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設計師對李敢的上一個家記憶猶新,在上一套房子裡,他打破傳統住宅格局,將餐廚面積最大化釋放與利用
而兩年時間不到,因為家庭人口的增加,他買下了現在這套3居室重新裝修。對於這套房子,他不再把眼光聚焦在美的外殼,甚至刻意迴避了一些設計語言,只是想著如何讓一家四口在這個空間裡形成良好的互動,如何讓每個人都更舒服,更自在。
所以,當李敢在分享自己的新家時,你會覺得他不是在分享這個空間,也不是在分享他的設計,而是在分享他們一家四口每一天的充滿溫度的真實的生活。
優秀的設計背後,也許都是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一起來看看吧!
《心安之處方為家》
項目戶型 3 室
常住人口 4 人
項目面積 141 ㎡
項目花費 90 萬
項目位置 江蘇 南京
戶 型 圖
改造前的戶型圖。這次的改造難點在於:房子屬於高層建築,承重牆較多,得房率低,南北通透性差。
改造後的戶型圖。主要做了如下改造:
1、打破傳統的客廳布局,將山洞式書房置入在客廳空間內;
2、縮小客衛面積,擴大餐廳及水吧一體化設計,增加了餐廳對外採光,提升了空間的體驗感;
3、將廚房也分為中廚烹飪區和烘焙操作區;
4、陽臺的三分之一規劃為洗衣晾曬區,剩餘空間和客廳融為一體;
5、兒童房為兩個女兒日後的使用定製了高低床;
6、次臥室改造為太太平日做手工和閱讀的獨立書房區;
7、主臥設置了次淨衣區;
8、主衛的淋浴間功能可以通過三扇門不同的組合開啟方式,切換成主衛和公衛模式。
全屋收納系統示意圖。
餐 廳
犧牲原有客衛的淋浴功能和採光,換來有整面窗戶和水吧檯的餐廳,為此,全家人更願意早起半小時,團融的一起享用早餐。
餐廳是目前一家人最樂意待的區域,除了一日三餐,吃完飯後還可以喝茶聊天分享各自的所見所聞。
水吧檯也具備更好的儲物收納功能和生活陳列美學。
兩個孩子甚至可以一起幫著我煮咖啡,共同準備器具,配合完成操作。生活方式成為家人之間流動的能量場,孩子們更樂於動手參與到生活中來。
整面的窗戶,讓一家人能一起感受晨起的光和眼前四季的景。
餐廳細節。
廚 房
根據需求,將廚房分為中廚烹飪區和烘焙操作區。
客 廳 & 山 洞 式 書 房
客廳是改變最大的一個地方,可以說是我和時代,精神與生活方式的縮影。因為承重牆和面積而改造受限的硬傷,於是,索性拋棄傳統的客廳布局,將山洞式書房置入在客廳空間內,反而造就這個家一道亮麗的風景。
山洞式書房示意圖。我的書房仿佛是存在於客廳的一個山洞,既有它的獨立性,又是客廳衍生出的山丘。
設置了背靠背總長3.2米的雙面桌,一面滿足使用電腦日常辦公,一面作為草圖方案臺的使用。
通常孩子們會在我書房外看書、玩玩具、繪畫,閱讀角上方留有的小窗是我們之間最有趣的互動通道。
牆面的組合畫也成為了我和孩子們日常生活中共同創作的主題牆。
更多細節。
陽 臺
陽臺的三分之一處作為洗衣晾曬區,剩餘的三分之二空間和客廳形成整體。頂面的方盒燈膜營造出自然光的氛圍。
中古的三角櫃結合植物被布置成安逸的喝茶休閒區。
客廳的家具可以靈活地擺放到陽臺,暖暖的午後也可以坐在這裡曬曬太陽,喝茶看書放鬆一下。
綠植被打理得越來越好,陽臺的小角落也成為了一家人各得其所的能量場。
休 閒 書 吧 & 手 工 操 作 區
太太平日需要在家獨立做一些手工定製產品給客人,因此書房被規劃成手工操作區和休閒書吧,同時也滿足了太太的各類收藏擺放。這裡也成為了可供我們二人同時使用的書房,一個不被打擾的精神領地。
臥 室
主臥沒有做過多的配色,讓睡眠更安心。
靠窗的邊幾有著充足的採光,也是平日裡午後放鬆小憩的場所。
主臥的門背後設置了次淨衣區,用於歸家後更換家居服,以及掛放著短期幾天需要換穿的衣物及帽子背包等物件。
其他細節。
兒 童 房
每個孩子似乎都有一個想要擁有高低床的夢想,於是在兒童房的設計上,為兩個女兒日後的使用,定製了高低床。
衣櫃櫃門以及高低床的裝飾欄板也都是選用了平日特別喜愛的手工藝人介川明的布料來加工定製。
衛 生 間
通過主臥門,衛生間門,以及走道的門的不同開啟方式,可以將洗浴區切換成主衛模式或公衛模式。
客衛牆面選用了Coleson的牆紙。
結 語
對於這套房子,我不再把眼光聚焦在美的外殼,刻意迴避了一些設計語言,只是想著如何讓家裡每個人更舒服,自在。燈光,收納,家務動線都是經過反覆斟酌。入住之後,空間才被注入了靈魂,所以你們看到的照片,也是入住之後陸續所拍的。我認為,心安之處方為家。想要更多的去關照自己和家人,希望在這套房子裡和我的家人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彼此成長的時光,完成對生命每一段歷程的思考。這也是我對住宅設計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