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守城士兵為何不掀翻梯子,而用石頭和滾油?影視劇害人不淺

2020-12-23 木蘭觀史

在古裝片中,特別是出現攻城場景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守城的一方只是向城下扔石頭、熱油,而不是把梯子掀翻!畢竟只是一架普通的梯子,掀翻的話敵人不是就爬不上來了嗎?

這其中就涉及到影視劇的簡化問題了,很多劇組不捨得還原真實歷史,所以就簡單進行影視化。對於觀眾來講,如果不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攻城車是什麼樣子的,於是就很容易產生這樣的疑問!

歷史上真實的攻城雲梯並不是一架簡單的長梯,而是製造精密的戰爭機器。攻城雲梯的底座相當厚重,能夠穩固地固定在地面上。並且城牆、雲梯底座與地面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直角三角形,所以結構十分穩定。並且梯子做的十分結實,並不是影視劇中表現的需要手腳並用地爬上去!真實的攻城雲梯根本不用手,就像現在上樓梯一樣。也就是說,攻城雲梯本身的結構、重量等等,讓掀翻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並且進攻方在有步兵攻城的時候,後方也會有投石車、弓箭手等進行遠程支援。如果一堆人在城牆上想要推翻雲梯,毫無疑問會成為活靶子。縱觀歷史,我們還沒有發現守城方推翻進攻方雲梯的例子,這也證明了此方法不妥!

而用石頭和熱油就具有了很大優勢!我們先來說石頭。首先石頭、磚塊、硬木等這些材料在城市中隨處可見,材料易得,守城方可以做極豐富的戰略儲備。其次這些東西質量很大,砸在士兵身上,能將士兵直接從雲梯上砸下去,並且還能對雲梯造成一定的破壞。

熱油十分滾燙,從上往下潑灑在士兵身上,很少有人能夠忍住劇痛帶來的傷害!並且熱油潑在雲梯上之後,梯子會變得非常滑,也不利於人攀登。更重要的是,熱油只是第一步,之後守城方可能會想方設法防火點燃攻城雲梯!木製並且用麻繩幫緊的雲梯屬於易燃物,燃燒一陣就會失去利用價值。

同時燃燒的雲梯及時能夠承擔得起士兵的重量,但燃燒會造成周圍缺氧,對於重負的攻城士兵來講,也是致命的威脅!所以如果守城方有火油的幫助的話,守城的成功率將會大大提高!

所以古代士兵之所以不會去掀翻雲梯,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當然這種情況下也發明了很多守城的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石頭、火油之外,還有甕城等城防體系的改進。

相關焦點

  • 古代攻城作戰中,為啥守城士兵寧願用石頭砸,也不直接推倒梯子?
    導語:古代攻城作戰中,為啥守城士兵寧願用石頭砸,也不直接推倒梯子?在很多古代戰爭影視劇中,關於攻城作戰的描畫中經常可以看到進攻的一方搭起很長的梯子攀登城牆,而城裡的士兵就會用石頭木頭之類的東西砸向攻城士兵,這就給很多人造成一個想法,那就是為什麼不直接推倒梯子,這樣不是更加方便嗎?答案可能說了你不信。的確,推倒梯子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和現在很多影視劇中表現出的不一樣,古代攻城用的雲梯根本就不是簡單的長梯,而是一套複雜的工程機械。
  • 古代守城士兵都咋想的,不推梯子卻往下扔石頭?
    我們看的一些影視劇中,攻城是最為精彩的片段,士兵們拿著梯子搭在城牆上,一波一波的士兵開始瘋狂的向上爬,守城的士兵們就會從頂樓向下扔石頭,甚至是潑糞。觀眾們看了都十分著急,難道就不能直接把梯子推倒嗎?那麼在歷史上,守城的士兵有沒有推倒梯子呢?答案是沒有,因為根本推不倒。
  • 為啥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梯子,而是選擇用石頭砸?不要再被騙了
    導語:為啥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梯子,而是選擇用石頭砸?不要再被騙了在很多關於古代戰爭的影視劇場景中,對城市的進攻往往是一個重頭戲,現在的影視劇中對攻城的描畫,大多是攻城的一方架起巨大的雲梯攀爬城牆,而城牆上的守軍則用石頭之類的武器往下砸,那麼就有人會覺得奇怪了,既然他們靠雲梯往上來攀爬,那為什麼不直接推倒梯子一次性解決呢?何必費用去扔石頭呢?其實聰明人都不會選擇這麼做,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 古代打仗時,士兵守城時為什麼寧可抱石頭砸,也不去推倒梯子?
    首先城門就是用鋼鐵鑄就,往往要數個守城的壯漢合力才能將其關閉,城門關上後,若想從外面打開,難度可想而知。其次,城門外面還有一圈護城河,所以古代的將領想要攻城必先想辦法渡過護城河。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費力氣搬石頭砸,也不願推倒梯子?
    攻城戰是冷兵器戰爭時代最為殘酷的戰爭類型之一,因為從城池外面向城池裡面攻擊註定了會遭遇極為強硬的抵抗和極為恐怖的傷亡量。古代城池絕大部分都會為了準備防止敵人攻城,因此守城的一方都是有著極大的地利優勢的。
  • 守城士兵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在電視劇裡攻城的一方,在很多情況下用的都是跟小時候家裡使用的竹梯一樣,這其實就是我們的常識性錯誤。在古代工程使用的竹梯上面大多會有兩根鐵鉤,當士兵們將竹梯升起來掛在城牆上面之後,底下的就會將竹梯用力往後拉,使城牆上面的人沒有那個力道將竹梯推離城牆!對於守城一方而言,就會在竹梯的鐵鉤沒有碰到城牆之前,使用推勾杆將其推離城牆倒向後方。攻城梯。
  • 古代人打仗,敵人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推翻梯子?
    從古代開始就有戰爭,而古代的戰爭用的兵器和戰術都是比較原始,從各方面來說都是比較落後,但是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時候的技術以及教育處於比較原始的,人類只能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發明兵器,並且和一些有勇有謀的軍臣計劃戰術。在古代不是以國家來命名的,而是用城池,因為各城之間的相互競爭,很多事情都不能和平解決,最終只能挑起戰爭,搶奪礦石資源,搶奪城池,戰爭中少不了死亡。
  • 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我可不傻
    後面發生的戰爭主要是跟其他國家和一些叛亂分子,肯定有人想說跟其他國家打我能理解,為什麼還有叛亂分子呢?主要是因為天子的能力不行,手下的大臣才會有造反的心思。其實發生戰爭最受罪的是老百姓,如果他們打仗的地方在邊界處就還好,但是如果敵方選擇攻城池,那麼老百姓就逃不了傷亡。老百姓最怕的是叛亂分子,因為和諧的生活家園會被破壞。
  • 古代士兵守城為什麼不推雲梯?士兵:你以為我不想?你推試試
    其實最大的用處就是震懾敵軍,製造慌亂,因為古代的投石車設計撿漏,投出去的石頭基本看運氣。不過投石車也不是大規模使用的。因為搬運實在太麻煩,且石頭當彈藥很不方便,基本靠就地取材。這個時候,主要靠的還是衝車破壞城門,以及雲梯登城殺敵。而最先登上城樓最後活下來的獎勵都很大,這個功勞也叫先登。
  • 古代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把雲梯推開?因為誰推誰沒命!
    但是就如電視劇中演繹的,守城的士兵不僅不會推倒雲梯,反而會讓雲梯搭上城牆。這又是為什麼呢?要想知道為什麼守城的士兵不去推倒雲梯,那麼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下雲梯究竟是怎麼樣的?其實真正的攻城雲梯並不是像電視劇中那樣長長的梯子,就好像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樓梯一樣,大家試想一下,古代的城池城牆高度少說也有十幾二十米高,把樓梯加長到那麼高,你的重心能站穩?別說打戰了,你拿著這樣的雲梯怎麼可能去攻城。
  • 古代攻城戰爭,守城士兵為何不推雲梯?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而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處於冷兵器時代。所以打仗基本都是面對面拼殺,打的就是計謀、士氣和人數。在平原作戰,靠的是戰馬和弓箭。而如果是攻城戰,往往都很慘烈,攻城一方付出的代價是守城一方的好幾倍。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中國古代的攻城戰。古代戰爭如何攻城?在古代缺少進攻手段的情況下,攻城戰一般都是靠內應,先讓一隻裝備精良的小隊混入城內。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搬石頭砸也不推倒雲梯?別被電影騙了
    我們在古代戰爭片中經常可以看到,攻城戰中。攻城戰士們架著雲梯就往城牆上面衝,而守城的士兵們就會拿著石頭等重物向下砸。而這就有不少的觀眾們都十分疑惑,為什麼不直接把這個梯子推倒呢?動用這麼多人力物力豈不是十分浪費?
  • 守城士兵為推不倒攻城梯?
    >古代登雲梯最頂端多半都是帶鉤狀的,而且守城士兵用力推的時候,攻城弓箭手是最佳瞄準時間,會造成連環的士兵傷亡。真相二:守城士兵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推攻城梯,不如躲在城牆之後往下面扔石頭,澆金汁。而且古人的有些智慧產物是現今也難以持平的,就像魯班的木技,所以雲梯異常穩固,春秋之後,攻城梯並非我們電視劇中看到的大長梯子,而是底座穩固,技藝精湛的木質產物,是非常難以推倒的。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士兵攻城時,守城方為何不把雲梯推開?其實能推開才是怪事
    有的時候,敵軍還會有比較"聰明"的士兵把攻城雲梯推下去,砸死一片爬梯子的士兵,每次看到這一幕我們都會大呼痛快,因為我們已經在潛意識中把古代士兵想到太笨了,偶爾看到"聰明人"就會很開心。原因就在於,我們從電視上看到的"攻城雲梯"其實不是雲梯,大多是我們常見手工梯子的加長版,這種梯子只是劇組拿來湊數的,並不是真正的雲梯。雲梯作為一種攻城器械,主要用於攀越城牆,自然不是這麼簡單的。古代雲梯種類繁多,"雲梯車"就是其中一種。
  • 古代兩國打仗守城,為啥不直接推到雲梯阻止敵人,而是拼死戰鬥?
    在古代,人們打仗主要使用冷兵器,攻城略地時,會用到一種工具叫做「雲梯」。這個工具一般在攻城的時候會用到,在很多古裝劇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比如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就有這樣的場景,差一點秦始皇就被打敗,無緣統一六國了!大家也看到了,一旦用到了雲梯,就說明被攻打方的人資物資已經匱乏!
  • 古代攻防戰:守城要做哪些準備?
    中國古代城池少則也有三五千座,每個城池的規劃布局都非常嚴格。城池的建築首先是為了讓人們居住,從部落發展而來,也為人民提供了安全。從村落發展到城池,也展現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皇帝就是依靠城池來維護百姓和自己,所以守城是首要的。
  • 關於古代戰爭守城你知道多少?
    昨天簡單的說了一下古代的攻城作戰,今天換個角度,咱來說說古代守城作戰時怎麼樣的。城牆的建設最開始的城牆,是夯土城牆,上面能站個人就行,後來就發展出來了女牆、城樓、馬面、甕城。女牆加強了對守城士卒的保護,城樓增加了守城方的視野和弓箭的強度(射程、弓箭手數量的增加);馬面增加了交叉射界,弓箭覆蓋面和角度的增加讓攻城方的傷亡增加、減少了死角;甕城讓城門的被攻克不再意味著失守,也可能是一場殲滅戰的開始。城外防禦設施建設古代城池之外,往往會挖壕溝,增加地方接近城牆的難度,讓守軍能夠有更多的時間用箭矢等殺敵。
  • 古代攻城守城靠什麼?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聰明的古人在這方面可沒少動心思,他們利用機械原理髮明了一個個超牛的攻城機械。投石車攻城前,何不先用石頭亂砸之?古代的攻城車一般的攻城車為木製,車頂有堅硬的車棚蓋,異常堅固,下面裝有四輪或六輪;外蒙牛皮或羊皮,甚至有用金屬板加強的,以防備守軍的矢石破壞。為了防止火攻,還常常澆上泥漿。攻城車的主要武器,是它內部用繩或鐵鏈懸掛在橫梁上的一根粗大的圓木,原木後端有金屬帽,前端有金屬頭,稱為攻城槌。井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