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媛,西安人,著名電影剪輯師,中國剪輯師社群頂級會員。197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與張藝謀合作20餘年,素有「金剪刀」之稱,先後擔任《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有話好好說》等電影的剪輯工作。
隨後與寧浩合作《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及烏爾善《尋龍訣》等影片。近兩年,寧浩的新片《瘋狂的外星人》、張藝謀的《一秒鐘》也繼續由杜媛老師「操刀」。
此前,影視工業網中國剪輯師社群根據會員的心願,邀請杜老師直播分享,因時間關係暫未成行,不過,認真又溫暖的杜老師親自寫了一封信,分享了她的剪輯經驗感悟,送給各位會員朋友。
—以下為杜媛老師的信—
各位中國剪輯社群會員朋友們,大家好!
近期雜事頗多,沒能接受影視工業網的邀請進行直播。我利用零碎時間斷續聽了部分分享人的講述,由感而發,寥寥幾筆,分享於眾。
一、接到劇本後的案頭準備
我在西安電影製片廠
閱讀劇本是必須的!!!無論是規劃故事脈絡圖,還是描繪情節走勢曲線,用你最擅長、最適合自己剪輯創作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前期案頭準備。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
二、選取素材的重要性
幾乎所有分享人都以創作經歷詳細敘述了選取素材的重要性。仔細閱覽所有拍攝素材,這是剪輯的職責所在,是一種工作態度,無捷徑可走!而如何選準素材,則與剪輯對視聽語言的掌控、對表演的認知、對人生的領悟、對社會的責任等等有關。而這些又與你本人生活經歷、後天努力及悟性(也許夾雜點天分)有關,這需要一個成長、成熟的過程。其實剪輯之間的差異從這一刻就開始了……
三、筆墨的分配
剪輯的六條原則:情感51%,故事23%,節奏10%,視線7%。二維特性5%,三維連貫性4%(引自沃爾特·默奇)。真理!按比例去決定影片中每個環節的筆墨輕重,「延伸」或「省略」。多看(優秀影片的學習),多動(動手做不同版本的嘗試),多想(勤於思考與總結),讓自己的眼光逐漸敏銳起來,讓自己一步步走進影片的靈魂。
四、電影是視聽藝術
即便是膠片時代,一風一雨,一槍一炮,也需要剪輯用一條條磁帶(錄有臺詞、動效、音樂等)對貼畫面一刀一剪完成。數位化非線編輯的使用及影視工業化的規範推廣,勢必對剪輯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電影是視聽藝術,聲音對影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剪輯要努力去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從而掌握更多的才能為影片添彩。往往勝過自己的恰恰是那些比自己多一點技能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導演、攝影、美術、編劇甚至非科班者也能剪輯出優秀影片的原因,不妨回顧。
五、心態的調整
有幾位分享人談到了這個問題,我很認可他們的說法。及時解壓,調整心態,讓自己始終(至少在創作期)持有激情。如果自己不足以談上熱愛,那不妨模仿他人,放空一下。男士們可以品一口紅酒,喝一杯咖啡,女士們可以聽一首喜歡的曲子,閉目想點浪漫的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再次坐在疲倦地剪輯臺前,也許你看素材的心境會有所
不同,也許你的靈感會油然而生……似乎講得有點不切實際,但現實就是這樣。你總想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為什麼不努力讓自己快樂一點去做這件事呢?!好在前面有光,無論道路多麼艱難,今日的困苦,就是明日的財富!!這就是辯證法,事物具有的兩面性。
感悟人生——探索人生——享受人生,這是剪輯創作反覆循環的過程,苦在其中,也樂在其中。修行在己,成就更好的你!
為所有分享者點讚!
感謝影視工業網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祝同行們身心健康!
杜媛
2020年5月
正文結束
點擊閱讀原文中頭圖下方的「進入中國剪輯師社群」報名,可以獲得額外 30 天的會員權益贈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