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聽見她說》劇照
文|若杉
熱播短劇《聽見她說》裡,有一個單元叫《許願》。
短句中,楊紫飾演的26歲的小雨給媽媽錄視屏,說出這些年她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小雨媽媽在自己26歲的時候生下她。不幸的是,懷孕的時候,小雨爸爸出軌了。為了報復丈夫,讓他身敗名裂、生不如死。媽媽帶著小雨到處去鬧,去找爸爸鬧,去他的單位鬧,去跟每一個與爸爸有關係的人鬧。
後來,媽媽如願了,爸爸受了處分,丟了工作。但是,媽媽還不罷休,熬了一鍋小雨最喜歡喝的八寶粥,裡面放了農藥,逼著小雨喝下,然後自己也喝了。幸虧被鄰居阿姨發現,沒有釀成慘劇。
後來,爸爸走了,去了很遠的地方工作。媽媽帶著小雨獨自生活,小雨的世界裡,沒了爸爸。媽媽對她說:「爸爸是世界上最壞的人,他毀了我們的生活,再也沒有辦法彌補了。你忘記『爸爸』這兩個字吧。」
之後唯一一次見到爸爸,是她上初二那年。有一個放學,小雨看到有一個男人看著她。他渾身髒兮兮,黑瘦黑瘦的。小雨認出了那是爸爸,但是她選擇了低著頭、哭著往前走,沒有理他。後來,當她轉身的時候,發現地上放了一個鐵盒子。
那天,是小雨14歲的生日。鐵盒子裡裝著25675元人民幣,是爸爸這些年打工攢的錢。這是爸爸留給她的最後一筆錢。
兩個月以後,爸爸就去世了。
視頻裡,小雨說:「12年過去了,我一直在後悔,如果我當時知道他身患絕境,一定轉過身去抱抱他。」
這是小雨的故事。
短短三十分鐘的視頻,看得特別難受。
對於小雨媽媽來講,丈夫出軌,她當然有權力選擇恨、選擇自己的方式去報復。但是,她不該剝奪小雨被父親愛的權力。
很多時候,我們談原生家庭,常常談到母親,卻忽略父親。但父親在原生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卻不可忽略。
但現實卻是,在很多家庭中,父親角色是缺位的。
曾經有一檔很火的親子綜藝叫《爸爸去哪兒》,很多明星爸爸,只有在節目裡才獲得了與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機會。
那么爸爸,究竟去哪了了?
上周,和工作室的諮詢師劉娟老師做了一場直播,聊那些「缺位的父親」。
我們發現,很多時候,父親是以「工作之名」消失的。當一個孩子出生以後,往往意味著家庭結構的重新組合。兩人世界開始變成三人世界,甚至有雙方父母參與的三人世界。這個時候,一個家庭要面臨的事情多了許多,比如,婆媳出現矛盾要怎麼調解,照顧孩子的理念有了矛盾以誰為準?
面對這些矛盾的時候,父親被期待作為跳出來解決問題的人,但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以「工作之名」消失了,留下了母親獨自應對照顧孩子與應付家庭的重重壓力。
這是父親主動消失的情況。
在更多的情況中,父親是被動消失的。比如,短片中,小雨的父親。他出軌,犯了錯,就被媽媽徹底的剝奪了做父親的權利。
這是最極端的例子。更多的情況下,父親不知道如果參與進來。想給孩子衝個奶粉,媽媽嫌溫度太高;想帶孩子出去玩,媽媽怕把孩子摔了碰了;給孩子買個玩具,媽媽說買的玩具有安全隱患,直接塞到了柜子的最底層……
這樣的經歷多了,爸爸漸漸退出了養育孩子的角色,成為了「消失的父親」。
以前我們總聊母親,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家庭中父親的重要性。
首先,在一個健康的家庭中,母親的職責是給與愛,而父親的職責是建立規則。
一個孩子需要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但是,「被愛」並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親來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如果父親角色缺失,母親和孩子的關係過於緊密,就容易形成「媽寶男」。孩子分不清自己和媽媽之間的界限,什麼事情都由媽媽代勞,而喪失了自己與世界相處的能力。
第二,父親是孩子從家庭走向外在世界的橋梁。
在一個孩子生命的最早期,他是分不清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的。孩子哭了,媽媽媽來哄;孩子餓了,媽媽來餵;孩子無聊了,媽媽來逗……當孩子的需要被無限滿足的時候,他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個人,不然,媽媽怎麼會這麼懂他呢?這是屬於孩子的一元世界。
當孩子長大一點,慢慢開始體驗到失望,也慢慢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媽媽是兩個人。孩子開始學著和媽媽相處,進入到自己和媽媽的二元世界。
再往後,父親參與進來。孩子開始學習與自己和媽媽之外的第三個人相處,由此進入三元世界。三元世界更接近於真實世界,關係更多元,同時,也不會有人時時刻刻滿足自己的需要。
我們說,一個孩子長大以後的世界,往往是家庭世界相處模式的復刻。一個能在家庭中,與父母相處和諧舒服、懂得表達自我又懂得尊重彼此界限感的孩子,往往以後的人際關係也會不錯。
第三,「父親在家」有助於孩子性別角色的形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男孩在發展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模仿父親的角色和行為,從而幫助男孩形成具有鮮明性別特徵的行為。
社會學習理論則強調父親在孩子性別發展中的榜樣作用,認為父親為孩子提供了一種男性榜樣和行為模式,男孩往往把父親看作為未來發展的模型而模仿父親,女孩則往往從父親身上的男性品質中去尋找未來生活的參照。
一個好的父親,應該是一個好的榜樣,幫助孩子確立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想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從小被剝奪父親的小雨說,「長大以後,我不會愛,不想愛,也不敢愛。」
她哭著問媽媽:「爸爸是錯了,可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因為爸爸的錯,來懲罰你,懲罰我。」
對於小雨來說,媽媽做過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把爸爸從她身邊奪走,她想把全世界給小雨,也想讓小雨成為她的全世界。
可是,小雨的世界裡,需要一個爸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