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片中,特別是出現攻城場景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守城的一方只是向城下扔石頭、熱油,而不是把梯子掀翻!畢竟只是一架普通的梯子,掀翻的話敵人不是就爬不上來了嗎?
這其中就涉及到影視劇的簡化問題了,很多劇組不捨得還原真實歷史,所以就簡單進行影視化。對於觀眾來講,如果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攻城車是什麼樣子的,於是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疑問!
歷史上真實的攻城雲梯並不是一架簡單的長梯,而是製造精密的戰爭機器。攻城雲梯的底座相當厚重,能夠穩固地固定在地面上。並且城牆、雲梯底座與地面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直角三角形,所以結構十分穩定。並且梯子做的十分結實,並不是影視劇中表現的需要手腳並用地爬上去!真實的攻城雲梯根本不用手,就像現在上樓梯一樣。也就是說,攻城雲梯本身的結構、重量等等,讓掀翻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並且進攻方在有步兵攻城的時候,後方也會有投石車、弓箭手等進行遠程支援。如果一堆人在城牆上想要推翻雲梯,毫無疑問會成為活靶子。縱觀歷史,我們還沒有發現守城方推翻進攻方雲梯的例子,這也證明了此方法不妥!
而用石頭和熱油就具有了很大優勢!我們先來說石頭。首先石頭、磚塊、硬木等這些材料在城市中隨處可見,材料易得,守城方可以做極豐富的戰略儲備。其次這些東西質量很大,砸在士兵身上,能將士兵直接從雲梯上砸下去,並且還能對雲梯造成一定的破壞。
熱油十分滾燙,從上往下潑灑在士兵身上,很少有人能夠忍住劇痛帶來的傷害!並且熱油潑在雲梯上之後,梯子會變得非常滑,也不利於人攀登。更重要的是,熱油只是第一步,之後守城方可能會想方設法防火點燃攻城雲梯!木製並且用麻繩幫緊的雲梯屬於易燃物,燃燒一陣就會失去利用價值。
同時燃燒的雲梯及時能夠承擔得起士兵的重量,但燃燒會造成周圍缺氧,對於重負的攻城士兵來講,也是致命的威脅!所以如果守城方有火油的幫助的話,守城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高!
所以古代士兵之所以不會去掀翻雲梯,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當然這種情況下也發明了很多守城的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石頭、火油之外,還有甕城等城防體系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