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結婚年齡,為什麼一些日本人頑固不願意結婚?

2021-02-15 東京供求園

日本少子老齡化可能是新聞裡最經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在日本政府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終辦法,就是多生娃。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不要說養育孩子,如今的年輕人甚至越來越不願意走入婚姻,單身社會即將到來了嗎?

日本可以說是發達國家中,最早出現少子化問題的國家了,而且這一問題的開始,是因為錯過了一場本該出現的人口增長。上世紀1950年代末期,日本社會為了擺脫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帶來的陰影,非常專注於經濟發展,在本身就很注重集體主義的文化環境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在70年代中後期開始取得了經濟上極大的成就。

然而就在這段時間裡,歐美國家出現了戰後生育潮,這代後來被稱為「Baby Boomer」的人,在日本卻只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在1947年到1949年短暫出現了一波名為「團塊世代」的生育增長後,日本的生育率在70年代增長之後就走上了下坡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經濟的主體依然是農業,勞動力是農業經濟的核心,但在戰後,趕上美國,成為強國的日本大量人口湧入城市,財閥開辦的公司和大量的城市人口,開始將提高公司業績和個人發展當做整個社會的核心價值,在時間和能力上如果落後,就會成為競爭中的輸家。

漸漸形成的加班文化,讓早出晚歸成為社畜成為一種習慣,而為了事業延遲戀愛結婚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一些人開始對生育、建立家庭產生牴觸的態度,同時,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單個勞動力的價值也開始下降,多生孩子帶來的人口紅利開始稀薄化,各種原因綜合下,少子化的土壤就此誕生。

除了人們教育水平的上升以及城市化的推進,日本也有著類似我國計劃生育的人口控制政策。70年代,日本曾出現了一波短暫的生育高峰,當時日本官方的人口研究機構召開的「第一次日本人口會議」錯誤地發出警告:提倡每個家庭只生兩個孩子,建議進行人口數量的控制。顯然那個時代,日本的專家們認為,島國生的娃實在太多了。

但上世紀70年代之後日本生育率的下降,被當做社會問題看待還要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未能找到工作的年輕人變多,大城市的房價上漲,也讓很多人不敢成家,更致命的原因在於勞動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派遣工漸漸成為主流,在大公司工作一輩子已經成為泡影,這也讓傳統的家庭制度難以維持,特別在女性層面,傳統上結婚就要離職回家當專職家庭主婦的觀念早已煙消雲散,很多女性選擇推遲甚至乾脆拒絕婚姻。

到1997年,日本迎來了「少子化元年」,正式將日本社會定義為「少子化社會」。2005年日本人口出現二戰後的第一次自然減少,正式步入少子化社會。

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日本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將新生兒減少視為嚴重社會問題而出臺政策的國家,政府對少子化的憂心,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已經出現的少子化現象無法以現有的社會組織和設施來解決,農村年輕人口減少,消費不振,這些問題太嚴重倒逼著政府迫於情勢才採取對策。

為了讓年輕人結婚,日本政府開始採取措施來「亡羊補牢」。最近的一則措施曾經吸引了國內網友們的眼球。新首相菅義偉上臺後,立即發布了下面的新政策:「從2021年開始,面向現已在實施「新婚生活支援項目」的市町村,只要新婚夫婦結婚當日年齡小於39歲,且家庭收入少於540萬日元(約合35萬元人民幣),就可以申請高達60萬日元(約合3.9萬元人民幣)的生活補助金」。

日本一些地區打出海報吸引年輕人搬家結婚,領取結婚補助金「發錢」催婚在日本早已不是新鮮事,但走到這一步,日本也是經歷了長時間擠牙膏式的政策嘗試,迄今為止,很難說的上這些策略有沒有見效。為了讓夫妻能夠在工作的同時,也能把孩子送到託兒所和幼兒園,官方首先鼓勵增加幼兒園和保育園的數量,但由於少子化速度太快,幼兒園和保育園卻紛紛合併或者關閉,幼兒園和保育園工作人員數量大幅下降,出現大量的「待機兒童」上不了幼兒園。因為幼兒入園問題,入園難,曾在日本發生過這樣一件事。2016年,在日本網絡上出現了一件「日本去死」的事件。當年2月,一位媽媽因為要返回職場,但孩子始終都沒有排上進保育園,一氣之下她在日本某論壇發帖,帖子的名字非常直白:「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吧」。這個帖子立即受到廣泛關注,帖子中這樣寫道:「鬧哪樣啊破日本!根本就不是什麼一億總活躍社會嘛。昨天果然沒報上保育園。能怎麼辦?這還讓我怎麼活躍?」

在國會前要求政府改善保育園和幼兒園入園條件的抗議人群。自安倍晉三上臺後,提出的「安倍經濟學」中就有「新三支箭」的說法,其中一支就是要對養育孩子的家庭給予更多的支持,「一億總活躍」社會更是安倍提出的日本未來願景,沒想到一提出就遭到了眾多網民的諷刺和攻擊。在這篇「日本去死」的跟帖下,有不少家庭主婦和媽媽們批評「(日本政府)浪費幾百億日元在奧運會上,有錢請有名的設計師,怎麼不建保育園?」、「又是婚外情,又是受賄,解僱了快一半的國會議員,就是想從中牟利吧?」在這個帖子的推動下,有將近2萬名民眾聯署籤名的呼籲信也發到了日本國會,要求日本政府對育兒進行實質的支援工作。而當時的首相安倍晉三也在國會質詢中被反對黨議員追問此事,而安倍本人以此帖「匿名」為由,潦草回應。

這件事給安倍等日本保守政客發出了警告:催生催婚沒有切實保障政策基本上沒法推行。到了2019年9月,日本決定在當年10月推行所有日本人和其子女學前保育園和幼兒園所有費用全部免費,全免兒童初中畢業前的學費,並給每個兒童每月發放1000多元的「兒童工資」。

後來,在今年4月份,安倍政府又提出要給低收入群體的大學生,實質上免除學費的制度。

但這些制度的出臺,短期能很難看到成效,推出後不久,統計數據就給安倍「打了臉」,其中顯示日本2019年出生數第一次跌破90萬人,為了增強全體國民的危機感,安倍在講話中第一次少子化危機稱作「國家災難」,堪比亡國危機。

然而,這些政策將耗費更多的稅金,勢必得大筆舉債,而且更多人即使有錢,也拒絕成家生子,何況那些沒有收入的年輕人,更是不可能在政策的激勵下結婚。日本政府又使出「殺手鐧」,將解決問題的對策深入到社會的「毛細血管」部位,打算從職場、社會信心、兩性關係等根部問題解決,畢竟兩性不能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年輕人的努力不能轉化成薪資,就無從誘導他們成家和生娃。

與此同時,不僅日本政府在發力,民間一些機構也將少子化看成是商機。各種婚姻中介機構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早在2013年,一項報告顯示日本人口中有將近2成男性和1成女性會終身未婚。和30年前相比,男性升了10倍,日本一家叫Senior Life的婚介公司開始專門為兒女著急的父母們,舉辦徵婚活動。

另外,日本也開始有意見認為結婚女方要隨夫姓的制度可能阻礙了年輕人對婚姻的看法。有人認為,在單身男女獨立意識增加的今天,一家人不一定要姓一個姓,女性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保持娘家姓,可以進行「夫婦別姓」。

日本新聞節目曾大篇幅討論夫婦別姓制度。這一提案在推出後,在年輕人中得到了多數贊成,然而提案目前還未通過,因為日本保守勢力對此堅決反對,認為這一舉措反而會導致日本傳統家庭形式的分崩離析。另外一些人則認為,讓女方不跟隨男方姓氏,可能會讓男性失去對育兒的積極性,還會讓離婚更加容易,這樣也無法減輕女性的育兒負擔,還會加速少子化。日本官方最近還準備將不孕不育治療加入醫保,但目前還只是停留在政策研究階段,這一新聞爆出後,最近在日本人氣頗高的女星田中美奈實在節目透露自己的一位好友就是因為進行不孕治療,常年面臨巨大的精神壓力,同時花費了大量的積蓄,呼籲首相能儘早推行這一措施。

在長達十幾年的催婚政策攻勢下,日本年輕人並不買帳,他們想結婚的意圖不升反降。

一項民間調查機構今年7月作出的調查顯示,10歲到40歲的人群中結婚願望下降最為明顯。特別是關係到未來日本結婚率的00後甚至10後們,男女的結婚願望比例,分別比2016年時調查下降了10個百分點。

而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感到不安全,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年輕人對戀愛和結婚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日本昭和時代就流行的愛情旅館,日本學者牛窪恵如此形容年輕人的戀愛和結婚觀,便利店式的性和考慮性價比的婚姻。在她的著作中,寫到了很多年輕人對戀愛和結婚看法的變化。「戀愛結婚之後,等著你的就是離婚這一『不良債權』」在她對許多20多歲的年輕人採訪的過程中發現,日本年輕人已經將自己置入「嫌戀愛麻煩的時代」了,很多年輕人認為戀愛在精神和經濟上已經成為一個負擔,而處於戀愛終點的婚姻更是一樁非常不划算的生意。而更讓人擔心的還在未來,為了保證上述免費保育教育政策的財政來源,日本政府一直在計劃再次增加消費稅的徵收稅率,而稅負的增加已在日本民眾中反響強烈,低迷的消費、隨時可能增加的稅收、就業不穩定,以及年輕人的婚戀觀,日本少子化的未來可能是一片灰暗。有人說,日本正在加速前往下一個「失去的十年」的路上。


本篇文章中的資源收集自網際網路,僅供參考之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附(原創說明、專利證書、商標註冊證、著作權證書,以及智慧財產權人授權投訴方進行投訴的證明文件)發送至後臺,我們將核實確認之後第一時間刪除侵權帖子。謝謝!

無論身在哪裡,讓愛隨時回家!

國際匯款,熊貓讓愛隨時到達!

給家人更多的關愛和孝順!

匯率全日本最高!手續費最低!速度快!

長按圖片下載APP,首單手續費0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暢遊知識海洋!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漸漸形成的加班文化,讓早出晚歸成為社畜成為一種習慣,而為了事業延遲戀愛結婚的人開始越來越多,一些人開始對生育、建立家庭產生牴觸的態度,同時,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單個勞動力的價值也開始下降,多生孩子帶來的人口紅利開始稀薄化,各種原因綜合下,少子化的土壤就此誕生。
  • 廣東平均結婚年齡出爐!你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廣東平均結婚年齡出爐!你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但據統計 這一代結婚率不停在下降 而年輕人的初婚年齡
  • 《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為什麼我們不願意結婚?
    《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是由日本演員阿部寬主演的電視劇,結合日本當前的少子化的程度越來越嚴重的情況,其實是想要鼓勵人們結婚的。 男主桑野信介,光看長相還是很帥的大叔一枚的,但是並不討喜:走路駝背、時常露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一開口就得罪人……古古怪怪的一個人,你看他一眼就知道,他為什麼不能結婚。
  • 深入思考,90後到了結婚的年齡,卻沒有幾個人願意選擇結婚
    年齡似乎是很奇妙的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已經被制定了一系列的人生進度條。不同時代婚姻的觀念也有所不同,漢朝和兩郡時期,男女的結婚年齡平均在16周歲部分女性結婚年齡甚至降到14周歲,即便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清朝男的要求16歲,女的14歲。根據我國的婚姻法中可以明顯的體現出女的結婚年齡20歲,男的結婚年齡為22歲,時間已經進一步的延後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的,離開校園的我們,除了要面對就業的問題,排在第二的就是結婚的問題。可是我發現,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並不想結婚,不只是我。 01今年3月,田馥甄(Hebe)在臺北出席某記者會,將滿35歲的她被稱作「黃金剩女」,問及結婚話題,她皺眉不悅:「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問這個問題,不是想要就可以有的。」不難看出,任何人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明星也是如此。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
    不知道怎麼的,在開放二胎之後,我身邊的男性朋友們,反而對於結婚一事更加不上心了。以前在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多少還有人會聊到一下這樣的話題,然後大家感慨一下自己家庭不行,感慨一下自己仍需努力,就不作下文。
  • 日本人,你為什麼不結婚?
    雖然新年號的確帶來一番新氣象,但是日本人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除了要繼續力挽經濟劣勢,更重要的便是遏制少子化趨勢。不過,可能對於日本政府來說,最頭疼的還不是人們不生孩子,而是日本人不想結婚了。說到為何日本人不愛生孩子了,究其背後深層次原因,有一個重要理由令人震驚,那就是日本人都不結婚了。
  • 下調法定結婚年齡引熱議!你願意多少歲結婚?
    近日,#委員建議適當下調法定結婚年齡#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現行婚姻法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審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沿用了現行法律關於法定結婚年齡的設計。
  • 日本下調成人年齡,年輕人傻眼!18歲就能結婚,卻不可以…
    「既然18歲成年,為什麼不讓喝酒,不開心。」「18歲成年,卻還是和孩子一樣不能喝酒吸菸,好麻煩。」也有中國網友表示疑惑。「到時候19歲的人是不是完美錯過了成人禮?」「結婚18,喝酒20?日本人結婚不喝交杯酒嗎?」
  • 你的女朋友為什麼不願意結婚?
    我和她是研究生同學,畢業後各自進了一家相隔不太遠的專業對口公司,算得上是異地戀了吧,但不是很遠,動車半個小時就能到了。我們從畢業到現在,三年了,我和她都是29歲,獨生子女,今年起我們雙方家人,都覺得我們差不多可以結婚了。特別是她媽媽,經常和我們說起這個事,其實雙方父母還是很支持我們結婚的,然後也傾盡全力給我們首付買了房子,還貸也有大半年了。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感覺我女朋友最近蠻奇怪的。
  • 為何越來越多女性不願意結婚了?原因很簡單,結婚帶不來安全感
    我們時不時就會看到一些婚育相關的話題,比如催婚催生,比如離婚冷靜期,比如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比如專家建議放開三胎等等。 在這樣的話題下,網友們討論得非常激烈,都是清一色的表示不想結婚,只想努力工作掙錢,買房,攢養老錢。不想結婚的群體,正在逐漸擴大。
  •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結婚了?聽聽社會學家李銀河是怎麼說的
    現在有些人堅持單身,或者是離婚後不再婚,他們覺得婚姻已經不是必需品了,還有些人恐婚。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社會學家李銀河的看法是:婚姻制度是出現了大問題,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有5個方面的原因。李銀河是我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
  • 結婚給女性帶來了什麼,為什麼現代女性都不願意結婚
    網友們紛紛留言說應該取消彩禮,彩禮是封建殘餘思想,彩禮是不對的,結婚就應該零彩禮。而我想說,如果取消了彩禮,那麼婚姻只會越來越難,因為大家都不明白結婚給女性帶來了什麼?也不懂為什麼現代女性都不願意結婚。
  • 日本不婚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結婚了?
    單身汪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活的挺快樂的,大家都非要我找對象! 日本就有一個35歲的小夥近藤明彥,花了17600美元舉辦了一場奇葩婚禮,新娘是我們熟知的「初音未來」。 31歲的早苗也在東京舉辦了一場單身婚禮,還邀請好朋友們前來見證,依靠自己的力量也可更好的生活。
  • 日本50%的男性不結婚,不把結婚當回事,難怪要從別的國家借人
    超過2.4億,這2.4億中可能有一些二十一二歲,二十三四歲正在尋覓的,也有大量的超過30、35,甚至超過40的終生沒結婚的人,也就是說我們根本不會出現,因為男性比女性多,所以大量男同胞找不到老婆的情況。
  • 為什麼男性法定結婚年齡大於女性
    我國《婚姻法》規定的法定結婚年齡是男方年滿22周歲,女方年滿20周歲,但是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允許民族自治地方對部分法律變通適用。為什麼男性法定結婚年齡大於女性呢?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此問題的分析。請大家閱讀並了解小編帶來的文章。
  • 日本人未成年就能結婚?
    日本明治時期制定法律的時候,調查了當時的歐美各國的成年年齡,以21歲為成年的情況居多,所以就模仿之,定下了20歲成年的標準。相較於德川時代,能給到公民更多的保護(這其實這個很高的保護標準)。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日本的成人儀式的的確確受到了中國「弱冠禮」的影響。朝鮮半島則同時受到了中國和日本的影響。
  • 男朋友一直拖著不結婚是為什麼?男朋友不願意結婚的原因是什麼?
    一個女孩兒問我說,她和男友戀愛時間不短了,年齡也到了該結婚的時候。但她多次跟男朋友談結婚的問題,男友總是以各種說法說服她,然後把結婚的問題一直拖下去。她不知道男朋友為什麼一直拖著不和她結婚,感到非常困惑。
  •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願意談戀愛結婚?
    現在普遍的現象就是,女方懷孕了就會結婚,沒懷孕的話,就一直晾著。我身邊認識的人,但凡是要結婚或是已經結婚的,都是未婚先育(除了辦公室這位小姐姐啦)。有時候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些人都不在懷孕前結婚?為什麼這些人一定要等到有孩子了才會把結婚提上日程?甚至一度覺得他們都是為了孩子而去結婚,並不是真心實意的為了彼此而想去負責任。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了?
    無論是了解到周圍人的情況,還是諮詢工作中接觸到的來訪者,都會發現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晚婚,越來越不願意結婚,即使結婚了,很多婚姻也挺難長久地維持下去的。是婚姻出現了什麼問題嗎?是男人或者女人出現了什麼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