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注並標星攝像人網
有器材也有技術 有視野也有深度
很多年輕電影愛好者想成為導演,可是不知道是否需要去電影院校。那麼,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電影院校,去還是不去?
目前活躍在市場上的導演,有學院派,也有非學院派。雖然我們能熟知脫口而出的導演多數是學院派,但是近幾年非學院派導演也紛紛脫穎而出,比如最近火的商業大劇《隱秘的角落》 辛爽導演 ,他是音樂專業轉行。還有去年火的《哪吒》餃子導演,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
這種情況產生的背後一部分原因是學院派的套路已被受眾所熟悉,甚至觀眾在開篇就能猜到結尾。很多院校教學系統陳舊,審美長期不更新,受眾看膩了。而「野生導演」卻能用創意和新意贏得受眾青睞。其本質是電影院校教的更多是專業思維,當然追求專業本身沒有問題,可是大多數時候,專業成了專業人士的自嗨,而忽略了觀眾。觀眾是最終買單的人,他不關心專業,只關心能否打動自己 。
而野生社會派更多想是服務思維,他們知道,應該服務的是從受眾出發的市場考量,觀眾早需要新的視聽感受。觀眾需要什麼?我能給觀眾帶來什麼?
職業電影是娛樂服務大眾的商品,觀眾買單是自己導演價值的體現,沒有價值的事情長久不了。
這裡,我也分享兩個關於導演上位的建議:
戰略一:從藝術電影出發
很導演初期沒有錢,沒有資源,好像上位是個虛幻偽命題。其實不然。藝術片其成本低,反而是最好的戰略方法。甚至一個人拿個單反就OK。
藝術片是敲門磚,低成本打開職業導演的大門鑰匙。藝術片也是改變財務命運的路徑,藝術電影是槓桿率比較高的工具。得到了藝術電影市場的認可,之後的商業化就是水到渠成了。
有一點要清楚,藝術電影也算是商品,只是他的受眾很窄,多數是評委和業內人士,它存在的價值是在電影節。
戰略二:職業化
很多導演覺得自己才華不夠,但是也想成為職業導演,聽上去似乎是異想天開。但實質上,才華可以被激發,可以在學習中成就,只要努力就不會太差。
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比如職業化可以從短視頻劇情類開始,這樣的機會隨時都可以找到,甚至不用花錢製作一個藝術片證明自己。然後通過短視頻劇情廣告宣傳片累計資源,建立人脈,從小縣城到大城市,踏實精進,機會會為你打開大門。
大峰學院圍繞初學者0基礎的年輕導演,設置了職業導演課程36講,助力您的職業導演夢想,0基礎學導演,先從系統導演工作課程開始。2-3天的的學習計劃,來一套接底氣的課程。努力奮鬥,打好基礎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