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時,士兵守城時為什麼寧可抱石頭砸,也不去推倒梯子?

2021-01-13 騰訊網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古時候攻城掠地的戰爭往往需要將領擁有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即便是面對國力衰弱、君主昏庸的國家,想要破城也並非易事。因為城牆在修建之初就做好了被敵軍攻打的準備,城牆在古代也是作為一個軍事要塞存在的。首先城門就是用鋼鐵鑄就,往往要數個守城的壯漢合力才能將其關閉,城門關上後,若想從外面打開,難度可想而知。其次,城門外面還有一圈護城河,所以古代的將領想要攻城必先想辦法渡過護城河。

為了攻破城門,將領一般都會做兩手準備,在兵力充足時會安排一部分兵力合力去撞城門。但想要靠蠻力把城門撞開,不僅效率低,而且容易被守在城牆上的守軍用利箭攻擊。所以撞城門一般只是為了轉移城牆上守軍的注意力,有謀略的將領會命人在城牆上搭建雲梯,安排驍勇善戰的主力軍通過梯子爬上城牆將守軍殲滅在城樓上。

讓人困惑的是,古代打仗士兵守城時為什麼寧可抱石頭砸正在爬梯子的敵軍,也不去推倒梯子呢?從城牆上抱石頭往下砸,的確能夠擊倒一部分敵軍,但直接推倒梯子不是更直接的阻斷方法嗎?並且彎腰抱石頭的時候也留給敵軍時間,讓他們以更快的速度爬上城樓。

現代人雖然擁有許多高科技,但也不可小瞧古人的智慧。攻城是古代戰爭中最關鍵的步驟之一,無論是攻城的敵軍還是守城的將領,都會做好萬全準備。我們現在想到的這個漏洞,古人早就發現了,因此他們在設計攻城雲梯時也做了一些巧妙的改變。

攻城雲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天才工匠家魯班之手,他的技藝在當時名震天下,而且作為工匠之祖流傳千古。魯班設計出的攻城雲梯可不是用竹子或木頭所制,更不像影視劇中的雲梯那樣,隨隨便便就能架在城牆上。真實歷史上的攻城雲梯其實是用重達千斤的鋼鐵所鑄,而且這樣的雲梯分為滑輪、底盤和直梯三個部分。所以搭建雲梯不僅僅需要靠人力,還要靠機械本身的力量,重達千斤的雲梯一旦被搭在敵軍的城牆上,就很難被人力推倒。何況歷史上兩軍交戰時,攻城的敵軍未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往往會在雲梯頂部塗上劇毒或者將上面削尖,讓人無法徒手去推。

守城的軍隊正是知道雲梯很難被推倒,才寧願彎腰抱石頭往下砸,也不想白費力氣去推雲梯。並且抱起石頭沿著雲梯往下砸,的確是十分有效的抗敵方法,因為中國古代時,熱兵器的應用並不廣泛,而刀劍這樣的冷兵器射程有限,攻擊範圍小。石頭這樣的重物沿著雲梯砸下,反而能造成較強的殺傷力和較大的殺傷面積。城牆上的士兵不僅僅是用石頭在砸梯子上的敵軍,也是想要利用石頭的重力來砸壞雲梯。

除了用石頭砸以外,用火燒也是一個古代士兵慣用的守城方法,從上往下澆汽油點火,不僅能迅速使雲梯被點燃,雲梯上的敵軍也多半會遭殃。再者,鐵製的雲梯遇火導熱很快,即便沒被火燒到,敵軍也很難靠著燙手的雲梯往上爬。古往今來,戰爭都是十分殘酷的,好在如今世界總體處於和平狀態,區域性的到戰爭也沒有造成很大傷亡。

相關焦點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費力氣搬石頭砸,也不願推倒梯子?
    能夠通過謀略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那是最為上等的辦法;其次就是搞外交了,大家到談判桌上談一談,能不打仗就不打仗,雙方妥協一下,這也是一種極為不錯的選擇。最糟糕的選擇,就是打攻城戰了,傷亡率達到30%以上都是很正常的,可以說攻城就是一場定向屠殺。可見早在2000多年前,孫武都把這個道理給看清楚了。
  • 古代攻城作戰中,為啥守城士兵寧願用石頭砸,也不直接推倒梯子?
    導語:古代攻城作戰中,為啥守城士兵寧願用石頭砸,也不直接推倒梯子?在很多古代戰爭影視劇中,關於攻城作戰的描畫中經常可以看到進攻的一方搭起很長的梯子攀登城牆,而城裡的士兵就會用石頭木頭之類的東西砸向攻城士兵,這就給很多人造成一個想法,那就是為什麼不直接推倒梯子,這樣不是更加方便嗎?答案可能說了你不信。的確,推倒梯子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和現在很多影視劇中表現出的不一樣,古代攻城用的雲梯根本就不是簡單的長梯,而是一套複雜的工程機械。
  • 為啥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梯子,而是選擇用石頭砸?不要再被騙了
    導語:為啥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梯子,而是選擇用石頭砸?不要再被騙了在很多關於古代戰爭的影視劇場景中,對城市的進攻往往是一個重頭戲,現在的影視劇中對攻城的描畫,大多是攻城的一方架起巨大的雲梯攀爬城牆,而城牆上的守軍則用石頭之類的武器往下砸,那麼就有人會覺得奇怪了,既然他們靠雲梯往上來攀爬,那為什麼不直接推倒梯子一次性解決呢?何必費用去扔石頭呢?其實聰明人都不會選擇這麼做,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 古代人打仗,敵人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推翻梯子?
    兵器先進,戰術精密的肯定佔上風,打仗就是一個有傷亡的事情,通過電視劇我們也了解到不少,古代人打仗的招數,有一些在我們看來是很無腦的。最讓人疑惑的是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準備順著梯子爬到城牆上了,為什麼還不把梯子推倒呢?我也很想知道是為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究竟為什麼吧!
  • 為何守城士兵寧願費力用石頭砸,也不推倒梯子?士兵:我可不傻
    在我國古代發生過很多戰爭,尤其是春秋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發生過的戰亂數不勝數。在我國舊社會封建制度下,一般都是地位高的國家說了算,所以才會發生如此多的戰爭。這也告訴了很多人弱肉強食的道理,如果想要自己的國家發展起來,首先第1步便是打仗、爭奪城池。
  • 古代守城戰中,為何士兵寧可搬石頭砸也不推倒雲梯?別被電影騙了
    我們在古代戰爭片中經常可以看到,攻城戰中。攻城戰士們架著雲梯就往城牆上面衝,而守城的士兵們就會拿著石頭等重物向下砸。而這就有不少的觀眾們都十分疑惑,為什麼不直接把這個梯子推倒呢?動用這麼多人力物力豈不是十分浪費?
  • 古代守城士兵都咋想的,不推梯子卻往下扔石頭?
    我們看的一些影視劇中,攻城是最為精彩的片段,士兵們拿著梯子搭在城牆上,一波一波的士兵開始瘋狂的向上爬,守城的士兵們就會從頂樓向下扔石頭,甚至是潑糞。觀眾們看了都十分著急,難道就不能直接把梯子推倒嗎?那麼在歷史上,守城的士兵有沒有推倒梯子呢?答案是沒有,因為根本推不倒。
  • 古代守城士兵為何不掀翻梯子,而用石頭和滾油?影視劇害人不淺
    在古裝片中,特別是出現攻城場景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守城的一方只是向城下扔石頭、熱油,而不是把梯子掀翻!畢竟只是一架普通的梯子,掀翻的話敵人不是就爬不上來了嗎?並且梯子做的十分結實,並不是影視劇中表現的需要手腳並用地爬上去!真實的攻城雲梯根本不用手,就像現在上樓梯一樣。也就是說,攻城雲梯本身的結構、重量等等,讓掀翻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並且進攻方在有步兵攻城的時候,後方也會有投石車、弓箭手等進行遠程支援。如果一堆人在城牆上想要推翻雲梯,毫無疑問會成為活靶子。
  • 古代士兵守城為什麼不推雲梯?士兵:你以為我不想?你推試試
    而這勢必要發動戰爭,古代的戰爭主要靠的就是人力。因為是冷兵器時代,打仗基本都是靠戰士們一刀一刀近身拼搏。除此之外,也只有弓弩這樣的遠程武器。所以每一場戰爭如果不能運籌帷幄靠計謀取勝,大部分都是看哪邊人多,哪邊的戰士更勇猛。
  • 古代攻城時,守城士兵為何不直接把雲梯推開?因為誰推誰沒命!
    但是就如電視劇中演繹的,守城的士兵不僅不會推倒雲梯,反而會讓雲梯搭上城牆。這又是為什麼呢?要想知道為什麼守城的士兵不去推倒雲梯,那麼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下雲梯究竟是怎麼樣的?其實真正的攻城雲梯並不是像電視劇中那樣長長的梯子,就好像是我們日常使用的樓梯一樣,大家試想一下,古代的城池城牆高度少說也有十幾二十米高,把樓梯加長到那麼高,你的重心能站穩?別說打戰了,你拿著這樣的雲梯怎麼可能去攻城。
  • 守城士兵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往下扔石頭?
    在古代工程使用的竹梯上面大多會有兩根鐵鉤,當士兵們將竹梯升起來掛在城牆上面之後,底下的就會將竹梯用力往後拉,使城牆上面的人沒有那個力道將竹梯推離城牆!對於守城一方而言,就會在竹梯的鐵鉤沒有碰到城牆之前,使用推勾杆將其推離城牆倒向後方。攻城梯。
  • 古代兩國打仗守城,為啥不直接推到雲梯阻止敵人,而是拼死戰鬥?
    在古代,人們打仗主要使用冷兵器,攻城略地時,會用到一種工具叫做「雲梯」。這個工具一般在攻城的時候會用到,在很多古裝劇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比如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就有這樣的場景,差一點秦始皇就被打敗,無緣統一六國了!大家也看到了,一旦用到了雲梯,就說明被攻打方的人資物資已經匱乏!
  • 守城士兵為推不倒攻城梯?
    >古代登雲梯最頂端多半都是帶鉤狀的,而且守城士兵用力推的時候,攻城弓箭手是最佳瞄準時間,會造成連環的士兵傷亡。真相二:守城士兵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推攻城梯,不如躲在城牆之後往下面扔石頭,澆金汁。而且古人的有些智慧產物是現今也難以持平的,就像魯班的木技,所以雲梯異常穩固,春秋之後,攻城梯並非我們電視劇中看到的大長梯子,而是底座穩固,技藝精湛的木質產物,是非常難以推倒的。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兩軍對戰,守城士兵怎麼不推了攻城雲梯?將軍:那也太蠢了!
    在一些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戰爭場面:負責攻打的士兵扛著長梯靠上城牆,然後奮不顧身地向上爬,負責守城的士兵用手裡的武器對其攻擊,或者用叉子一樣的工具將長梯推倒。但在真正的古代攻城戰場上,守城將領一定會嗤之以鼻:去推雲梯,那也太蠢了。因為一般來說在攻城中會使用的梯子並不是那種普通的長梯,而是特製的雲梯,雲梯可不是那麼容易被推倒的。
  • 古代攻城戰爭,守城士兵為何不推雲梯?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而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處於冷兵器時代。所以打仗基本都是面對面拼殺,打的就是計謀、士氣和人數。在平原作戰,靠的是戰馬和弓箭。而如果是攻城戰,往往都很慘烈,攻城一方付出的代價是守城一方的好幾倍。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中國古代的攻城戰。古代戰爭如何攻城?在古代缺少進攻手段的情況下,攻城戰一般都是靠內應,先讓一隻裝備精良的小隊混入城內。
  • 古代士兵攻城時,守城方為何不把雲梯推開?其實能推開才是怪事
    經常能看到古代士兵在攻城時,經常拿出雲梯架到城頭上,然後攻城方士兵就一個接一個的爬上城牆與敵軍交戰。有的時候,敵軍還會有比較"聰明"的士兵把攻城雲梯推下去,砸死一片爬梯子的士兵,每次看到這一幕我們都會大呼痛快,因為我們已經在潛意識中把古代士兵想到太笨了,偶爾看到"聰明人"就會很開心。
  • 為什麼古代一打仗就缺糧食?難道不打仗士兵就不吃飯了嗎?
    也正因為如此,古時候打仗,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糧草大營,而又千方百計的去斷敵方的糧道,基本上糧道一斷戰役勝負就能分曉了。比如著名的官渡之戰,曹軍打敗袁紹的根本原因,就是燒了袁紹的糧草大營——烏巢。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也正是因為馬謖沒有守住糧道街亭。街亭一失,諸葛亮北伐前功盡棄,只能帶著北伐大軍撤回蜀漢。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的箭用完了怎麼辦?別慫,古人套路多著呢
    中國古代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期間戰亂頻發,王朝更迭頻繁,使得百姓對於戰亂都早已習慣,但是他們身處亂世的時間也只佔據了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而且一個王朝的延續至少都有數百年,那些被國家庇護的百姓不會遭到過多的苦難。
  • 古代士兵守城時,箭全部射光了怎麼辦?別慌,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在整個冷兵器時代,戰場上都少不了弓箭,尤其是守城兵器。在很多關於戰爭的古裝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們在守城的時候,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弓箭,可以趁火打劫,藉助地心引力的作用,給敵人造成儘可能多的傷亡,只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這些守城的人是不能隨意出去的,箭一出去就很難恢復了,萬一燈都滅了怎麼辦?別擔心,古人有很多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