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系列前作《達文西密碼》《天使與魔鬼》一樣,《但丁密碼》的故事中不乏對符號與藝術作品的解讀,攝像機在歐洲歷史文化氣息最濃鬱的佛羅倫斯烏斐齊美術館和伊斯坦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等等名著間穿梭,在這個過程中蘭登教授用冷知識一步步解開謎底。
影片中的謎題都圍繞著但丁的生平與作品展開,說起這位聞名古今的詩人,他可是一個有故事的人物。下面我們就順著《但丁密碼》原著中的謎題,看看但丁偉(qi)大(pa)的一生。
但丁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堪稱超一流的名人。很多名人外表都不怎麼突出,但是超一流名人的形象都讓人過目難忘。拿科學家舉例子,經典電動力學的創始人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對物理學的貢獻難分伯仲,但是後者比前者有名得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愛因斯坦的形象太特別了。
左:但丁畫像;右:《聖誕頌歌》中的史古基
但丁也擁有世界上最顯著的個人形象:他成年後大多數時間都穿著紅色長袍,戴著「小紅帽」似的紅色帽子,配上永遠苦大愁深的表情,讓人產生一種奇異的即視感——是什麼來著?想起來了,這個形象酷似動畫片《聖誕頌歌》裡面的小氣鬼史古基——假如把史古基的睡衣和睡帽染成紅色的話。
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從1308年寫到了1320年,分《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分,講述了這位作家的一個幻想——從人間下到地獄,經過煉獄,最終進入天堂的過程。
《但丁密碼》這一片名的英文直譯是「地獄(Inferno)」,就來自但丁《神曲》中《地獄》一篇。影片中的激進科學家為了讓人類能長久生存下去,不惜發動一場瘟疫,通過瘟疫「消滅」地球上大多數人類,從而確保一小部分倖存者能繼續將人類這一物種延續得更久。這個理論的依據就是《神曲》,被瘟疫禍害的人間就是地獄,人類只有通過地獄才能到達最後的天堂。
波提切利按照但丁的描述,畫的地獄局部
但丁的《神曲》內容駁雜,雖然它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的先聲,但很難用「宗教束縛」、「人性啟蒙」之類的套路描述它,它對後來歷史的影響也非常複雜。但有兩點是可以肯定的:
首先,《神曲》是所有義大利文學的老祖宗。現代的義大利肯定和古羅馬區別很大,義大利語也和拉丁語大相徑廷。但丁寫作《神曲》並沒有使用當時文化人的標準用語拉丁語,而是用了義大利託斯卡納地區的古方言,開創了義大利方言寫作的先河。《但丁》的語言也成為了後來義大利這個國家的標準語言。
第二,《神曲》是「圖像化思維」的頂峰之作。作者把自己幻想的遊歷過程在大腦中轉化成圖像,再用文字描寫出來。這些圖像的素材包括《聖經》故事、歷代聖徒傳說、真實的歷史人物和古希臘羅馬神話,構成了一部「視覺盛宴」。其中彰顯的想像力讓今天的人也大為驚訝。
《但丁密碼》預告片一開場就有頭扭轉180度的形象
比如說,在《地獄》第20章裡面,但丁在描述對「預言未來的巫婆神漢」的懲罰時寫道:他們的頭向後扭轉180度,永遠只能向後走——誰讓你們生前老看不該看的方向。這個描寫轉化成圖像非常驚人,近800年後的電子遊戲和電影《寂靜嶺》的想像力也不過如此。《但丁密碼》在蘭登博士的幻想中影像化了地獄中的眾生,其中就包括頭扭轉180度的形象。
左:波提切利所畫但丁像;右:波提切利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
但丁的圖像思維成為無數畫家的靈感之泉。義大利文藝復興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來自佛羅倫斯的神級人物桑德羅·波提切利曾經畫過美術史上最美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和《春之歌》,但令人驚異的是,他居然是但丁的鐵粉。史上最有名的「但丁像」就出自波提切利之手,堪稱「標準照」。
根據《神曲》描繪的《地獄地圖》
波提切利的一幅畫作在《但丁密碼》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那就是《地獄地圖》,這幅畫完全依照但丁《神曲》中對地獄的文字描述。和《維納斯的誕生》成鮮明對比的《地獄地圖》是一幅極其醜陋的畫。它的整體構圖就像一個上寬下窄的大蜂巢,裡面畫滿了小人兒,繪畫思維堪比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這幅畫按照《地獄》的描述把每種「罪人」畫到了他(她)應當受懲罰的地方。在《但丁密碼》中,蘭登博士非常熟悉這幅畫,通過圖畫中一些細微的差異,解開了隱藏著的重要謎語。
但丁是一個大詩人,並不意味著他「手無縛雞之力」。24歲的時候,但丁曾經作為軍人參加過坎帕爾迪諾(Campaldino)戰役。
描繪坎帕爾迪諾戰役的畫作
當時的歐洲政治格局大約可以概括成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對立。在今天的義大利地區,當時分化出兩大派別——教皇黨和皇帝黨。但丁所在的城市佛羅倫斯(就是今天的佛羅倫斯)支持教皇黨。1289年,以佛羅倫斯軍隊為主力的教皇黨和以阿雷佐軍隊為主力的皇帝黨在坎帕爾迪諾發生激烈戰鬥,僅佛羅倫斯就出動了超過10000個步兵,1600個騎士,戰鬥規模相當大。當時24歲的但丁作為步兵參戰,沒有記載表明他的戰績,但可以肯定的是,最終但丁所在的教皇黨勝利了,而且但丁活著回到佛羅倫斯。
電子遊戲《鬼泣》(上)和《但丁的地獄》(下)中但丁的形象,成了肌肉男
在但丁死後將近800年,「但丁」這個角色突然受到電子遊戲開發者的青睞。《鬼泣》和《但丁的地獄》這兩款遊戲都把「但丁」描寫成鍾馗一樣的暴烈打鬼者。兩個形象都以紅衣為特點,明顯是遊戲創作者在向歷史上真正的但丁致敬。考慮到歷史上的但丁也是一位能打仗的人物,所以這樣的改編也不能算是過於離譜。
但丁凱旋迴到佛羅倫斯,開始參與政治。當時教皇黨已經在佛羅倫斯地位坐穩,內部又分成了「白黨」和「黑黨」兩派。原先「教皇黨」就比較傾向於平民政治,「白黨」更是希望遠離羅馬教皇,加強佛羅倫斯的自治;而黑黨則主張更靠近羅馬教皇。最開始,但丁支持的白黨掌握了政權,驅逐了黑黨。於是黑黨跑去找教皇求援,教皇大兵壓境時,但丁作為白黨使者到羅馬去會見教皇。
工作中的但丁
沒想到但丁在羅馬的時候,教皇支持的黑黨就攻下了佛羅倫斯。黑黨宣布但丁犯有嚴重的經濟罪行,這意味著他回到家鄉就會被燒死。教皇挺喜歡這個博學多才的年輕人,就把他留在了羅馬。
但丁想玩政治卻被政治玩了,不甘心的他再次施展權術,可是這一次他又玩砸了。1308年盧森堡的亨利七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備入侵佛羅倫斯。但丁覺得可以借皇帝之手修理一下黑黨,於是給亨利七世寫信,指點攻城戰術。前面說了,無論白黨還是黑黨都是反皇帝的,這回但丁主動向公敵獻策,把佛羅倫斯所有人都得罪了。
1312年,亨利七世攻下了佛羅倫斯,還沒等但丁返鄉,亨利七世就在1313年去世了,但丁沒了朋友,不敢回去了。1315年,在佛羅倫斯掌權的軍頭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罰金,並於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鄉。
但丁雖然搞政治非常「二」,但是硬骨頭還是有一把,而且有著一流文藝人士的歷史敏感性。他很漂亮地拒絕了軍頭的條件,表示絕不屈辱地還鄉。他寫道:「我應當作為詩人回歸,在我受洗的地方戴上桂冠……」
蘭登教授在但丁受洗的地方聖喬瓦尼洗禮池找到了破解謎題的重要線索
寫得太漂亮了,於是《但丁密碼》就把這句話作為謎面,蘭登博士通過它找到了但丁受洗的地方——聖喬瓦尼洗禮池。
《但丁密碼》很「狡猾」地將一段故事的發生地設置在聖喬瓦尼洗禮池,其實但丁在有生之年並沒有重返這個地方。自從出使羅馬,但丁再也沒有看見佛羅倫斯的土地。在外流亡期間,但丁完成了《神曲》。1321年,56歲的但丁在另一座義大利城邦拉韋納鬱鬱而終,並被葬在那裡。
但丁的死像
回到佛羅倫斯的只有但丁的一個死像。「死像」或者叫「死亡面具」是在人死後,在死者的臉上塗上溼石膏,獲得死者面部真實的凹凸,待其風乾後做模子澆鑄的塑像。但丁的死像在佛羅倫斯著名景點「佛羅倫斯舊宮」的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展出。誰想到這個死像在《但丁密碼》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佛羅倫斯舊宮裡面有很多寶貝,但丁的死像根本排不到前幾名。其中一個寶貝在《但丁密碼》中起到關鍵作用,那就是畫家瓦薩裡的名作《瑪奇亞諾之戰》。這幅繪製在500人大廳的巨幅壁畫中有一個千古未解之謎:壁畫上端的一面小旗上,用義大利文寫著「尋找,發現」。有人猜測瓦薩裡是在暗示在壁畫的牆面後藏著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遺失的壁畫名作。
畫家瓦薩裡的名作《瑪奇亞諾之戰》
關於瓦薩裡這裡要多說幾句,首先是這個人畫畫其實一般,但是特別能說,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美術史學家。他在1560年代寫成的《最傑出的油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的生活》一書是世界上第一本美術史著作,現在還有很強的閱讀價值。因為有理論高度,美術才能一般的瓦薩裡在當時紅極一時。第二,他的名字「Vasari」聽起來很像「Very Sorry」——這可不是我毒舌,它是《但丁密碼》裡重要的一個解謎線索呢。
但丁在12歲的時候就被父母安排和一個叫「吉瑪」(Gemma Donati)的女孩結婚,在20歲的時候兩人完婚,並且生了6個孩子(只有3男1女活到成年)。不過並沒有證據表明但丁對吉瑪有什麼愛情,但丁終身只愛另一個沒有嫁給他的女人——貝雅特麗齊(Beatrice)。
但丁在9歲的時候和貝雅特麗齊相見,當時女方8歲,但丁一下子就愛上了她。據說後來但丁只見過貝雅特麗齊一次,那是在18歲時候的短暫相遇。貝雅特麗齊後來嫁給了一個銀行家,24歲時就去世了。兩次相遇,兩人並沒有發生任何真正的關係,但丁卻把貝雅特麗齊當作一生單戀的對象。
但丁一生所愛的貝雅特麗齊,畫作來自羅塞蒂
在9歲的但丁第一次看到8歲的貝雅特麗齊時,她穿著一身紅色的長袍,給但丁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成年之後,但丁堅持以紅長袍,紅帽子的形象示人。
在《但丁密碼》中,有一場戲發生在所謂的「但丁教堂」裡。這座非常不起眼的小教堂座落在佛羅倫斯市中心的一個小巷子內。傳說,但丁就是在這座教堂裡和貝雅特麗齊相遇,又有傳說認為貝雅特麗齊的墓在這座教堂內。在書中,蘭登教授為了解謎,需要找到《神曲》的原文,於是來到這座小教堂。
但丁專門寫過一首叫《新生》的詩歌頌貝雅特麗齊。在《神曲》中,貝雅特麗齊作為嚮導帶但丁遊歷了天堂。詩中描寫她「放射母性的光輝,讓人備感安慰」。而帶領但丁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也是受託於貝雅特麗齊。而貝雅特麗齊是受託於一位基督教的聖女——聖露西亞。
這種一往情深現在看來有些怪趣,這就好比一位知青寫了一首長詩,講述李白帶領他遊歷了陰曹地府,派遣李白來的是村裡的小芳,後來小芳又帶他遊歷了天宮,而派小芳來的人是媽祖娘娘。
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多米尼柯·貝卡富米筆下的聖露西亞
因為聖露西亞在《但丁密碼》原著的解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裡多說幾句。《但丁密碼》中「聖露西亞」對應的謎面是「瞎子」,並且講述了一個傳說:這位聖女一心侍奉上帝,為了讓追求她的男青年死心,她把自己的兩目挖出。而上帝後來又給了她一雙眼睛。在很多關於聖露西亞的藝術作品中,都表現了她明眸閃閃,手裡捧著她挖出的一對眼睛。
丹·布朗大叔在《但丁密碼》中寫了很多但丁的八卦,但是有一點他卻漏掉,讓本作者發現了:但丁長得和他身後500多年的一位偉大音樂家長得超!級!像!這位音樂家是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兩位的臉都可以進行如下鮮明的描述:
從側面看,可以看到明顯的鷹鉤鼻和尖下巴,顯得相當刻薄,同時也因為其瘦削的感覺而符合21世紀初的審美;但同時無法忽略其巨大的下頜角,從正面看,這是一張嚴肅又有些自憐自怨的大方臉。
但丁(左)與李斯特
不過李斯特生活的年代,時代的審美並不排斥大方臉,大家都覺得李斯特長得好帥。比起帥氣,李斯特的才華還要高出N個百分點。作為史上最偉大的鋼琴家,李斯特十指一動就仿佛魔鬼上身,走到哪裡身邊都圍滿了崇拜者和各界名流,如果一場「李斯特私家演奏會」現場著火,可能會燒死當時歐洲一半的頂尖文化人。更要命的是,李斯特還會作曲,雖然作品的水平參差不齊,但終究有《匈牙利狂想曲》這樣的膾炙人口的傑作。由此可見,李斯特不但長得和但丁很像,才華也難分伯仲。
其實把李斯特拽到這篇文章裡並不是純粹為了全宇宙的八卦事業,而是李斯特真的在《但丁密碼》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在故事接近終了的「水下宮殿大對決」中,伊斯坦堡國家交響樂園正在這裡舉辦音樂會,演奏的曲目就是李斯特的《但丁交響曲》。
李斯特私人演奏會的現場,社會名流紛紛抱大腿
這首曲子的就是用音樂的手法描述《神曲》中的《地獄》和《煉獄》的故事。音樂的特點就是「噹噹噹噹」特別響,現在聽起來挺嚇人的,放到電影裡也很有效果。不過這首曲子在1850年代出爐的時候遭到了很多批評,當時有個特別毒舌的人叫「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說這首曲子只能算是「小貓裝老虎」,什麼「地獄」、「煉獄」,李斯特只表現了「倫敦一間房屋廚房著火」的場景而已……"。
作者:光豬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或掃描指紋即可關注時光網
求評論!求吐槽!求嘚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文章
鮑勃迪倫首度回應稱接受諾貝爾獎
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出席12月諾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