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主演的《三叉戟》還剩十集收官,不知道你看了沒?
雖然熱搜上的次數不太多,參與討論的人也不是很多,可這部劇已然朝著國民劇的方向去了,即使在小雪和靜怡的戲份加重後,評分有些下跌,卻仍舊保持在8.3分的水平,如果沒有爛尾,那2020年國產劇前十應該是穩了,各種獎項也算是提前預定了。
更難得的是,在如今視頻網站成為主流的今天,有為數不少的年輕觀眾對這部中年警察刑偵劇備受追捧,一致好評,追的不亦樂乎,無論是安利還是討論都很積極。
年輕人反而追這劇追的津津有味,到底是打了誰的臉?
三個人到中年,各自失意的老警察,有什麼好看的?
這三個老警察,性格迥異,陳建斌飾演的大背頭細緻入微、頭腦靈活,卻總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對的;董勇飾演的大棍子武力值爆表,卻脾氣火爆,固執聽不進去意見;郝平飾演的大噴子審訊技能高超,卻膽小怕事、沒有擔當。
這三個各自有著不同缺點和不同優點的人混在一起,成了三叉戟。
劇情上前幾集極為出色,每集開頭的年輕版三叉戟用短短幾分鐘篇幅就勾勒出了三人的性格,這比如今大多數用大篇幅卻刻畫不好人物的國產劇強了不知多少倍。
這三個老警察各有各的失意,大背頭自暴自棄,從經偵的幹部一路被安排到了後勤處;大棍子不斷惹事,從副隊長被擼成了巡警;大噴子在預審天天請病假,上節目、託關係為自己謀求後路。
說實話,這就是三個徹底的失敗者。
讓這三個失敗者重新站起來的是從年輕時就一直站在他們身後,為他們擋風遮雨的「粘合劑」老夏,可老夏在即將退休的最後一天頂替壞了肚子的警察小呂出任務,卻被逃跑的犯罪分子刺死,老三位本著為老友報仇的目標,重新捏到了一起。
《三叉戟》裡處處都有衝突,這些衝突不是為了衝突而設計,而是在人物設定下自然而然衍生出的衝突。新老警察辦案手法的衝突、規矩辦案與沒規矩辦案的衝突,事業與家庭的衝突,前途與熱愛的衝突,戰友與利益的衝突等等。
他們年輕時風光無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可老了卻蒙上灰塵,與時代格格不入。大背頭被經偵隊長林楠好說歹說請回隊伍,吹的天花亂墜,結果第一個案子不光人跟丟了,自己的手包也被偷了,被隊裡的年輕無情嘲諷。
回了家的大背頭悶悶不樂,前一秒還埋怨他違背了之前承諾的不加班原則的妻子,下一秒知道原委後卻開始安慰他,大背頭低著頭靠在大陶紅飾演的妻子懷裡,妻子抱著他,拍著他的頭,沒有言語,可這場景卻看得我很是受用。
中年失意,前一秒還喋喋不休的妻子下一秒卻將其擁入懷中,既展現了對丈夫「不自量力」要與年輕人拼高低的埋怨,又凸顯了夫妻的恩愛,幾個動作,就把人物穩穩的立了起來,就這個鏡頭,真夠大多數國產劇學的。
老三位辦案有自己的方法,大棍子有著無窮無盡的人脈,總能在其他人毫無線索的時候找到嫌疑人;大背頭細緻入微,總能在毫無頭緒的時候找到蛛絲馬跡;大噴子巧舌如簧,總能在其他人束手無策的時候撬開疑犯的嘴。
這三個人接地氣,又有血有肉,觀眾容易信服,相信了角色的存在,才能產生共情感。
除了好劇本,再就是好演員。
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看劇了,很簡單。如今的影視圈充滿了為了賺錢而拍的影視劇,劇情禁不起推敲、人物不豐滿,各種硬傷隨處可見,臺詞、表情更是毫無道理可言,就像是一群只有顏值的人給一群只看顏值的人拍的,其他人?誰管你。
這部劇中,陳建斌、郝平、董勇、胡可、巫剛、丁勇岱、大陶紅、翟小興,無一不是老戲骨,用網友的話說就是「看這群老戲骨飆戲,就是爽」。
是的,真的很爽,在這裡太多的誇獎都不如一句看的爽來的值得,因為對於他們而言,你想要的那些話只是一個演員的基本功,可在這個社會卻成了誇讚一個演員的重點。
就像陳道明說的,誇一個演員夏天穿冬裝、冬天進水塘敬業,為什麼誇?你就是幹這個的,這是你的本職工作。
如今呢?一些演員,不,應該說是明星,他們拍戲時磕破點屁、淋個雨就有無數粉絲說敬業,這些人的回報呢?對口型、面癱演技、上替身,可即使這樣,他們卻拿著成千萬的片酬,那些真正愛戲如命的老戲骨片酬卻低的嚇人。
他們的一切來得太容易了,他們失去了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同時對這個職業毫不在乎,只是他們賺錢的一種手段。
未來本該屬於年輕人的,可如今大家圍著這樣一部老男人的戲看的津津樂道,卻不願意看那些俊男美女,難道這不值得反思?
至於打了誰的臉,誰都清楚。不過我也真的希望這樣的人繼續存在,因為他們越多,觀眾就越煩,看這些老戲骨的人就越多,到時候製片方就會去找這些老戲骨,到時候老戲骨就出頭了。
(原創作者:熱心市民張鐵錘;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