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秘案》這麼多年,他從來都不曾放棄導演夢

2020-10-12 看電影看到死

或許,每位觀眾都會在心裡為作為演員的愛德華·諾頓保留一席之地。這個被稱為「表演天才」的演員,其獨特的銀幕魅力和超高的演技都是那麼令人記憶深刻。

而作為導演的愛德華·諾頓,卻相對鮮為人知。在當年初執導筒的處女作《一如既往》亮相東京電影節近二十年後,諾頓才重新撿起自己的導演身份,終於帶著自導自演的新作《布魯克林秘案》回歸。這部籌備很多年的作品,則證明了諾頓一直以來未曾放下「導演夢」的雄心。

2000《一如既往》

不同於導演處女作《一如既往》那樣輕鬆的浪漫愛情喜劇,諾頓的新作透露出的卻是某種年歲漸長的沉澱與穩重,以及他未曾停下過的對自己所處世界的探尋與思索。但顯然,諾頓可沒少從美國電影傳統中汲取必要的養分。

2019《布魯克林秘案》

假如你是一位「黑片」(Film Noir)愛好者——我是說,假如你迷戀身心殘缺的神經質偵探、投射陰影的百葉窗,或者危機四伏的骯髒街巷等這些經典元素——你就會驚喜地發現,花了愛德華·諾頓二十年時間變現的《布魯克林秘案》,便是一部純正經典口味的黑色電影。儘管其原著小說更接近一部傳記,而非雷蒙德·錢德勒式的偵探冒險。

在馬丁·斯科塞斯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樣的美國導演,都紛紛回到屬於自己的「古典主義」創作的2019年,愛德華·諾頓自編、自導、自演的這部影片《布魯克林秘案》,或許也同樣喚回了銷聲匿跡已久的古典黑色。

諾頓的布魯克林

影片《布魯克林秘案》改編自喬納森·勒瑟姆出版於1999年的小說《布魯克林孤兒》。早在出版之時,愛德華·諾頓就已經購買了改編版權,只因為他在閱讀原作時即被主人公萊昂納爾·艾斯羅格深深地吸引住。

那時的他剛拍完《美國X檔案》,即將投入那部後來無人不知的《搏擊俱樂部》。於是,由於檔期繁忙、製作延遲以及劇本更改,這本書被暫時擱置在了書架上,一放就是二十年。

1998《美國X檔案》

1999《搏擊俱樂部》

如今終於拍攝完成,而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事實上甚至超過原作者的預料。這個背景設置於布魯克林區的故事,被搬回到更早的50年代中期,無疑更接近勒瑟姆寫作的筆觸,而勒瑟姆同樣也是黑色電影的愛好者。

影片開始於一場對私家偵探弗蘭克(布魯斯·威利斯飾)的離奇謀殺,作為主角的萊昂納爾(諾頓飾)開始追蹤這起兇案。萊昂納爾曾是個孤兒兼怪胎,被弗蘭克收養才有容身之所,弗蘭克同他亦父亦友,感情深重。

隨著調查深入,最初的這樁謀殺顯然不再像表面那麼單純,萊昂納爾被捲入政府與房地產商相互勾結的巨大政治陰謀中。

經過反覆的調查、尋訪、跟蹤,事情變得更加錯綜複雜。萊昂納爾有幸在偶然結識的「流浪漢」(威廉·達福飾)幫助下,慢慢靠近真相,試圖阻止一場犧牲眾多普通人利益的秘密拆遷。

五十年代的紐約,瘋狂快速的城市擴張,以及隨之而來的住房政策上對少數群體的邊緣化、對少數族裔的歧視等等一系列事實,為這部影片提供了真實而可靠的背景。

但若要說有什麼新鮮的地方,那首先就是被稱為「怪胎」的萊昂納爾本人。萊昂納爾的弱點並非來自天生古怪的性格或是難以脫解的創傷,而是病理性的。萊昂納爾患有妥瑞氏症,一種精神障礙性疾病,通常表現為伴有不自覺穢語為特徵的抽動。

這一毛病,使得「多話」的萊昂納爾形象偏離了人們所熟悉的菲利普·馬洛式的陰鬱偵探,反而更為靠近了另一位紐約電影的靈魂人物:一種伍迪·艾倫式的捧腹被融入角色之中。

因為時間的不斷推遲,諾頓的年紀其實已經超過了原作中主角的年紀。所幸,其優秀的演技為影片注入了獨特的靈魂,使得整部《布魯克林秘案》完全成為諾頓自己的詮釋。

我們不難從諾頓以往的電影作品序列中看出,他對於此類表演的得心應手:《一級恐懼》中結尾急速的性格轉換,《搏擊俱樂部》中「真正的精神分裂者」,《大買賣》中兩種角色的反差等等。而《布魯克林秘案》中的男主角萊昂納爾,也同樣會是諾頓「變臉」式的表演序列中精彩的一筆。

這位非典型的硬漢,身處在仿佛愛德華·霍普畫中的紐約,拖著被人以奇異目光看待的身軀,以一己之力對抗看不見的龐然大物。「布魯克林」不僅僅是城市的一個區隔,更是失父的萊昂納爾的綽號。攝影機下諾頓的藍眼睛裡,總是被情感缺失包圍的萊昂納爾,正是流離失所的五十年代布魯克林的人格。

布魯克林是影片的空間依託,因而城市細節變得尤為重要,諾頓對此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以確保虛構的背景有充足的史實依據。不斷出現的城市地標,也同樣在不斷地強調著影片空間的真實感,甚至用數位技術重建了紐約的賓夕法尼亞車站。

不僅如此,導演的身份使諾頓得以延展影片的主題,甚至將其提升到住房問題、種族歧視、城市規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這樣的社會學高度。

諾頓的祖父James Rouse對這部影片的貢獻頗多。他本身也是位城市規劃師和開發商,但幾乎完全是影片惡人蘭道夫的反面,是「社區、文化和復興的堅定信奉者」,也是受到人道主義精神指引的理想主義者。

諾頓成長於祖父規劃的哥倫比亞區,其中平等而友好的氛圍帶給他很深的童年印象。而《布魯克林秘案》使得諾頓得以將沿襲自祖父的想法灌注其中,古典主義的人文關懷被融入,從而得以完成了一次對於當代城市歷史的回望與反芻。這完全是諾頓自己的、五十年代的布魯克林。

復古黑色的回魂

黑色電影在五十年代發生了一定的轉向。在此之前,這種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誕生的電影風格,一直叫囂著欲望的擴張與個人的異化,以含混的價值觀和曖昧的道德吸引觀眾。

而在此之後,文明病症敗露,黑色電影開始更多地直接表現社會的腐敗與弊病——想想弗裡茨·朗後期的影片《大內幕》《高度懷疑》,蘭卡斯特和柯蒂斯合作的《成功的滋味》,還有那部受到長久讚譽的波蘭斯基的《唐人街》吧。

1974《唐人街》

諾頓在採訪中承認了《唐人街》對於《布魯克林秘案》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前者對於三十年代加州混亂社會的復現直接激發起他的靈感。「每個大城市都建立在歪曲的交易、種族主義的偏見和威權主義力量的運作上。」

諾頓認為五十年代的紐約已埋下當代社會結構中的弊病,這也是他將影片背景直接搬到五十年代的原因。

無疑,「喬納森賦予了一個A級片的人物、B級片的情節」,而沒有人能夠否認復刻黑色電影的影片架構和拍攝方式,將會是呈現這一虛構故事的最好方式。

低調打光和非常規視角鏡頭,從視覺上還原了黑色電影的質感;而無處不在的爵士樂一如既往是黑色電影的老朋友,「菜鳥」帕克、明古斯和蒙克的經典曲目被編織在影片中。

而《布魯克林秘案》的內核就像任何一部黑色電影那樣,真正撕開了文明的遮羞布,赤裸地暴露了城市進程中被人遺忘的惡行。而以50年代觀照現實,或許美國觀眾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淺顯的現實互文,因為影片的隱喻直指當下的川普政府(尤其,飾演蘭道夫的鮑德溫之前曾在SNL中扮演總統本人)。

文明的黑色底色,在2019年再次被以經典的方式書寫,正如影片的開頭所借用的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臺詞:「有巨人的力量是件好事,但像巨人那樣濫用力量卻是殘忍的。」

留下了諸多遺憾

然而,或許也應該指出的是,對於復古的回歸同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回某種長久以來的缺陷。鑑於諾頓試圖注入影片的龐大信息量,影片的節奏不可避免地有些令人失望:原本依靠人物驅動的情節,在某些時刻或許並沒有得到完整的展開;由開頭起設置的過多的疑問,在最後也沒有得到完全的解答。

而有些時候,如果不是以相當的專注跟隨萊昂納爾的查案進展,可能一部分的信息又會被遺漏——事實上,這種時而雲裡霧裡的觀感在經典時期的黑色電影中也會存在的;如果你看過霍華德·霍克斯的《夜長夢多》的話,那部影片的編劇之一是著名的意識流作家威廉·福克納。

1946《夜長夢多》

不得不說,本片某些部分的展開也像是意識流派的寫作;總之,並不是總能保持受人喜歡的快節奏和高度的緊張感。這或許是外媒對這部電影評價褒貶不一的最大原因——或者我們也可以認為,對於諾頓導演的第二部作品體現出來的生澀,我們還可以寬容地留出一點期待的空間。

作者| 松原;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布魯克林秘案》:愛德華·諾頓的生澀與熱忱
    或許是導演經驗不足的原因,《布魯克林秘案》有較為明顯的節奏問題。影片開場就直接進入相當緊湊的Minna被殺情節,將觀眾瞬間丟入一個快節奏小高潮之中,想必沒有看過劇情簡介和預告片的觀眾可能會一頭霧水。他也塞進了非常多的人物,小偵探和他的兄弟們,社會運動家和他的同事們,政治家和他的哥哥,爵士酒吧老闆和薩克斯手,也妄圖給每個人物足夠的銀幕時間。但《布魯克林秘案》原著已經有300頁,諾頓在遵循原作故事線的同時加入了這麼多私貨,最終導致《布魯克林秘案》影片節奏略顯混亂,信息量又多又雜。
  • 籌劃20年,他終於拍成了這部電影|布魯克林秘案|愛德華·諾頓|...
    從影20多年,他先後塑造出了多個經典銀幕形象:《美國X檔案》裡的新納粹主義者德瑞克,《搏擊俱樂部》裡帶有自毀型人格的傑克,《面紗》裡救死扶傷的沃特·費恩。幾乎每次出現,諾頓都能給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觀影體驗。而他的名字,也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代表電影品質的金字招牌。
  • 《布魯克林秘案》,與眾不同的怪異.
    《布魯克林秘案》讓我覺得有點難寫文章,它並不是那種讓我看完覺得好棒的片子,但要說不好嗎?好像也不會,有很大的卡司,很不錯的表演,偵探故事方面也一直有線索和追查,可是某種感覺沒有達到,讓人不太容易去關心在乎,所以看完會覺得有一點…可惜。《布魯克林秘案》的調性是復古風,不論是音樂的味道或是視覺的感受,都很像老式的偵探片,愛不愛這個口味,會是蠻大的影響。
  • 《布魯克林秘案》等了好多年 就在北美11月1日期待國內上映
    #豆狸推薦# 布魯克林秘案 | 犯罪/懸疑/美國等了好多年 就在北美11月1日期待國內上映治好我的腦讓它得以正常轉機也是危機如此信賴的他卻因我而慘遭殺害為了尋找真相我可以放棄一切期待指數:⭐️⭐️⭐️⭐️愛德華·諾頓編劇 執導愛德華·諾頓、布魯斯·威利斯、威廉·達福主演
  • 《布魯克林秘案》:勇鬥地痞與貪官,揭露當代社會下的深沉黑暗
    《布魯克林秘案》改編自廣受好評,從一位患有妥瑞斯症的不同尋常人物視角出發的小說,有別於過往的偵探類型做出一次讓人耳目一新的嘗試,但很可惜的,儘管有如此具有發展潛質的題材內容,《布魯克林秘案》這全然建立在角色之上的故事,最終缺少了這麼一點震撼人心的能量。
  • 《布魯克林秘案》諾頓自導自演新片在紐約電影節遇冷?
    文/周天培|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碩士在讀公眾號:拋開書本為期兩個禮拜的紐約電影節於上周末落下帷幕,萬眾期待的熱門影片和電影人都已經紛紛亮相,與熱情的紐約觀眾見了面。電影節的閉幕影片——來自愛德華·諾頓自導自演的新片《布魯克林秘案》在林肯中心開始了正式放映。
  • 《布魯克林秘案》過氣的時代電影
    《布魯克林秘案》不難看出,這又是一部演而優則導的失敗案例。愛德華·諾頓此次作為導演毫無顧忌的在給自己加戲,幾乎每一個分鏡頭都有他的身影,多少年過去了,感覺諾頓還沒有從《一級恐懼》的戲路裡走出來,儘管他把自己擅長的那種非正常人類的表演拿捏的絲絲入扣,儘管他舉手投足之間有了布魯斯威利斯的神韻,但對於劇情推動無任何促進作用,同時故事缺乏張力和起伏,從頭到尾都是溫吞水的感覺,秘案拍的毫無懸念,破案也完全是靠拍著腦門想出來的,沒有技巧,沒有邏輯,沒有解釋,沒有所要探討的東西
  • 《布魯克林秘案》-包攬所有怪胎、變態、精神病...等了十二年,他回來了!
    它從放出風聲到上映,足足過了12年——《布魯克林秘案》(2019)(又名《布魯克林孤兒》)「他任性,是個控制狂,不滿導演電影就自己剪輯,擅自修改劇本;公開表示討厭商業電影,多次與製片、導演鬧不和;對電影剪輯不滿意,拒絕為影片宣傳;三次獲得奧斯卡提名,被譽為『表演天才』。」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追求完美的戲霸諾頓,總是喜歡演非正常人類。
  • 巨人之力缺乏根基外強中乾——《布魯克林秘案》
    巨人之力缺乏根基外強中乾——《布魯克林秘案》今天聊聊電影《布魯克林秘案小說《布魯克林秘案》出版後曾獲得美國書評人協會獎和英國金匕首最佳犯罪小說獎,出版後第二年就開始影視化籌備工作,直到20年後才終於在大熒幕和觀眾們相見。
  • 《布魯克林秘案》主旋律的另一面
    就算 布魯克林秘案 的背景更像哥譚,諾頓的角色往精英主義的蝙蝠俠靠更簡單,但他還是絮絮叨叨的拒絕,把這個角色描繪成一個有身理缺陷的英雄。諾頓拒絕的應該是精英主義,電影裡反抗的就是精英主義。但反抗的對策是拍出了另外一個精英主義作品。至少豆瓣很多月薪3000人民幣的理想主義者不買帳。至於紅脖子和鐵鏽帶的老大哥買不買帳不太清楚,因為他們都沒興趣進電影院看。
  • 《布魯克林秘案》12年了,我們終於等到這部「有生之年」
    它就是愛德華·諾頓的《布魯克林秘案》。1《布魯克林秘案》由喬納森·勒瑟姆同名小說改編,多年前諾頓就買下版權,但項目一波三折。我們都快忘了這茬,才看到它。影片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紐約布魯克林的犯罪故事,諾頓出演的男主是個孤兒,名字也叫布魯克林。布魯克林是偵探,但他患有抽動穢語症候群,和人說話時控制不住自己,要麼發出奇怪的聲音,要麼做出奇怪的動作。
  • 電影 | 《布魯克林秘案》:與眾不同的懸疑片
    《布魯克林秘案》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公司發行的犯罪片,由愛德華·諾頓執導,愛德華·諾頓、布魯斯·威利斯、亞歷克·鮑德溫等聯合主演。該片於2019年9月10日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影片根據喬納森·勒瑟姆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患有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偵探萊昂內爾,他唯一的朋友兼人生導師弗蘭克慘遭殺害,萊昂內爾在尋找真相的同時發現了紐約一些不為人知陰暗的故事。
  • 新電影推薦《布魯克林秘案》,愛德華諾頓與布魯斯威利斯聯袂主演
    《布魯克林秘案》口碑於昨天出爐,愛德華·諾頓一人身兼製片、編劇、導演與男主角在多倫多影展試映後獲得一片好評。影評也指出:"一部好的小說需要好的導演將他搬上大銀幕,而且演員在片中的表現傑出。""難怪愛德華·諾頓想要扮演萊諾艾斯洛,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角色,精彩的劇情自然也吸引了一流的演員共同演出。"更有影評將《布魯克林秘案》形容為《唐人街》《雨人》與《洛城機密》的綜合體。
  • 《布魯克林秘案》曼哈頓為什麼沒有高速公路秘案(不劇透)
    愛德華·諾頓執導的電影《布魯克林秘案》,看完發現一點有趣的內容,這電影蠻期待的,但是其實內容稍微有點枯燥,諾頓的演技還有電影本身那種「老電影」的氣質還是撐得住的,其實感覺諾頓這片足以提名奧斯卡最佳男演員了,電影劇情不多說了,有一幕,就是諾頓飾演的男主去找大反派,也不能叫反派,角力的一方吧,主管紐約城市建設的由亞歷克·鮑德溫飾演的Moses Randolph莫斯·魯道夫,莫斯的辦公室一堆建築模型
  • 《布魯克林秘案》城市孤兒,妥瑞神探
    影評第514話《布魯克林秘案》——城市孤兒,妥瑞神探犯罪懸疑片《布魯克林秘案》於11月1日在美首映。本片根據強納森·列瑟的同名小說拍攝。本片由愛德華·諾頓自行改編、執導、監製並主演。本片故事的時間和地點是1957年的紐約布魯克林
  • 電影 |《布魯克林秘案》:與眾不同的懸疑片
    《布魯克林秘案影片根據喬納森·勒瑟姆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患有抽動穢語症候群的偵探萊昂內爾,他唯一的朋友兼人生導師弗蘭克慘遭殺害,萊昂內爾在尋找真相的同時發現了紐約一些不為人知陰暗的故事。不過一切發展得都非常不順,結果是弗蘭克受了致命傷。萊昂內爾對於失去弗蘭克非常心痛,開始想要查出是誰因為什麼殺了弗蘭克。之前因為他的抽動,他一直遠離和客戶打交道這件事,但現在如果想要查清楚一切,不得不跨出這一步去接替弗蘭克的位置。
  • 《布魯克林秘案》1950年代紐約的一幅長軸畫卷
    Edward Norton往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布魯克林秘案》(Motherless Brooklyn, 2019)裡傾注著跟創作《清明上河圖》相似的展示社會整體風貌的激情,眾多複雜的角色進入複雜的情節中編織出一個複雜的故事,只是場景構成由北宋的開封置換成1950年代的布魯克林,包括了政治、歷史、藝術和都市規劃等繁複元素。
  • 《布魯克林秘案》:沒有邊界的權力終將導致人性的扭曲
    《布魯克林秘案》(Motherless Brooklyn)是愛德華·諾頓的導演處女作,劇本改編自喬納森·勒瑟姆(Jonathan Lethem)的小說《布魯克林孤兒》。影片將時間框架設定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講述了一個患有妥瑞氏綜合症的私家偵探追索朋友遇害真相的歷程,再現了那個時代錯綜複雜的社會現實,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思。
  • 萬卷音畫| 影音閱讀推廣活動報導《布魯克林秘案》
    主講嘉賓王詩劍老師本次選擇的電影是《布魯克林秘案》,由一部影片為線索,交織幾部電影,共同完成本次電影流水般的講座。詩劍老師說:「窗外傳來的幾聲鳥啼,與市井漸聞的輕囂,依然是山河遠闊,為城市平添了幾分人間煙火,似乎這個春天並無什麼不同。如今靜待黎明的同時,閒暇之餘,不妨細細品味幾部別有韻味的電影,似乎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 《布魯克林秘案》說它是最悲催的年度電影真不為過
    從片名可以看出,諾頓導演有很大的野心,以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布魯克林作為背景,來重現當時的特色,而且本片的配樂和政治正確因素成為了本片的兩大加分項,大量的爵士樂作為背景能更好帶入劇情,而黑人不應該被歧視這一政治正確因素也能會俘獲奧斯卡評委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