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戟》復盤:三個「李雲龍」如何讓觀眾情感共通?|專訪

2021-02-10 數娛夢工廠


作者|

楊   雪

編輯|友   子


六月以來,各大平臺齊發力,劇集市場颳起了強勁的懸疑風。愛奇藝的「迷霧劇場」先後推出了《十日遊戲》《隱秘的角落》,優酷「懸疑劇場」的首發作品是《失蹤人口》,現代刑偵劇《燃燒》也正在衛視播出。

在這當中,三位男主年齡總和超過150歲的「中老年懸疑劇」《三叉戟》卻在衛視平臺率先突圍。沒有流量小生加盟,也沒有驚天奇案,原本並不被看好的《三叉戟》卻在豆瓣拿下了8.2的高分,兩大衛視聯播的收視率更是一度破4。 

《三叉戟》即將在明天6月23日晚上迎來大結局。隨著關鍵人物董虎的下線,熱度再次打出一波小高潮,一舉衝上了熱搜前十。

儘管主角是三位中年人,《三叉戟》卻憑藉經典公安劇的風格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追更,微博上甚至有網友為三位主角發起了應援。可以說,三個中年警察儘管都有瑕疵和弱點,卻憑藉真實接地氣的形象贏得了觀眾。

 

《三叉戟》是公安作家呂錚首次擔任編劇的作品,另一位編劇沈嶸同樣通過《紅警》《暗警》《餘罪》等代表作,積攢了豐富的公安劇創作經驗。

 

沈嶸接受數娛夢工廠專訪時表示,在看來,「情感共通」是《三叉戟》能夠吸引年輕觀眾的重要原因。而用呂錚的話說,這是三個「李雲龍」式的人物。

 

作為一個劇影聯動的IP,《三叉戟》劇版的表現也為電影版開了好頭。呂錚告訴數娛夢工廠,黃志忠、姜武、郭濤主演的影版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沒流量的《三叉戟》成收視冠軍

「不能為了年輕化而年輕化」


《三叉戟》劇名指的是三個警察「老炮兒」:善於偵查推理的「大背頭」(陳建斌飾)、善於抓捕犯人的「大棍子」(董勇飾)和善於審訊的「大噴子」(郝平飾)。三個老警察正像是三叉戟長柄上的三根刺頭,缺一不可,憑著不甘心的幹勁,在退休前聯手破獲了洗錢、毒品、金融詐騙等多起大案。

 

從面上看,在同期播出的懸疑劇中,《三叉戟》沒有任何優勢。

 

故事主角是幾個中年人,整部劇沒有當紅小生加盟,不僅缺乏年輕觀眾所喜歡的甜寵、時尚等元素,也沒有涉案劇裡常見離奇案情,而且製作上顯得「老派十足」。

 

三位快退休的老警察有什麼看頭?

 

編劇呂錚對數娛夢工廠坦言,《三叉戟》在創作之初就不被人看好,曾有人告訴他「寫三個老炮兒沒有流量」。出品人、總製片人馬珂此前也透露,《三叉戟》影視化初期,也被業內人士質疑「三位大叔沒流量」。

以至於主創團隊們都學會了自我調侃:「披荊斬棘的叔叔們在流量的叢林中奮進,真是不容易。」

 

然而這部劇一經播出,不僅成為了近期的熱門上星劇,而且受眾也並沒有局限在中老年男頻向,反而意外吸引到了很多年輕觀眾追看。

 

骨朵影視的數據顯示,「老派」的《三叉戟》在受眾年齡分布方面,34歲以下的受眾合計高達78.4%。視頻網站的彈幕裡,也能看到不少00、05後前來報導。

另一位編劇沈嶸對這樣的表現感到驚喜。「剛開始也擔心過年輕觀眾會不會喜歡我們的劇,《三叉戟》確實沒有常規上能夠吸引年輕受眾的點。但事實證明,年輕觀眾也有各自喜歡的類型。」

 

沈嶸認為,「情感共通」是《三叉戟》吸引年輕觀眾的重要原因。

 

「人類的情感是共通的,我們創作和演員拍攝的時候能感受到的兄弟情深,相信觀眾也能體會。像《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男性劇,都為我們提供了成功案例。」

呂錚表示,在創作時也沒有特意考慮市場。「現在創作很容易受大數據汙染,加甜寵、懸疑元素,加流量明星,一不留神最後就搞成了大雜燴。」

雖然沒有年輕流量明星加盟,《三叉戟》還是設置了年輕角色的故事線。尤其是劇中年輕警察小呂,被看作是年輕版的呂錚,作為烈士後代和「三叉戟」徒弟,象徵了一種正向精神的傳承。

呂錚介紹,小呂更多發揮了功能性人物的作用。

 

「小呂肩負戲劇使命功能,是一個參照物。如果三位主角以相互對話的形式去說一些從警的理念和人生的感悟,觀眾就會覺得既做作又說教,有灌雞湯之嫌。轉化成三個師傅帶徒弟,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此外,年輕的小呂和老三位形成的年齡反差,也為劇情設計帶來了幫助。他可以教三位「老炮」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碰撞的過程中對案情也有新的分析和發現。

 

「用年輕的演員演年輕的警察讓年輕的觀眾買單,實際上是很大的誤區,是服務於數據和資本的概念。」馬珂此前接受新劇觀察採訪時表示, 「吸引年輕觀眾是偽命題,不能為了年輕化而年輕化。好內容、好陣容一定會被市場接納。」

「三個李雲龍式的人物」


相較其他公安劇的主角都是年輕的精英幹警,《三叉戟》三個警察的出場都有點老油條的味道:儘管在各自警種裡曾做出成績,但身上都有不少小毛病,三個人還不是一條心,臨退休了也都沒得到提拔。

 

呂錚向數娛君坦言,「這是三個『李雲龍』式的人物,都有瑕疵和弱點,很真實接地氣。」

 

在他看來,這才是警察真實的原生態。「現實生活中警察並不像很多影視劇拍的那樣臉譜化,要麼硬邦邦冷冰冰,要麼特別痞。」

 

但當三個人碰見黑惡勢力、敵對分子,卻能迅速擰在一起,發揮出三叉戟三個尖的威力。

 

呂錚形容三個老警察分別是「犬、狼、狐」——陳建斌的「大背頭」是犬,見多識廣,知道規矩,對組織忠誠;董勇的「大棍子」是狼,寧折不彎,人狠話不多;郝平的「大噴子」則是狐,能72變,善於與人打交道。

角色的真實感與三位中年主演的默契表現有關。除了合適的年紀和形象,三位主角戲裡戲外都堅持以角色自居,帶來了更強的真實感。

 

扮演「大棍子」的董勇則是不折不扣的「警察專業戶」,曾出演過《黑洞》的刑警副隊長王明、《重案六組》的刑警江漢、《絕對控制》的派出所副所長仲大峰。

 

(在2001年的高分劇《重案六組》中,董勇飾演警察)

追劇過程中,有網友把董勇這麼多年來的警察角色剪輯到了一起,展示了他從演剛入行的警察,隊長、局長,再到這次演一個老警察。 

 

比起董勇之前演的都是幹練的警察形象,這次「大棍子」成了三位主角中勁兒最大的一個,性子急、脾氣火爆,動不動就想摔杯子。

呂錚透露,董勇拍戲時難得不節食,而是放開了吃,以達到更接地氣的效果。而且在臺詞上他也有許多自我發揮,一方面主動要求刪減自己的劇情臺詞,突出角色果斷隱忍的特點,另一方面現場即興加了不少冷幽默。

 

和「警察專業戶」董勇不同,陳建斌和郝平此前都很少在劇中扮演警察的角色,意外在這部劇中貢獻出了形象突破。

 

提到陳建斌,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甄嬛傳》的「四郎」雍正,還有新版《三國》裡的曹操,皇帝氣場十足,一呼百應。

 

到了《三叉戟》,陳建斌成了抱著保溫杯泡枸杞的大叔,不僅爬牆爬不動,還狼狽地尿褲子,和以往皇帝角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陳建斌自己也說,對這種人到中年的力不從心和心有不甘感同身受。

好在陳建斌扮演的老警察在破案過程中需要臥底,給他帶來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從緊張的「貪官」,到黑話不斷的「地下賭場老手」,甚至還能裝作浴場的「猥瑣嫖娼男」,和大爺大媽熟練的套話…呂錚稱讚陳建斌是演什麼像什麼。

 

呂錚對數娛夢工廠介紹,《三叉戟》播出後,郝平的預審戲呼聲最高,純熟犀利的審訊技巧令觀眾大開眼界,不少警察同行也對專業的情節和演出表示了認可。

 

扮演「大噴子」的郝平之前並沒有接觸過解警察的預審戲,以往主要演家庭倫理劇,曾在《蝸居》中與海清演一對小夫妻,今年還在《安家》中露了臉。

 

但話劇演員出身的郝平,為預審戲設計了很多小動作和細節,不靠厲聲恫嚇,全憑心理攻勢的巧勁,短短幾個來回,就將嫌犯順利拿下。這部劇十場預審戲演下來,郝平收穫了諧音梗「好評」的評價。

 

用另一位編劇沈嶸的話說,郝平演的預審戲,每場戲都能達到「一顆子彈摧毀大壩」的效果。

 

「郝平審訊副行長那場戲,我們設計的節奏非常緊湊,最終演出了最後一分鐘破案的緊張感。」沈嶸評價。

 

不一樣的公安題材:

這是個喜劇


能夠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真情實感地追下來,《三叉戟》的喜劇風格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董勇的冷幽默為整部劇帶來了不少喜感。

 

很難想像,一部公安劇的彈幕,時常滿屏是「哈哈哈」,觀眾更是開玩笑稱這部劇是披著刑偵外殼的喜劇。

網友們在豆瓣上建了「一句話證明你在追三叉戟」的臺詞彙總貼,三個男主在生活中有心無力、日常花式鬥嘴都成了觀眾的歡樂源泉。

 

這部劇的官方售後順勢也走起了喜劇路線,在微博上打造「三叉戟男團」,將老三位編號成了練習生,標清C位、武力和智慧擔當,鼓勵網友一起追劇喊應援口號。

事實上,呂錚的原著小說原著氣質較為冷峻,改編成電視劇做了不少取捨,但其中的幽默臺詞得到了很大的保留

 

主創團隊巧妙利用三個老警察與時代的衝突以及性格差異,在碰撞中營造出了「反差萌」,這樣的處理也吸引了很多年輕受眾。劇中三人不會使用高科技產品無人機和監控,互相吐槽、看不上的情節,產生了不少笑點。

 

「一般的公安劇會很懸疑,甚至帶一點驚悚,偏向沉重、灰暗一點,而我們加入輕喜劇、冷幽默,可以讓觀眾更好的去接受,追劇過程相對來說比較輕鬆。」 沈嶸說。

 

現場拍攝中也經常有的「現掛兒」,也就是主演現場即興發揮的動作和臺詞,帶來了更多的喜劇色彩。如「大背頭」尿褲子、「大噴子」喝福根、「大棍子」在老夏墓前說「這倆人太孫子了,如果你在下面辦案缺人手,就把他倆帶下去吧!」等情節,都成了劇迷熱議的段子。

在主創團隊看來,喜劇元素的加入,既可以平衡公安劇自帶的嚴肅氣息,也可以避免警察角色塑造走向「高大全」

 

呂錚也表示,在高度緊張的連環案件破案過程中,時不時夾雜的風趣臺詞會把喜劇效果放大,「神來之筆」令觀眾印象深刻,自己當時在現場看的時候也被逗樂了好多回。

 

強人物、次情節,

「這不是老年版《重案六組》」


《三叉戟》的播出,讓不少觀眾回想起了公安劇曾經的輝煌時代。

 

公安劇一直是國產劇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影視類別。從1987年國產公安劇的鼻祖《便衣警察》播出算起,這個類型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這期間,公安劇出過許多精品爆款,也經歷過審查的低谷時期。

 

這當中就包括了董勇當年主演的《重案六組》。

 

《重案六組》2001年播出第一部,到2010年推出第四部,總劇集長達136集。這部劇賣點沒有放在罪犯的作案過程,而是將鏡頭對準警察,塑造了曾克強、季潔、江漢等形象鮮明的警察群像。

(《重案六組》第一部在豆瓣上有8.5的高分)

 

「《三叉戟》和《重案六組》有相似之處,都運用了傳統的創作手法,非常寫實,注重刻畫支隊警察群像,不追求奇特案件,而是以人帶事件,強調警察們的人情味。」呂錚對數娛夢工廠分析。

 

沈嶸則認為,兩部劇最大的相似處在於警察都演得很真實、接地氣,不像其他懸疑劇裡的警察非常厲害、無所不能。

 

現在市場上很多懸疑劇側重於案子本身多麼驚現刺激,警察都是高大上、帥氣、全能的形象,被神話的同時也淪為了破案工具。《三叉戟》剛播出時,大家也都在彈幕猜誰是boss。這其實不是我們創作初衷,更多是為了刻畫鮮活的人物形象。」

 

「但《三叉戟》不是老年版的《重案六組》,區別在於《重案六組》是單元劇,兩集一個故事。而我們大案套著小案,情節編排上是嵌套結構,案件之間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關聯,埋下伏筆。就像火箭分層,層層推進,最終指向主要案件。」」呂錚指出。

在《三叉戟》中,老夏的案子仿佛一根引線,拔出蘿蔔帶出泥,牽連出了銀行洗錢、地下賭場、新型毒品等一連串新的重大案件,環環相扣,最終串聯到一起牽涉主要人物的金融詐騙大案。

 

呂錚表示,現實生活中什麼案子都會有,警察要隨機應變,因此當下合成作戰是主流,需要多警種聯動合作辦案。

 

「大背頭是經偵出身,分析能力很強,大棍子是刑偵出身,不折不扣的行動派。大噴子則是幹預審的,和犯人打心理戰。創作過程中找準不同警種辦案的特色,最後三個人擰在一起,才能更大的發揮自己的長處。」

 

此外呂錚告訴數娛夢工廠,由高群書執導,黃志忠、姜武、郭濤主演的《三叉戟》電影版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自己也參與了此次電影編劇的工作,「電影銀幕更有破案的張力,和電視劇有不一樣的戲劇性。」

 

相關焦點

  • 專訪《三叉戟》編劇沈嶸:「半個警察」的敬畏之心
    #披荊斬棘的叔叔#、#三叉戟太好笑了#、#三叉戟畫風#......估計大多數觀眾在看《三叉戟》之前,都沒想到這部從劇名、劇照來看,多半是一部嚴肅正劇的公安題材,會讓自己收穫那麼多的快樂。口碑方面,豆瓣評分開局8.1,最高升至8.4(目前穩定在8.2),是2020年目前為止,評分最高的上星劇。
  • 專訪《三叉戟》編劇沈嶸:先立人物,然後才能講好故事
    只有鮮活的人物,才能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據CMS59城收視率數據,《三叉戟》自播出之後,收視率均位列前三,最高單日收視率達到2.39%。受眾分布方面,骨朵影視數據顯示,《三叉戟》受眾佔比最高的年齡段為19—24歲,佔比高達41.14%,其次是24—34歲,佔比為37.31%。無流量助陣,亦非強情節,《三叉戟》能夠吸引到眾多年輕觀眾青睞的核心魅力,主要還在於人物的塑造。
  • 《三叉戟》寫活三個警察老炮 第二部叫《縱橫四海》
    原標題:《三叉戟》原著作者呂錚:曾有人說寫老炮兒沒流量  近幾年來,涉案劇正成為平臺和觀眾的新寵,這一類型劇的主角也開始趨向年輕化,關於中年人的故事逐漸失落。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三叉戟》似乎是個反例,它講述了三個臨近退休的中年警察重出江湖的故事,網友送名「披荊斬棘的叔叔」。自播出以來,這部劇的收視率也一路走高,豆瓣評分8.3分。
  • 一群男性創作者的集體狂歡,《三叉戟》贏了,但也有遺憾|專訪
    這樣的表現,讓觀眾意外,主創們也是被頻頻抓到臺前交流心得。屬於中年男人的公安題材劇已經不知道被劇集市場淹沒多久了,而《三叉戟》將其拉回來,只用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復盤整個《三叉戟》,它成功的所在莫過於抓住了兩個字——「人物」。開頭被大背頭、大棍子、大噴子中年男性之間的恩怨糾葛所吸引,結局又被三個人滿腔熱血與使命感再次帶走,《三叉戟》的人物是有著魔力的。
  • 專訪沈嶸 | 解構與大數據不匹配的《三叉戟》為何爆了
    「創作的時候肯定是沒想過要討好觀眾,也沒想到觀眾會這麼喜歡。我和呂錚老師開始要將小說向視覺化作品轉變時,就考慮三個主角人物出場已經50多歲了,我們得為他們現在的性格、行為、思考問題的方式、說的話找邏輯鋪墊,這就需要向觀眾交代他們的前史,但閃回太老套,而且容易讓觀眾出戲,影響觀感和代入感。我日常喜歡看美劇,就參照美劇的方式做了一個楔子」。
  • 《三叉戟》的「三叉戟」美學
    近期熱播的公安題材刑偵劇《三叉戟》,沒有「小鮮肉」「流量小花」和「偶像天團」,卻依然憑藉劇中三位「老臘肉」組團「出道」。「大叔天團」情懷依舊,奮力追逐理想,一掃影視劇裡中年大叔多「油膩」之風,引爆螢屏。  《三叉戟》講述了年輕時屢破大案的三位老警察在退居「二線」之際,又重回「一線」,齊心協力破獲金融大案並將幕後黑手繩之以法的故事。
  • 三個男人一臺戲,老當益壯「三叉戟」
    有個情節是,三叉戟為了從邱遠強嘴裡挖出新證據,他們瞞著郭局提審了嫌疑人。不過這事兒傳到了小潘頂頭上司齊隊那裡,倆人在食堂吃飯那段戲,看得我哈哈哈大笑。大噴子絕對是屬泥鰍的,誰都抓不住他的把柄,看齊隊那明明知道事情來龍去脈但懶得拆穿下屬的樣子,都覺得好笑。
  • 三叉戟!三叉戟!
    《三叉戟》影視投資分紅被騙?《三叉戟》影視真的能如期上映嗎?《三叉戟》影視霸王條款你還在籤約?《三叉戟》影視被爆虛假宣傳誇大收益!   律法天空收到不少投資者詢問《三叉戟》這個影視項目的真實性,懷疑自己被騙了,但又無從查詢,回憶自己投資的整個過程,疑慮重重,擔心受怕。
  • 三個中年大叔的《三叉戟》,怎麼就火了?
    這三個各自有著不同缺點和不同優點的人混在一起,成了三叉戟。劇情上前幾集極為出色,每集開頭的年輕版三叉戟用短短幾分鐘篇幅就勾勒出了三人的性格,這比如今大多數用大篇幅卻刻畫不好人物的國產劇強了不知多少倍。這三個老警察各有各的失意,大背頭自暴自棄,從經偵的幹部一路被安排到了後勤處;大棍子不斷惹事,從副隊長被擼成了巡警;大噴子在預審天天請病假,上節目、託關係為自己謀求後路。
  • 中國警察網專訪《三叉戟》作者呂錚
    警網影視用光影講述警察故事 近期,根據呂錚同名小說改編的《三叉戟》,在國內幾大衛視和幾大網絡平臺同步播出後,圈粉無數。感人的劇情和全員精彩的演技,還讓它衝上了熱播劇排行榜首。
  • 最解讀:鋼鐵大閘,球隊防線的5星三叉戟
    我是專注學習足球技戰術,深入分析瓜式哲學,為大家復盤各經典比賽的小瓜,今天也一起來看看新內容吧。在盤點了前中場兩條線的三叉戟後,慣例來看看後衛中的5星三叉戟:正如那句當頭棒喝:進攻贏得比賽,防守贏得冠軍。歷史上為了對抗強有力的鋒線,頂級後衛們不乏抱團的情況,即使強如大小羅和齊祖亨利也要在他們面前功虧一簣。
  • 《三叉戟》製片人馬珂:披荊斬棘的大叔怎樣俘獲年輕觀眾的心?
    來源:娛理三個年齡加起來150歲、每天端著保溫杯的老炮兒的故事,會有人喜歡嗎?《三叉戟》製片人馬珂承認,一開始這個項目並不被人看好。「我經常幹這樣性價比低的事情。買完《三叉戟》版權時,有人跟我說,你這個題材太老了,年輕人不會喜歡你這個中老年的故事,尤其放到網絡上,誰看?但我還是想通過這個戲,在網際網路上為這個類型做一個背書。寫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工作、生活情感,寫得好的話,年輕人也是喜歡看的。之前沒人敢冒這個險,我願意冒這個險。」
  • 《三叉戟》:三位大叔同臺,演繹別樣精彩人生。
    黃三,和二,紀大菸袋。熟悉的綽號,熟悉的味道。20年前,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逗樂了觀眾,才發現,原來三個男人唱一臺戲,也可以如此精彩。之後,這個劇一連拍了4部,口碑雖有差異,可這三個男人的戲份依舊是最大看點。但是,今天咱不說《鐵齒銅牙紀曉嵐》,說一部在5月31號,悄悄上線的劇。
  • 叱吒風雲的三個「老炮」警察,「三叉戟」老年警察的事
    今天小編小於無意間看到了《三叉戟》這部刑偵電視劇。所以臨時決定帶大家回顧一下「老炮」警察———《三叉戟》,從警以來豐富的辦案經驗加上對新事物的接納。三位老警察,面對這現代的新型犯罪,齊心協力創新偵破,擊破犯罪集團。讓小於看的也是很熱血啊。
  • 電影版《三叉戟》定檔2021,「硬核」升級體現在哪裡?
    在新的「全員硬核」版預告片裡,以「江湖有江湖的規矩」開場,一分鐘裡出現了數場「三叉戟」與惡勢力角鬥的「硬核」戲份,「拳拳到肉」的動作場面和追車戲都體現出了電影「硬核高燃」的特點。此外,「硬拳出擊」版海報也簡單明了,以三個拳頭為核心,體現出三叉戟在面對犯罪團夥的堅決。從電影最新的物料裡,能明顯感知到電影《三叉戟》對於IP的升級,硬氣高燃的整體風格也引發了觀眾對於影片本身的期待。
  • 三叉戟!三叉戟怎麼樣?三叉戟是騙局嗎?
    《三叉戟》影視投資分紅被騙?《三叉戟》影視真的能如期上映嗎?《三叉戟》影視霸王條款你還在籤約?《三叉戟》影視被爆虛假宣傳誇大收益!   律法天空收到不少投資者詢問《三叉戟》這個影視項目的真實性,懷疑自己被騙了,但又無從查詢,回憶自己投資的整個過程,疑慮重重,擔心受怕。
  • 三叉戟電視劇在線觀看 三叉戟1-42集大結局完整版免費看
    自開播以來,該劇熱度、口碑節節攀升,備受廣大觀眾喜愛。今晚《三叉戟》將迎來大結局,「大背頭」崔鐵軍(陳建斌飾)、「大棍子」徐國柱(董勇飾)、「大噴子」潘江海(郝平飾)與D融寶案件始作俑者黃有發(丁勇岱飾)上演終極對決,老三位能否凱旋?受到襲擊的「大棍子」又能否平安而歸?
  • 《三叉戟》:老戰友第一集殺青?戲骨三人組不負眾望引發大懸念
    電視劇《三叉戟》講述了昔日警界「四大名捕」因戰友遇害誓要抓住真兇,為此組成令人聞風喪膽的「三叉戟」組合找出真兇的故事相比說近年的同類作品,《三叉戟》更接地氣,懸疑色彩環環相扣,多線條情感發展,劇情感染力更強,讓人過目難忘。
  • 《三叉戟》的大反派竟是觀眾都信任的人,這一點在第一集早有暗示
    懸疑劇《三叉戟》目前正在熱播,這部劇不同於其他劇的一點是主演沒有流量明星和沒有小鮮肉,甚至年輕演員也沒有幾個,這在眾多顏值至上的電視劇作品中的確與眾不同。「三叉戟」是一個三人破案小分隊的別稱,因為劇中牽扯的是一起橫跨二十多年的大案,劇情剛開始是二十年後,「小分隊」已經成「老分隊」了,分隊成員也已經從警察變成了退居二線的老警察,這三個老警察分別由陳建斌、郝平和董勇飾演,三大戲骨同臺飆戲,劇情也是十分精彩。
  • 豆瓣8.4,《三叉戟》的看點僅在三位老戲骨身上?
    由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的公安劇《三叉戟》在五月底正式播出,因為三位主演的觀眾印象以及作品屬性,《三叉戟》開播之後的流量其實並不顯眼,而與溫和的網絡發酵不同的是,作品口碑卻相當亮眼。而如今,一部主演年紀皆不年輕的影視作品《三叉戟》開播之後引起了部分觀眾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