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玩家》裡的「綠洲」何時會出現?

2021-02-09 VR陀螺

文/Jeff

連續創業者

首周末4億票房、豆瓣9.2分、「宅男春晚」,《頭號玩家》上映以來獲得了極大的關注。ACG圈在狂歡,享受著這封寫給他們的「情書」;科技圈不禁發問,「綠洲」真的會出現嗎?是早於還是晚於電影裡的2025年?「綠洲」真的會將一切「真實」全部遷至「虛擬」嗎?

對比起電影,其實原著小說《玩家一號》對未來描寫得更深刻。小說裡,真實世界中的一切教育、醫療、娛樂、工作和社會關係,都被「綠洲」所取代,現實僅僅成了「注射營養液的培養皿」。追求「Happy Ending」的好萊塢刻意避開了這些思考,但很有可能,「綠洲」就是人類最後的歸宿。

 

「綠洲」的基礎建設困境

 

眼鏡

《頭號玩家》裡那個小小的眼鏡,可能是VR發展的最大阻礙。前幾年「嘗鮮者」們在體驗過VR後,紛紛表示「5年內VR很難大熱」,可最近情況產生了改變。

之前用戶體驗的大多是Oculus CV1或HTC vive,主要的問題有四點:一是解析度不足、清晰度不高;二是延遲高、大部分在18毫秒~20毫秒;三是需要有線連接(相比於電影中小小鏡框太過笨重);四是價格太貴,還需配備1萬元的臺式機。

然而這四點問題在近一年紛紛得到解決:

沉穩派代表Oculus和HTC VIVE發布旗艦產品,其中vive Pro將解析度提升了78%(4K畫質)、清晰度翻倍。激進派代表PiMax等公司則直接躍遷到了8K畫質,在Kickstarter上火爆大賣。

HTC VIVE的延遲率已經從最初的18毫秒降到了2毫秒~3毫秒,延遲問題徹底得到解決。

舊款的HTC VIVE和Oculus都有了輔助無線設備,新款的VIVE Pro等產品則直接進入了輕盈的無線時代(沉穩派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易用性上)。

大廠推出一體機,HTC VIVE開售Focus、Oculus推出Go(價格僅需199美元),一體機不再需要桌上型電腦就可以獲得完整的VR體驗,用戶的購買門檻大大降低。

這麼看,VR的前途突然變得光明起來。新一屆CES上,當用戶抱著質疑體驗完VIVE Pro後紛紛表示「或許VR真的很近了」。

 

運動設備

《頭號玩家》中的跑步機裝置並非原創,而是來自於生活。最硬核的VR用戶,家裡都有一臺Omni/KAT的跑步機,主要的體驗方式就是固定腰部+萬向跑步機,不管你是行走還是飛奔都不會跌倒。

跑步機極大增加了沉浸式體驗,如果只是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完全模擬重力平衡感,「綠洲」的魔力將會削弱很多。雖然目前銷量都來自於不差錢的硬核玩家和線下店,一旦內容普及、硬體降價後,在戰場上自由穿梭還是用鍵盤按WASD,用戶的選擇顯而易見。

 

輔助設備

電影裡出現了觸感手套、X1盔甲等裝備,看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但其實市場上也有了。Manus、Hapto Gloves都是行業的先行者,發布了既便宜(100多美元)又實用的觸感手套,Power Claw等公司還有針對冷熱和痛感的產品,最近Oculus也準備發布一款官方的VR手套,在VR裡「動手」即將成真。想像一下,去年Oculus銷量最好的產品Climb(讓玩家攀爬世界各個高山和建築),配合VR手套和跑步機,體驗是否炸裂?

VR「盔甲」也有一些產品,去年紅極一時的Hardlight Suit就在Kickstarter上成功眾籌,只不過現在還沒有成熟的遊戲或內容,主流消費者並不急於購買。不過,看了日本成人VR展上針對「胯部」的觸感硬體,相信在VR女友等「剛需產品」出來後,硬體可能會迎來契機?

 

目前來看,「綠洲」最需要跨過的坎還是眼鏡,不過隨著設備的迭代,進入「綠洲」的時間可能大大提前;反倒是跑步機、手套、盔甲等輔助設施已經相對齊全,比電影裡2045年的裝備看起來要酷炫的多。

 

VR近期的機遇和挑戰

 

除硬體外,「綠洲」最大的挑戰是帶寬。目前主流的VR產品還是遊戲,完整性高的(比如賽車計劃、Climb等)動輒就30-60GB,PC上尚可接受,移動VR或一體機的話則很難兼容。

封閉產品尚且需要幾十GB,「綠洲」這樣的開放世界需要的則是以十倍甚至百倍計。所以,下載「綠洲」是不現實也是無意義的,解決方案會是在線緩存,而在線緩存的帶寬問題是目前Google和Oculus實驗室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他們讓軟體隨著人眼移動的畫面去緩存數據、延遲限制到10-20毫秒內,不過,目前尚未有成熟方案。(《頭號玩家》裡提到的「帶寬阻塞危機」可能就是「綠洲」將一切在線化後遇到的數據傳輸問題)

 

內容方面,挑戰機遇並存。悲觀的看,目前內容主要是成熟的遊戲(PSVR的生化危機、輻射、古墓麗影等)、專門為VR開發的遊戲(Oculus的Climb等)、PC/移動端的VR體驗產品(攀登珠峰、極限運動、全景視頻等),前兩者的體驗已經非常震撼,但仍然屬於小眾宅男;後者內容更大眾,業內卻鮮有成熟團隊,質量更是差強人意。本質上VR大眾市場還是面臨「沒有用戶、就沒有收入、所以沒團隊」的雞生蛋問題,哈利迪的「綠洲」似乎更是遙遠。

樂觀的看呢,2017年VR Mobile的下載量是10億+,接近2010年移動App的下載量,而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很大程度依賴於水果忍者、Talkbox(首創語音聊天)等2010年後發布的輕「爆品」。一旦有VR屬性極強、輕量級爆品的誕生,大批的開發團隊就會進入這個市場,一個個「綠洲」將會湧現。(現全球VR Ready的手機有10億+,一夜爆火並非神話)

 

 「VR體驗的不可逆」是最大的機遇。生化危機為例,老玩家都習慣了生化危機的套路,對他們而言這已不是恐怖遊戲了,但生化危機VR出來後,玩家紛紛表示五分鐘就嚇的不行、摘下眼鏡後卻覺得不刺激不給力只好重新帶上;賽車計劃、Climb等體育遊戲更明顯,一旦用戶習慣在全景中運動,再回到現實用手柄或鍵盤操作則是一種煎熬。試想一下,如果最近的「吃雞」可以用槍械控制器、VR眼鏡、跑步機進行遊戲,完全沉浸在緊張和刺激當中,當你摘下眼鏡、看到電腦或手機的遊戲畫面時不會覺得索然無味嗎?如果你可以活在電影裡、以Jack的視角去體驗鐵達尼號和Rose的故事,你還會再去電影院看IMAX3D嗎?

VR的機遇是體驗的不可逆,一旦習慣VR的體驗與交互,PC移動端的產品就會被淘汰,因為這種體驗是沉浸式(全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顛覆性超過任何一次「平臺級革命」;挑戰也顯而易見,帶寬的解決方案不成熟,內容一片乾涸,整個VR市場的月活用戶不過千萬,爆品的出現似乎遙遙無期。

 

 「綠洲」何時出現?形態是否有變化?

 

原著《玩家一號》裡的綠洲誕生於2025年,起初是一個遊戲,隨後變成了度假勝地、遊戲嘉年華、學校和醫院、工作和家庭,最終變成了「真實世界的替代品」。如果看這部小說或電影前,你拉個路人告訴他20年後全人類活在虛擬中,他一定覺得你瘋了;但看完電影後,你告訴他5年後,所有人習慣在VR世界裡遊山玩水、接受教育、遠程協作,他一定會若有所思,甚至很大概率同意你的觀點。

 

「綠洲」的第一階段將會是升級現實,一切陳舊、低效、無趣的現實將會被「綠洲」替代,譬如教育、協作和旅遊等。「陳舊」的網際網路教育只改變了信息的媒介、卻沒有改變教育行為的本質,在VR裡醫學、工程、藝術等實操性學科將會得到顛覆,教授學生做一次模擬手術、臨摹一個風景或做個雕塑,將會無比的容易和高效;旅遊無需請假、無需攢錢、無需協調老婆孩子,回到家就可以瞬移到肯亞大草原看動物遷徙、蒼老師伴遊夏日東京、或者「和蝙蝠俠一起攀個珠峰」。

之所以先是升級現實,一是因為捕捉現實的工具更為成熟(現在商用產品極多);二是因為「現實建模」所需的帶寬和成本極低(酷家樂打扮家等「現實建模」公司已經獲得大量融資);三是用戶對於VR中現實更容易接受、對於眼前可以提升效率的事情更感興趣。

 

隨著建模效率的提高、帶寬成本的降低、VR接受度更成熟,純「虛擬建模」的「綠洲」會出現,這是第二階段。普通用戶會想,為什麼我一定要去VR裡看歐洲、何不去「死亡星球」轉轉?為什麼我一定要學現實社會的制度,而不是「綠洲」裡的規則?「綠洲」會向Minecraft靠攏,用戶的創造力在此時得到充分宣洩。

 

第三階段就是Matrix,那時的人再也分不清現實和虛擬,所有人活在「蛹」裡(或者叫倉鼠球更萌),身體24小時攝入著營養液,五感在「綠洲」裡飛奔疾馳。讓我們希望這天永遠也不要到來吧(或者早點到來?)

 

這些聽起來有點天馬行空,但回到之前那個問題,5年後,大量的人會習慣在VR裡上課、開會和旅遊玩樂,你信嗎?

 

關於「綠洲」的其他思考

 

在原著中,「綠洲」的誕生是一個哲學問題,我也常常陷入思考。

首先,「綠洲」的出現是必然的嗎?我一直認為,AI(人工智慧)和VR是一母同胞、AI為兄VR為弟,AI在20年後剝奪了人類80%的工作崗位甚至更多,「多餘」的人不用為生存擔憂、但由於沒有工作(不被世界需要)無法承擔奢侈的享受,只好義無反顧的投身到「綠洲」裡做一個頭號玩家,這可能是一個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但反過來想,這個世界也不是如此?我們看到的感知的都是一個巨大「綠洲」所模擬出來的,身邊的人只是一個個人工智慧的NPC而已?「綠洲」就是真實世界的翻版?細思極恐。不過AI的加速發展,勢必會催生「綠洲」的誕生,否則人們無處可去。

 

還有,「綠洲」誕生了,真實的世界又會如何?我覺得可能會出現兩極世界,99%的人生活在「綠洲」裡,享受著完美的娛樂盛宴、度假風景和紙醉金迷,現實中他們軀體在「蛹」裡;1%的人掌握了現實中的資源,真實卻不完美的世界反倒成為了「奢侈品」,天氣多變的海島,炎熱暴曬的徒步,或者一次不舒適的性體驗。1%坐擁全地球的資源,悠悠的說一句「還是現實中的風更慢啊」。

 

最後的問題,我們需要從虛擬回歸現實嗎?電影中的世界首富「韋德」想周二周四給自己放個假,但是沒成為首富的其他「帕西維爾」會願意登出帳號、回到疊樓區的貧民窟嗎?是否「綠洲」才是一個更公平、更有趣、更天馬行空、想像力溢出的完美世界?又或者,忘記了現實中的善良和美好、純真和質樸,徹底沉浸「虛擬」的人會狂歡至死?可能對所有人而言,這都是一個難解、又不想面對的問題吧。

又或者,我們無法選擇?

(本文由Jeff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我們的聯繫方式:

商務合作 | 採訪 | 投稿 :

西瓜(微信號 18659030320)

文靜(微信 mutou_kiki)

交流分享 | 爆料:案山子 (微信 shimotsuki_jun)

投稿郵箱:tougao@youxituoluo.com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除了奧特曼,《頭號玩家》原本的綠洲是怎麼樣的
    3.關於綠洲的神器     《綠洲》裡大部分神器都是隨機出現的,不是殺死特定的npc或完成任務就能隨意入手的廉價貨,這些神器能給持有者帶來某些特定的強大力量。它們的數量十分有限,全綠洲只有幾百件,而且大都出現在早期,即在它還主要是個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的時候。
  • 我們對《頭號玩家》的愛,源於心中那片綠洲
    因此幾個月前當我在電影媒體上首次看到《頭號玩家》的相關介紹時,除了「綠洲」兩個字以外,對影片的疑似網文輕小說世界絲毫產生不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順手就把這部「利用3DCG和電影特效還原玩家在遊戲世界裡大冒險」的片子歸類為「期待度:兩星,有刻意討好玩家的嫌疑,可看可不看」。當時我的態度是:就憑男主戴個VR眼鏡有啥可拽的?
  • 你還在刷《頭號玩家》,而我已經玩起了「綠洲」VR
    hi188|撰文  由史匹柏執導的大電影《頭號玩家》今天正式上映,如果你已經看過了,還覺得不過癮,那不妨通過VR
  • 頭號玩家:綠洲 VR遊戲測試版登錄Steam
    3月30日,史蒂芬·史匹柏指導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在北美和中國同步上映,並於昨日突破了國內票房10億元大關
  • 《頭號玩家》:好萊塢科幻片,帶你進入哈利迪的綠洲世界
    該片根據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無所寄託、沉迷遊戲的大男孩,憑著對虛擬遊戲設計者的深入剖析,歷經磨難,找到隱藏在關卡裡的三把鑰匙,成功通關遊戲,並且還收穫了網戀女友的故事。《頭號玩家》其豐富的彩蛋和滿足宅文化情懷的內容,讓每一個人無論是影迷還是遊戲迷的觀眾都大飽眼福。
  • 「綠洲」早已可以玩到!這款遊戲簡直是《頭號玩家》的原型
    電影的故事背景建立在數十年後,遊戲設備突破了技術限制,讓玩家可以真正獲得身臨其境的遊戲體驗。不計其數的遊戲在名叫「綠洲」(Oasis)的虛擬世界裡集合,玩家可以在這裡隨心所欲掌控一切。集結了各種元素的《頭號玩家》就像一座寶礦,尋找那數百個彩蛋也成為了觀眾最大的觀影樂趣之一。
  • 頭號玩家2劇情揭曉,新彩蛋和新反派登場,準備好迎接全新的綠洲
    在紐約動漫展上,威爾·惠頓公開了《頭號玩家2》的劇情大綱並向大家揭示了這個科幻故事是如何繼續的。 在第一部《頭號玩家》的結尾,男主角韋德贏得了對綠洲的控制權,並選擇與朋友們分享控制權,希望讓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都能為大家帶來更好的生活。
  • 頭號玩家彩蛋片尾有嗎?頭號玩家彩蛋分析介紹
    《頭號玩家》今日在國內正式上映,導演為史匹柏,豆瓣評分已經達到了9.2分,成為今年最受好評的一部電影。那麼頭號玩家片尾有彩蛋嗎?片中是否包含了很多彩蛋呢?《頭號玩家》彩蛋有什麼含義?  所以說《頭號玩家》絕對是集彩蛋於一身的電影,整部電影就是一部大大的彩蛋。  那麼看這部電影前,這些背景知識以及致敬的彩蛋是一定要知道的哦!  《頭號玩家》劇情:  在2045年,現實世界衰退破敗,人們沉迷於VR遊戲「綠洲(OASIS)」的虛幻世界裡尋求慰藉。
  • 扒一扒《頭號玩家》裡的綠洲五強,太多秘密你不知道
    下面,小電君就將為你們扒一扒「綠洲五強」的真實ID,說他們是未來演技之星,一點也不是謙虛。《頭號玩家》中充滿男主光環的泰伊·謝裡丹,無疑是「五強」中最為觀眾熟悉的一位。2016年,20歲的謝裡丹憑藉《X戰警:天啟》成功解鎖了商業大片版圖,此番出演史匹柏的《頭號玩家》更讓他躋身好萊塢A級大片男主角行列。
  • 速讀電影《頭號玩家》
    劇情閃現在2045年,經過全球能源危機,現實社會的生存環境極端惡化,人們為了逃避現實,帶上VR裝置,沉浸在詹姆斯·哈利德創造的虛擬世界「綠洲」中。哈利德在死前給玩家留下了一條訊息,誰能在「綠洲」中找到三把鑰匙,尋得金色彩蛋,就可以繼承他的財產,並且獲得「綠洲」的控制權。
  • 電影頭號玩家彩蛋劇透 頭號玩家138個彩蛋致敬了哪些遊戲
    《頭號玩家》上周五在國內和北美地區同時公映。上映當天,該片的國內票房達到了8800萬,比預測的要好得多,截止到昨天該片上映5天的票房達到了4.6億,據此推測,《頭號玩家》國內的票房會超過10億。而在北美地區,該片上周末的票房是4120萬美金。相比中國市場,要遜色不少。
  • 頭號玩家
    《頭號玩家》電影根據恩斯特·克萊恩的同名小說改編,採用線性敘事,講述2045年的未來故事。
  • 頭號玩家史匹柏對影迷的回覆
    《頭號玩家》史匹柏對影迷的回覆電影《頭號玩家》主要講的是在2045年人人都可以進入虛擬世界來進行生活,冒險人們稱這個虛擬世界為綠洲,綠洲與現實世界沒什麼不同,綠洲的掌控者在離世前留下了三個鑰匙來讓人們去得到,獎勵是整個綠洲的掌控權,當然得到這三個鑰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每天都有許多人在找尋鑰匙
  • 《頭號玩家》裡埋了影史最多的致敬梗?
    電影《頭號玩家》是史蒂文·史匹柏導演的一部科幻冒險片,影片將於3月30日在內地公映。故事講述了在未來世界裡,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一款超級火爆的《綠洲》遊戲中,遊戲創始人去世前表示只要有人能在《綠洲》中找到他藏下的三個彩蛋,就可以繼承數千億美元的資產以及《綠洲》的控制權。消息一出,無數人都極度渴望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影片改編自恩斯特·克萊恩所寫的小說《玩家一號》,作者恩斯特·克萊恩對於20世紀80年代的流行文化十分著迷,小說中幾乎每一頁都是彩蛋。
  • 《頭號玩家》玩家運用技術戲耍老闆,連綠洲和現實都分不清
    科幻片《頭號玩家》在2018年由著名導演史匹柏帶領強勢回歸,影片打破了真實和虛擬之間的壁壘,為觀眾展現了一場精彩的冒險故事,影片中20世紀經典流行文化元素始終貫穿影片,也完成了讓影片向歲月的偉大致敬。
  • 《頭號玩家》彩蛋大整理
    沒錯,就是《頭號玩家》。不僅刷爆朋友圈, 還掀起了一陣找彩蛋的狂潮。超過百處的彩蛋,讓很多資深影迷都不一定能找的全。所以,扒叔特別製作了一期彩蛋大整理,帶大家徹底看懂影片內的全部彩蛋。看完你就知道,史匹柏果然是真正的頭號玩家!
  • 電影頭號玩家彩蛋是什麼劇透 頭號玩家138個彩蛋致敬了哪些遊戲
    《頭號玩家》上周五在國內和北美地區同時公映。上映當天,該片的國內票房達到了8800萬,比預測的要好得多,截止到昨天該片上映5天的票房達到了4.6億,據此推測,《頭號玩家》國內的票房會超過10億。而在北美地區,該片上周末的票房是4120萬美金。相比中國市場,要遜色不少。
  • 電影|《頭號玩家》爽炸了!
    ▲ 導演 史蒂文·史匹柏看完《頭號玩家》,我在朋友圈發出疑問,「你是有多久沒體會過一級爽翻的感覺了?」▲ 《頭號玩家》豆瓣評分《頭號玩家》到底有多討巧?我倒不想去細數影片中時時刻刻在冒出的彩蛋,那種一眨眼就能錯過的精彩瞬間已經有人在集中搜羅,狂歡的背後肯定會一部分人死也理解不了死忠粉的high點到底在哪:為什麼會是《頭號玩家》?
  • 《頭號玩家》扒一扒綠洲五強,太多秘密你不知道
    根據恩斯特·克萊恩同名小說改編好萊塢重量級大導史蒂文·史匹柏最新力作「鐳射眼」泰爾·謝裡丹、奧利維亞·庫克、西蒙·佩吉等實力演員助陣《頭號玩家》正在國展影城熱映!要說最近的霸屏神作,無疑是史匹柏的《頭號玩家》了。
  • 《頭號玩家》致敬梗喚起遊戲情懷!
    《頭號玩家》至於HTCVIVE《綠洲》,像是一部電影篇幅的廣告,註定會成為爆款遊戲。告訴大家《頭號玩家:綠洲測試版》在viveport上可以下載啦,求組隊。電影裡還有很多經典的遊戲和角色,看一遍速度太快捕捉不到細節,超級期待電視貓上線二刷,再好好品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