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的創新:緩解矛盾的道場,江湖人入世精神的啟迪

2021-01-08 書影尋蹤

《施公案》又名《百斷奇觀》,是以康熙年間清官施仕綸為中心,從他作揚州府江都縣令寫起,到升任通州倉上總督為止,期間「審案、剿寇」的故事,是一部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俠義公案小說。

《施公案》並不像其他公案小說一樣有固定的作者,其故事始於說書藝人,後經人加工整理而成的,所以全書大都以市井、世情小說為主,部分反映了底層人民的渴望與怨憤,同時又因黃天霸等俠客協助施公斷案剿匪,而使其具有了頌揚聖明的教化作用,可以說,這本書是同時符合了朝堂與民間願望的集大成者。

在創作方法上,本書也承上啟下,開拓公案小說寫作新模式,加入了剿匪線索,因此比明代純斷案的公案小說更加精彩,為後世武俠小說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國內外及港臺文藝創作也深受其影響,施公「人不辭路,虎不辭山」的入世箴言,也給予後世人深刻的思想啟迪。

1、江湖與廟堂的矛盾緩和:《施公案》時代背景賦予的多重效用

古代社會的底層與上層之間,永遠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施公就是處於這兩種矛盾階層中間的斡旋者,傳達聖明,安撫百姓,儘量協調兩種階層使之趨向共存,同樣《施公案》的出現,也是迎合了迫切需要這樣一種調和劑的社會需求。

·施公:身負雙重使命,代表社會全階層的渴望

施世綸是清朝名臣清靖海侯施琅的兒子,小時候體弱多病,長大後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很醜,《清史稿》記載:漕憲施公,貌奇醜,人稱「缺不全」初仕縣尹謁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其貌醜耶?人面獸心,可惡耳,若某,則獸面人心,何害焉!」

清人鄧之誠說他「眼歪、手蜷、足跛、門偏,所謂「五行不全」,所以頗具幽默感的康熙賜他名號:「施不全」就是這樣一個五行不全的人,卻讓當時綠林道上大名鼎鼎的黃天霸甘願投誠效力鞍前馬後,協助他剿匪安民,百姓們更是稱他為青天。

《施公案》取材於現實,人物塑造保留了原型人物的特點,再加上說書藝人們按自己需求對清官、俠客的形象進行了加工和改造,這就使得書中的清官與俠客都具有了濃鬱的世俗色彩——施公形體殘缺這一特點被無限誇大,似乎是一種與底層拉近距離的特殊方式。

然而他又是朝堂官員,另一邊代表著朝堂的權勢與威嚴,剿匪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要體察民間疾苦,懲惡揚善,還要代為朝廷剿滅亂匪安撫百姓,這樣的官員需要有菩薩心腸,還要有霹靂手段,所以被誇大並神話的施公身上,凝集了當時社會全階層的渴望。

《施公案》第384回:天下凡有冤屈者,莫不思得施公而一剖之,以為可以明白,可以申冤枉。街談巷議,婦孺皆知,施公之聲望,可謂至大且遠。施公之神明,可謂至奇且精。

施公便裝畫像

·故事:緩解「江湖」與廟堂矛盾的道場

在幾千年的古代社會中,並不是所有被冤屈的受害者都能遇到這些清官,民間便有了《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公案小說,以表現老百姓對平冤昭雪的殷切訴求,所以國人的骨子裡面都有一種「清官」情節。

對伸張正義的清官與扶危濟困的俠客的憧憬和嚮往,成為當時民眾的重要心態,俠義公案小說將這種心態融入封建綱常所允許的範圍,創造了由清官統率俠客除暴安良的故事框架,既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民眾的心願,又弘揚朝廷聖德。

對於黃天霸協助官府剿滅昔日道上好友的行為,歷來是大眾輿論的焦點,對黃天霸的評價也非常不好,認為他背叛綠林,賣友求榮,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歷來千人千面,這也無可厚非,但最忌以自我視角去要求作品中角色。

《施公案》畢竟是基於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產物,我們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當然會發現很多違背價值觀的糟粕,但是對於當時社會需求,它卻是最真切的反應。

用當下的觀念對歷史上的優秀文學作品進行道德審判,是一種落後,他們表達的許多道德觀念,不符合現代社會,但仍不失為好作品,文學是有階級性,時代性,記錄性的,脫時代背景去探討文藝作品的價值,毫無意義。

總之,《施公案》的這種背景和多重功用,使大部分人開始「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具有緩解江湖和廟堂矛盾,統一思想認知的功用。這也是文學批評家向來所詬其病的原因。

國產電視劇《施公奇案》

2、體裁與情節的創新:承上啟下的流派,來自無名的盛名

《施公案》開創了俠義公案小說的先河,並直接促成了後世新派武俠小說的誕生,然而創造《施公案》的,卻是一群寂寂無名的說書先生及佚名編撰者。

·公案小說和俠義小說的首次合作

施公面對人多勢眾、武藝高強、且多有強大後臺支持的鄉曲豪霸,光靠清官的廉明正直、足智多謀及手藝平平的捕快顯然是制伏不了的,黃天霸等俠義人物形象,正是為適應這個新主題、新題材而誕生。

施公同這類具有俠肝義膽與身懷絕技的人物之間,既有長官與屬下的性質,同時又保持著清官與俠士的特殊關係,這類人物在清以前的公案小說中是絕無僅有的。

這種特殊關係正是公案與俠義兩種題材合流的必然結果,也是以《施公案》為代表的一批清代公案俠義小說,同前代那些單純公案小說與單純俠義小說顯著不同的一個標誌。

施公案以前的包公案等都是清官斷案,自施公案起加入了江湖俠客,匪幫抄剿等副線故事,故事情節從市井一下擴大了整個遠離廟堂的江湖上,到後來,清官從小說中邊緣化消失,俠客們一統江湖成為新武俠小說,

《施公案》上乘才子佳人,下開鴛鴦蝴蝶,別開領域,直接促成了後世武俠小說的誕生,金庸,梁羽生,古龍大都熟讀公案類小說,並從中取材。

新派武俠代表人物金庸先生

·情節設計懸念橫生、驚險刺激、奇巧曲折

書中幾次寫到施公微服私訪時被擒,或被惡人暗殺行刺,命懸一線,說書人在講的時候用詞、語氣略加渲染便使得聽眾不由為之提心弔膽,又急於知道如何脫險。等好漢來救人時再渲染打鬥場面,驚心動魄,直到捉拿惡人、施公被救才鬆了口氣。

另外書中又喜歡用急書慢寫的手法,每到關鍵時刻卻突然打住「且聽下回分解」吊人胃口,比如:「藍田玉被冤殺人案」中,先寫客店老闆藍田玉的銀店裡發生人命被押進大牢,他的妻子鳴冤告狀。

施公私訪時遇見朱氏,在為她算命的時候探到其中隱情,便利用她恐懼心理,夜裡派黃天霸假作鬼神嚇唬她道出實情,這才下令捉拿賀重五。

原來是死者佟六看中王氏美貌,便收買賀重五殺死其夫白富全,迷倒朱氏行奸,朱氏為報仇假意與其私奔,夜宿藍田玉客店,哄醉佟六將其殺死。整個案子前後迴環,頗為曲折。

·佚名的背後是渺如塵埃的底層大眾

施公案沒有固定作者,都是市井流連的底層人匯集而成,所以大都以世情小說為主,但就這是這樣一群無名者,創造了催生後世大熱武俠的《施公案》,佚名的背後是多少人的悲歡離合和,多少人的心血凝集,故事裡有他們的悲歡,有他們對當時社會的渴望與控訴,人已逝而故事永存。

放在歷史洪流中來看,每個人都微若塵埃,無法抵擋任何只能承受,但也正是這些塵埃創造了古往今來的人類文明,每個人都是塵埃,每個人都是偉人。

但這是其思想,而其文學上的功用,大體就是做了公案小說承上啟下的創新,意義還是不凡的。

舊社會說書藝人,《施公案》就是在這些街頭藝人中間誕生的。

3、對日本/國內小說、影視的影響,對後世的啟示

《施公案》不僅融合公案小說與俠義小說,創造公案小說新形式,它還對日本落語及現代刑偵類影視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成為日本民間神怪/偵探小說的起源

日本的江戶時代,沒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時局比較和平,所以市民文化豐富,中國傳去的各種公案小說、民俗小說以及俠客傳奇小說紛紛被本土化,其中還間接的催生了落語的誕生。

落語有老落語三百和新落語三百之說,老落語大部分都是從中國的小說傳奇故事本土化轉變而來,例如:日本著名的《水戶黃門漫遊記》就是中國包公案、施公案本土化而來的。

說句題外話,日本作家井原西鶴在 1689 年開始模仿中國公案小說,寫了一部《本朝櫻陰比事》,是日本第一本偵探小說,也就是說日本偵探推理作品是在模仿、借鑑了中國、英國、美國之後,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才發展到後來的盛況。

·大熱IP神探狄仁傑深受施公案的影響

2004年播出的大熱劇《神探狄仁傑》,其導演兼編劇錢雁秋坦誠,完全沒參考高羅佩的原著小說,而是另起爐灶,自編劇本,從高羅佩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到錢雁秋的《神探狄仁傑》,從斷(審理)到探(偵查),一字之差,狄仁傑已經由「法官」徹底轉型為「神探」。

從宰相到法官再到偵探,在這一人物形象塑造上與《施公案》不謀而合,施公從來不是一個坐堂型清官,他經常下民間體察民情,走江湖與各路角色協調智鬥,甚至「狄仁傑探案」裡的有些案子都是從施公案借鑑過來。

另外,國粹京劇中也有一系列以施公案中角色為主的故事宇宙存在:像《惡虎村》、《連環套》等數十曲劇目,均與小說《施公案》有關。

大熱劇集《神探狄仁傑》對《施公案》多有借鑑。

·人不辭路,虎不辭山

施公案受時代限制,其中當然有不少糟粕,但我們不能以現代人視角去評價,胡適在《三俠五義》的序言裡曾提到包公「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意思是說,民間傳說將各種各樣的斷案故事都映射到包公身上,施公也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他身上凝集了當時所有階層的渴望與希望,說到底,文藝作品反映的還是世情與人心。

「人不辭路,虎不辭山。」這是施公案中的一句話,意思是:人活在世上是離不開路的,老虎活著是離不開山的,身處時代洪流中,個體永遠不可能脫離大環境的影響,即便對時代不滿,依舊要儘自己所能,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怨天尤人無濟於事,不如竭己所能去改變自己影響他人與環境,每個人如此做的時候,環境才會一點點變好。

相關焦點

  • 《施公案》與淮安府
    《施公案》是俠義小說與公案小說合二為一的開創之作,是以清人施世綸(小說為施仕倫)生平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白話章回公案俠義小說。《施公案》從施世綸任知府寫起,講述的是他在俠士黃天霸的幫助下偵破疑難案件,懲治惡霸豪強,救助無辜受害百姓的故事。將其一生的諸多事跡演繹為曲折離奇的傳奇故事。小說寫施公獨立辦案,基本上還是公案小說的模式。
  • 佛教是出世還是入世的答辯
    這實在是莫大的誤解,至於誤解的原因頗為複雜,這裡不便探究,只擬實事求是地談談佛教與出世及入世的關係,期待方家的教正。試想,如果佛教僅僅是出世的,釋迦牟尼佛於35歲悟道後,為何不即入涅槃,而是周曆四方,講經說法,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呢?如果佛教僅僅是出世的,又怎能傳遍世界,源遠流長,至今已有2500餘年的悠久歷史呢?
  • 公案俠義小說
    戲曲中有所謂「清官戲」,給封建統治者塗脂抹粉,粉飾太平;小說中也有一類所謂「公案俠義小說」。「俠義」都給「清官」當差。「清官」倚靠他們辦案,無往不利。於是「清官」就更成為老百姓「謳歌」的「青天」了。這類小說,和「清官戲」一樣,都是應受批判的。「公案俠義小說」在晚清時期(公元一八四○年之後)開始流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部是《七俠五義》與《施公案》。
  • 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在鄭州開幕
    新華網鄭州12月15日電 12月15日,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在鄭州開幕,論壇以「新河南 新使命 新動能——大變局下的中部崛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創新先鋒等千餘人相聚鄭州,共話創新合作。
  • 讀品▕ 刑案與偵探──談公案小說中的偵探作品
    但是,這些作品的給刑案偵破提供借鑑作用,主要不在於刑偵技術經驗方面,而在於執法的精神,即上承《尚書》「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的執法思想,頌揚忠君愛民、秉公明斷的清官。「夫人能如包公之公,則亦能如包公之明,倘不存一毫正直之氣節,左瞻右顧,私意在胸,明安在哉!」(李西橋《龍圖公案序》)秉持公心是首要的,偵審的技術經驗則在其次。《龍圖公案》等除了這樣的創作思想外,恐怕也不能排除其牟利的創作目的。
  • 聚變:從「清華啟迪」到「中國啟迪」(科技名家筆談)
    我們深刻領會並堅定執行「整頓、清理、瘦身、正風」的八字方針等校企改革有關精神。2000多億級別的大型公司增長不易,但「瘦身」更難。在教育部和清華大學的領導下,啟迪控股聚焦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主業,堅決剝離非相關業務,縮減總資產規模近500億元(實際剝離高負債的偏地產類資產約800億元),成為目前唯一通過改革壓縮資產規模的大型校企。
  • 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濟武:期待未來河南創新發展「從1到N」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欒姍「從0到1,從1到N,在創新方面,希望河南步履不停。」12月15日,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上,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濟武接受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專訪時說。經濟發展有兩個力量,一個是創新,一個是全球化。王濟武說:「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中,創新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敲門磚。啟迪科服總部落地鄭州,首先要解決0到1的問題,把缺的人才請過來,把缺的科技帶過來,把缺的新興產業帶過來。其次是要解決從1到N的問題,讓一顆顆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 入世與出世,這是個問題——金庸武俠小說人物的精神困局
    中國古代的許多文人,一直都處在「入世」與「出世」的困境之中。「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這句話雖然是孟子說的,但我們普遍認為:「兼濟天下」是儒家精神的體現,「獨善其身」則是道家思想的境界。
  • 啟迪之星黃河創新網絡總部落戶鄭州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徐兵 裴熔熔 文 朱哲 攝影)12月15日,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論壇由鄭州市人民政府、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鄭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啟迪科技服務(河南)有限公司、清華附中·啟迪鄭東科技城
  • 汪涵——一位值得尊敬的「江湖人」
    愛「裝」的「江湖人」何謂「江湖人」?據汪涵自己解釋,父親是江蘇人,母親是湖南人。所以他就是「江湖人」。是不是有點意思。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鋼鐵也必有鍛造的過程,善於引經據典的「江湖人」曾經也經歷過「猥瑣發育」的歲月。「江湖人」初入江湖年輕時的汪涵不但錢包空空,腹中文化也是空空。那時候,離引經據典的自信與嫻熟,中間還隔了一個泰戈爾的凝視。但他卻一直保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習慣,愛思考,能活學活用,願意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
  • 泰國WHA偉華集團與啟迪控股旗下雲南啟迪於9月24日舉行線上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在泰國曼谷創建「啟迪偉華創新中心」
    泰國WHA偉華集團與啟迪控股(Tus Holdings)旗下雲南啟迪於9月24日舉行線上簽約儀式,雙方將在在泰國曼谷創建「啟迪偉華創新中心」。啟迪控股成立於1994年,是清華科技園(Tus Park)的運營管理企業,目前參控股企業數量超過800家,包括世紀互聯、BIOREM、中文在線、兆易創新、中航訊、圖衛科技等高科技上市公司,管理資產總值超過300億美元。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創新孵化網絡之一。啟迪控股在中國建立了120多個創新孵化中心,其中在孵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
  • 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四步走」打造河南原生科技創新體系
    12月15日,在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現場,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步,啟迪控股將深度融入河南的原生科技創新體系培育計劃,並通過「四步走」的方式打造河南原生科技創新孵化體系。據介紹,隨著這一體系的打造和持續完善,將會有更多「啟迪系」以及啟迪控股孵化培育的科技創新企業在河南落地生根。
  • 依託啟迪之星全球孵化網絡,打造宜昌創新服務生態
    10月13日,宜昌高新區海內外飛地孵化創新工作站(北京站)揭牌儀式在啟迪之星(北京)順利舉辦!宜昌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劉金峰帶隊赴京,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啟迪之星總經理沈全洪,啟迪之星副總經理劉雪良全程參與,特邀宜昌市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副主任蘇沛見證揭牌儀式。50餘人現場參與活動,宜昌高新區領導與10家優質企業開展座談對接。
  • 菏澤高新區科技局副局長劉國麗一行參加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
    12月15日,以聚焦「新河南·新使命·新動能——大變局下的中部崛起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二屆啟迪創新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現場千餘名嘉賓共話科技創新合作、共贏發展新機遇,菏澤高新區科技局副局長劉國麗
  • 山東產研複合材料產業加速營暨啟迪之星年度Demoday複合材料專場...
    沈全洪在致辭中談到,啟迪之星專注科技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換20多年,推動了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與示範推廣,啟迪控股的目標是成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動機,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秉承商業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唯一標準的理念
  • 古代公案小說大點評:包公案最有名,狄公案最像探案小說
    公案小說是古代通俗小說的重要流派,深受古代老百姓的歡迎。公案小說的主題迎合了古代老百姓期盼「好官」的心理,複雜新奇的案件又滿足了小市民獵奇的心理,公案與俠義小說的合流更讓讀者看到了精彩紛呈的故事。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看古典名著的讀書人。今天我鬥膽給古代各大公案小說做個大點評:「包公案最有名,狄公案最像探案小說。」
  • 啟迪之星(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啟迪之星」前身是成立於1999年的清華創業園,是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首批*孵化器,確立了「孵化+投資」的發展模式和專業孵化器的發展方向,在全國建立孵化基地108個,擁有創新孵化面積近20萬平方米,佔全國規模的5%左右,是國內線下覆蓋網絡*全的創業孵化器,並建成*個中美跨境孵化器以及香港*大孵化器。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公案小說中的世態炎涼
    在此期間中國的公案小說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像其中優秀的公案小說諸如《錯斬崔寧》《包公案》《警世通言》《三俠五義》《彭公案》《施公案》等等在現如今依舊流傳甚廣,這些公案小說的流傳更容易讓我們通過這些作品了解當時的那個時代,以及更多的人情世態。張國風老師的《公案中的世態》一書更是詳盡地向我們描述了公案小說的發展史,這本書對古代公案小說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
  • 江蘇農林&啟迪之星-創新創業大賽種子項目訓練營正式結營
    12月19日,江蘇農林&啟迪之星-第七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種子項目訓練營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新禾創客空間正式結營。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處長管斌,啟迪之星(句容)副總經理陳進,中國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器聯盟副秘書長江洪濤,中國教育創新校企聯盟(產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範健,江蘇海沃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就業創業中心主任陳月容,及18支參營項目、60餘名團隊師生參加了結營匯報。
  • 四川省達州市市長郭亨孝一行到訪啟迪
    5月31日,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達州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市長郭亨孝一行到訪啟迪,與啟迪控股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李志強,啟迪控股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裁趙東,啟迪控股高級副總裁、啟迪科技城產業研究院院長孫旭東,啟迪科技城集團副總裁、財務總監高英等進行會談,雙方就戰略合作、項目對接及產業發展進行了務實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