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 自閉症家長/教育者學習、成長和分享、互助的心靈家園。歡迎給我們投稿並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附上我們的二維碼。
今天,作為全球第一的幼兒教育電視節目《芝麻街》,首次出現一個新的小夥伴——女孩朱莉葉,而她是一個四歲的自閉症女孩。
其實,這是芝麻街融合教育計劃的一部分,它從2015年就開始了。芝麻街的宗旨是讓學齡前孩子從小就接受那些和他們不同的小夥伴,學會接納和共享(包括不同的種族、信仰和殘障等)。
這也是芝麻街創始人之一的Joan Ganz Coorey 的堅定理念:讓孩子們從最初的教育中就學習到現實的人生,比如:在南非的《芝麻街》節目裡有專門講種族隔離歷史;在美國的《芝麻街》節目裡,有著名黑人影星烏比.戈德堡講種族歧視、有「超人」克里斯多福. 裡夫講殘障人士生活。
所以,很自然地,2015年芝麻街在數字媒體上就開始推出了朱莉葉,一個自閉症的女孩了,而且是典型的自閉症,有明顯的語言、交流、行為和社交問題,也沒有某一方面的特長,平常普通卻是絕大多數自閉症孩子的典型。
芝麻街以嚴謹的態度做了很多的調查研究,和一些主流的自閉症機構和專家密切協作,但更大的動力應該是來自芝麻街內部那些家有自閉症孩子的員工們。對他們來說,這是結合自己對工作熱忱和對子女的熱愛之最完美的機會,也是他們傾注了無限期望的希望。
家中的自閉症孩子給了他們非常客觀和理性的態度,比如:長期以「自閉症爸爸」化名活躍在臉書上的Frank Campagna於2015年宣布了他的真實身份:原來他是芝麻街的一位節目製作人,有個低功能而且嚴重癲癇的青少年自閉症兒子;目前給朱莉葉配音的Stacey Gordon 是特意為此而加入芝麻街的,她也有一位典型自閉症的兒子;一位年長的女編劇有一個成年的自閉症兒子。
這些家長以自己深切的體驗,知道該如何向公眾尤其是學齡前兒展現自閉症兒童是怎麼樣的,怎麼去理解他們,怎麼和他們做朋友。所以,芝麻街推出的「朱莉葉小妹妹」,不會是熒幕上「雨人」,不是鋼琴或繪畫天才,而是一個缺乏眼神交流、面無表情、不會應答、會擺手會亂跑、警鈴下受不了掩住耳朵、手裡永遠拿著同一個兔子玩具的典型的自閉症女孩。
從2015年在芝麻街數字媒體先推出的朱莉葉和自閉症的視頻和資料上,可以看出來作為專家和家長融為一體的團體想教給那些普通孩子些什麼:
當第一天艾摩把朱莉葉介紹給大鳥時,大鳥熱情地打招呼,但朱莉葉看也沒看它一眼,也沒吭一聲,把大鳥當成了空氣。大鳥不解,就問艾摩:「是不是朱莉葉不喜歡我啊?」艾摩解釋說:「不是的,她不是不喜歡你,她需要一點時間才會熟悉起來,她和我們不一樣,她有自閉症。」
當朱莉葉想到玩的時候只會重複擺著手,她玩不了也沒能力興趣玩其它小朋友們喜歡的遊戲。艾比就和朱莉葉一起擺手,天上正好飛來一隻花蝴蝶,兩個小朋友一起學著蝴蝶擺動翅膀那樣擺著手,艾比又教朱莉葉學說「蝴蝶」。
而艾摩提議大家玩捉迷藏時,朱莉亞一聽有玩就興奮起來,但她只會又蹦又跳又擺手來表達自己的興趣,並不能融入孩子們的遊戲。艾摩就說:「既然朱莉葉喜歡那樣跳,我們就一起跟她跳吧!」
孩子們的世界總是很容易找到快樂的,而我至此卻眼睛溼潤了,芝麻街想教給孩子對待自閉症小朋友的是兩個最重要的東西:一個叫「理解」,一個叫「融合」。
芝麻街讓那些初涉人世的小朋友們,在人生最早的萌童時期,就有一個自閉症的小夥伴,他們中大概要過好幾年才會拼寫得出「自閉症」這三個字,可是他們很早地就在《芝麻街》上知道了:自閉症孩子不看你、不和你打招呼並不是他們不高興不喜歡你,而是他們和你不一樣;自閉症孩子不會玩捉迷藏,可是他們也會笑也會跳也喜歡玩;如果他們不能和你那樣玩,那你也可以像他們那樣玩。
人理解了,就容易接受;接受了,就容易融合。這對大人、對孩子全都一樣,讓天真無邪的兒童們,在人生沒有汙點和偏見的年齡裡,早早地就熟悉、接納甚至喜歡上一個從裡裡外外和他們那麼不同的自閉症小夥伴,那麼他們長大後,在學校裡,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無論各種時間和地方,他們還會陌生嗎?會誤解嗎?還會排斥還會歧視他人嗎?
我想如果芝麻街的主創團隊裡沒有那些星爸星媽們,或許這「朱莉葉」也不會完全是這個樣子的。這個完完全全的自閉症女孩的出現,我們是可以看出她幾乎所有的「缺陷和不足」:她的語言能力幾乎沒有,眼神完全沒交流,應答不會,自我刺激頻繁,不懂遊戲玩法,沒有起碼的社交意識和能力,感統問題嚴重,諸如等等,我們一眼能看出這個朱莉葉女孩的很多不足的地方,看到她的缺陷,看到她需要輔助需要治療的很多地方,這是家長們心知肚明,不會忽視或怠慢的,這也是我們可以自己努力的地方。
而家長心中的痛往往多在那些我們再努力也做不到的地方,比如說,那些同齡的小朋友會怎麼看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誤解,會不會害怕,會不會排斥,會不會欺凌? 我們或許可以和孩子的父母老師宣傳教育,可是怎麼去讓也是那麼小的孩子也去熟悉理解從而幫助呢?
這正是芝麻街最大的長處,都不用說教不用高深,他們自然地在芝麻街的小夥伴裡帶進來一個新朋友,她可能這也不對那也不行,可是她是和大家不一樣的,她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她也是和小朋友一樣友好,一樣喜歡玩,一樣喜歡笑,一樣可以成為好朋友的。
這麼小的孩子們純真無邪,眼裡沒有缺陷和殘障,只需要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知識。當我看見艾摩給大鳥解釋朱莉葉不看你不是她不喜歡你,看見艾比對朱莉葉說你喜歡擺手我們就一起擺時,我不禁濡溼了雙眼。我想起來過去無數次兒子在遊樂場上孤寂的身影,想起他面對陌生小朋友邀請遊戲時他的迷惑驚慌逃避。如果那時候有個像艾摩一樣的小朋友,或許就能一把把他拉進小朋友中去。
從芝麻街那位有成年自閉症兒子的女編輯剛得知公司裡要做這麼一個節目,到聽到了新聞後在各種媒體上傾吐的各種家長,最多最普遍的一個反應是:「那時我們也有朱莉葉的話,該多好啊!」。
只是今天的朱莉葉是踏著無數前人撒下一顆顆石子鋪成的路走來的。
二周前的星期天晚上,我看了CBS的《六十分》節目,第一個專題是講那些被國外(主要是印度)的廉價外包而丟掉工作的美國人。丟了飯碗不說,東家還逼迫他們必須將自己的業務知識教會印度人之後,才可以得到離職金。這樣的事情在我身邊發生了十幾年了,美國人受到的屈辱和憤怒,被特郎普利用撈了不少民心;第二個專題講新獨立兩年的南蘇丹國破家亡,幾百萬人依靠美援救濟,而特郎普上臺大砍援外資金,這幾百萬南蘇丹人指望的空投救命糧,大概指日不多了。這樣的節目越看越壓抑越悲觀,突然來了這個芝麻街的專題,一下子把我從霧霾裡送進了晴空萬裡陽光燦爛。
在我們將來的社會裡,小朋友在幼兒園、在小學中學裡遇到一個自閉症同學時,他們會說我知道自閉症,我們會成為好朋友的,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未來。
正如馬雲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卻很美好!我們的後天就是一個對自閉症有更多理解、接納和共享的世界,哈裡露亞 !
四月二日過去了
宣傳自閉症
倡導融合的社會環境
卻是每一天的事
感謝每一位為自閉症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人們
芝麻街自閉症網站: http://autism.sesamestreet.org/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以琳論壇學習更多幹預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