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剛考入北京大學的陳紫怡,手捧鮮花跟何老師合影。
9月4日下午,暑熱消退的保定一中校園內樹木蔥翠,景色格外怡人。伴著琅琅的讀書聲,記者在兩棟教學樓中間穿行而過,早已站在小路盡頭等候的,便是採訪對象——化學老師何朝莉。
光環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
她遠遠望向記者,笑容可掬地揮手打著招呼。記者緊走兩步上前,喊了一聲「何老師」。沒錯!尊敬是當真的,何朝莉身上散發著的睿智、嚴謹的師長氣場,也是當真的。即便不在校園裡,何朝莉也是那種很容易讓人一眼就能被猜出職業身份的人。
1995年,從河北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的何朝莉來到保定一中,開始了自己的執教生涯。剛剛踏入這個行當的她,陶醉於「天底下最光輝美麗的事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之類的美譽和光環,一時心潮澎湃。然而,隨著時日的變遷和教齡的增長,何朝莉漸漸明白,這光環和讚譽的背後,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一種甘願犧牲奉獻的精神。「把責任融入血液,把精神嵌入靈魂。」何朝莉告訴記者:「其實,這25年來,我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自習課上,何朝莉耐心輔導學生。
關鍵時期,孩子們更需要我
3年前,擔任著高三年級副主任、班主任,同時還兼著兩個班化學課的何朝莉,接手了保定一中宏志班。「這個班的學生全部來自貧困家庭,成績特別優異。接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對得起這些孩子,讓家長感到沒白送來讀書。」正是抱著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何朝莉每天早上6點就來到學校督促早讀,晚上再盯晚自習,看著學生都回宿舍睡了,她才放心離開。就這樣不分寒暑、無論雨雪,如年的日子對於何朝莉來說仿佛只是一天。
今年高三封閉備考期間,何朝莉班上一對來自白溝新城的雙胞胎姐妹,因為不吃蔥姜蒜的飲食習慣,讓她犯了難。「看著倆孩子每天啃著自帶的麵包火腿,我心裡不好受啊。」何朝莉動情地說,「那時,我一邊設法疏解倆孩子的心情,一邊找學校協調解決的辦法。誰知轉天,食堂就送來了單做的不放調料的飯菜。多年班主任和送考的經驗告訴我,關鍵時期,哪怕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到學生。這個時候,孩子們更需要我。」後來,高考成績公布,這對雙胞胎姐妹,姐姐陳紫怡以704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妹妹陳紫佳也如願考入了中山大學。
高考前夕,何朝莉親手為孩子系上象徵勝利的「紅絲帶」。
在學生面前永遠激情勃發
「何媽媽」,在何朝莉的班上,孩子們都喜歡這麼喊她。在電子支付被人們普遍使用的當下,何朝莉的兜裡卻總揣著現金。這不是她留給自己花的,而是隨時準備幫住宿生充飯費、水費用的。她的一名學生在畢業留言上這樣寫道:「高中3年,我從受挫、迷茫、壓抑到重新燃起希望……最難忘我的『何媽媽』,是你讓一切美妙在這裡發生。」
「當老師累嗎?」面對親友的關心,何朝莉的回答總是:「當老師哪有不累的。可在學生面前,你要永遠保持樂觀向上、激情勃發。」為了保證最佳講課效果,有慢性咽炎的何朝莉,上課時從沒帶過擴音器。她立足新課改和學生全面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了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感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以情育人,以情育知的教學風格。從教25年來,何朝莉獲得的各類學科獎項,省、市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譽數不勝數,可她卻謙虛地說:「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老師。」這就是何朝莉,2020年河北省師德標兵、河北省優秀教師。
編輯:晚小伊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陣雨周末到!今天這一幕,刷爆保定人朋友圈!
一首創建文明城市主題歌《幸福家園》新鮮出爐,人民網、新華網、央視頻同時轉發,快來看看吧!
繼續推動景區門票降價!河北最新通知來了
口袋公園「靚」相①:時光剪影,再現記憶與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