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中,十六歲的帆高擁有勇氣,卻缺乏一些理性

2020-12-23 影迷愛追劇

故事講述了男主角十六歲的少年帆高疑似因為家暴而出走獨闖東京,然而並不順利,最後淪落到麥當勞靠玉米羹度日,在這裡遇到了給他漢堡的自稱十八歲卻比男主還小的女主陽菜。百般無奈只得投靠海浪甲板上救過他的須賀先生進行所謂的都市傳說撰稿打雜。日子逐漸習慣好轉,東京的天卻還是陰雨不止,偶然一次帆高用撿到的危險武器解救了可能被誤入歧途的陽菜,從此算是真正認識與相處。因祈求母親好起來天晴散步而意外獲得祈晴能力的陽菜也開始和帆高、弟弟一起利用這種「100%晴女」能力提供服務來賺錢營生,而這種能力交換為後文的選擇埋下伏筆。

其次,帆高與晴女這種愛是以合作關係開始的,帆高在街頭見義勇為,從兩位惡人手裡救下一名少女,帶著她脫離險境。為什麼孤身一人鋌而走險解救這位少女?除了性格使然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位少女他此前見過,而且對他有恩。就在他身無分文連續多晚坐在麥當勞飢腸轆轆等待天明之際時,在麥當勞打工的這位少女,偷偷遞給他一個漢堡包,並且送上了一朵溫暖明媚的笑容。

這是他來到東京之初、在這潮溼陰冷無情無愛的都市裡被打擊得滿地找牙之際,收到的唯一一份溫情,來自一位美麗明媚的少女。帆高在租的屋裡瀏覽著工作的信息,旁邊用《麥田裡的守望者》蓋著泡麵。這本書中的主人公鴨舌帽男孩霍爾頓就是與男主同歲的16歲不羈少年,從書裡霍爾頓的行事風格與那守護麥田孩子不墜入懸崖的願望就暗示了男主不會屈服於成人世界的規則,只拯救另一個孩子——陽菜。

這本書也與後面的除了主要的男女主選擇的矛盾線,另外的一條男主希望追回女主時對警察、須賀「你們什麼都不懂」的成人世界與少年的矛盾線相銜接。導演新海誠一向擅長於大場景繪畫,從《言葉之庭》中的新宿御苑,到《你的名字》中的系守小鎮、漫天流星,再到《天氣之子》中的雲頂之巔,東京全貌。技術、畫風、色彩的運用成熟是肉眼可見的。

我覺得這部電影雖然有瑕疵,但是並不是無可取之處,至少它讓我看到了人性之中感情的力量,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至少覺得人間自有真情在,我不是麻木的,我也是一個有感情有期盼的人。最後,十六歲的帆高擁有勇氣,卻缺乏一些理性,圭介大叔雖然擁有理性,卻少了勇氣。

已過了十六歲的我無法再去感受那種青澀的甜甜的戀愛,所以當在作品中看到男主和陽菜,會不自禁的去羨慕,對他們所憧憬。我很在意圭介大叔說的一句話:如果能犧牲陽菜一人換來整個生活的平常天氣,那我會理所當然的同意,在最後圭介看到了男主為了拯救陽菜後豁出了全部,也許是看到了自己所缺乏的勇氣,於是撲倒了警察幫助男主逃離去拯救陽菜,希望這份勇氣不會讓以後的他自己後悔一輩子。

相關焦點

  • 《天氣之子》:這次,你看懂新海誠了嗎?
    文&編:綠麥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醞釀三年。宣傳語「有一種陪伴,是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勾起了不少人的情懷。整個電影看下來,只能感嘆新海誠不愧有「壁紙狂魔」之稱,《天氣之子》中場景的刻畫和塑造依舊精緻,每一幀畫面都很養眼,唯美得令人驚嘆。《言葉之庭》的雨、《秒速五釐米》的坡道、《你的名字》裡的神社,大量真實的城市景觀,在《天氣之子》裡都通過電腦3D的CG動特效進一步再現。水滴打在地面上彈起後的晶瑩剔透,以及天空的波瀾壯闊無不讓觀眾感受到了觀影的快感。
  • 動漫|《天氣之子》
    豆瓣評分7.1的天氣之子,網上評論卻兩極分化,所以它到底怎麼樣?又為什麼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天氣之子的開頭是一個為了追逐光芒而離開偏遠島嶼家鄉的高中生帆高,他離開了島上的家,來到東京,最終找到一份在超自然現象雜誌出版社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他用撿來的槍救了100%晴女陽菜,由於陽菜沒有工作,還要賺錢養弟弟,他們開始利用晴女的能力掙錢。
  • 新海誠(三)|《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講述的是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至於影片的主題,導演在片頭便隱喻地用道具將其告訴了所有人——帆高手裡的那本《麥田裡的守望者》,預示著企圖逃出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與真理的過程。
  • 【電影素描館】天氣之子
    陽菜是100%晴女,通過祈禱給無數人帶來晴朗的好天氣。你會發現,影片中那些找尋晴女幫忙的人,很多都是為了能夠讓對自己特別的人擁有一份好心情。其實啊,帶來的不僅僅是好天氣,更是一份開朗的心境。能讓你心情放晴的人,就是你的天氣之子。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在這個瘋狂的時代,你和世界,我選擇你!在孤獨前行的日子裡,在充滿暴風雨的生活裡,總有一個人的出現,成為最溫暖的力量。
  • 【影音時空】 天氣之子——愛情故事背後隱藏的社會哲思
    《天氣之子》其實更像一部童話,在童話裡只有兒童才是正義,大人往往都帶著邪惡的基因。影片中,圭介、夏美、警察這些大人的行為所體現的,正是在社會中被奉為宗旨的「理性至上」主義。圭介大叔為了獲得女兒撫養權,而將帆高趕走;夏美為了天氣放晴,暗示陽菜獻身;警察為了凪的成長,強行將姐弟二人分開;探長為了調查案件,將帆高關押審訊——理性的講,他們有錯嗎?沒錯,每個人似乎都做了最優選擇。但有了「理智」這個擋箭牌就可以為所欲了嗎?
  • 《天氣之子》看後總是會有一些想法,不好的地方麻煩大家指正
    《天氣之子》從故事、人物、節奏到價值觀水平都是明顯偏低,影片的故事結構非常簡單。東京正在經歷嚴重的天氣異常,作為「晴女」的女主角如果犧牲自己的生命,則可以驅除暴雨、恢復晴天。電影《天氣之子》的主角群,沒有一個人是有正經工作的。男主是離家出走的學生,女主剛剛丟了兼職,年幼的弟弟無法承擔工作,還有一個開著無以為繼的破事務所的大叔。包括男女主人公相遇,劇情結構簡單,沒有一定的邏輯性,缺乏合理元素。
  • 《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都是新海誠獨特的美!
    本應晴朗的東京,卻連續三年降雨,街上的警車,無故被雷劈中,十六歲少年,持槍襲擊警察,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相比《你的名字》用悽美的畫面講述了「相愛卻錯過的男女」這一經典愛情故事,《天氣之子》則著眼於當下的令和時代,講述了十六歲少年帆高,獨自出走至連續多月下雨的東京,在靈異編輯部兼職期間
  •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創作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劇照擁有了更廣大的受眾群體也意味著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去自我革新,基於舒適圈的創作事實上就是退步的表現
  • 《天氣之子》觀後雜談
    牽掛了幾個月的《天氣之子》,終於出現在熒幕前,最後緩緩落幕。這也是我第一次,為了看電影而去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正如簡介所言,《天氣之子》就是關於天氣的故事。離開出走來到東京的少年,遇到了擁有變晴能力的少女,然後開始了一段他們的故事。除了某些鏡頭的會心一笑以及《你的名字》中瀧和三葉出場外,整場電影我幾乎沒有說話,雙手撐在胸前,十分平靜地看完了。
  • 【附譜】Grand Escape - 《天氣之子》OST
    至瘋的第247篇推文  指彈改編 《天氣之子》是由新海誠執導
  • 天氣之子結局是悲劇嗎?天氣之子結局是什麼意思?
    最近,新海誠執導的《天氣之子》熱度很高,這部電影終於要在國內上映了。想必大家已經等了好久了,但是天氣之子結局是悲劇嗎?天氣之子結局好的還是壞的?一起來看看吧!天氣之子結局是悲劇嗎《天氣之子》以天氣變化混亂的時代為背景,講述被命運操控的少年與少女,自己「選擇」生存方式的故事:高中生森嶋帆高離家出走前往東京,他將遇見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少女天野陽菜她通過祈禱便能令天氣變晴。
  • 《天氣之子》男主為見女主一面,而毀一座城市值得嗎?
    而圭介的「晴女」企劃卻遭到諸多媒體的拒絕——因為沒人關心天氣,都忙著工作呢。物質化的壓力必然導致精神自由的缺失,自我迷失和道德泯滅充斥著影片中的東京,每個人都對初來乍到的帆高惡言相向,只有陽菜在黑暗中為他遞上一個漢堡。社會集體的精神失常才最終引發了天氣的異化,暴雨和黑雲不過是整個東京、日本社會的病症。
  • 你是《天氣之子》的觀眾嗎?簡評《天氣之子》
    而本期我們要談的動畫,在本質上和《種命》非常相似——《天氣之子》。《天氣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BD於2020年5月27日發售,B站於2020年7月21日開放了web版放送。所以我寫這篇推送的時候,只要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應該都看過了。
  • 《天氣之子》心之所向,我愛這個世界我更愛你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時隔三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講述了帆高與少女陽菜的奇幻愛情故事。影片以「天氣」為主題,細膩唯美的畫風,萌動的青春情愫,天馬行空的夢幻世界,對愛的篤定,構建了一個獨特的動漫世界。
  • 《天氣之子》的「小心機」,你看懂了嗎?
    有人質疑《天氣之子》中,帆高選擇陽萊放棄東京是自私任性的選擇。然而作為一向喜歡散文式、小清新風格的新海誠又想通過作品表達什麼呢?前面這種說法並不夠準確,一是帆高選擇陽萊並不代表他想毀掉東京;其二,帆高沒有資格替陽萊決定她的生命價值;其三,帆高沒有能力改變東京多年「不正常」的雨,但他有權利發自內心去挽留一條生命。
  • 天氣之子,少見的環保主題動漫
    天氣之子,作為新海誠繼《你的名字》之後又一力作,最近也是悄悄在優酷視頻上線了。優酷視頻評分7.6,遠低於評分9.0的《你的名字》。視頻討論區,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作為動漫及格作品,小編對天氣之子的評分是8分。男主的人設是一位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他來到東京正是為了逃避學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然而,想像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十六歲的他在東京這個超級大都市裡受盡了打擊,並沒有適合他的工作。
  • 《天氣之子》中的晴女文化
    《天氣之子》的故事是有一定社會基礎的。晴娘文化流傳到了今天,形成了日本獨有的晴男晴女文化現象。不少日本人認為,有些人走到哪裡都是晴天,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晴男」或「晴女」。大阪還搞出了個全日本晴男晴女協會。日本後來又出現了掃晴娘的日本版,以光頭的和尚為造型,就是《聰明的一休》裡經常出現的屋簷下晴天娃娃。
  • 《天氣之子》搬
    但這次不靈了,《天氣之子》在豆瓣評分似有跌破7的趨勢,人們最為詬病的是劇情設置,和顛覆三觀的結尾。然而在我看來,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觀眾卻不是當年的觀眾了,似有一種「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的意味。
  • 《天氣之子》——致敬雙向奔赴的愛情
    ,如《你的名字》《言葉之庭》《秒速5釐米》以及近期上映的《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的背景一如既往的採用架空世界的手法,是以傳說中的晴女在現實世界中的生存為背景的。故事講述了高一那年暑假,日本天氣終日大雨,帆高離家出走來到東京,由於生活拮据開始了打工生涯,在這裡邂逅了同樣被生活折磨卻又積極向上的命中注定——擁有改變天氣能力的晴女陽菜,二人之間經歷波折卻又不顧萬難彼此奔赴的故事。
  • 安利《天氣之子》的正確姿勢
    而在一水之隔的日本,《天氣之子》已經斬獲了超過137億日元的票房,成為今年日本的票房年度冠軍。它已確認將代表日本,參與角逐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如此傲人的成績,不得不說,新海誠導演又取得了一次成功。學術趴也有幸受邀參加了10月27日在北京舉辦的「《天氣之子》中國首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