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備考,到收到深圳大學的擬錄取消息、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考博之路漫長而艱難。不同於考碩士研究生,認準了一個學校,有參考書目可供複習、有考友互相激勵,考博更像是一個人的戰爭,曾幾何時,我像是進入了魯迅所說的「無物之陣」,沒有固定的目標,沒有參考書目,沒有考友,更多時候是一個人「張燈結彩」,「奮筆疾書」。如今要談考博經驗,我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堅持。
在談詳細的經驗之前,先說一說我研究生期間取得的成績,目的是讓大家在報考的過程中都要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我在讀研期間發表了正規的(不收費)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一篇CSSCI期刊,主持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一項,拿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以及學校一等學業獎學金兩次,學業成績排名在文學院為第一名。
一、熟悉博士招生流程,選好合適自己的學校
考博的第一步,就是熟悉考博流程,選好學校,考博不同於考研,在學校選擇和報考上不受限制,如果你願意,可以報考很多所學校。這也造成了前文我所說的很容易進入「無物之陣」,目標是不固定的,時常會感到無從下手,以至於茫然失措,也凸顯了選學校的重要性。
我從去年6月份就開始選學校,找到校友會高校排名,基本漢語言文學專業有博士點的都集中在全國100強,我一個個進入學校的研究生招生網,了解往年的招生與導師信息。這一關是枯燥的,要面對無數招生簡章與數據,我在筆記本上記錄下來一些學校的招生政策,一遍遍對比、分析,最終淘汰那些不適合我報考的學校,再進行篩選。
所謂適合,總是相對而言,在考博前,我請教過往年考博成功的師兄,他建議我儘可能的多報學校,東邊不亮西邊亮,而且要拉開層次,上中下三檔都要有,實際上我也是這麼做的。
國內的博士招生,大多數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招考,一種是申請考核制,就現在的實際情形來看,申請考核制是一種趨勢。也就意味著導師掌握著更多的選擇權,但也有很多學校的申請考核制跟普通招考沒有大的區別,審核的過程中只是審核一些最常規的材料,沒有怎麼篩選考生,然後組織進行筆試面試。有的學校申請考核是實實在在的淘汰制,會量化很多標準,比入審核時考生發表的論文、參加的科研項目、畢業論文質量,會有細化的加分制,在第一關就淘汰沒有優勢的考生。因此,了解各個學校的招生政策很重要。
由於我的英語成績不好,碩士考研的時候就是栽在英語上,讀研期間也始終沒能過了英語六級,所以考博選學校的時候英語成了我重點考慮的對象。有很多學校申請考核需要考生通過英語六級,比如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師大、浙江大學,最終對於這些學校我只能眼睜睜地放棄,所以說英語很重要,選「合適」自己的學校更重要。
經過無數次的熬夜,我決定先從最早組織招生考試且不需要英語六級的學校開始,我先報了清華大學、深圳大學,清華是九月份出審核結果,我在家一直待到了九月份,當時家人對我還抱有希望,無奈最終沒有進入複試,進入複試的是清華本校的一名研究生。我帶著失落與羞愧回到了學校,緊接著我報的第二個學校是深圳大學,它在12月底組織考試,也是採取申請考核制。在學校經過漫長的複習,我收到了深大複試的通知,於此同時,我又報了首都師範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師大,暨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二、備考:一場漫長的戰役
選好了學校,其次就是聯繫導師,聯繫導師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在每年的8、9月份剛好,最好要對導師有所了解,比如要看一兩本導師的專著。我在聯繫導師的時候基本都是給導師寫郵件,介紹自己的情況,表達想要報考的意願,剩下的就是等待老師的回覆。在徵得老師的同意之後,才可以確定報考這個學校,因為有很多導師心目中已經有心儀的學生,如果他不建議報考,就不用在這所學校上花費精力了。
聯繫好導師,剩下的就是一心備考,對於文學類專業的考生而言,我一直認為所謂「備考」並沒有確切的世間起始點,我本科所讀過的書,研究生期間研讀的理論,都形塑著現在的我,我的思想、觀念,是一步步形成的,在時間上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因此,對於考博而言,功在平時。
面對應試,我還是悉心為自己準備了幾本認真研讀的書,其實也是通用的專業教材,比如錢理群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三十年》,洪子誠先生的《中國當代文學史》,陳思和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此外還看了相關的文藝學、古代文學、西方文學史的書。因為是興趣所在,讀起來也津津有味,這期間也看了我感興趣的小說,「雜七雜八」的書,不一而足。對於考博備考而言,不能輕視基礎教材,要再回過頭來研讀教材,跟考研時相比,依然會有很多知識盲點和收穫。
對於英語成績不好的人,英語的複習至關重要,要不斷地刷題,背作文,背口語模版,由於我對英語始終不感興趣,在英語上吃了大虧。
備考過程漫長而艱辛,看著身邊同學工作有了著落,會產生自我懷疑和畏懼,萬一自己沒考上,到頭來又該怎麼面對家人和自己?加上今年疫情的原因,所有學校都推遲了招生進程,戰線拉得更長,又要面對碩士畢業的問題,因此,堅定的內心很重要,要不斷的安慰自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生活就是不斷地闖關,要一關一關的過,一步難,一步佳。
三、調整好心態,坦然面對筆試、面試
2019年的12月底,我去深圳大學參加複試,深大博士招生分為筆試和面試,筆試是大綜合,中國語言文學裡的專業都會考到,我平時看的書比較多,且雜,在筆試時我感覺還不錯,考題我都比較熟悉,一直奮筆疾書到最後一刻。但英語再次成了我的攔路虎,英語考了英譯漢,閱讀、寫作,感覺每一項都很糟糕。第二天出了面試結果,我進入了面試,面試那天有七八個老師,文學院所有博士生導師都去了,還有文學院的院長,我進去之後,我報考的導師讓我介紹一下自己。自我介紹很重要,要事先準備好,掌握主導權。我報考的導師人很好,很和藹,從我的自我介紹裡引申出幾個專業問題,諸如讓我談談周作人的人性觀與沈從文的人性觀有哪些不同,我答得還算不錯,語言組織的比較流暢。後來坐在導師旁邊的一位文藝學老師,看到我的簡歷中有提到薩特的《噁心》,就問我怎麼看待薩特在《噁心》中傳達出的哲學觀,我講了挺長一段時間,老師們面帶微笑,氣氛挺好。接著就是英語口試,老師提了一個很長的問題(濃縮起來就是談一談你讀過的一本西方學術著作),當時氣氛一度尷尬,我沒聽懂問題,老師重複了幾遍我才明白,磕磕絆絆說了幾句,最後面試結束。
過了幾天出了錄取結果,深大文學院第一輪招生的名額很少,就四個人,我落選了,當時內心沮喪到了極點,一度懷疑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能力。9月的時候,我帶著清華複試落選的消息灰溜溜地從家裡返回學校,2020年1月初,我又帶著深大落選的消息頹唐地從學校返回家中。隨即而來的是席捲全國的新冠疫情,我被禁足家中。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們家單元樓出現一例確診病例,在家中關了整整一個月。這段時間,我沒法安心複習,家裡有兩個小外甥每天吵吵鬧鬧,加上要修改碩士畢業論文,我的日子異常艱難,甚至動搖過、放棄過,我查找往年考公、考編的信息,想給自己多一條路。
最終,在四月初,我收到了深圳大學第二輪補錄取的消息,深大在第一輪錄取之後,教育部會有具體的招生名額,學校各個學院的招生名額也會有調整,因此又補錄了三四個。我當時異常興奮,因為確實打心眼裡喜歡深大,喜歡它秀美的環境,導師人也超級好,而且給博士生的獎助學金很多。我當時已經定下了讀深大的決定。
後來我又陸陸續續收到了上海師大,南京師大,首都師大,陝西師大,暨南大學、廣西師大的複試消息,這些學校我都一一拒絕了,給報考的導師寫了一封致歉信,報考的導師都很大度,表示理解。唯有南大,我想打算試一試,因為它沒有英語筆試、口試。南大的競爭異常激烈,筆試在六月中旬,線上,在這之間,因為情感上想去讀深大,加上畢業論文需要完善,基本上沒有準備南大的複試,也沒有怎麼看書。筆試那天狀態還不錯,題目五選一,我選擇了第一題「十七年文學與前後一段時期文學之間的聯繫」。兩個小時的考試,我的手在鍵盤上基本沒停止,洋洋灑灑寫了大概有四千多字,這段時期的文學我相對比較了解,所以能表述的話也很多。
不久,出了筆試成績,跟我競爭同一個導師的考友中,我筆試第一名,這讓我看到了希望,緊接著是面試,時間安排在7月6號,正好跟我碩士論文答辯同一天,同一時段,當時挺擔心,恰好南大那邊我面試排在第一,我跟碩士導師說明情況,他讓我安心面試,面試之後再參加答辯。面試也是線上,第一個就是我,當時南大那邊設備可能沒調好,聲音比較小,我報考的導師坐在了設備前,提高了聲音問我問題,我面試表現得不是很好,語言組織不流暢,有磕絆的地方。最終我的總成績在同一導師的考友中排第三,我釋然了,以為徹底與南大無緣,放榜那天,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我驚喜萬分,後來我翻看了往年的數據,我報的導師往年經常招2到3人,我,入選了。
回顧自己的考博之路,從研一開始就決心考博,所以認真對待每一篇課程論文,寫好之後反覆修改,在經過一次次的投稿、拒稿的「磨難」後,它們終於都被錄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不盡相同,都有各異的風景,我們要做的就是給自己一個目標,並通過行動賦予它價值。迎風奔跑,逆光飛翔。來源:freekaobo.com 作者:天涯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