婉君跟金銘一樣出彩,中國的亭臺樓閣布景很精緻,這次婉君真的是表妹身份,而不是原著和電視劇的童養媳。

開頭兒時的片段頗為有趣。看看這個家庭。這種懦弱溫良的大哥,熱情盲目的二哥,善良膽怯的三哥的形象,這種沒有身份分辨不了愛恨的孤女。以家衛國的提法,你還不能不說有點道理。大家最後都出走了,希望在人間哪!

2.菟絲花1965

李翰祥導演,汪玲主演

羅教授像個糟老頭,羅伯母像個幽靈。女主角汪玲很美,可惜演得太生硬,她這個身世後來改編到電視劇《在水一方》杜小雙那去了。瓊瑤戲的身世情節似乎都可以相互挪移,即便水靈的美人和糾纏的情痴雷同反覆,仍然還是賞心悅目,忍不住要多看一眼的。

3.煙雨濛濛1965

王引導演,歸亞蕾主演

初版煙雨濛濛,一如原著,悲劇收場。歸亞蕾的依萍,性格擰巴,尖牙利嘴,年輕歸年輕,沒有少女感,但演技著實厲害,結尾雨中的那陣笑聲,讓人發寒。

年輕時的歸亞蕾真是好漂亮,那麼清瘦,穿旗袍好看極了...情節刪減太多了,有一點太匆促。不過這是最忠實原書的一部,沒那麼多添加的情節。

4.啞女情深1965

李行導演,王莫愁、柯俊雄主演

柯俊雄當時才20歲,長得可真成熟。價值觀現在看來有點兒可怕,男主角太渣,結局令人唏噓。王莫愁演技不錯,完全不用加心理活動的獨白。長大之後的雪兒好漂亮,可惜演員不出名。

花如解語還多事,食不能言最可人。

5.花落誰家1966

王引導演,歸亞蕾主演

6.窗外1966

崔子萍導演

跟宋存壽版(1973)相較,更多景物的書寫,以及沉默的時刻。

7.幾度夕陽紅(上集)1966

甄珍主演,顏值巔峰

8.幾度夕陽紅(下集)1966

9.春歸何處1967

柯俊雄、張美瑤主演

張美瑤被柯俊雄渣了一輩子,年輕的時候在戲裡也總算對他冷酷了一回。

10.尋夢園1967

唐寶雲主演

11.紫貝殼1967

凌雲、江楓主演

飾演男主的演員凌雲好帥!劇情也很棒,關於愛情和婚姻的探討現在看來依然深刻,攝影構圖和布景也很美!

他們都發現自己在重要的事上做了錯誤的決定。有人心生怨恨,不惜讓對方毀滅。有人掙扎著燃起希望之火,憧憬著改變,卻不夠堅定勇敢,最終由它在風中熄滅。紫貝殼還是碎成了流下指間的散沙。女主將人物表現得很好,情節總體流暢,一些文藝氣的臺詞也有動人之處。敏華演唱的主題曲哀婉優美。

12.窗裡窗外1967

13.遠山含笑1967

甄珍、秦漢主演。

14.第六個夢1968

唐寶雲主演。

15.月滿西樓1968

本片為瓊瑤皇冠合組之火鳥電影公司的首部作品

16.陌生人1968

甄珍主演

17.深情比酒濃1968

歸亞蕾主演

18.明月幾時圓1968

甄珍主演

19.夏女蘿草1968

歸亞蕾主演

20.寒煙翠1968

方盈主演

21.晨霧1968

汪玲主演

22.船1969

何莉莉主演

23.幸運草1969

24.庭院深深1971

宋存壽導演,歸亞蕾主演

25.窗外1973

宋存壽導演,林青霞、胡奇主演

瓊瑤終究是瓊瑤,不曲折不多愁就怪了。林青霞的絕美亮相卻無疑是驚豔的!

外界觀念與輿論固然阻礙,但自身的猶豫與天真傻氣眼瞎才更是悲劇的緣起。 電影真是個很妙的藝術,如果沒有電影,永遠都無法見到林青霞年輕時的風採。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為一部好電影。可憐的男老師,被高三女生拖進感情深淵,萬劫不復,對方卻上岸了。

26.彩雲飛1973

李行導演,甄珍、鄧光榮主演

李行聖手一撥,彩色「瓊瑤電影」的華彩時代由此開啟。俊男美女,三廳模式,狗血戀情,肉麻對白,瓊瑤式典型烙印一應俱全。沒有變成活鬧劇,除導演的視聽協調及《彩雲飛》《千言萬語》兩首經典歌曲的加持外,貢獻最大的當屬甄珍對柔弱及堅強雙面分身的清純塑造,人美歌甜的銀幕形象令人難以忘懷。

「死而復生」的情節較為離奇,能予人慰藉但似缺了點意蘊。甄珍柔弱的美和鄧麗君的歌撐起了整部片子。鄧麗君唱的插曲紅過了尤雅唱的主題曲,甚至歷久不衰,歌壇地位不斷上升。

「我從來沒有看到這麼這麼好看的海,這麼這麼好看的天,這麼這麼好看的雲」

「還有這麼這麼好看的你」

瓊瑤式經典如今再被搬上螢屏,換來更多的是影院觀眾的爆笑,濃濃的喜感和狗血噴射而來。

初見鄧光榮。

27.心有千千結1973

李行導演,甄珍、秦祥林主演

秦祥林好帥,甄珍好美。

甄珍真是又漂亮又可愛,角色不矯情,自尊又恰到好處,義正辭嚴不卑不亢,秦祥林不予置評。瓊瑤把正妻的孩子寫得面目可憎,也改變不了第三者和渣男就該人人唾棄的事實。攝影陳坤厚,場記侯孝賢,音樂顧嘉輝。

甄珍說話的腔調完全就是紫薇,她和耿先生的相處模式約等於溫和版的陸振華和依萍,瓊瑤老師的審美真的十年如一日。

看完這部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瓊瑤比金庸更容易過時?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雖然遙遠,但其俠義精神和是非準則一直未背離現實邏輯,而瓊瑤小說哪怕是現代背景,卻因極度美化而顯得虛假,其價值觀在如今看來更是與時代格格不入,女性不僅要美麗溫柔,還要有自尊有大愛,她必須要忍受男性的自私粗魯、衝動易怒、猜忌侮辱,還必須包容他理直氣壯地家暴和出軌,否則便不配做善良無私的女主。

28.海鷗飛處1974

李行導演,甄珍、鄧光榮主演

從刁蠻任性、鬼馬精靈的富家女到哭哭啼啼,逆來順受的小媳婦;從風流瀟灑、敢愛敢恨的名記者到借酒澆愁、一籌莫展的窩囊廢,瓊瑤小說中的人物只要沾染了情愛兩字,在性格的轉變上都讓人感到莫名其妙。電影裡的音樂,特別是鄧麗君《把愛埋藏在心窩》很好聽,李行的鄉土風格讓整部電影充滿了懷舊氛圍。

瓊瑤故事總是荒誕無稽脫離現實,但本片滿熱鬧好玩的,男女主角在香港共坐天星小輪,又共遊了新加坡,吃榴槤、賞胡姬花。片尾女主角從美國回臺北也乘新加坡航空,新航女空服員標誌性的可巴雅紗籠制服那時候就有了。可謂新加坡早期觀光宣傳片。

你們兩個就像刺蝟,離開了覺得冷,靠近又會互相傷害。這原來是瓊瑤阿姨的金句啊。 重點不是我覺得好,而是你自己覺得好不好。這麼開明的老母在瓊瑤劇少見。

29.一簾幽夢1975

白景瑞導演,甄珍、秦祥林主演

第一版的一簾幽夢,最大的貢獻是劉家昌的音樂;看點全在甄珍,漂亮又靈氣十足,終於體會到為什麼林青霞誇她好看的像個瓷娃娃。

此電影和原小說簡直一模一樣……對白幾乎快要一字不差了……甄珍的形象還是更適合江雨薇小護士。

大概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吧,在我的心目中唯有劉德凱才是最適合的費雲帆人選,戴著淺色墨鏡的四哥更像是黑社會。相比於電視劇的篇幅,電影的故事過於跳躍,紫菱和費雲帆的感情太過突然,大概對於近四十多年前的電影,不該這麼苛求吧

30.翦翦風1975

恬妞主演

31.女朋友1975

白景瑞導演,林青霞、秦祥林、蕭芳芳主演。

白景瑞的作品總帶著點鬧騰的感覺,這部還算可以。理想的飄渺,認清現實的重要性。

其實瓊瑤電影也不見得有時代局限,戲裡這種大學戀愛故事放到現在高校還是比比皆是,秦祥林這個角色就是那種典型的長得還成卻自認懷才不遇不肯負責任的渣男。

林青霞花旦時期演技差點但嬌俏可愛,蕭芳芳姿色差點但是演技了得。一個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自大,虛榮,脆弱的男主角,適合的女朋友還是後者能給他溫柔和鼓勵的成熟女人。

好傷心的故事。「這些年我心裡只有兩件事,好好念書和好好愛你。」說了又有什麼用,最後攻城成功的與此無關。電影裡的眼神看得出來當時的林青霞是真的喜歡秦祥林,秦祥林是真的喜歡蕭芳芳,和電影內容完全相反的現實關係。多麼悲傷的一齣戲。

32.在水一方1975

林青霞、秦漢、恬妞主演

看過劉雪華演的也看過林青霞演的,劉雪華彼時正是好時候,不管黑色白色還是綠色穿在她身上都好看,連衣裙上身美得像仙女,可杜小雙身上最吸引人的清冷孤傲的勁兒沒了,變得三從四德。林美人把那股冰雪氣質拿捏得恰到好處,不過朱詩堯太醜了是硬傷。

和窗外一樣看看林青霞和70年代的臺灣風情。剛剛長過肩頭的黑色中發很適合林青霞,那身白色毛衣和白色帶簷帽很不錯。還有就是很怨念地發現原版電影主題曲不是鄧麗君唱的……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最愛鄧麗君的版本。

33.秋歌1976

白景瑞導演,秦祥林、林青霞主演。

林青霞活脫脫就是小說裡的董芷筠,符合到我都懷疑這人物是照著她寫的,纖細敏感又倔強的樣子,形銷骨立的悽楚,都那麼入木三分。礙於篇幅限制起承轉合還是有點草率,但整個影片還是沒有太流水線化,而是真正有了秋的風格。

34.碧雲天1976

李行導演,林鳳嬌、秦漢、張艾嘉主演

三位主角這超高的顏值,演了個奇葩的三角畸戀,不知怎麼吐槽,只想說那時的臺灣影星真是光彩照人。

林鳳嬌和張艾嘉此時才23歲,嫩得可以掐出水來,林鳳嬌只比張艾嘉大半年,卻一個演老師一個演學生,居然沒有違和感。都是美人,不分伯仲。

35.浪花1976

李行導演,秦漢、林鳳嬌、張艾嘉主演

秦漢年輕時確是挺帥氣有型。電影對自由、責任、家庭、婚姻等問題的拷問,放在今天來看也不老套,在80年代的背景下應該是很不錯的題材。片子有背景音樂襯底的部分很多,很喜歡主題曲《浪花》。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努力愛或是逃開都是追求自由,不了解的愛才是純粹的愛,這就好比人生喜歡追逐自由,表達自由都是非理性的狀態。七十年代的瓊瑤如今天的我們那般痴迷灑脫而不願醒來。

36.我是一片雲1976

林青霞、秦漢、秦祥林主演

那個時候林青霞還貌美如花,還是純雌性;那個時候秦漢還留著像費翔一樣的流氓頭;那時還有一個秦叫做秦祥林;那個時候的人們還沒什麼創造力,臺詞劇情全部照抄原著,甚至一個字都沒有改。

瓊瑤經典,兩秦一林,挺有趣的。林青霞真美。

37.月朦朧鳥朦朧1977

林青霞、秦祥林主演

秦祥林和林青霞真是百搭啊,怎麼都能演。裴欣桐那個角色不夠清亮,遠沒有那種青春夢幻的美,最後出乎意料的是歡喜大結局。「聽到你出走的時候,我卻心碎得要死掉」,這種臺詞只有在那個年代由秦祥林說出來不會顯得肉麻不會顯得嗲,那就是一個把愛情誇大到無限的言情年代。

以前的故事都不夠狗血。依現在的劇情就會是裴興彤回心轉意,奪回韋鵬飛,各種教楚楚陷害劉靈珊。所以還是以前的人善良啊,林大美人真是光彩照人。

38.人在天涯1977

白景瑞導演,秦祥林、胡因夢主演。

我心付諸於流水,恰似落葉人飄零。瓊瑤電影裡少有的大格局,全片在義大利和瑞士取景拍攝,風景優美,沒了以往三廳電影的狹隘視角。虎頭虎腦的小弟弟馬永霖,隱忍負重的好哥哥秦祥林,兩人的兄弟情在一句「你沒有成為大音樂家,我也沒有成為大藝術家。」中道盡海外遊子的無奈和掙扎。

1977年金馬獎最佳女配,也是胡因夢15年演藝生涯裡唯一一部獲獎影片。

39奔向彩虹1977

林青霞、秦祥林主演。

林姐姐化身花仙子。至於劇情嘛,是要多瓊瑤有多瓊瑤。

主題曲瓊瑤作詞鳳飛飛演唱,臺灣版≪窈窕淑女≫,燈光和運鏡倒是有那個年代少見的完全跳出影片風格的先鋒。

林間小屋仿若世外桃源,而霞美人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花仙子,結局很好,首尾呼應,只羨鴛鴦不羨仙。

40.風鈴風鈴1977

李行導演,林鳳嬌、秦漢主演

美麗傲慢女主重新變得謙遜的人生歷練,林鳳嬌真美,秦漢飾演的儒雅教授是我的菜。

41.一顆紅豆1979

林青霞、秦漢主演

當年的秦林組合很寫意,金童玉女風華正茂。

42.雁兒在林梢1979

林青霞、秦漢主演。

林青霞秦漢真的是最浪漫的銀幕情侶。

現在的年輕人是很難喜歡瓊瑤的,太多沒有詩意的生活,是給不了他們夢想的,這就是時代的悲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樣的片子是最美好的純淨。可惜,現在的孩子已經沒法獲得那樣的享受了。

43.彩霞滿天1979

林青霞、秦漢主演。劉立立導演。

典型的瓊瑤式劇情套路就不多說了,主要是林青霞和秦漢好似從這部戲開始的人生。想起三毛這麼說過,我羨慕林青霞,因為她有秦漢,了解她認同她的人生伴侶。看這個片子我就想起三毛的撒哈拉,我想說,我羨慕三毛,因為她有如此深愛她的靈魂伴侶荷西。

當年林青霞和秦漢的定情作想不到是這麼一個苦逼的故事,聯想到現實中的兩個人,竟然哭得稀裡譁啦。你們只共有朝朝,並沒共有暮暮。

44.金盞花1980

劉立立導演,秦漢、林青霞主演。

我懷念瓊瑤式的對白,這是意料之外。「自從那天見到你之後我就完蛋了。」林和秦,朱海玲,一個個渾然天成,剛好的美氣質。難怪都要愛上彼此。所有的花的開了,那時的純情是百分百。

林的服裝真喜歡,永不過時。

45.聚散兩依依1981

劉立立導演,鍾鎮濤、呂秀菱主演。

原著喜歡程度一般,但改編拍得不錯。呂秀菱的賀盼雲沒有什麼說服力,不過畢竟是「特別推薦新人」嘛,後來到《夢的衣裳》時就不錯,這部好就在於難得客串一把瓊瑤片的鐘鎮濤太靈了,也許是瓊瑤電影版我最喜歡的一次男主角表演。劉德凱比較搞笑,又演這樣角色,《一簾幽夢》和《聚散兩依依》本來就有點像。

呂秀菱、胡茵夢和林青霞是史上最美的瓊瑤女郎。

46.夢的衣裳1981

劉立立導演,秦漢、呂秀菱、鍾鎮濤主演。

呂秀菱的出現彌補了林美人的空缺,那個時候美人似乎正在拍香港新浪潮代表作之一,《愛殺》呢。一個女孩被找來當另一個女孩的替身,並與找她幫忙的男人相愛了,不知秦漢對著這個"代替"林美人的女孩怎麼看。另,鍾鎮濤也算的上瓊瑤劇一哥了,瓊瑤電影裡的音樂總覺得很隨意,很少有好聽的。

47.卻上心頭1982

劉立立導演,呂秀菱、劉文正主演。

劉文正是那個年代的陽光男孩,我始終接受不了他的波浪頭和牛仔褲。呂秀菱依然美到不真實,靈氣逼人,天真嬌憨。

呂秀菱和劉文正,顏值真是絕配。

48.燃燒吧! 火鳥1982

劉立立導演,劉文正、林青霞、呂秀菱主演。

瓊瑤故事裡的女主角多為玻璃心,瓊瑤故事裡的男主角多為大尾巴狼,瓊瑤故事裡的男女主角大多不說人話。

現在還能找出林青霞和呂琇菱的姐妹花組合嗎?天啦,美到極致了!但片子真不夠好看,不是嫌棄雲中嶽的大鬍子,就是覺得他氣場不搭。巧眉真是心機美人,用缺陷打敗所有人,不知比現在的韓劇宅鬥劇高竿多少輩,況且她又那麼美。

49.問斜陽1982

劉立立導演,呂秀菱、楊惠姍主演。

故事挺離奇,年輕美麗的呂秀菱和費翔的歌更有吸引力。

呂秀菱,如夢如幻的柔美外表下,有一顆堅強的心和獨立的個性。現在那些所謂特立獨行的美女怎能和她比論才貌,怎比呂琇菱色藝雙絕(琵琶專輯「情咒」);論獨立,她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和愛人一輛單車穿越大峽谷。不過真的覺得她和雲中嶽不搭啊!我一直以為這個雲中嶽是寫武俠小說的。

50.昨夜之燈1983

劉立立導演,鄭少秋、陳玉蓮主演。

瓊瑤電影時代終結之作。

鄭少秋和陳玉蓮的演技真是沒話說,在這種無邏輯假清高情感顛三倒四的情節劇中,有點糟蹋演技。瓊瑤的影視劇必須有美麗的面孔,還有好聽的國語配音,現在莫說臺灣,大陸都找不到這種能將書面語化為情境的念白。

費翔那年21歲。

相關焦點

  • 瓊瑤電影大回顧,林青霞呂秀菱胡因夢太美了,她們的故事很精彩
    本文對瓊瑤電影的部分重要作品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回顧了瓊瑤電影發掘出來的俊男美女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八卦。,她主演的《蚵女》、《養鴨人家》都是臺灣電影史上重要的作品。男主角柯俊雄(1945—2015)是臺灣電影巨星,曾獲得兩屆金馬影帝,在70年代的《八百壯士》中飾演謝晉元。
  • 瓊瑤電影歌曲回顧之六十年代
    同時,瓊瑤還是一個成功的文化商人,她的小說與影視的不解之緣延續半個世紀。從1965年的《婉君表妹》到1983年的《昨夜之燈》,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共有50部之多。早期瓊瑤授權電影公司改編,後來兩度自組公司拍攝,影響了幾代電影觀眾。從今天的眼光看,大多數瓊瑤作品存在著脫離現實、無病呻吟、三觀扭曲等明顯缺陷。
  • 瓊瑤已加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 成唯一臺灣會員
    原標題:瓊瑤已加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 成唯一臺灣會員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採訪著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時獲悉,著名作家瓊瑤已經於去年12月21日正式加入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成為該學會唯一的臺灣地區會員。王興東告訴北青報記者,作為會員,瓊瑤並不需要履行「義務」,「她的義務就是創作好的文學作品」。
  • 【臺灣專場】瓊瑤電影時代之群芳爭豔(下)
    20世紀70年代,是瓊瑤電影明星的黃金時代,林青霞更是這其中的佼佼者。1972年畢業於臺灣金陵女中。畢業後經星探發掘於1973年進入臺灣八十年代電影公司做演員,同年,在根據瓊瑤的處女作改編而成的影片《窗外》中飾演女主角江雁容而大獲成功,1976年後,加入瓊瑤自組公司成為拍攝影片的御用女主角。與秦祥林、秦漢、鄧光榮等合作,接連主演了《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根據瓊瑤小說改編的影片,成為瓊瑤筆下女主角的化身。
  • 「一簾幽夢」:瓊瑤電影
    五六十年代反共電影中主流價值尺度和意識形態的剛性與火氣,從香港移植過來的武俠電影的男性氣度將臺灣人的審美神經磨礪得疲憊不堪,人們渴盼一種新的溫婉的女性藝術樣式來放鬆繃緊的神經。而健康寫實電影古板的道德訓誡,「樣貌貧破的農民氣息」以及尚不熟練的敘事及美學章法「完全吸引不了正努力朝現代化奮進的臺灣社會心態。」[1]正因為此,瓊瑤電影應運而生。
  • 瓊瑤阿姨復出拍電影了?
    說到左宏元,也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他在1970年代和瓊瑤合作拍攝瓊瑤電影,他現在手中都握有相當數量瓊瑤電影的版權,當然大部分瓊瑤片的主題歌,也都是瓊瑤或莊奴詞,古月(左宏元的筆名)曲,鳳飛飛或鄧麗君演唱的模式李行導演的《彩雲飛》,是左宏元第一次和瓊瑤合作,其中的插曲《千言萬語》成為華語經典,這部電影2014年經修復後重新展映過
  • 臺灣電影大師攜銀幕女神降臨資料館
    這位大師和他的電影作品與中國電影資料館的觀眾淵源頗深,他的到來,將為這個格外精彩的5月完美收官。 他,就是今年89歲高齡的臺灣電影大師李行。中國電影資料館曾於2015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策劃舉辦【臺灣電影大師李行作品回顧展】,共放映了11部李行導演的作品,其中8部都是新修復的大陸首放。
  • 盤點瓊瑤電影裡的絕色女星
    原標題:盤點瓊瑤電影裡的絕色女星   關於瓊瑤控訴於正新劇《宮鎖連城》「抄襲」其經典作品《梅花烙》事件並沒有隨著劇集播完而冷卻,28日,就於正《宮鎖連城》侵權一事,瓊瑤代理律師王軍向北京三中院遞交訴狀材料。瓊瑤的訴訟預期是被告方能夠賠償2000萬元人民幣,並進行公開道歉,如果勝訴將賠償金額在除去維權成本之後,捐給慈善基金。
  • 【影史上的今天】臺灣著名作家瓊瑤出生
    人物簡介      瓊瑤(1938年4月20日-),原名陳喆,筆名瓊瑤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筆名除了瓊瑤外,還曾用過鳳凰、心如。瓊瑤生於四川成都,父親陳致平是大學教授,母親袁行恕出身書香門第。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臺灣生活,高中畢業後不久即結婚生子,做主婦的同時開始嘗試寫作,其後步入職業作家行列,並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製作行業。瓊瑤首次婚姻破裂,現任丈夫平鑫濤同時也是其經紀人、出版人,經營臺灣皇冠文化集團,瓊瑤所有作品均由該公司出品。
  • 瓊瑤阿姨復出拍電影了?【臺片一周】
    說到左宏元,也是一個很傳奇的人物,他在1970年代和瓊瑤合作拍攝瓊瑤電影,他現在手中都握有相當數量瓊瑤電影的版權,當然大部分瓊瑤片的主題歌,也都是瓊瑤或莊奴瓊瑤電影的最後凋零,是1982年鄭少秋、陳玉蓮兩位港星,搭配費翔的《昨夜之燈》,不過在電影上映前,瓊瑤就宣布再不拍電影了(
  • 《臺灣往事》為《臺灣題材電影回顧展》開幕
    2005/10/26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北京娛樂信報10月26日 昨晚,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北大師生在這裡共同欣賞了由蔣雯麗主演的電影《臺灣往事》。
  • 臺灣電影院靠這些電影活到了現在
    今年臺灣地區第一個大型電影活動——臺北電影節於今日開幕,17天,142部電影,一場屬於電影的盛宴。另外,誠品電影院也是6月24日開始的臺灣「中影」【再見  楊德昌 數字修復三部曲】特別放映的三家影院之一,將放映這三部臺灣「中影」出品的楊德昌電影的修復版。
  • 顛簸的臺灣電影史,文藝又人情味的那些電影
    駐民複雜的源流和殖民記憶使得臺灣電影的文化身份呈現為一種多元景觀,在本土與他者、傳統與現代之間,個性訴求與本土敘事雜糅的影像構築了臺灣電影文化身份的流變。回顧五十多年歷史,較早有政府容許的健康寫實如李行導演的《養鴨人家》、《蚵女》。當然,那時候最歷史性的成功影片是港片《梁山伯與祝英臺》。
  • 由瓊瑤家事看臺灣老齡化問題
  • 平鑫濤與瓊瑤的不解之緣
    臺灣知名作家瓊瑤的丈夫、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於5月23日在臺北病逝。也許是他的妻子瓊瑤聲名遠揚,他成了瓊瑤背後的男人,人們提名他時給他的「頭銜」常是「瓊瑤的丈夫」,幾乎忘了他也是臺灣文化界赫赫有名的出版人。也許是他與瓊瑤的愛情故事太轟轟烈烈了,猶如瓊瑤小說筆下的痴男怨女,讓人們幾乎忘了由他創辦的皇冠出版社曾培養了不少知名作家,為文壇作出了不少貢獻。
  • 瓊瑤丈夫平鑫濤去世!他一手發掘了瓊瑤三毛
    剛好那個時代,電影事業十分輝煌,有無數好片,連中國電影也有不少經典之作。至於話劇,更是人才輩出,好戲連臺。我一生對戲劇的熱愛,幾乎到發瘋的地步,也許就是那時候種下的種子。1949年5月,平鑫濤大學畢業。一個偶然機會,他告別父母,跟隨親戚到臺灣謀職。
  • 扯白||為什麼早年瓊瑤紅過亦舒,現在卻是亦舒紅過瓊瑤?
    電影《喜寶》雖然爛得一塌糊塗(為什麼爛,這裡可回顧),但仍能收到超過1個億的票房,讓神奇的製片人莫名大賺一筆。而電視劇《流金歲月》雖然抽掉了亦舒最硬的那根骨頭(詳情這裡可回顧),但也因為倪妮和劉詩詩的雙女主效應和時裝劇的劇荒,成為現象級熱劇,拿了一個2021年電視劇開年的頭彩。
  • 鄉土與瓊瑤,李行電影的兩面
    最熟悉內地的臺灣導演是誰?既不是曾在內地拍《色·戒》的李安,也不是張艾嘉、劉若英這般已可在當代內地語境中創作的電影人,而是上世紀80年代便已封導筒的臺灣電影大師李行。1990年開始,李行來往內地近百次,為了兩岸電影的交流不停奔走。他和內地第三代導演謝晉是摯友,還把自己所有作品捐給了中國電影資料館收藏。他講,這是落葉歸根。
  • 林青霞在瓊瑤電影時代到底有多美?真是美成了一道光啊!
    林青霞是1970年代中期開始的臺灣著名的「三廳」電影中最有名的二秦二林之一,二秦是秦祥林秦漢,二林是林青霞林鳳嬌林青霞跟兩位秦,都有一段情不過因為這部電影對愛面子的瓊瑤的母親刺激很大,瓊瑤訴諸法律,要求這部電影不能在臺灣放映,所以這部《窗外》到現在都在臺灣沒有作商業放映過
  • 瀘州八零後記憶裡的經典臺灣電視劇,除了瓊瑤,還有很多難以忘懷
    八零後的臺劇回憶,從《一剪梅》到《情義無價》還有瓊瑤,他們怎麼那麼苦?大家好我是江陽沽酒客,在寫瀘州八零後回憶系列文章中,我寫了不少國內和當時香港的港劇及電影,但是很少寫臺灣方面的,其實不是沒有,一來沒有騰出時間寫,二來覺得臺劇老師苦情戲,一度讓我認為臺灣是一個悲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