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智庫 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時間是檢驗一項成果的最好工具。自阿里雲IoT戰略驚豔亮相至今,以後半年時間。此次雲棲大會到了見證成果的時刻。
開年的雲棲大會深圳站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用下邊這張PPT正式宣布阿里巴巴正式全面進軍物聯網。並將其列為平行於電商、物流、金融、雲計算之後的第五大主賽道,一時成為業內巨、大、中、小、微型企業集體關注的焦點。
回望彼時,半年已過。這半年對於阿里雲IoT來說,過得並不輕鬆。這是其在物聯網初級階段迷霧中探索開拓、砥礪前行的半年,也是肩負巨頭使命創造「物聯網速度」的半年。
快準穩狠的「物聯網速度」
戰略的前瞻性和完備性離不開執行的速度和力度,阿里雲IoT自高調亮相以來,自雲而下,不斷向管、邊、端延伸布局,曾構架的物聯網「戰略樹」緊隨趨勢調整其側重和枝葉,如今已演進為血肉豐滿的戰略大圖,秋實豐碩。
那么半年以來,阿里IoT創造了怎樣驚人的擴張速度和落地力度呢?其背後又是受益於哪些物聯網趨勢的驅動和引導呢?
構建LoRa產業聚集高地,奠基萬物互聯基礎設施
阿里雲IoT在低功耗廣域物聯網網絡(LPWAN)領域的擴張可以說是半年來阿里雲IoT戰略演進之中較為濃墨重彩的大手筆。尤其是與國內外LoRa陣營從業者深入而廣泛的結盟,大大補足了阿里IoT戰略中「管道」環節原本的相對薄弱。
未來,物聯網第一梯隊的競爭必將是多浪重疊的綜合博弈,連接層在其中支撐的是上傳下達的使命,是基礎也是關鍵。而其中,立身於非授權頻譜之上的LoRa網絡尤其激發了物聯網的創新潛能,國內的LoRa陣營呈百花齊放之態。基於對LoRa的長期看好,阿里雲IoT持續從多個維度推動LoRa物聯網產業整合、加速落地:以聯盟聚集、以標準引領、以項目牽頭、以平臺賦能。
年初時,阿里巴巴就宣布與中國聯通、Semtech共同發布國內首個LoRa城域物聯網試商用,同時,推出為家庭、企業、城市提供廣域連接的LinkWan LoRa核心網絡和運營支撐平臺。該平臺已經兼容包括LoRa、NB-IoT在內95%的通信協議,而LoRa基站數目前已超過1000,節點數超過10萬。這兩個緊密動作迅速成為物聯網領域的重磅炸彈,然而,這只是阿里雲IoT在物聯網通信層的階段性成果。
實際上,阿里巴巴早在2016年中就主導發起了ICA聯盟(IoT Connectivity Alliance,IoT合作夥伴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是在LPWAN領域對國內產業鏈進行整合,以行業標準化來應對碎片化難題,同時注入阿里商業場景的引擎,從而加速整個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商用進程。在之前的ICA聯盟一周年峰會上,聯盟秘書長劉大鵬總結了ICA聯盟標準成果,其中低功耗廣域網標準組共同完成的LoRaWAN CN470頻譜技術標準正式被LoRa聯盟接受,成為了國際技術標準。本次雲棲大會上,ICA聯盟與物聯網智庫共同完成的《低功耗廣域網絡白皮書》正式對外發布,提出讓物聯網網絡部署運營越來越簡化,支持「人人運營商」的願景。
如今,阿里與全球LoRa核心技術所有者Semtech公司的合作再獲階段性突破。雙方正式籤署了LoRa IP授權協議,這是國內廠商首次獲得LoRa IP授權,也是繼意法半導體(ST)之後,Semtech在全球範圍內發出的第二個LoRa IP正式授權。同時,阿里雲IoT聯合ASR(翱捷科技)共同發布了我國首款LoRa系統晶片ASR6501,它可以深度集成 LoRaWAN及AliOS Things,適用於表計類、智能城市、安防、智慧農業、智能物流、智能樓宇等多種物聯網應用場景,給國內用戶晶片選型提供更多選擇。
同時,阿里雲IoT宣布啟動「達爾文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晶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並藉助阿里雲IoT與四大廣電系達成深度合作,在頻譜資源、網絡服務、區域性合作等各個層面全方位加速我國LoRa產業的大規模爆發。
三個動作一氣呵成,不僅為我國廣大LoRa從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更將開啟多元開放、激活生態的新格局。在雲棲大會期間,這隻天空物聯網飛艇就是最好的代言人了。
邊雲協同,大勢所趨
說到物聯網今年的趨勢,邊緣計算技術潮流不得不提。隨著物聯網規模商用的腳步越來越近,萬物互聯之後洪流般的數據分析和計算需求猛增,因此,為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設備智能的趨勢受到業內主流認可,邊緣智能的價值被再度提到應有的重視程度。馬雲早就有過「物聯網的未來是智聯網」的論斷,因此,對於邊緣智能的強化、對於邊雲協同的探索早在阿里IoT的籌謀之中了。
年初的雲棲大會深圳站,阿里雲IoT宣布將推出邊緣計算產品Link Edge。它融合了阿里雲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優勢,將語音識別、視頻識別等AI能力開放給開發者,使其輕鬆部署到各種智能設備的計算節點上。這一戰略半年來不斷得到強化,不久前牽手中國鐵塔,藉助其遍布全國的站址資源,為邊緣計算的建設部署打下基礎。
目前,Link Edge已形成一個由雲邊端三者構建的統一平臺。它具備數據匯集、應用託管、以及使應用在雲側和邊緣側無縫對接等多種能力,給予海量物聯網場景無處不在的計算。依託Link IoT Edge平臺目前已衍生出一個邊緣計算生態,與雲計算生態之間實現協作、互補。
作為將邊雲協同能力輸送到終端的關鍵載體,物聯網作業系統功不可沒,也讓阿里雲IoT在端側的布局有了更為明顯。本次雲棲大會上,物聯網作業系統AliOS Things升級版2.0重磅發布。AliOS Things自兩年前誕生之際,就致力於成為「物聯網設備平臺碎片化的終結者」。兩年來,AliOS Things以標準化平臺來屏蔽豐富的晶片種類、多樣類別終端帶來的差異。針對設備智能化趨勢中所需內核強大的需求,因此AliOS Things2.0也會推出面向複雜設備的高級版本。值得一提的,AliOS Things直接與阿里雲物聯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AI算法等無縫打通,雲端一體式應用開發更便捷得以實現。經過兩年時間,目前,AliOSthings已覆蓋了主流超過70多家晶片模組廠商,裝機量超過3500萬。
本次雲棲大會上,阿里在邊緣計算、邊雲協同的構建上,再迎來一位頂尖計算高手的助力——阿里雲IoT與英特爾達成物聯網深度合作。雲邊兩大巨頭的牽手也讓「邊雲協同」這一技術趨勢在物聯網業內變得愈加明朗。
雙方將充分整合各自在雲以及邊緣計算上的能力,為全球企業帶來雲邊一體化邊緣計算產品,即專用於物聯網應用的開放性框架。藉助英特爾提供的處理器、軟體優化、深度學習OpenVino工具包等,與阿里雲IoT邊緣計算產品Link IoT Edge、物聯網作業系統AliOS Things深度交融,共同滿足了邊緣處理數據所需的高計算能力、設備與雲之間的通信能力、雲端一體設備的應用管理能力。
屆時,邊緣智能不僅僅是一個平臺,邊雲協同帶來的無處不在的計算和行業應用的創新,讓邊緣智能也成為一個生態。
踐行「平臺+生態」,重點領域持續發力
在平臺和應用領域,阿里雲IoT總經理庫偉宣布完成Link Platform、 Link Develop、Link Market三大物聯網雲平臺聯動,形成「IoT雲上閉環」。Link Platform為物聯網賦能的基礎設施平臺、Link Develop匯聚廣大的開發者資源、Link Market為合作夥伴產品和方案提供最廣泛的推廣渠道,可以說是從底層能力、開發能力和市場能力多方協同來加速物聯網落地實施,其中Link Platform已實現超過3000萬設備的接入。
而生態建設也是阿里雲IoT的一個亮點,ICA聯盟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已吸納了350多位成員,制定了20多份行業標準白皮書和50多份技術規範,在戰略方向、標準制定、測試認證、市場推廣等各方面均有進展,目前已成為國內數十家物聯網產業聯盟中最為活躍的組織。
「平臺+生態」的進展,最終要落地到行業應用中,給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智能化提升。基於前期大量工作,阿里雲IoT宣布已實現智能製造、智能人居、智能城市的深度布局。本次杭州雲棲大會上,馬老師新寵「新製造」再次走紅。他認為,由數據驅動的新製造將對製造業帶來巨大威脅,未來的製造業數據將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之一。實際上,工業製造一直是阿里IoT整體戰略中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阿里雲Io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定位於平臺賦能、資源整合和輸出基礎服務能力,與夥伴共創工業互聯1+N平臺,致力於為80%的中小製造企業帶來安全高效、低成本、易部署的智造整體解決方案和升級型服務。從小處著手,但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是大改變。
在今年6月的ICA聯盟一周年峰會上,阿里雲IoT智能製造理念開始對外公開,且為加深與產業鏈上下遊共謀智能製造大局,向六家優質合作夥伴進行授牌,包括英特爾、上海步科、重慶精耕、摩莎科技、四川零點、威盛電子等。隨後的雲棲大會重慶站,阿里雲IoT重磅發布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與重慶這一製造重地深度融合。在浙江部署的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有200家工業企業相繼入駐。
本次雲棲大會上更是揮出的一記「重拳」。阿里雲、西門子就開放式物聯網作業系統MindSphere落地中國市場的技術路線圖和具體實施計劃籤訂了進一步的合作協議。庫偉表示,目前整個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已覆蓋10個行業,擁有500家以上生態合作夥伴。
智能城市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從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到亞洲最智能大型城市重慶,阿里雲IoT都大力投入。胡曉明在闡述阿里IoT戰略定位時,談到阿里雲將會做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者,而智能城市的建設無疑對物聯網基礎設施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而具備雲、管、邊、端綜合布局的阿里,更有能力參與並帶動。庫偉稱,目前智能城市領域目前已有超240個以上生態合作夥伴,有超出35個場景以上的應用,上千個軟硬體解決方案,並積極推進落地,參與大量城市的智能改造。
結語
物聯網時代的主旋律是融合創新而不是單打獨鬥,在過去半年的發展路徑中可以看出,阿里雲IoT善於藉助外力,推動生態盟軍壯大。無論是與物聯網技術的領航者攜手,還是與各行各業的探路者合作,都使得多方共贏、也使得阿里雲IoT的整體戰略更加完備,更契合智聯網的戰略願景。
往期熱文(點擊文章標題即可直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