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二屆非遺傳統舞蹈保護研討會發言(一)

2021-02-08 浙師音訊

12月26日上午8:30,「2020第二屆非遺傳統舞蹈保護研討會」在浙江師範大學圖文信息中心七樓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採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廖燕飛、郭煒、江東、吳露生、曾華美、祝嘉怡、鄧傑、於鏨鑫、陳育燕、戴虎等十位專家圍繞主題展開發言。

廖燕飛在《傳承:將過去送給未來》發言中談到,在梳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程的基礎上,通過擇選與傳承密切相關的數個關鍵詞,對非遺保護視閾下的傳承進行以點帶面的闡釋,包括傳承的內容、傳承對象和傳承途徑。

郭煒在《傳統舞蹈在5G時代的新傳播形式探索》發言中提出,在網際網路5G語境下,舞蹈文化藝術的傳播、發展與藝術形式將面臨新的創新思考。「數位化」是一個需要主動面對的新命題。(以首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中國舞蹈地圖》為例)「網際網路新媒體」是一個需要主動擁抱的新平臺。(以第二節中國舞蹈藝術大展《56個民族56種舞蹈》為例)「數字共享」是舞蹈的新機遇。(以第二節中國舞蹈藝術大展-舞蹈文化數字博物館為例)多元化創新實踐,用舞蹈講述中國故事!

江東以《新時代的發展與非遺保護事業》為題指出,我們的社會在飛速向前邁進,前進的步伐不容阻擋。如何在這個背景下留住我們自己,非遺事業提供了一種根本性的可能。再從物質形態的長期養成性來看,文化遺產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它們不僅可以為我們保留住傳統記憶,也會讓我們獲得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歷史依據,同時也將會讓我們在這個廣袤的世界上永葆我們的自我本色。文化遺產是歷代人民創造的,反過來它們又滋養和哺育了歷代人民的精神。當歷史發展到今天,特別是在文化自信方面不斷強調堅定自我主張的今天,過往的一切能否繼續成為文化的推動力,取決於我們的認識、智慧和方法。非遺保護讓我們更加清醒、更加找準前行的方向。提出作為一個國策,非遺保護事業必定取得更大的進展。

主持人:馬麗萍            評議人:高舒

吳露生在《傳統舞蹈的保存危機與雙軌並進》發言中指出,國家「非遺法」曾鮮明提出「保護、保存」並存,在保存危機的追問中闡釋對「雙軌並進」保護發展的思考,即既要認真保護遺存傳統舞蹈中的「特質基因」,在有條件的地方特別要建立能口授身傳、可展示交流的活態傳承的隊伍;另也集合傳承人、鄉賢、專家等進行科學的「基因解碼」,沿著傳統、傳承的根脈,適度注入合理的時代因素再創造,以滿足多方面的審美需求,讓中國的傳統舞蹈更加鮮活著自己的生命並不時反哺著當代文化建設。

曾華美以《傳統舞蹈進校園的實踐與反思》為題指出,隨著中國的「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從業者們秉承著對民族文化傳統的熱愛及對其保護的高度責任感,不斷探索「非遺」傳統舞蹈的保護途徑,從而使得全國各地的傳統舞蹈保護事業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並取得了諸多的經驗。目前,「非遺」傳統舞蹈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已經成為許多高等院校的教學內容和工作重點,不少院校都利用本地區的「非遺」舞蹈作為傳統舞蹈教學的資源,形成有訓練價值的課程,從而讓舞蹈教學充滿了新意和特色。提出這樣的工作是否真的屬於保護範疇還是屬於創新、發展與傳播過程?這樣的課程到底該如何建構?如何有效實施,這些值得反思和探討。

祝嘉怡以《非遺舞蹈「校園傳承與創造」的統一性》為發言課題,指出隨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積極推進與廣泛宣傳,非遺舞蹈項目已深入人心。在舞蹈專業院校的陣地上,非遺舞蹈以學習和創作的方式生根開花。以教師為創作主體,以「實驗性舞蹈創作」吸納了非遺舞蹈的精神與智慧,以及舞蹈傳承主體的記憶形態。以創作主體的體驗、認識和思考實踐了「校園傳承」方式對非遺舞蹈的傳承與創造的統一,賦予了非遺舞蹈新的生命。她圍繞近年來瀋陽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創作的兩部具有滿族特色的群舞作品,談非遺舞蹈「校園傳承與創造」的統一性,並表示這些作品在風俗信仰、動作語言、民族情感上均體現了非遺舞蹈的歷史聲音和文化價值,更延續著傳統舞蹈的精神內涵。

鄧傑以《非遺舞蹈進校園——引導探究教學法在高師民間舞課堂中的應用》為題指出,非遺舞蹈進校園,高等師範院校舞蹈教學方式及其最終評價受到傳統舞蹈教育模式的影響。傳統舞蹈教學、學習方式單一,高師的民間舞課堂教學需要探索符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圍繞著「教什麼和如何教」進行思考,提出民間舞課堂教學不僅是技術技巧的傳授,而且更重要的是舞蹈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此次會議通過對引導探究教學法的研究,構建適合高等師範院校民間舞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期為推進高校美育改革發展進行積極探索。

於鏨鑫在《談民族民間非遺傳統舞蹈「以人為本」的活態傳承路徑——以喬梁老師為例》為題的發言中表示,舞蹈最為主要、最為重要,也是最無可替代的傳承方式依然還是「口傳身授」。現在許多非遺傳統舞蹈已然走進了專業藝術院校此類學術研究、職業培養的傳承空間,這無疑為非遺傳統舞蹈的香火延續開拓出了「課堂傳承」的新路徑。並針對現下提出一些問題:在傳承語境從「民間傳承」到「課堂傳承」的改變過程中,「變與不變」的內容是什么?進而探究非遺舞蹈「課堂傳承」「是變非變」的真相是什么?表示本次發言以「為何『口傳身授』在舞蹈千百年的傳承歷史中依然處於傳承方式之不可撼動之位?」作為本話題討論的切入點;以喬梁老師即從事課堂教學又具備藝人身份特質的傳承身份為個案;以其對東北非遺舞蹈之《東北腰鈴鼓》的課堂教材建設為分例,通過對喬梁老師將「民間傳承」之非遺舞蹈引入系統教學、並將其轉換為「課堂傳承」模式之具體做法的分析,探討民族民間非遺傳統舞蹈「以人為本」的活態傳承路徑。

陳育燕以《儀式舞蹈的傳播模式探究》為題指出,自古以來儀式活動就與樂、舞相融合,舞蹈是傳統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演形式,並延綿至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儀式活動為舞蹈設定了特定的時空與環境因素、群眾參與基礎,豐厚的民俗文化土壤。此次發言深入探索傳播學的理論與方法,融合民俗、地域、文化等多學科知識,研究儀式舞蹈傳播模式與特點,為儀式舞蹈傳播理論的研究,提供可參考的創新思路。

戴虎在《中國傳統舞蹈教學中的「著作」意識》發言中指出,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初到今天,中國民間舞70餘年的專業教學發展歷程,以在課堂(訓練性、風格性、表演性(綜合性))、舞臺(劇目)兩個空間四個維度的拓荒、累積,而成為一筆蔚為壯觀的民間舞(教學)文化資源庫。本世紀初葉非遺(傳統)舞蹈進入教學(高校)傳承的方式越來越成為傳統舞蹈保護、傳承、發展的重要路徑。提出這其中以何種方式習得這些傳統舞蹈教學資源,又該以何種方式傳承下去、又該在當下傳承、發展、延展過程中堅持怎樣的情感態度、文化心態、教學姿態,是我們應當考慮的價值維度。強調弄清傳統舞蹈的來龍去脈:「從哪裡來」(歷史性)、「為什么而來」(文化性)、「怎樣而來」(時代性)、「去向哪裡」。表示強化民間舞教學中「著作」意識,不僅事關教學的科學性,還直接決定著我們民間舞教學的「未來」真實性,也是民間舞教學作為學科知識體系一環中,以知識學習一般規律實現合法性的重要基點。

————  敬 請 關 注 後 續 推 文  ————

文字 | 晏雅賢 葉笑笑

圖片 | 金藝瑄 王多多

編輯 | 張陸錦 俞昕怡

相關焦點

  • ...方法》成果發布暨非遺圖譜學學科建設研討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舉行
    非遺資源圖譜學需要不斷深化和應用  陳聖來表示,申報該課題時正值中共中央召開十七屆六中全會,契合了會上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的中央指導精神。  用圖的形式對事物進行系統化表達  項目負責人蔡豐明向上海市文旅局非遺處、上海市非遺保護協會、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分別贈送《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一書。
  •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淮南召開
    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淮南壽縣成功舉辦。研討會圍繞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及相關知識體系進行了理論研討。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館員肖克之、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新風、北京大學教授陳連山和安徽大學教授陳廣忠做了重點發言。
  • 中國非遺保護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召開
    10月17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在貴州丹寨萬達小鎮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當選為會長,張雅芳、李永軍、王軍、鄭曉幸、亢清泉、陳吉當選為副會長,張雅芳兼任秘書長。
  • 【人物風採】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陳亮亮
    陳亮亮——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傳統舞蹈專業委員會會員,國際級舞龍舞獅裁判員、教練員,非物質文化遺產
  • 府谷作協參加「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研討會載譽歸來
    府谷縣作協主席孫文慧等人參加榆林市陝北文化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保護傳統村落與弘揚陝北文化」研討會載譽歸來2020年12月20日,府谷縣作家協會主席孫文慧、秘書長楊建勳、《府州文苑》校編趙振清一行三人
  • 在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上,湖州市委統戰部作典型交流發言
    12月6日,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黨委統戰部在江蘇南京召開第二屆滬蘇浙皖統戰工作研討會。江蘇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代表江蘇省委到會致辭並作主題發言和總結講話。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浙江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熊建平,安徽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西明出席研討會並分別作主題發言。來自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黨委統戰部、統戰系統有關單位、基層統戰部門負責同志以及有關專家學者等100餘人參加會議,24位會議代表作了交流發言和書面交流。
  • 新時代·新風採 壽山石雕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在「程由軍壽山石雕工作室」舉辦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喜迎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壽山石雕,由福州市晉安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主辦,福州市晉安區文化館、福州市晉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晉安區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承辦的
  • 大師小匠喜獲2020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兩項大獎
    12月11日,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範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論壇以「人類非遺傳承、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展開討論,目前中國共有崑曲、京劇、中國書法、古琴藝術、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人類非遺,這些項目的列入人類非遺目錄後,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傳播和對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聊城市茌平區「活態非遺」推陳出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同建聊城市茌平區副區長宋靜說,茌平區以文化精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活態非遺」推陳出新。今年,茌平區擺渡口秧歌、花鼓蕩戲、袁氏接骨膏餅3個非遺項目獲批省級非遺。加上茌平剪紙、杜郎口中堂畫,目前,茌平共有5個省級非遺。擺渡口秧歌是重要的運河文化遺產,為讓其煥發新的光彩,茌平區以平調秧歌及秧歌小調為主,採集音頻、視頻資料50多條,採集秧歌小調唱詞60多首,改編創作舞蹈《擺渡口大秧歌》,並編寫教材在中小學推廣傳統舞蹈教學。
  • 「現代旗袍第一人」龔航宇榮獲第二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特殊貢獻獎
    11月15日-17日,第二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在北京古北水鎮隆重舉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原會長王天凱、孫淮濱等中紡聯領導;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項兆倫、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恭王府博物館館長孫旭光,恭王府傳統記憶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孫冬寧等文化和旅遊部領導以及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愛慶等有關領導和專家,來自全國各地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產業集群、非遺傳承人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
  • 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啟動 網絡影視文學遊戲等你來評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還將在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中持續物色人才,納入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全國文藝評論新媒體骨幹培訓班等「組合拳」工作視野。第二屆網絡文藝評論優選匯由2016年首屆網絡文藝評論大賽全新升級而來,得到中宣部、中國文聯的大力指導。
  • 藏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探討更好傳承與發展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4屆會議的雲上邊會——「藏文化傳承與宗教信仰國際視頻學術研討會」,昨天(7月15日)在京召開,會議圍繞中國涉藏民族宗教工作,西藏和涉藏工作重點省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等議題展開交流研討。
  • 助力非遺文化傳承 小罐茶與2020首屆中國非遺論壇大會達成戰略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進入了最好的保護和發展時期,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度重視、對非遺傳承人深度關懷,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也將保護、研究、傳承、創新、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宗旨。
  • 「山西非遺快銷培育計劃」暨公益傳播項目「造物情書」研討會在...
    來源標題:「山西非遺快銷培育計劃」暨公益傳播項目「造物情書」研討會在太原召開 8月27日,由山西省文化發展基金會發起的「山西非遺快銷培育計劃」暨公益傳播項目「造物情書」研討會在太原召開。
  • 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
    「民族舞蹈文化直播」作為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的主題活動一,以「56個民族」為主題,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從7月14日——10月7日持續近90天時間。致力於挖掘和展示散落各地的民族舞蹈藝術瑰寶,搭建創新活動和展示交流平臺,推動各民族文化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普及,拓寬大眾對於舞蹈藝術的認知渠道和美方式,為中國文化自信、民族團結和中國舞蹈事業的蓬勃發展獻一份微薄之力。
  • 湛江非遺傳承人再添殊榮
    12月18日,記者從湛江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了解到: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已確定100名候選人名單。出生於「中國醒獅之鄉」「能作為湛江非遺傳承人的代表,入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100名候選人名單,我感到十分榮幸!」李榮仔出生於1965年,遂溪縣黃略鎮龍灣村人。
  • 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五大特色展區感受傳統年味
    1月1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本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以「全面小康·非遺賦彩」為主題,集結了全省近50項非遺項目。非遺項目展演現場。非遺研學體驗現場。傳統醫藥義診現場。
  • 安軍明主任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2020國際針灸學術研討會作主題報告
    11月27-30日,「中醫針灸」申遺十周年特別活動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2020國際針灸學術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開。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主任安軍明在分會場進行了三場精彩紛呈的主題報告。此次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中醫針灸傳承創新,全球抗疫命運與共」,大會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黃璐琦院士,中國工程院吳以嶺院士,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會長、中國針灸學會劉保延會長等國內外知名大咖分享學術成果,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秘書長麻穎主持大會。來自全國各地市的近1000餘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學術盛會。
  • 山東文旅成績單|文保非遺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齊魯擔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山東文旅系統著力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遺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聚力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和重大文化工程。著力加強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統籌運河8段河道和15個遺產點的保護利用。紮實推進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魯國故城、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取得新進展。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水平。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專題會議,研究《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編發《習近平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摘編(2020年版)》。
  • 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開幕
    2021年1月1日,元旦佳節,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湖南省文化館(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北京多蒙國際文旅發展集團承辦,湖南紅樹林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的「全面小康·非遺賦彩」2021年非遺過大年第四屆湖南非遺新春博覽會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