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想談談關於母乳吸出後的儲存問題,以及母乳的加熱問題。
在這裡,我想先給有經驗的媽媽出一道選擇題。
Q:應該怎麼加熱冷凍的母乳?
在開水中浸泡溫熱用微波爐加熱放溫奶器裡40℃恆溫加熱放鍋裡蒸一下或煮一下相信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偷偷告訴你,下文中會給出正確答案和具體操作方法。不過,不告訴你答案在哪裡,得自己找哦。
好了,回到正題。
01母乳吸出後該怎麼儲存?
儲存工具市面上儲存母乳的工具主要有兩種——儲奶袋和儲奶瓶,推薦媽媽使用儲奶袋。原因有二,一是比起反覆使用的儲奶瓶,一次性儲奶袋更衛生些。且現在還推出了能直接連接吸奶器和奶嘴的儲奶袋,可以直接裝奶、儲奶、餵奶,既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操作,還能避免造成多次汙染。二是儲奶袋更容易排出空氣,排得也更乾淨些。
儲存母乳的基本原則就是寶寶可以一次喝完一袋奶,或者一次多袋奶配合,儘量不要有剩奶。因此,媽媽在選擇儲奶袋時,應該根據寶寶每頓奶的需求量來選擇合適的規格。如:寶寶平均每頓奶吃120ml,那媽媽就要準備容量為150-180ml的儲奶袋。對於奶少的媽媽,每袋的儲奶量可能不夠寶寶吃一頓,那麼,寶寶的每一頓奶量可以由多袋奶配合。對於奶多的媽媽,則要把一次奶量分成多袋儲存,每一袋奶的儲存量差不多夠寶寶吃一頓。
另外,如果家庭條件允許且有需求的話,還建議媽媽準備一個專門用來儲存母乳的小型冰箱。注意,冰箱的冷凍溫度最好能達到-5℃以下。關於準備小型冰箱的具體原因,我會在下文詳細說明。
儲存步驟裝袋:母乳吸出後,應打開儲奶袋,立即將母乳倒入儲奶袋。記住,打開儲奶袋的時候,應避免用嘴吹氣,或將手伸進袋內,以防破壞儲奶袋的無菌環境。每次裝袋時,不能將儲奶袋裝得太滿,而應給儲奶袋預留1/4左右的空間。因為,母乳在加熱時或冷凍時,可能會出現膨脹或漏氣的情況,這樣可以避免儲奶袋破裂。
排空:用一隻手捏住儲奶袋的母乳高度線,另外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呈剪刀狀夾緊儲奶袋,從奶液開始慢慢向上過濾空氣,直至密封條處輕輕將手指一彎,再按壓密封條將儲奶袋密封。這一步,要是覺得雙手不好操作也可以藉助一下桌子。將儲奶袋空餘的部分平鋪在桌面(靠近桌子邊緣,有奶液的部分懸空),再用手向上過濾空氣後密封。
記錄:裝袋後,應在儲奶袋上記錄儲奶量(幾ml)、吸奶時間(精確到幾時)。
儲存:吸出的母乳應該根據寶寶吃奶的時間來選擇合適的儲奶環境。
儲存環境、儲存時長育學園首席健康官崔玉濤說過:「由於家中冰箱的環境相對不穩定,所以實際上母乳能夠儲存的保質期,要比實驗室研究中推薦的保存時間略短一些。」
結合這點,下文給出的儲存時長可能會比爸爸媽媽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儲存時長更短一些。
常溫25℃左右、4個小時左右:吸出的母乳如果打算在下一頓就讓寶寶吃,則可以直接在常溫下存放。若是在天熱時,建議將母乳豎立浸泡於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著,讓母乳保持冷卻狀態。當然,天太熱時放冰箱就是最穩妥的。
冷藏4℃左右、12-24個小時:若打算在一天之內讓寶寶吃,則需要放冰箱冷藏。如果經常開關冰箱門,或將母乳存放於靠近冰箱門的位置,也就是說,只要無法保證溫度穩定在4℃左右,則母乳只能存放不超過12個小時。
冷凍零下5℃-零下15℃、3-6個月:要是短期內不會吃到,或打算放置幾天(超過一天時間),就要將母乳放冰箱冷凍。同理,如果冰箱的溫度很不穩定,母乳的保質期則應該縮短一半,冷凍條件下只能存放不超過3個月。
看到這裡,爸爸媽媽便能明白我建議準備小型冰箱專門用來儲存母乳的原因了。將母乳獨立儲存,不僅是為了讓母乳能夠儲存在一個相對恆溫的環境下,而且是為了避免出現交叉汙染的問題。因此,即便沒有準備小型冰箱專門儲存母乳,也要儘量騰出一格來存放,尤其要注意與沒有密封包裝的生食分開存放。
另外,只要溫度足夠低,母乳就能儲存得足夠久。但是,媽媽還要考慮到寶寶的需求。我們都知道,母乳是會變化的。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寶寶對營養的需求會慢慢改變,母乳中營養物質成分以及比例也會隨之改變。換句話說,之前的奶可能已經不適合現在寶寶的需求了。因此,即便母乳能存放很久,也建議不要讓寶寶吃太久的奶。
02
加熱工具建議媽媽入手一個溫奶器。媽媽可別覺得這個工具有些雞肋,現在的溫奶器是集蒸食、消毒、烘乾為一身,很是實用。而且,溫奶器能保持恆定溫度溫奶,這樣加熱的母乳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營養。
加熱步驟解凍:加熱凍奶前,應該先將凍奶解凍成液體後再加熱。媽媽需要提前一天預估下寶寶隔天的喝奶量,在睡前先將適量的凍奶放到冰箱冷藏室裡解凍。到了第二天,就可以直接加熱母乳了。如果比較著急解凍凍奶,也可以將凍奶放在冷水中浸泡。
加熱:以前不懂的時候,總覺得母乳加熱就是要放在鍋裡蒸或者煮開,這樣才能放心給寶寶吃。事實上,只要媽媽儲存母乳的過程操作得當,母乳是可以在一個相對真空又低溫的環境下保存的,不僅不容易受到汙染,損失的營養成分也是極少的。所以,母乳並不需要也不能夠高溫加熱。要知道,母乳是有活性的,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A等多種免疫活性因子。在不超過40℃的環境裡,它們的活性能夠得到很好地保持。而一旦超過這個溫度,甚至是在高溫的環境裡,母乳中的營養就會大量流失,母乳還會出現變味、分層的現象。
因此,對於開水浸泡、微波爐加熱、放鍋裡蒸或煮等任何一種高溫加熱母乳的方式,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為了保證母乳的活性,母乳應該在37℃-40℃的恆定溫度下加熱。而能夠達到這樣的條件有2個——溫奶器、你的懷中。
將溫奶器按照使用說明加水並調節到40℃的恆溫狀態,再把常溫放置或冰箱冷藏的母乳連同儲奶袋一起放進溫奶器裡恆溫加熱。只需要5分鐘左右,待母乳溫熱後取出,再輕輕搖勻,便可倒進奶瓶中餵給寶寶吃了。需要注意的是,母乳溫熱後應立刻食用,不要一直放在溫奶器裡保溫(不超過1-2個小時),否則應丟棄。
有些家庭中可能沒有準備溫奶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將儲奶袋浸泡在37℃-40℃的溫水中,浸泡的過程中需要反覆輕搖儲奶袋,使母乳受熱均勻。另外,溫水比較容易變涼,因此需要反覆更換溫水,但別為了方便而使用熱水或開水。如果受客觀條件影響,也可以將涼奶放在懷裡捂熱,也是可以給寶寶吃的。
如果是需要多袋奶配合著給寶寶吃,則需要每袋母乳先連同儲奶袋獨立加熱搖勻後,再一起倒進奶瓶裡給寶寶吃。
關於母乳的儲存和加熱,我要分享的就是這些。好了,現在看回開頭那道選擇題,不知道媽媽們選擇了哪個答案呢?正確答案是第3個……才怪!正確答案是第5個——先將凍奶解凍後,再放入溫奶器裡40℃恆溫加熱。也就是說,剛才那道選擇題是一道「陷阱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套用網絡上的一句話——「錢來得快不踏實,奶熱得快不好吃。」加熱凍奶是特別耗時的,想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凍奶的營養更需要慢慢加熱。因此,提前解凍後再恆溫加熱,2個步驟省略一個或加速一個都不行。
我是@膩膩媽,堅持更新育兒知識。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向拍攝者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