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不適合?角色改編太大?電視劇版《紅高粱》真這麼差嗎?

2020-11-02 六六飛娛

1987年,攝影師張藝謀想改行做導演,花了800塊買下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的版權。此後,又請了莫言來做編劇,因為對於高密當地一些習俗,張藝謀實在不熟悉。

而選了鞏俐演女主角,也是意外。當時,張藝謀去中戲選女演員,看了幾個都沒滿意。臨走的時候,中戲老師李彤給他介紹了鞏俐,但鞏俐當時還在外地。

回京後才去試鏡,就這樣被選中了。

儘管莫言一開始並不看好鞏俐,但電影還是順利完成了。讓人沒想到的是,作為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還沒上映,就被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被選中送到柏林電影節,並捧回了金熊獎,也是亞洲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電影。

作為導演的張藝謀,一炮而紅。

聲名在外,《紅高粱》在國內上映時,一票難求。甚至幾毛錢的票價,被炒到10元了。電影最終獲得2000萬票房,莫言分走了2000元的編劇報酬,而女主鞏俐拿到200元的片酬。

那是1987年,幾十年的時間裡,電影《紅高粱》儼然已成經典。直到2014年,導演鄭曉龍才將其改編成電視劇。

相比電影和原著,電視劇版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編。

不僅增加了三個主要角色,連選來演女主角「九兒」的演員也和原著、電影中的形象天壤之別。

有人說周迅不適合,鞏俐演的更好;也有人說,電視劇改得很混亂。鄭曉龍如此改編,到底想表達什麼?

01

單純從演技來說,周迅和鞏俐兩人都毋庸置疑。

剩下的,是個人和角色的匹配度,以及導演對她們所塑造的角色延伸的寄望,能完成多少,是否有意外驚喜。

首先從周迅和鞏俐的外形來說。鞏俐本身就是山東人,從外形條件來說,佔了和角色同個出身地的優勢。

身形高大,22歲還未完全褪去的嬰兒肥,農村女孩那種淳憨的氣質渾然天成。

而周迅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已經40歲了,但那種特有的靈性依然非常耀眼。所以,劇中演九兒17歲的時候,紮上兩條麻花辮,毫不違和。

要說周迅自身的這種氣質,和山東人九兒,顯然完全不搭邊。

但改編後的《紅高粱》,「九兒」這個形象的改變,倒讓周迅的演繹,變得更合情合理。

原著和電影,一開頭就是豆官兒子的旁白,從「我爺爺」開始。

主線側重的,是「我爺爺」餘佔鰲一生的事跡。

電視劇改編後,主視角變成了「九兒」,用九兒的一生,串起整個故事,也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

更因為九兒,她身邊的人,命運或多或少因她而改變。尤其是餘佔鰲,由匪變成英雄,這過程,正是九兒一步步在推動,甚至最後犧牲了自己。

至此,九兒已不僅僅是這個故事中的一個異於常人的女性,而是已經升華了,具有某種神性,下凡來渡人的。

所以說,周迅為什麼很適合?因為,周迅的氣質並不是接地氣型,而是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疏離感。

自帶光環,在她身邊人,會很容易相信她便是某種指引。

02

和電影相比,黃軒演的俊傑、秦海璐演的淑嫻、于榮光演的朱豪三,均是新增的原創角色。

這三個人,和九兒都有密切的關係。

首先是俊傑。

俊傑是九兒的初戀情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但這兩人,無論是家庭出身還是個人,其實相差非常大。

一個是家裡做生意、也出門讀書的富家公子,一個是家裡有個嗜賭還賣老婆女兒的爹、自己也沒讀過書的農村女孩。

俊傑出去讀一趟書,兩人的差別就更大了。

九兒說自己的剪紙做的好,可以賣個好價錢。俊傑說她是清水芙蓉,九兒:啥意思啊?

從物質到精神,兩人漸行漸遠。但對於沒讀過書的九兒來說,俊傑那些美好的理想主義,成了她的思想啟蒙。

換句話說,九兒對於世界的思考和情懷,實際上是從和俊傑的交流中搭建出來的。

第二個是朱豪三,是九兒的乾爹。

因為九兒幫了朱豪三的太太,於是兩人結下緣分,認了母女,朱豪三順理成章成了乾爹。

因為這個認了這個乾爹,九兒也確實得到了不少幫助。

但這個乾爹,後來和餘佔鰲之間的矛盾,讓九兒在兩邊難以取捨。

最後,九兒還是選擇了餘佔鰲。

乾爹和愛人,一個是官一個是匪。一個代表著傳統意義上的正義,一個代表著邪惡。

可是,在那樣的時代中,在餘佔鰲這個人身上,很難用正義和邪惡來簡單劃分。

朱豪三這個角色的出現,某種意義來說,是設置了某個極端的條件,逼著九兒去做選擇,也讓她在複雜的環境中,逐漸清晰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第三個是淑嫻,九兒名義上的大嫂。

淑嫻嫁入單家,不久就成為寡婦,成為當時女性守貞的榜樣。

但實際上,那麼多年她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這一切,九兒看在眼裡。

九兒本身就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這種叛逆,實際上正是她的求生力量,也拯救了她自己。

有觀眾說,九兒某方面很壞,因為正是她設計了淑嫻,讓她的私情被發現。

但個人認為,九兒對於淑嫻,有一種曾經同為不幸女性的同理心。

在她心裡,更多希望淑嫻能打破僵局、活出自我。淑嫻做不到,九兒用極端的手段來幫她。

後來,淑嫻和羅漢終於鼓起勇氣走在一起。而羅漢遇害後,淑嫻也結束生命跟隨。

這樣的結局,正是淑嫻生命綻放最燦爛的時候。曾經愛過,也就沒有遺憾了。

03

鄭曉龍改編了《紅高粱》,首先從男性視角轉變成女性視角。和他之前的經典作品《編輯部的故事》《甄嬛傳》《羋月傳》類似,重心仍是探討在某個特殊時代背景中,女性的覺醒與成長。

被改編後的《紅高粱》,變成大女類型電視劇,九兒成了絕對的核心人物。而電視劇本來就更側重講故事,改編後,由九兒衍生出來的支線多了,結構更複雜,故事性更豐富。

但《紅高粱》是經典,改編經典總難免有爭議。但作為電視劇,演員陣容強大、表現出色、故事豐富,對觀眾來說,也更有可看性。

——END——

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洗稿抄襲必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自網絡,若侵聯刪。了解更多明星娛樂八卦、經典影視劇背後的故事,歡迎關注【六六飛娛】

相關焦點

  • 周迅不合適?角色改編太大?電視劇版《紅高粱》真這麼差?未必!
    那是1987年,幾十年的時間裡,電影《紅高粱》儼然已成經典。直到2014年,導演鄭曉龍才將其改編成電視劇。相比電影和原著,電視劇版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編。不僅增加了三個主要角色,連選來演女主角「九兒」的演員也和原著、電影中的形象天壤之別。
  • 亂談電視劇《紅高粱》與周迅扮演的九兒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還真不是一夥牛人湊到一起,幹出的事就一定牛。一個現成的例子:電影《紅高粱》是經典吧,但拍它的人,不管是當年的張藝謀,還是當年的姜文和鞏俐,自然也包括當年的莫言,恐怕誰都不能在當年說自己是最優秀的吧。起碼在這一點上,電視劇《紅高粱》打出的這張「最優秀」的王牌,其實有點自取其辱了——最優秀沒幹過不最優秀。
  • 電視版《紅高粱》:周迅高粱地激情戲不輸鞏俐
    昨日(10月9日)北京衛視召集 媒體看片,僅僅是片頭就讓媒體驚呼「過癮」,朱亞文「摔花轎」的鏡頭配上「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的音樂,又把大家帶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尤其多處「激 情戲」絕對讓觀眾血脈擴張,各種「撲倒」鏡頭,加之導演跳躍的剪輯手法,在片頭中根本看不出誰撲倒誰,著實過癮,有媒體人評價,周迅高粱地激情戲絕對不輸 給鞏俐。
  • 讓周迅演「九兒」又加3個角色,鄭曉龍改編《紅高粱》背後的意圖
    聲名在外,《紅高粱》在國內上映時,一票難求。甚至幾毛錢的票價,被炒到10元了。電影最終獲得2000萬票房,莫言分走了2000元的編劇報酬,而女主鞏俐拿到200元的片酬。 那是1987年,幾十年的時間裡,電影《紅高粱》儼然已成經典。直到2014年,導演鄭曉龍才將其改編成電視劇。
  • 電視劇版《紅高粱》啥滋味?啤酒就著二鍋頭
    此外,《九月九的酒》也是鄭曉龍為劇版《紅高粱》特意保留的,「看過《紅高粱》電影的人對這些經典的東西一定是有記憶的,期望電視劇裡這些東西能反映出來,同時也想看看這次到底是怎麼反映的。」朱亞文變聲周迅不入戲——「完全符合劇情需要」雖然周迅40歲的年齡扮演19歲的九兒完全沒有違和感,但播出後,仍有觀眾認為前幾集周迅還不太入戲。而朱亞文明顯不是現場同期聲的臺詞也遭到了吐槽,他故意粗著嗓子說話,以彰顯角色的粗獷、野蠻,被有些觀眾質疑太刻意。
  • 《紅高粱》,周迅回憶說:我差點就骨折了,朱亞文力氣太大
    拍攝《紅高粱》的時候,有一段激情戲,周迅回憶說:在高粱地裡的那段,我差點就骨折了,朱亞文力氣太大,壓的透不過氣,那時我一度以為手要斷了>周迅喊救命,對於當時的情況,朱亞文以為是臺詞,就繼續使勁兒朱亞文對此解釋說,當時表演的特別投入,就沒在意這個事情,後來還向周迅道歉。
  • 莫言談《紅高粱》:周迅顛覆鞏俐角色
    寫了《紅高粱》之後人家不讓我修改了,我寫什麼樣人家按什麼樣出。其它的變化我覺得一點沒有,也是不對的,畢竟還是從《紅高粱》拿了很多稿費,拿了稿費家裡的生活就變得更加寬裕。董姝:當時導演怎麼找到您的?莫言:他最先找到了《紅高粱》的責任編輯朱偉,就是現在三聯生活周刊的主編。他說張藝謀想把《紅高粱》改編成電影。
  • 重溫《紅高粱》:周迅演戲太「狠」了
    無論是白馬秋風塞上的俠女,還是杏花微雨江南的婉約女子,周迅都能用自己的表現力為角色賦予心、血、靈魂,在電視劇《紅高粱》中,她不僅是敢愛敢恨的姑娘「九兒」,還是一位演戲動真格的「拼命三郎」。周迅是一個很有靈氣的演員,從《李米的猜想》中的李米到《紅高粱》中的九兒,她以過人的天分和演技贏得了很多觀眾的擁躉。
  • 《紅高粱》為何這麼紅? 曾借鑑美劇《傲骨賢妻》
    原標題:《紅高粱》為什麼這麼紅?   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經典小說,由鄭曉龍執導,周迅、朱亞文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已經播出過半。憑藉著火爆的收視率及話題效應,《紅高粱》迅速竄紅,被稱為「現象級電視劇」。   改編經典往往吃力不討好,《紅高粱》為什麼這麼「紅」?
  • 【精彩影評】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莫言肯定《紅高粱》周迅表演:像個小狐狸 近年來,電視劇和電影面臨著同樣的尷尬問題,推陳出新甚少,翻拍經典居多,即便是摻有創新元素的作品,也無一不被烙上「褻瀆原型」的標籤。頂級作家、頂級導演、頂級編劇,一切敲定之後,挑大梁的女一號「九兒」的人選成了焦點。最終,周迅加盟,這也是她闊別十年重返螢屏。任何影視作品的拍攝都必須尊重原著,那麼在《紅高粱》裡,電影和電視劇在選角上,誰更符合原型呢?相信讀過莫言《紅高粱》書籍的看官們清晰記得,「我奶奶」是擁有高大身軀的女中大丈夫。
  • 重溫《紅高粱》:周迅演戲太「狠」了:扇女演員耳光動真格
    無論是白馬秋風塞上的俠女,還是杏花微雨江南的婉約女子,周迅都能用自己的表現力為角色賦予心、血、靈魂,在電視劇《紅高粱》中,她不僅是敢愛敢恨的姑娘「九兒」,還是一位演戲動真格的「拼命三郎」。電視劇版的《紅高粱》對1987張藝謀的經典電影版本進行了二次創作和改編,60集的時長大大豐富了原作的內容。不管是從故事情節,人物性情以及主題詮釋等方面都做了升華和深化,是一部改編較為成功的電視劇,目前,在豆瓣上仍然有8.1分的好評。
  • 電視劇《紅高粱》特別報導——演藝精靈周迅 十年後回歸螢屏
    自2003年拍攝電視劇《海灘》之後,已十餘年未曾現身螢屏的周迅,以劇中女主角「九兒」的回歸可謂是該劇的一大看點。闊別螢屏11年,是什麼原因讓周迅接拍《紅高粱》呢?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通過郵件採訪了這位剛為人妻不久、被莫言評為「古靈精怪」的演藝精靈。
  • 《紅高粱》周迅十年回歸 精彩演繹重塑我奶奶
    昨晚,電視劇《紅高粱》在山東衛視全國首播。該電視劇一經開播就受到了觀眾的廣泛關注,而劇中飾演女主角「九兒」的周迅,也成為觀眾稱讚與熱議的焦點。
  • 周迅《紅高粱》風行全網首播 揭秘五大看點
    電視劇《紅高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原著作者莫言是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前莫言觀看完電視劇 《紅高粱》片花後,忍不住潸然淚下,稱讚「九兒」的扮演者周迅是集仙氣、鬼氣、靈氣、人氣於一身的好演員雖然有人擔心她清秀嬌小的外型跟電影版裡鞏俐塑造的北方大妞形象相差太大,但導演鄭曉龍卻力挺「愛將」,對於周迅頗為看好,覺得周迅骨子裡敢愛敢恨的氣質與「九兒」如出一轍。《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掛帥爆料差點「無緣」周迅
  • 劇版《紅高粱》,到底是不是經典呢?
    觀眾投票:7成力挺劇版《紅高粱》和媒體褒貶不一相反,觀眾的態度倒是寬容得多。在騰訊網超過一萬網友參加的投票環節中,認為劇版《紅高粱》讓原著故事情節更加豐滿的有7887人,只有3465人認為劇版的改編更加狗血庸俗了,可見觀眾們對劇版《紅高粱》更多還是抱著肯定的態度。
  • 《紅高粱》的秘密:周迅替身曝光 傻傻分不清
    周迅替身近日,《紅高粱》裡面周迅的替身曝光,劇版《紅高粱》被不少劇評人認為是經典再現,和張藝謀的經典電影版相比,電視版無疑在故事上更豐滿
  • 《紅高粱》電影版和電視劇版各有千秋,你們更喜歡哪個?
    拍攝電視劇版紅高粱時,周迅被朱亞文扛進高粱地,壓在地上,周迅用手推打,想力圖掙脫對方的控制時,突然猛地用膝蓋踢到了朱亞文的下*(真踹)。朱亞文本色痛著咬牙說出臺詞「啊,你還真踹啊?不幹拉倒!」 當時拍攝電視劇中這場戲時做了調整,導演說:它就必須得有這個過程,這是搞劇本的時候,我專門設計了這麼一個情節(被踢到後推開對方),她一定要把他拒絕了,然後他q就說他不幹了,最後九兒反而把他拉過來,他們倆才有這個(激q戲)。
  • 為什麼重拍《紅高粱》│電視劇版編劇趙冬苓訪談
    專訪電視劇版《紅高粱》編劇趙冬苓電視劇的再創造:更深、更廣、更豐富△記者:怎麼會接下《紅高粱》?▲趙冬苓:這次受命是「被裹挾」,開始時並沒有什麼想法。一開始山東衛視找到我的時候,我非常不願意。畢竟珠玉在前,無論是小說和電影的影響力太大了。山東衛視選擇我,出於三個考慮。一是我熟悉莫言及其作品;二是充分了解山東的風土民情,能寫出獨有的齊魯風情;三是因為我是圈內著名的「快手」。高粱紅只有每年10月一個月左右的成熟期,山東衛視3月底拿到改編權,要想趕上2013年的紅高粱,編劇必須手快、質高。
  • 電視劇《紅高粱》引發「家族」大PK 何不拋開「忠實再現」的緊箍咒?
    而後,熱潮散盡,《紅高粱》成為中國電影史第五代導演的標誌性作品,卻也漸漸被大眾淡忘。 隨著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因媒體每年轟炸式報導而婦孺皆知的獎項使《紅高粱家族》又一次成為全民焦點。這一次的關注催生出鄭曉龍導演的電視劇《紅高粱》。但矛盾也就此暴露:有原著經典與電影珠玉在前,鄭曉龍要奉上怎樣的盛宴才能不至陷入口碑厄運?
  • 周迅主演電視劇《紅高粱》被訴「剽竊」案開庭
    認為周迅、朱亞文主演的電視劇《紅高粱》剽竊了《紅蓋頭》劇本的內容,東陽金百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侵犯著作權為由,把電視劇出品方山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製片人、編劇等眾多被告訴至法院。12日,海澱法院採用「線上+線下」方式開庭審理了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