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真是一個好地方
——訪博旅國際聯盟會長李厚忠
黔西南日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唐蓉
9月25日,博旅國際聯盟會長李厚忠應邀走進黔西南,參加第六屆黔西南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幾天下來我看到了黔西南州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資源為黔西南旅遊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博旅國際聯盟會長李厚忠感慨道。
黔西南山河美侖美奐、瑰麗神奇,在季節的交替與時空的延伸中,展示著不朽的神趣和魅力。三天來,通過對晴隆縣二十四道拐、興仁市放馬坪、貞豐縣三岔河、安龍縣篤山、攀巖公園、興義萬峰林等黔西南景區的學習考察,讓李厚忠領略了黔西南的民族風情和喀斯特地貌風光,他對黔西南州的旅遊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第六屆黔西南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博旅國際聯盟組織了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80家旅行社代表參加,參與此次考察的各旅行社代表均高度認可黔西南的旅遊資源,我們對開闢黔西南旅遊全國市場充滿信心!」李厚忠說。
據了解,博旅國際聯盟是以中國的旅遊企業為主體,由中外旅遊企業及教育培訓機構組成,是國際性、非盈利、緊密合作型的自發團體。目前會員單位遍布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個地級市,擁有近萬家會員單位,其中核心成員1000家。為更好地為旅遊目的地輸送遊客,今年4月,博旅國際聯盟又成立了中國五洲自駕聯盟,目前擁有地市級的分會超過150家。
「本次參加黔西南州旅發大會和採線活動的博盟代表,只是博盟千家成員單位的一小部分,有些代表在遊覽了黔西南的美景後,在朋友圈宣傳,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團隊都預約要來黔西南。」李厚忠表示,下一步將與黔西南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之後將在全國全盟大範圍地推廣黔西南,同時也希望更多同盟組團來到黔西南親身領略這裡如畫的風景。
作為博旅國際聯盟的會長,他在27日舉行的黔西南州旅遊推介會暨文化旅遊項目招商引資籤約儀式上發出倡議。
「希望各旅行社代表熱愛黔西南,關愛黔西南。把黔西南作為重點目的地旅遊城市,在各自的地區積極推廣宣傳黔西南,大力組織遊客來黔西南旅遊觀光、度假休閒,為促進黔西南的旅遊復甦,加快黔西南的旅遊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李厚忠希望黔西南州加快旅遊綜合建設,進一步完善各景區的旅遊設施,優化營商環境,旅遊企業進一步提高質量,加大與外界旅行商的對接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為各地的旅遊團提供便利。
嘉賓參觀數字沙盤 實習記者 錢凌芸 攝
民風民俗魅力天成
——訪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衛視策劃主任林姣柳
黔西南日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單微 錢凌芸
「貴州我來過很多次,但黔西南只是第二次來,相隔上次才過去一年,時間跨度不大,感受卻有很大變化,短短一年發展得更好了,特別是民族文化旅遊的打造,充滿了吸引力和發展潛力。」對於兩次黔西南之旅,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衛視策劃主任林姣柳感嘆不已。
近日,林姣柳受邀參加了「請到黔西南深呼吸」百家旅行社暨粵港澳大灣區媒體走進黔西南活動。修養身心、清心洗肺,擁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黔西南州給她留下的深刻印象。在她看來,黔西南是一個來了就想留下,人還沒走就已經開始計劃下一次再來的城市,且讓人迫不及待想將這美景分享出去。
「黔西南是一個時尚,充滿民族魅力的山地旅遊城市,我去過很多其他城市,相比起來黔西南一點也不差,而且人民的熱情、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更是很多地方所沒有的,對外來朋友非常具有吸引力。」林姣柳說。
旅遊最主要就是為了放鬆心情,陶冶情操,感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黔西南最特別之處就是大自然賦予黔西南非常優越的山地旅遊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山地旅遊及康養品牌是毋庸置疑的。」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資源是發展旅遊業的關鍵,少數民族文化的運用將是開發自然資源的重要部分,掌握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精髓,旅遊業將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
林姣柳在讚嘆之餘,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黔西南還應更加注重遊客體驗度,做好各種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等,增加外來遊客對當地民族文化的學習、觀摩和體驗。每一個遊客就是一個獨立宣傳體,遊客體驗度是對外最好的宣傳。」
「黔西南州把旅遊資源整合得很好,這是很值得學習的。黔西南的歌舞樂器、民族服飾、蠟染刺繡等少數民族技術,生活方式和狀態等都是外來遊客很感興趣的一面,持續利用好這些民族文化資源,走特色旅遊之路,將會發展成為一個旅遊新形勢。」林姣柳說道。
「兩次到來,都有點匆忙,下次我一定約上三五好友,再來慢慢體驗和享受。」林嬌柳說,短短兩次黔西南之行,這個城市的自然人文美景已經在她心裡埋下了心動的種子。
好山好水好人文
——訪深圳特區報主任記者袁承詠
黔西南日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單微
「很震撼!大開眼界!潛力無限!通過幾天的走訪和學習,感觸非常深刻,黔西南不管是旅遊業還是經濟社會發展都超乎我的想像。」這是第一次來黔西南參觀旅遊的袁承詠發出的感嘆。
9月25日至27日,黔西南州舉行了以「請到黔西南深呼吸」為主題的百家旅行社暨粵港澳大灣區媒體走進黔西南活動,國內知名旅行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記者等200餘人參加,深圳特區報主任記者袁承詠就是其中一位。
此次黔西南之行,袁承詠深刻地感受到了黔西南州的山水人文和民族文化底蘊。他說,黔西南地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山奇水秀、風景如畫、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山地旅遊、康養旅遊欣欣向榮。同時,人文積澱也很深厚,不僅有各個時期的歷史景觀,更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除此以外,在袁承詠看來,黔西南州交通、酒店接待、景區服務等旅遊配套設施也十分完備,民風厚道淳樸,勤勞熱情,令人感動和溫暖,這些正是讓黔西南旅遊資源散發持續魅力的關鍵。
「晴隆縣的二十四道拐、『阿妹戚託』舞蹈和興義萬峰林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二十四道拐既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又具有深刻歷史內涵。觀賞性、啟發性、教育性三者達到了完美的融合,這在國內也是不多見的。『阿妹戚託』舞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民俗性和故事性。而萬峰林山水人文融合獨具鄉村旅遊特色很有旅遊意義。」談到此行印象最深刻的景點,袁承詠侃侃而談。
作為一名媒體人,袁承詠此次黔西南之行不只是關注著當地的旅遊業發展情況,更關注著旅遊發展對當地百姓生活的帶動。
「我曾經來過貴州進行採訪,那時候的貴州,貧困、閉塞、道路崎嶇狹窄,這次一路行至黔西南,看到的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現代化的城市面貌,人民生活的富足,發展很迅速。」袁承詠表示,與他所到的很多其他地區旅遊產業相比,黔西南旅遊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帶動性強,持續做好遊客旅遊體驗,增強各項服務水平,將能撬動開發出更多特色化、多樣化的附加產業。
「黔西南的風景對大灣區的遊客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會帶上我的家人朋友再來的。」在談到會如何將自己的所看所感宣傳出去時,袁承詠希望用自己媒體人的筆,用自己的親身感受,讓大灣區的遊客,甚至讓更多的人知道黔西南,了解黔西南,更加嚮往這裡的風光和故事。
粵港澳大灣區和黔西南兩地經濟互補性很強,很多領域優勢互補,合作的前景和空間非常廣泛,兩地的文旅事業發展也有很長淵源。袁承詠說:「我相信,黔西南地區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我們都希望粵港澳大灣區也能夠參與到這一輪跨越的發展之中。兩地攜手,共謀發展,將會共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來源:中國黔西南微信公眾號
本期審稿:魏浩然
值班總編:鄧伯祥
黔西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中國黔西南 微信/易信:中國黔西南 APP:北緯25°的黔西南 數字報:http://www.qxnrb.com 官網:http://www.zgqxn.com 郵箱:zgqxnw@163.com
聲明
【來源:中國黔西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