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得姓 東山再起

2021-02-14 興國鄉賢匯


作者 | 陳玉桃

來自興國在外鄉賢匯原創散文

 《陳留得姓   東山再起》



先有陳留,後起東山,帝書「寶樹」,葉茂枝繁,是為謝氏源流。

謝氏肇姓之始祖,名申伯,為姜太公十一世孫。

申伯之父,名宏道,生子二。 伯弟申甫,仍為原姓姜;伯有妹,適周宣王,故伯輔佐於周宣王也。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封申伯於謝邑,以邑為氏,得姓為謝。

謝邑在開封陳留,故謝氏以「陳留」作堂名。

西晉永嘉三十六年,國子祭酒謝衡,因五胡亂華而南遷會稽東山,即今浙江上虞縣,遂成名門望族,再添一堂,稱東山堂也。


衡之子,謝氏三十七代謝裒,文武雙全,因破趙有功,由太常卿升任吏部尚書,封福祿伯。裒有六子:奕、據、安、萬、石、鐵。奕,鎮西將軍、豫州刺史;據,東陽太守;安,宰相、太傅;萬,豫州刺史;石,大都督、司空;鐵,永嘉太守。真箇個成才也。

謝安,少時以清談知名,初入仕僅月餘,辭職歸田,隱於會稽,與王羲之等遊山玩水,著重教化後代,朝廷屢請出任,堅辭不受。至四十餘,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逝,安則「東山再起」,接受官職,終至宰相,成功挫敗恆溫篡位,並作為東晉總指揮,面對前秦侵略,淝水之戰中以八萬兵力,打敗百萬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出自謝安,原比喻隱退後再任要職,現常比喻失勢後重新得勢也。 

謝安聰慧,低調做人,成功避禍於帝,得終老,故其子孫衍播,人口眾多,謝家威望雄冠朝野,晉穆帝御筆「寶樹」作謝氏堂名也。

「寶樹」之後人口眾多,以興國為例,興國謝氏人口約五萬二千餘,其中謝安後裔佔三分之二。


然, 得見《中華謝氏總譜·江西贛南聯譜》卷首,厚厚一冊,一千多個p,看似皇皇巨著,竟於首頁題「寶樹堂」三字,並云:2012年中華謝氏聯誼總會決定,全球謝氏堂名統一稱為「寶樹堂」。

吾雖外姓,然掩卷遐思,亦覺草率也!

且不說謝安兄弟六個個個顯赫,其後裔應尊東山為堂名吧?

再往前推,謝氏肇姓始祖申伯的其它後裔,又作何想法呢?

既陳留、東山二堂古已有之,現「全球謝氏堂名統一稱為寶樹堂」,不知妥否?


堂名就是一段歷史,記住堂名就是不忘祖宗。我鍾氏陳氏賴氏同為潁川堂,皆大姓,是否某一天某一姓也來個「全球x氏堂名統一稱為xx堂」?

多兩個堂名,說明歷史的久遠,分支多,同時也更讓後人可信。

身為縣誌編撰,吾得見姓氏族譜多也,一姓多堂,比比皆是。

陳留、東山不提,「全球謝氏堂名統一稱為寶樹堂」後果是:五十或百年之後,中華之謝氏,全部為謝安後裔。讀者諸君,你信麼?

為譜,為志,須慎重。


興國謝氏所修《謝氏聯修族譜》,則更為謹慎,特為陳留與東山、與寶樹之來龍,進行了詳盡梳理,是為修志寫史之精神,值得讚賞。

興國謝氏,大姓也,人口排全縣第四,列陳姓之前,真真不易也。謝氏在興國主要有三大支系,為謝奕、謝據、謝安三兄弟之後裔。

謝奕後裔分布: 均村石溪、長竹,永豐謝坊,埠頭橫石,長岡黃溪,江背獅陂,瀲江少溪; 謝據後裔分布:城岡銅鑼丘,高興獅子坳,長岡秀水,瀲江芳塘灣,鼎龍茶嶺; 謝安後裔分布:  樟木鄉,長岡塘石、竹背坑,永豐西江村,社富稠村村,瀲江鳳凰莊、鳳岡、儒溪, 均村石門,高興鎮殷富,崇賢鄉大龍村、崇賢村,茶園鄉珊溪,埠頭鄉大馬埠等。 還有個別鄉村之謝氏未能一一列出,多從樟木、塘石、西江等分支。

贛南十八縣市之謝氏,均由興國分支而出,有史為證。


最早遷徙興國之謝氏者謝雅,字美齋,生於公元507年。性喜揮霍,愛山水,隨父官豫章(南朝梁國)虔州(贛州)通判、太守,有太祖謝安遺風,則隱居而不仕,水脈洞棲身。辭官後,一車一馬,凡有車轍馬足之名山勝水,皆往之。

雅至興國樟木,登高而遠眺,但見二水匯流處,遠去萬峰環拱,乃金精玉房之秀,錦屏銅鈸之奇也,遂與賢士大夫遊相與彈琴歌詠,徘徊留之而不能去。時有好友王氏,回去二人相約於此開基定居也。

改日,謝、王到得樟木,謝看中之地,王亦看中,謝只得另擇好地。

又三月,王、謝建房木材齊備,未料一夜間,謝雅所備木料,被一場大水衝至下遊,正於謝早日看中、已被王擇好之地前方停住,堆積如山。而謝所擇之居,四周樹木蔥蘢,王之所備木料,亦在居側所堆,於是,謝與好友相商,謝王地基置換。


            樟溪謝氏九族祠故地遠眺


雅擇樟木而居,人丁興旺。據《謝氏聯修族譜》衣錦樟溪卷載,雅生子一,子又生子二,再而三,四代有四,至五代守字輩,一輩中有男丁八人,至第十代兩字輩,一輩中發展男丁過百人,兩字輩過去為道字輩,僅此一輩男丁160餘, 再至道字輩之孫,乃足字輩, 此一輩發展男丁387人也,再下一輩男丁337人, 是為任字輩,再下一代男丁205人,為正字輩,再下一代僅75人,為體字輩也。

可見,足字輩是樟木謝氏男丁最為發達之時。何於足字輩往後便走下坡路了呢?其中原因之一是,足字輩的上一字輩鹹字輩裡,出了個赫赫有名的武將謝肇。謝肇,將軍也,贛南第一個以軍功而顯赫之人。謝肇有四子,分別為才足、託足、扦足和扣足,幼弟扣足,文學生,生於唐鹹通癸巳年四月(873年),天佑丁卯年(907年)因諸兄族眾勤王歿,亦自盡。


          朱高山下,樟木村前。


唐末,朱溫與宦官勾結,大權獨攬,唐王朝危在旦夕。903年,昭宗密詔各鎮唐軍討伐朱溫以圖匡復。 天佑四年四月(907年),朱溫篡唐為梁。 肇長子才足,字經天,曾佐父揮戈,謀略善斷,勇猛異常, 忠心耿耿。原任唐長史, 已辭職養親多年。 見朱溫篡唐而無兵響應勤王,嗟嘆曰:「吾雖辭職養親,然食君之祿,今王有難,吾豈能坐視不管?」遂召集族中叔伯兄弟,呼喚舊部數千,與梁決戰,雖以一當百,連連敗敵,然苦於無糧草援兵,終是寡不敵眾全軍盡義而卒。作者從族譜一一點數,僅足字輩人,犧牲於戰場之上者,為248人。


          樟溪謝氏開基主謝雅墓遠眺


更有被執至死,跳塘而溺死等等無數,且看如下一二:孟氏、吳氏,二婦為才足兒媳,聞家人戰死,攜子一,女二,同赴水而歿;牛氏,折足妻,聞夫死,挈子赴水亡;餘氏,擔足之妻,聞夫去,遂自縊;曾氏,找足妻,聞夫陣亡後赴井死;周氏,佩(應是提手旁)足妻,憂憤而亡;陸氏,押足妻,痛哭而亡;高氏,拇足妻,聞變縱火燒家亡;趙恭人,拈足妻,獲夫陣亡,攜一子二女赴水死。

朱溫篡唐,謝氏遭殃。三百餘男丁,十之七亡,一時朱高山下,牙石寨旁,哭聲連天,據聞,帳幕山上蔽日遮天,連續七日不見太陽。


             唐將軍謝肇墓外圍


難怪宋文天祥言:「興國,人物伉健!」興國自唐以降,人才輩出,論文人宰相,有中唐中書令、越國公鍾紹京,文公武略,名滿天下;論軍功武將,有晚唐謝肇、謝經天父子,為唐王朝揮戈戰場,出生入死,力挽狂瀾於社稷,拋家棄子,一片赤膽見忠心!

嗟呼,我輩後人,豈敢忘又豈敢拆人衣錦樟溪謝氏之祠?吾生也晚,素聞人之於世,善始者,方能善終。吾卻聞得衣錦樟溪謝氏之祠,乃九族之祠也,已過唐、宋、元、明、清,民國得存,卻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被某強拆,時謝氏一族之人竟也無法阻擋,今謝氏欲再立九族祠於故地,苦求而不得,吾聞之而心痛也!

吾又聞得衣錦樟溪謝氏宗祠,其後裔分布江南四省,人口近百萬也。一百萬後裔之宗祠,苦求一地而不得,嘆個人權利之大也。又想那曾經強拆九族之祠者,今垂垂老矣,可有悔過之心?莫若一人得道而雞犬升天,要知人生在世,僅一微塵哉,不作惡,才能善終乎。


時下推崇官員年輕化,吾走遍本邑,多見年輕幹部,尤其鄉村一級官員,外強而中幹,內心多倉促,又怎知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呵呵!

陳留得姓,東山再起!回歸本文話題,興國謝氏,人才輩出,現代就有:民國江西省長謝遠涵;中將謝有法;少將謝良、謝國儀、謝立全、謝名苞,謝彬、謝小林; 省部軍級官員謝滋群、謝象晃、謝繼友、謝特山、謝爽秋、謝京生、謝輝建、謝永勝、謝良洪。


當然,還有民國中將謝遠灝、少將謝清華等。

至於在任及退居二線廳、師級、正處級領導幹部,經濟、文化、藝術、教育、醫衛界高級知識份子,更是數不勝數也。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文章至此,就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這首詩來作個結尾吧!


相關焦點

  • 陳留在崛起!這是我見過介紹陳留最全的文章!
    陳留到底有多牛?你對陳留又真正了解多少?本文節選自陳留鎮黨委書記翟翔鑫近日在鄭州舉行的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暨「共襄陳留崛起」主題研討會上的發言。本文告訴你,陳留原來這麼牛!「中華姓氏看中原,中原姓氏看陳留。」魏晉南北朝以後,各地姓氏郡望相繼出現,據唐貞觀八年《敦煌殘卷》及宋樂史《太平寰宇記》等記載,劉、吳、孫、陳、阮、謝、衛、何、虞等姓為陳留郡氏族大姓。
  • 陳留蔡氏:世界蔡姓歷史追索
    蔡姓得姓於蔡國,但卻發展於濟陽,故蔡姓人大多以濟陽為郡望,濟陽蔡氏成為蔡氏族中最興盛顯赫的望族。著名史學家、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朱紹侯研究發現,濟陽蔡氏是由陳留蔡氏發展而來的,兩者同根同系,實為一個支派。陳留蔡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當推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書法家、經學家蔡邕,蔡邕的故裡就在開封市境內。如今,蔡姓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第44大姓,蔡姓子孫已遍布海內外。
  • 陳留吳氏與吳伯雄溯源
    陳留是吳姓著名的郡望,是《元和姓纂》所列的吳姓三大郡望之一,也是吳姓歷史最悠長的郡望之一,陳留吳氏在魏晉隋唐時期的發展由興旺走向衰落,最後又花開二度,盛於江南。     本世紀初敦煌遺書中,發現了《天下姓望氏族譜殘卷》和《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等書。
  • 陳留八景之——譙樓暮鼓
    陳留在漢朝時設陳留郡,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知名度高,自古以來就是遍地陳留之稱。陳留也是設立郡、縣最早的地方。
  • 有獎閱讀阮姓族譜
    秦、漢之際,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稱為姓氏者,後省文漢化為單姓阮氏。源流三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據《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載,春秋時衛大夫石石昔之後有在東晉時改石為阮者.另南朝會稽餘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寵愛,被蕭衍拜為修容,賜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為氏者.
  • 蔡康永談陳留王:生不逢時的傀儡小皇帝
    兄弟倆躲在草叢裡又餓又冷,哥哥劉辯怕得哭起來,反而是弟弟劉協十分鎮靜,決定自己尋找出路。為避免走散,兩人把衣角綁在一起,在一片漆黑中,靠著螢火蟲的微光辨識小徑,總算找到了一間小茅屋。茅屋裡面走出來一個人,很不客氣地問說:「兩個小鬼是哪一家的小孩啊?」弟弟站出來說:「我是陳留王,旁邊是我哥哥,就是當今的天子,漢少帝。」這個茅屋的主人一聽,立刻就跪下來說拜見天子,拜見陳留王。
  • 阮姓您知多少,這裡全面解說阮姓,阮家人轉發與收藏,流傳子孫後代
    永嘉之亂時,阮鹹子阮孚、從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陳留阮姓避亂南遷,阮修於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們到達今江蘇南京,阮裕由於無意仕途,隱居於會稽剡山(今浙江紹興),並有一支阮姓遠徙於廣西合浦。  南北朝時避亂江浙等地之阮姓人依舊名人輩出,高官不斷。此間,阮姓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並有阮姓進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
  • 高佔全導演攜電影《蔡文姬》劇組主創團隊赴陳留古郡採景採風
    ——高佔全高佔全導演攜電影《蔡文姬》劇組主創團隊赴陳留古郡採景採風2020年8月13日上午,高佔全導演攜電影《蔡文姬》劇組主創團隊赴陳留古郡採景採風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駕崩,少帝劉辨繼位,封弟弟劉協為渤海王,後改封為陳留王。幾個月後,董卓廢掉少帝,改立九歲的劉協為帝,就是漢獻帝。
  • 戰後,1萬多名日軍在山西隱姓埋名,以圖東山再起,最後下場悽慘
    二戰結束後,在山西,有1萬多名日本兵留了下來,改名換姓,準備東山再起,但是最後下場都很悽慘,被殺得幾乎不剩。 而在一個地區比較例外,那就是山西,當時山西大部分鬼子都回國了,但是有13000多名日軍卻沒有離開,他們改名換姓,全部改成中國的姓氏,留了下來。
  • 時姓漢字書法演變過程和時氏姓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時氏族人大多尊奉宋公子來為得姓始祖。源流二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清末陳廷煒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說法。時姓為「楚大夫申叔時之後」僅見於胡三省一說,遍考秦漢至唐宋傳世之典籍均未發現有此記載。上述說法,迄今未發現世系傳承資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 賭博、離婚、東山再起
    關於他的標籤:賭博、離婚、東山再起。他就是潘粵明。二、東山再起離婚風波過後,潘粵明可以說在谷底裡頹廢了。
  • 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說得很有道理
    關於家庭生活,有這麼一句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這是來自老祖宗的告誡,說得也是非常有道理。 老祖宗的告誡:「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這是什麼道理? 一個家庭裡面一般是兩姓,丈夫跟孩子一個姓,妻子一個姓。
  • 《龍族的後裔》首播 ,「姜」姓得姓始祖炎帝以仁愛感動觀眾
    3月25日—4月8日鄭州電視臺一套每晚20:05黃金劇場兩集連播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部百家姓主題電視劇《龍族的後裔》6日晚在河南衛視熒幕首秀,播出了第一、二集「姜」姓得姓始祖炎帝的傳奇故事涿鹿之戰打得異常艱苦,三年九戰,參戰的雙方死傷甚眾,幾乎都耗盡積蓄,最終,涿鹿之戰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次大統一,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涿鹿之戰後,炎帝世居姜水,炎帝也就成為「姜」姓始祖。至今,姜姓世代繁衍達百餘代,是呂氏、崔氏、高氏、盧氏、丁氏等240多個姓氏的血緣始祖。
  • 富翁東山再起為什麼難
    畢竟能夠把企業辦起來且辦到一定規模是不容易的,多少都是有一定經驗和能力的,應當能夠東山再起的。殊不知,把企業辦起來,也不是每個人都是依靠經驗、依靠能力、依靠某些方面的特殊條件。有一些企業完全是在偶然的機會和條件下辦起來的。按照這些企業老闆的能力和水平,根本不能承擔這樣一個企業的責任,無法讓這樣的企業繼續生存下去。因此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後,就必然會出現問題。
  • 你知道經典勵志成語「東山再起」出自哪裡
    「東山再起」出自哪裡提到東山再起,是不是會想到一個隱士隱居在山中奮發圖強,然後出山打出了一片天地,而這個山又叫東山,所以把這個故事稱之為東山再起。這只是臆想的結果,其實東山再起蘊含了很深的國學文化。「東山再起」常形容一個人退隱之後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重新得勢。這個典故出自《晉書.謝安傳》。東晉時,陳郡陽夏的名士謝安,年輕時擔任著作郎,從事編撰國史的工作。(王羲之在他著名的《蘭亭集序》中記載的「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場蘭亭集會,謝安就是提議者之一。)他不願當官而受到束縛,便藉口有病,辭去官職,隱居在會稽的東山。
  • 劉姓郡望大全!
    當時同郡有四大姓:雷、蔣、彀、魯,均在劉姓之下,時人為之語云:"雷、蔣、彀、魯,劉最為祖。 據《元和姓纂》,南郡劉氏出自西漢皇族,是漢武帝的兒子代王劉參曾孫代王劉義的後裔。南朝宋時有劉凝之,其父劉期公官衡陽太守,家於枝江為大族。劉凝之慕老萊子、嚴子陵為人,性好山水,攜妻子泛遊江湖,隱居衡山,終身不仕。
  • 很多富豪破產倒閉後,為何未能上演「東山再起」呢?原因是……
    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期待著看到東山再起的傳奇經歷。然而,在資本市場中,真正能夠做到東山再起的富豪,可謂是寥寥無幾。很多將事業做的風生水起的富豪,在經歷破產倒閉後,從此杳無音訊。擁有豐富的人脈資源以及創業經驗的他們,為何會很難東山再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