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為什麼熱衷於拍續集電影?

2021-02-22 製片人內參


文丨宋彥樺  

來源丨畫外hoWide(ID:howwide)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公號

2017年11月中國電影年度票房突破500億,而大洋另一端的北美,2017年的票房表現卻有些糟糕:美國觀眾似乎已經厭倦了扎堆的N部曲。但是看看各大片場的製作計劃,在2020年之前仍有一大波續集將要拍攝。

美國今年國內票房的表現可謂慘澹。截至十月末,國內票房總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6%,十年來第一次跌破了6千萬美元大關。夏季檔表現尤為糟糕,被稱為「2000年以來最慘的勞動節周末」。和往年一樣,續集電影在夏天扎堆上映。其中雖有《蜘蛛俠:英雄歸來》《銀河護衛隊2》等口碑票房雙收之作,但同樣是續作的《新木乃伊》《加勒比海盜5》 《變形金剛5》等,北美票房的表現恐怕就只能用「糊了」(flopped)來形容。

美國觀眾不光不願掏錢買票,更在社交網絡上一個勁兒地抱怨無止盡的續集轟炸,尤其是那些令人厭倦的續貂之作。既然如此,好萊塢為何仍不停產出各種續集乃至「重啟系列」?

 本土票房vs.海外票房

現實是,美國觀眾看什麼片兒還得看全球票房。

 

在如今的全球市場語境下,一部典型的好萊塢製作,其成功與否幾乎主要取決於影片在全球市場的票房表現。以下兩張圖表分別是2017年全球和美國本土票房前20名的電影。

僅涵蓋今年在美國上映的影片

來源:Box Office Mojo,Dec.13,2017

 

可以看到,兩份榜單有許多相同之處。以《美女與野獸》為例,全球及美國本土票房皆穩居第一。除此以外,一共14部電影同時打入了北美和全球榜單的TOP20。但許多影片在排位上有很大差別,如本土票房第二的《神奇女俠》在全球票房上排在第八,而全球票房第二的《速度與激情8》在美國本土則排在第九。

 

有一些打進全球票房榜中的影片則完全沒有進入本土榜中,比如《戰狼2》《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新木乃伊》的美國本土票房收入分別只達到第154、21、34位。這說明海外與美國本土觀眾口味還是具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榜單之外的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全球票房排在23名,在中國市場更是一舉成為年度最賣座日本電影。而在美國本土,其票房收入僅位列第132名。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在於海外與美國本土票房收入的比例。第一份榜單中,除《戰狼2》以外,海外票房佔比最高的三部影片是《速度與激情8》《新木乃伊》《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分別佔到81.7%、80.4%、78.5%。沒錯,都是續集作品。其中《新木乃伊》雖然本土表現平平,卻成為了阿湯哥全球首映周末票房最高的影片。《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也是通過中國市場的爆發性表現,而將這一部本土表現奇差的電影頂進了TOP20。

 

回到好萊塢為何熱衷拍續集這一問題上。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雖然美國觀眾對大量續集電影的出現感到厭倦,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不少續集電影的票房收入仍相當可觀。在上面的兩份榜單中,續集電影都佔到一半以上。而在這之中,海外票房收入尤為關鍵,甚至可以說是不少續作的「衣食父母」。

不容小覷的中國市場

 

在好萊塢廣闊的海外市場中,中國市場向來是大IP、大製作的票倉,對「續集潮」貢獻良多。對於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商業片,有時中國的票房甚至可以佔到半壁江山。以《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為例,全球票房34614萬美元,中國佔到47.4%。同時,相比其他海外市場,中國市場25%的票房分帳比例雖然不如俄羅斯、日本以及歐洲多國,但中國動輒億級的票房體量,單純從收入角度而言,好萊塢在全球大多數地區最終拿走的利潤遠不如在中國市場上的所獲,中國市場對好萊塢戰略的影響可以想像。

 

另一方面,由於在影片的宣傳推廣中受到檔期、文化差異、政策等影響,好萊塢天然就更傾向於在中國市場上投放那些具有品牌效應、經過市場檢驗、不需要重新進行概念推廣的續集電影。而事實也證明,中國觀眾也越來越頻繁的扮演「好萊塢大片救世主」的角色。續集電影相對低的宣發投入和相對不低的效益產出,也讓好萊塢頻頻嘗到甜頭。

因此,不難想像,至少在中國市場,續集電影這張「安全牌」目前還沒那麼容易被好萊塢捨棄。

 

續集vs.原創:背後的邏輯

 

數字直觀反映了海外市場對好萊塢「續作潮」的巨大貢獻。然而觀眾仍然要問:難道好萊塢不能多拍些原創作品?

 

首先,迪士尼和漫威「電影宇宙」的成功對各大片廠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以續集電影大戶漫威來說,至今為止17部漫威宇宙電影已經為其收穫130億美元全球票房,平均票房達7.6億美元。品牌、IP確實仍對票房貢獻巨大。發表在The Film Autospy上的一份對於七大片廠(迪士尼、福克斯、獅門-頂峰、派拉蒙、索尼、環球、華納兄弟)截止2016年8月票房收入的研究表明,總體來看續集相比原創電影利潤更高。其中,七大片廠共上映30部原創電影、23部續集電影、5部重拍片、6部改編電影。四種類型的影片理論平均利潤分別為3200、4100、3200、5000萬美元,續集電影最高。如前文所述,從收益的角度來看,續集電影目前仍不失為各大片廠的一張「安全牌」。

 

更進一步來說,續集電影之所以能成為「安全牌」,是在於要在全球市場中吸引儘可能多的觀眾,大片炫酷的視覺效果仍是一種最易於為各文化所接受的語言。而藉助已有的IP製作續集大片無疑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上文提到的極大依賴於海外票房的《新木乃伊》《加勒比海盜5》《變形金剛5》便在此之列。

 

此外,觀眾的抱怨多在於對影片質量的擔憂,而非因為「續集「這一標籤。在不少系列中,續集甚至後來居上,超越首部表現。以「鋼鐵俠」系列為例,2008年上映的《鋼鐵俠》全球票房為5.8億美元,2010年的第二部票房6.2億美元,到了2013年的《鋼鐵俠3》,其全球票房竟達12億美元。關鍵在於,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高,對於密集、批量製作的續集不再可能一路綠燈,真正高質量的續集電影才能脫穎而出。實際上好萊塢批量製造續集也是出於一種商業上的無奈選擇——Netflix和Hulu等流媒體吸引了大量觀眾,而流媒體的觀影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如今的觀眾「胃口」越來越大。傳統片廠需要更快地出產以滿足觀眾「胃口」,同時將觀眾留在影院。然而正如好萊塢資深票房分析師Paul Dergarabedian在《今日美國》的報導中所說,人們都在呼籲原創力,但是也應該給原創力一些重新補給、再充電的時間。

 

結語

 

總覽明年的引進片單,仍可以說是續集的天下:《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絕地戰警3》《環太平洋:雷霆再起》《X戰警:新變種人》《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碟中諜6》,這還只是一部分。可謂是老朋友齊上陣,其中甚至不乏《絕地戰警3》這般大叔級的「詐屍」之作。好萊塢各大片廠的日程表上也是同樣的景象:各大片廠手裡都有四五部續集正在製作中,在一直排到2020年的日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熟悉的面孔。

 

儘管在2017年的「慘烈戰場」中不少續集電影難以再現往日輝煌,尤其在本土市場遭到觀眾「嫌棄」,但電影是一個周期性的產業,「續集潮」的出現有其現實原因,而糟糕的續作集中出現或許只是電影產業起起伏伏中的一次短暫現象。但也應該看到,成熟IP後繼無力,原創表現疲乏,無疑對好萊塢敲響了警鐘。

編輯:周祚 刀疤狐

排版設計:李劍堯

語音版配音:炸炸

參考資料: 

[1].https://www.vox.com/culture/2017/9/7/16257426/box-office-global-domestic-china-mummy-furious-despicable-me-wolf-warrior

[2].https://www.usatoday.com/story/life/movies/2016/06/14/why-hollywood-wont-stop-making-sequels/85836182/

[3].https://thefilmautopsy.wordpress.com/2016/08/28/box-office-autopsy-why-hollywood-makes-so-many-sequels-remakes/

推薦閱讀:

《前任3》成開年首匹"黑馬" 導演、業內人士分析原因

新麗傳媒綁定陳凱歌,這場賭局它賺到了什麼

2017演員執導多數不及格 沒有金剛鑽小心變爛片王

《芳華》要拍電視劇了 「影劇聯動」是門好生意嗎?

2018「年度劇王」將花落誰家?

《妖貓傳》這樣拍,票房能賣15億

2018年票房市場大勢已經山雨欲來:國產片票房勢要壓過好萊塢

電影票房不賺錢已經不是問題:中國上市影視類企業自有「非主營業務收入」撐腰

《芳華》背後有海南電影公社,《妖貓傳》後面有襄陽唐城:電影背後的影城產業是否已經泛濫

長按下面二維碼 免費關注 製片人內參

製片人內參

zhipianrenneican

這裡是電影、電視、視頻、網絡電影、戲劇等

製片人、管理者、創作者、參與者的網際網路服務平臺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5好萊塢電影的續集年,為什麼現在的好萊塢電影似乎都是系列電影?
    反觀20年前,那年的年度票房前十隻有哈裡森•福特出演的《燃眉追擊》(Clear andPresent Danger , 1994)是續集電影。  好萊塢的續集電影中蘊含了怎樣的吸金能力?為什麼現在的好萊塢電影似乎都是系列電影?
  • 國產電影為什麼很少拍續集?
    為什麼國產電影很少拍續集?說明也有拍續集的,只是不多,基本上續集超過三部口碑還不錯的沒有幾個,基本都是越拍越爛,例外的也有比如說《葉問4》就不錯,拍了四部觀眾依然喜歡。為什麼國產電影不喜歡拍續集,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三個字「不賺錢」,如果賺錢電影續集能當電視劇給你拍,看看漫威一年2-3部,十年拍了二十多部,連續性很強,有不少人因為一部漫威電影,能把所有漫威電影補一遍,所以一部電影質量差並不影響票房收入。
  • 《速度與激情》確認再拍兩部,好萊塢續集電影如何套路?
    好萊塢電影的續集套路用不好,也會淪為炮灰,不是每一部續集系列電影,都能複製《速度與激情》的成功。電影雖是藝術的產物,但日報君發現電影作為工業品的屬性在好萊塢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好萊塢這座電影工廠需要有能夠量產的模板,模板能保證銷量,而想像力則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有許多電影作品一開始的設定都是某一部電影的續集,因為票房數字上的成功或是其他因素,電影公司都希望透過續集讓某一個系列的電影持續撈錢。
  • 阿拉丁拍續集 已經聘請了兩位好萊塢知名編劇
    阿拉丁拍續集 已經聘請了兩位好萊塢知名編劇時間:2020-02-14 12: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阿拉丁拍續集 已經聘請了兩位好萊塢知名編劇 這幾年來,迪士尼的許多翻拍電影,都非常成功。
  • 盤點那些續集遙遙無期的好萊塢電影
    拍續集一直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慣用的手段,只要第一部電影票房不錯,那拍攝續集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現在很多好萊塢大片基本上都是續集,有的已經續了好幾部了!但是有一些電影本該拍續集的,卻一直杳無音信。儘管不斷的有消息傳出,但就是見不到成片。想來有生之年,我們可能等不到了?
  • 原來好萊塢有那麼多沒有拍完的「續集電影」
    世界電影工業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的最大變革就是電影市場充斥著「續集電影」,根據權威票房統計網站Box Offci Mojo的記錄,2019年全球票房排名前十的電影幾乎被「續集電影」所佔據。這一現象在上世紀的電影行業裡是不可想像的,而如今的「續集電影」幾乎成了票房的保證。
  • 為什麼李小龍一生只拍了一部好萊塢電影?
    儘管為了成為一名大電影明星而在洛杉磯生活了多年,李小龍只出演了一部好萊塢電影。為什麼? 儘管在洛杉磯生活多年,李小龍只拍了一部好萊塢電影。儘管在洛杉磯生活多年,李小龍只拍了一部好萊塢電影。1973年,華納兄弟公司發行了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讓這位傳奇人物獲得最高票房的美制電影《龍爭虎鬥》。《龍爭虎鬥》是動作電影中最著名的電影。
  • 不止好萊塢,接下來的華語電影都要組團「續集」了..
    2017,華語大片「續集時代」降臨2017年,隨著《捉妖記》、《美人魚》、《狄仁傑》等紛紛上馬續集,華語電影要集體開掘金庫。相較好萊塢的運籌帷幄,國產續作多是計劃之外、匆匆上馬。即便《捉妖記》,最初的卑微願景也只是希望老闆不賠錢。
  • 好萊塢 再續前緣!那些遲到了10年+的續集電影
    愛看好萊塢大片的影迷一定有這樣的感覺:最近續集電影似乎是好萊塢商業主流的新趨勢,無論是從以前續到現在的,還是近幾年才開始續下來的,總之,每年暑假絕對少不了系列電影。就算時隔十餘年之後,把當年的經典重新續拍,仍然是時下電影界製造噱頭和話題的重要手段。
  • 卡梅隆親口告訴你,為什麼我們一直等不到《阿凡達》續集?
    為什麼我們得等上這麼久的時間,才能等到這部姍姍來遲的續集?面對全世界觀眾對潘多拉星球的熱情慢慢變成冷眼,聽到大家把這位科幻片大導演說成「嘴炮天王」,真是令人感到唏噓,但是,卡梅隆自己又是怎麼想的呢?隨便說人嘴炮天王是不對的,但事實是卡梅隆永遠說的比做的多,我們知道他永遠在腦中有一張巨大的藍圖,而他從來不信任別人能代他實現想像。
  • 李連杰拍火了《黑俠》,安志傑拍續集僅收392萬,向華強顆粒無收
    電影圈最會玩電影的是誰?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向華強,小編也認同這個觀點,眾多電影投資人中他看人以及看片的眼光是最準的。不過再厲害的人也有「失準」的時候,比如《黑俠2》就是中國星最失敗的作品之一。該片是個經典大IP,李連杰當年拍火了,但有誰想到推出的續集竟然會是輸票房又輸口碑慘澹收場。
  • 馬特·達蒙:《賭王之王》不會拍續集了
    兩年前達蒙在另一檔節目中曾表示《Rounders》可能會有續集(詳細看這:《賭王之王》拍續集會不會狗尾續貂?看馬特達蒙怎麼說!),而如今,達蒙卻不認為電影業會接受像《Rounders》這樣的電影。他說好萊塢電影的質量變得十分糟糕。根據達蒙的說法,如果拍續集,按照現在的市場需求,片中可能需要包括高速汽車追逐,也許還有一兩個超級英雄出現,而這些元素出現在《Rounders》這樣的電影中顯然是荒謬的。
  • 電影《第九區》為什麼一直不拍續集,怕會引起觀眾的恐慌?
    其實在《第九區》上映完了以後作者就有拍續集和前傳的打算,有人採訪他的時候說:「如果你把故事往下講那將是一部傳統的電影,而如果你往前追溯這個故事的緣起就很讓人好奇了,我個人對講述外星人回來開戰不感興趣,前傳更讓我著迷。」
  • 為什麼史蒂文·史匹柏沒有執導《大白鯊2》
    把《大白鯊》稱為一部大熱影片其實是一種保守的說法,因為有一段時間,它曾是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暑期檔「催化劑」。現在看來,好萊塢在夏季推出大量相互競爭的大片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大白鯊》很自然地成為了一部系列電影,但遺憾的是,它代表了一個系列電影中最嚴重的質量下降。
  • 香港電影最長壽恐怖片,連載20年拍了21部,經典不輸好萊塢
    在很多人心目中續集就等於爛片,但是投資方卻又不停地拍續集,這是因為電影或者電視劇大賣後,熱度就高了,哪怕知道有毀經典的風險,大家也不希望放棄賺錢的機會,這種模式還是從好萊塢電影中學習而來,像漫威宇宙就活生生把電影拍成了電視劇,而且每一部都大賣,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續集概念。
  • 電影 讓人嘆息的經典影片,為什麼就沒有續集呢?
    在電影的世界裡面,一部經典的電影總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無論是劇情、人物還是一段關係,總希望在戲裡戲外能夠延續下去,也因此不少經典電影選擇了拍攝續集的模式
  • 李小龍為什麼只拍了一部好萊塢電影
    儘管在洛杉磯生活多年,但李小龍只拍攝了一部好萊塢電影。1973年,華納兄弟上映了《龍爭虎鬥》,這是李小龍拍攝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美國電影。不過,它也為這位武俠傳奇人物贏得了最高讚譽。至於說他為什麼直到死前才拍攝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這主要與好萊塢電影公司對選擇亞洲演員扮演主角感到擔心有關。
  • 李小龍為什麼只拍了一部好萊塢電影
    儘管在洛杉磯生活多年,但李小龍只拍攝了一部好萊塢電影。1973年,華納兄弟上映了《龍爭虎鬥》,這是李小龍拍攝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美國電影。不過,它也為這位武俠傳奇人物贏得了最高讚譽。《龍爭虎鬥》無疑是李小龍最著名的電影。
  • 好萊塢「天才童星」強勢回歸,《孤兒怨》要拍續集,你還敢看嗎?
    與其說《孤兒怨:首殺》是《孤兒怨》的續集,倒不如說它是一部前傳。畢竟《孤兒怨》的結尾伊莎貝拉·弗爾曼已經領了「盒飯」,如若再拍續集,她的戲份恐怕很難再進行延續。演完叫好又叫座的《孤兒怨》,外界將伊莎貝拉·弗爾曼評為好萊塢的「天才童星」。幾乎所有人都篤定,這個女孩的未來不可限量。
  • 阿拉丁拍續集 迪士尼已聘請兩位知名編劇
    阿拉丁拍續集 迪士尼已聘請兩位知名編劇時間:2020-02-13 22: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阿拉丁拍續集 迪士尼已聘請兩位知名編劇 這幾年來,迪士尼的許多翻拍電影,都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