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成功申遺:從陳家溝到全世界

2020-12-24 湘湘愛旅行

行雲流水般的太極拳表演

屏幕直播太極拳申遺成功宣布瞬間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的現場表演

太極拳七大社區傳承人點亮「共享太極共享健康」主題儀式

美輪美奐的東溝夜景

萬人演練太極拳

全球太極人匯聚陳家溝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

陳學樺姬姣姣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加上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項目也經評審通過,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從陳家溝到全世界,太極拳的申遺成功更加堅定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對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具有重要作用,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深遠影響,對保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具有深刻啟示。

太極拳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華優秀文化

太極拳是什麼?

打開「百度百科」,是這樣描述太極拳的: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而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談到太極拳就不得不說太極。「太極」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周易·繫辭》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作為中國傳統哲學裡一個重要的概念與範疇,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哲學思想和理念,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神。

因太極源起,17世紀中葉,太極拳在溫縣陳家溝村由陳王廷創編以來,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是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在陳氏太極拳的基礎上,目前發展出以其他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多個流派,現有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是獨具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魅力的「國家名片」。

今年10月份在焦作發布的《世界太極拳藍皮書》對太極拳進行了定義:太極拳及其文化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多元文化之大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識,蘊聚著東方文化的精髓。太極拳蘊含浸潤的「道法自然」「天地一體」「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形神一體」「心物一源」「陰陽和諧」等中國特有的深厚凝重的哲理,都是中國哲學深刻理念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豐厚底蘊的直接體現。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入選標準中有這樣一個條件:入選項目應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

按此標準對照,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符號象徵,作為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太極拳當之無愧。

「太極拳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它植根於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而且還能促進社會生態與人類發展進步。」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主任李閩榕說。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太極拳,正在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中華優秀文化之一。

太極拳成功申遺是上下同欲的非凡成果

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努力不可辜負。太極拳申遺也是如此。

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作為中國唯一項目列入2019年新一輪申報工作,並把河南作為牽頭申報省份。申報工作涉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地區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河南焦作陳氏太極拳、和氏太極拳,河北邯鄲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河北任縣王其和太極拳,北京吳氏太極拳,天津李氏太極拳),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組織太極拳申遺相關材料撰寫、視頻製作等工作。

我省高度重視太極拳申遺工作,迅速成立了申報工作領導小組,抽調強有力的專業人員撰寫文本、拍攝申報視頻,並多次召開專題工作會議對申遺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文化和旅遊部對申遺工作也給予很多指導。2018年下半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委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北京組織相關專家多次召開評審會,對申報文本、照片、視頻及相關材料進行完善修改。

2019年3月26日申報文件定稿,並由文化和旅遊部按時順利上報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太極拳列入代表作名錄,並非一早一夕之功。

國家有關協會給予了大力支持。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2006年,國務院公布陳式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武術協會先後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我省在太極拳的挖掘保護、文化傳播、對外交流、文旅融合、傳承培訓、理論研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推動太極拳成功申遺上起到了牽頭申報和至關重要的作用。

「焦作一直致力於推廣太極拳,從成立研究會到設立武術段位考評點,從主辦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到與鄭州大學合辦太極拳學院,特別是近年來著力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太極拳的普及也走上了快車道,太極拳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太極拳發源地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說。

出席12月19日舉辦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的文化和旅遊部有關領導表示,「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是文化和旅遊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太極拳7個社區通力協作的結果,是廣大太極拳傳承人萬眾一心的結果,是各位太極拳研究專家辛勤耕耘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人士全面支持的結果。

增進人民福祉是太極拳發展的初心使命

太極拳申遺成功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省政府有關領導在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說,當前,我省正在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太極拳成功申遺,對於打造雲臺山、嵩山、太極拳、少林拳「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促進我省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做好「太極拳+」,焦作人民一直在認真「答卷」。

推動「太極拳+文化」創新突破。把文化作為太極拳發展的靈魂,創作了「太極傳奇」「中華太極拳」等多部文藝作品,紮實推進太極拳祖祠祖林、陳王廷等名人名師故居項目建設,建成太極拳主題博物館,打造了太極拳文化IP新高地。

促進「太極拳+旅遊」蓬勃興起。站位區域融合發展、聯動發展、協調發展大局,推動「雲臺山、嵩山」聯動、「太極拳、少林拳」聯手,啟動實施「兩山兩拳」區域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帶並上升為省級重大布局,太極拳研學、體驗、演藝等文旅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溫縣黃河生態與太極文化融合新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打造了全域旅遊新亮點。

助力「太極拳+體育」加快發展。充分發揮體育賽事的綜合效應和拉動作用,成功舉辦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套路、太極拳精英大獎賽等一系列重大體育賽事,定期舉辦陳家溝太極拳全國邀請賽等活動,帶動了太極服飾、器械、道具等體育關聯產業發展。

堅持「太極拳+教育」紮實推進。以教興拳、以拳促教,建設河南太極拳學院等院校,成功爭取中國體育教育從業培訓中心太極拳測評基地落戶焦作,建設規模館校30多家、成立協會40多家,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太極拳武校集群,有力推動了太極拳教育集群集聚、規模發展。

著重「太極拳+康養」提質增效。注重發揮太極拳獨特的健身養生功能,推出了以太極拳為主題的保健、醫藥、醫養、休閒等一系列特色養生產品,建成投用太極拳文化國際旅遊養生基地等一批康養項目,逐步構建了綜合康養服務體系,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健康需求。

在12月1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焦作市市長徐衣顯表示,將繼續認真做好「太極拳+」文化、旅遊、體育、教育、康養等文章,努力把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巨大榮譽和品牌效應,轉化為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動力和具體行動。

繼前人之智,成當世之功,開未來之局。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不斷傳承創新、加強推廣普及、挖掘深刻內涵、拓寬發展空間,「太極拳+」在焦作,在河南,在中國,在全世界將「+」出無限可能。

太極拳的「歷史性時刻」

2005年,中國武術協會授予焦作市「太極聖地」稱號。

2006年,國務院公布陳式太極拳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中國民協、中國武協先後命名溫縣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

2008年,太極拳被文化部正式推薦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2016年,G20杭州峰會文藝晚會上,白衣翩翩的太極拳舞者在夜幕下涉水而來。

2017年,世界百城千萬人太極拳展演活動從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點燃」,國內外600多個城市共1000多萬人參與其中。

2019年,「一帶一路」太極行活動從陳家溝邁開「武」步,隨後國內200個城市和國外36個城市的太極拳愛好者共同演繹太極拳的精彩。

2020年12月17日晚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太極拳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來源:河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無人機升空陳家溝讓太極「武破蒼穹」
    為迎接並慶祝太極拳申遺成功,12月19日太極拳交流座談會在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匯聚在太極故裡溫縣陳家溝共襄盛會。 除了「世界,從此太極」「太極拳好」「共享太極 共享健康」等一些文字、動畫等圖案,此次飛行表演還融入陳家溝、太極拳等元素的造型,通過光影結合的手法將中國太極拳的文化和魅力傳播到全球各地,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一場精彩絢麗的太極燈光秀
  • 太極拳申遺成功,作為發源地的河南陳家溝,一夜之間便全世界聞名
    因此,練太極,百利而無一害,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承認,並獲得成功的原因。此時,我便來到了「溫縣陳家溝」這個太極拳的發源地,探尋最純的太極文化。此次太極拳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世界太極愛好者的一大盛事,陳家溝還舉行了盛大的申遺晚會和各種慶典活動,現場不僅有大師親自表演太極拳,還有千人太極拳、無人太極拳、無人太極拳表演等節目,將太極符號與時尚科技相結合,當真別具一格,幸好這一次我來到了現場,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我想這絕對是人生中值得紀念的一次旅程。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大象新聞記者 張子琪 張順 今晚,全世界的太極拳師和愛好者都將目光聚焦在了加勒比海美麗的島國牙買加。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線上宣布,由中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正式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而在陳氏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的80多套拳術、器械套路和20多種推手方法,現已傳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到4億,陳家溝也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太極第一村」。 為迎接「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這一令人歡欣鼓舞的時刻,來自全國各大太極拳流派的傳承人和上千名太極拳研習者,於17日夜晚匯聚在溫縣陳家溝翹首以盼。
  • 陳家溝點燃世界「贊」火 全國大屏接力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太極拳的申遺成功,頓時在全國上下掀起了慶祝的熱潮。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哈爾濱、成都、重慶、西安、天津、鄭州、焦作等十餘座城市聯動響應,發起了「點亮全國多城地標」大屏接力行動。大屏上輪番播放「熱烈祝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媒體聚「焦」
    原標題:太極拳申遺成功 媒體聚「焦」   太極拳申遺成功,成為我國42個世界非遺項目之一。消息傳來,全國媒體紛紛聚焦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給予了濃墨重彩的報導。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世界從此太極!發源地陳家溝拉開太極拳傳承發展...
    這一刻,也讓「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拉開了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帷幕。市領導劉濤、宮松奇、王付舉,縣領導毛文明、李培華、李備戰、胡義勝、鄭愛珍、朱保平、陳寧、孫啟衛、王詠生、任紅星、史玉龍等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一起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的舉行恰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項會議正式公布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時。
  • 港媒:歷經10年努力 太極拳「申遺」成功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港媒:歷經10年努力 太極拳「申遺」成功參考消息網薩馬蘭奇體育頻道12月23日報導 據香港《南華早報》12月18日報導,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年前中國首次提出這一申請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全球習練者近4億人,太極拳成功申遺】12月17日晚,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被稱為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的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太極申遺圓夢 奏響焦作文旅「衝鋒號」 從雲臺山到太極拳「雙擎...
    圓夢申遺,讓太極拳這個發源於溫縣陳家溝村、聲名遠揚的厚重文旅品牌之地位進一步強化,也讓焦作文旅業在2004年雲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之後,再次厚積薄發,更具世界影響。從雲臺山到太極拳,從自然景觀到文化遺產,焦作先後培育了兩個世界級文旅品牌,創造了歷史,也迎來了雙擎驅動的文旅發展新時代。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作為太極拳的發源地,溫縣未來如何繼續發展太極拳?
  • 太極拳申遺成功,有一個人功不可沒 …
    愛太極 尚自然 樂健康 享生活 說到太極拳,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河南陳家溝發源的陳氏太極、河北永年發源的楊氏太極、湖北武當山發源的武當太極……其實早期時太極拳並不叫太極拳,而是叫長拳、綿拳、十三勢、陳家拳…… 「太極拳」名字的由來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拳是由我省牽頭申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共同推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太極拳源於溫縣陳家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 太極拳申遺成功,南通「拳友」軍山練拳慶祝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遺成功消息傳來,市區從事和推廣太極拳運動的各界人士都很振奮。
  • 太極拳申遺圓夢,焦作文旅擔當新使命衝刺新高峰!
    12月17日夜,76歲的太極拳大師陳小旺說這話時,一直笑容滿面,「申遺成功,打響了世界級品牌,讓我們練習太極拳的,以後更有信心,更有盼頭了!」當夜,在太極拳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東溝創拳處,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活動現場,與陳小旺大師一樣興奮的,還有來自國內各地的數千名社會各界人士。申遺成功喜訊傳來,他們振臂歡呼,以至於-3℃的低溫也似乎失去了寒意,讓人熱血沸騰。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印象·太極劇場再添世界名片
    太極拳申遺成功帶來的福祉無疑是巨大的。這意味著河南政府和人民願為全人類承擔保護世界遺產的責任,同時也激勵和啟迪著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申遺成功後,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合理開展旅遊,傳播中國文化,也是世界遺產的功能之一。文化旅遊的提升拉動作用從中國其他世界遺產地「申遺」前後旅遊人數的對比中,可以清楚的看到。
  • 太極拳申遺成功,90後大師文採會上亮真功!
    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項目,被正式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次日一早,當觀眾走進在民生藝術碼頭開幕的2020魅力長三角·上海(浦東)公共文化和旅遊服務產品採購大會,就被展場入口處的海報吸引,上寫著:「恭賀太極拳申遺成功!」落款是:「浦東新區太極拳協會」。
  •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
    讓世界看見太極拳,讓陳家溝驚豔世界!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9日,慶賀太極拳申遺活動成功在
  • 歷經十餘年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河南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
    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太極拳愛好者眼中,焦作溫縣陳家溝這個豫北普通鄉村充滿了魅力。它的歷史源遠流長,太極文化更是讓人著迷。陳家溝位於焦作市溫縣城東5公裡處的清風嶺中段,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更名陳家溝。
  • 太極拳申遺路上的「洪荒之力」
    「太極拳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讓太極拳服務更多人。」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消息瞬間沸騰了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溫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