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攝影師張藝謀想改行做導演,花了800塊買下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的版權。此後,又請了莫言來做編劇,因為對於高密當地一些習俗,張藝謀實在不熟悉。
而選了鞏俐演女主角,也是意外。當時,張藝謀去中戲選女演員,看了幾個都沒滿意。臨走的時候,中戲老師李彤給他介紹了鞏俐,但鞏俐當時還在外地。
回京後才去試鏡,就這樣被選中了。
儘管莫言一開始並不看好鞏俐,但電影還是順利完成了。讓人沒想到的是,作為張藝謀的處女作,《紅高粱》還沒上映,就被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被選中送到柏林電影節,並捧回了金熊獎,也是亞洲第一個獲得這個獎項的電影。
作為導演的張藝謀,一炮而紅。
聲名在外,《紅高粱》在國內上映時,一票難求。甚至幾毛錢的票價,被炒到10元了。電影最終獲得2000萬票房,莫言分走了2000元的編劇報酬,而女主鞏俐拿到200元的片酬。
那是1987年,幾十年的時間裡,電影《紅高粱》儼然已成經典。直到2014年,導演鄭曉龍才將其改編成電視劇。
相比電影和原著,電視劇版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編。
不僅增加了三個主要角色,連選來演女主角「九兒」的演員也和原著、電影中的形象天壤之別。
有人說周迅不適合,鞏俐演的更好;也有人說,電視劇改得很混亂。鄭曉龍如此改編,到底想表達什麼?
單純從演技來說,周迅和鞏俐兩人都毋庸置疑。
剩下的,是個人和角色的匹配度,以及導演對她們所塑造的角色延伸的寄望,能完成多少,是否有意外驚喜。
首先從周迅和鞏俐的外形來說。鞏俐本身就是山東人,從外形條件來說,佔了和角色同個出身地的優勢。
身形高大,22歲還未完全褪去的嬰兒肥,農村女孩那種淳憨的氣質渾然天成。
而周迅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已經40歲了,但那種特有的靈性依然非常耀眼。所以,劇中演九兒17歲的時候,紮上兩條麻花辮,毫不違和。
要說周迅自身的這種氣質,和山東人九兒,顯然完全不搭邊。
但改編後的《紅高粱》,「九兒」這個形象的改變,倒讓周迅的演繹,變得更合情合理。
原著和電影,一開頭就是豆官兒子的旁白,從「我爺爺」開始。
主線側重的,是「我爺爺」餘佔鰲一生的事跡。
電視劇改編後,主視角變成了「九兒」,用九兒的一生,串起整個故事,也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
更因為九兒,她身邊的人,命運或多或少因她而改變。尤其是餘佔鰲,由匪變成英雄,這過程,正是九兒一步步在推動,甚至最後犧牲了自己。
至此,九兒已不僅僅是這個故事中的一個異於常人的女性,而是已經升華了,具有某種神性,下凡來渡人的。
所以說,周迅為什麼很適合?因為,周迅的氣質並不是接地氣型,而是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疏離感。
自帶光環,在她身邊人,會很容易相信她便是某種指引。
和電影相比,黃軒演的俊傑、秦海璐演的淑嫻、于榮光演的朱豪三,均是新增的原創角色。
這三個人,和九兒都有密切的關係。
首先是俊傑。
俊傑是九兒的初戀情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但這兩人,無論是家庭出身還是個人,其實相差非常大。
一個是家裡做生意、也出門讀書的富家公子,一個是家裡有個嗜賭還賣老婆女兒的爹、自己也沒讀過書的農村女孩。
俊傑出去讀一趟書,兩人的差別就更大了。
九兒說自己的剪紙做的好,可以賣個好價錢。俊傑說她是清水芙蓉,九兒:啥意思啊?
從物質到精神,兩人漸行漸遠。但對於沒讀過書的九兒來說,俊傑那些美好的理想主義,成了她的思想啟蒙。
換句話說,九兒對於世界的思考和情懷,實際上是從和俊傑的交流中搭建出來的。
第二個是朱豪三,是九兒的乾爹。
因為九兒幫了朱豪三的太太,於是兩人結下緣分,認了母女,朱豪三順理成章成了乾爹。
因為這個認了這個乾爹,九兒也確實得到了不少幫助。
但這個乾爹,後來和餘佔鰲之間的矛盾,讓九兒在兩邊難以取捨。
最後,九兒還是選擇了餘佔鰲。
乾爹和愛人,一個是官一個是匪。一個代表著傳統意義上的正義,一個代表著邪惡。
可是,在那樣的時代中,在餘佔鰲這個人身上,很難用正義和邪惡來簡單劃分。
朱豪三這個角色的出現,某種意義來說,是設置了某個極端的條件,逼著九兒去做選擇,也讓她在複雜的環境中,逐漸清晰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第三個是淑嫻,九兒名義上的大嫂。
淑嫻嫁入單家,不久就成為寡婦,成為當時女性守貞的榜樣。
但實際上,那麼多年她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和欲望。這一切,九兒看在眼裡。
九兒本身就是那個時代的叛逆者,這種叛逆,實際上正是她的求生力量,也拯救了她自己。
有觀眾說,九兒某方面很壞,因為正是她設計了淑嫻,讓她的私情被發現。
但個人認為,九兒對於淑嫻,有一種曾經同為不幸女性的同理心。
在她心裡,更多希望淑嫻能打破僵局、活出自我。淑嫻做不到,九兒用極端的手段來幫她。
後來,淑嫻和羅漢終於鼓起勇氣走在一起。而羅漢遇害後,淑嫻也結束生命跟隨。
這樣的結局,正是淑嫻生命綻放最燦爛的時候。曾經愛過,也就沒有遺憾了。
鄭曉龍改編了《紅高粱》,首先從男性視角轉變成女性視角。和他之前的經典作品《編輯部的故事》《甄嬛傳》《羋月傳》類似,重心仍是探討在某個特殊時代背景中,女性的覺醒與成長。
被改編後的《紅高粱》,變成大女類型電視劇,九兒成了絕對的核心人物。而電視劇本來就更側重講故事,改編後,由九兒衍生出來的支線多了,結構更複雜,故事性更豐富。
但《紅高粱》是經典,改編經典總難免有爭議。但作為電視劇,演員陣容強大、表現出色、故事豐富,對觀眾來說,也更有可看性。
——END——
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洗稿抄襲必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自網絡,若侵聯刪。了解更多明星娛樂八卦、經典影視劇背後的故事,歡迎關注【六六飛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