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東為華時代而燃!

2021-02-23 深焦DeepFocus

12月1日和2日,華時代全球短片節終審團對2018HISFF的提名影片進行了最終評選。12月1日晚,在結束了一天繁忙的終審之後,組委會與王府中環在十王府聯合設宴,邀請了全體評委與藝術顧問徐冰參與,共同歡迎李滄東導演的加入HISFF終審團的大家庭,大家在席上還是一直念念不忘的討論終審許多短片的細節。

知名當代藝術家徐冰和韓國著名導演李滄東

北京時間2018年12月3日晚19:30,北京時間2018年12月3日晚19:30,由華加視頻主辦的2018華時代全球短片節頒獎典禮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5部最佳影片和1部特別提名影片在頒獎典禮上接受了頒獎嘉賓的榮譽授予,頒獎典禮由龔凡主持。頒獎嘉賓暨終審評委李滄東、Philippe  Bober、張楊、梁靜、鄭大聖、陳玲珍、王鋒到場為獲獎影片及團隊頒獎。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導演程青松、新褲子樂隊主唱龐寬現場亮相,入圍短片導演及其團隊也悉數登場,現場氣氛熱烈,海內外華人導演、電影人共聚一堂,共話華人影像的發展之道。

根據2018華時代全球短片節「開放、引領、傳承、當下、活力」的終審標準,7位終審評委在經過兩天的集中審片和討論後,在30部提名影片中評選出5部符合華時代終審標準的最佳影片。由委內瑞拉視覺藝術家Victor Morles創作的《PIGS  IN  THE  RIVER》(河裡的豬)奪得商業單元的最佳影片;紀錄單元的最佳影片由知名紀錄片導演範儉的《十年:吾兒勿忘——第一集》強勢摘取;洪嘉寶導演的《愛山記》獲得了實驗單元的最佳影片;動畫單元的最佳影片給了評審們一致認可的王靜川導演的《眼》;於大雄導演的《無間》在佳片雲集的劇情單元中殺出重圍,奪得最佳。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終審評委們的一致要求,給予餘潤澤導演的《十年:吾兒勿忘——第四集》以「評審團特別推薦」的獎勵。

當代藝術家徐冰現場致辭

短片節輪值主席張楊透露終審細節

 

2018年12月3日,著名當代藝術家徐冰先生出席了2018華時代全球短片節頒獎典禮,作為短片節的藝術顧問,他向大家提到從參賽短片中他看到了帶有「種子性」以及「未來生長性」的東西,華時代短片節的舉辦意圖也在於為年輕導演提供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把他們的才華推向世界,助他們一臂之力。

HISFF藝術顧問、知名當代藝術家徐冰現場致辭

 

著名導演兼短片節輪值主席張楊向大家透露,本次短片節共收到了海內外2000多部短片,量非常大,非常感謝初審和覆審的評委能在海量的短片中把這些精華挑選出來,讓他們看到30多部淨化的作品。在終審過程中,每個評委有各自的標準,不過也有屬於全世界所共有的一些標準,在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他們會採取投票和打分來決定獲獎影片。在發言的最後張楊也表示華時代短片節的線下展映活動讓觀眾們有機會能夠看到這樣的片子,也讓給專業的電影人看到,從這樣的電影裡面發現一些作品,也有一些小的片子就會發展成未來的長片,希望短片節未來可以越辦越好,給更多的年輕導演一個發揮的舞臺。

2018HISFF輪值主席張楊導演致辭

 

李滄東張楊為劇情單元頒獎 

獲獎導演現場「飆歌」

由委內瑞拉視覺藝術家Victor Morles創作的《PIGS IN THE RIVER》(河裡的豬)在強烈的畫面視效和音樂的結合中呈現出烏託邦的重塑,奪得了白銀時代商業單元的最佳影片,商業單元由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及著名導演、編劇程青松擔任頒獎嘉賓。

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及程青松為商業單元獲獎短片頒獎

 

範儉導演的《十年:吾兒勿忘——第一集》用非常成熟的表現手法和視聽呈現表達了一個嚴肅而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命題,向觀眾回答了生命堅守的意義以及對於人面對痛苦如何自我救贖,在黑鐵時代紀錄單元中脫穎而出,由CNEX創始人暨執行長陳玲珍女士和法國製片人Philippe Bober進行頒獎。陳玲珍女士作為CNEX執行總監和奧斯卡選片員,她向在場青年電影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許,希望大家不要把一時的榮辱變成自己的負擔,而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方面為了自己、一方面為了國家,請大家不斷堅持和努力。她認為像《十年》這樣的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汶川地震10年之後,失去了心愛的孩子的父母親如何去面對他們的喪子之痛,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他們如何一方面療傷、一方面來養育下一代。這是值得所有人關注的地方。

CNEX創始人暨執行長陳玲珍和法國製片人PhilippeBober為紀錄單元獲獎短片頒獎

 

橫跨紀錄、實驗、動畫三個單元的作品《愛山記》是一部非常具有突破性的作品,獲得了實驗單元的最佳影片,由鄭大聖導演和新褲子樂隊主唱龐寬頒獎。鄭大聖導演提到,在華時代的實驗單元中,評審們特別期待有想像力,甚至於是「冒犯的嘗試」,作為第一次創意來說,希望能看到更銳利的、更勇猛的,並且能夠遊走在好幾個類別之間的片子。而《愛山記》正是橫跨了多種電影類型,在實驗單元,他們恰恰在尋找和期待的也就是這個難以定義、難以歸類的作品。

鄭大聖導演和新褲子樂隊主唱龐寬為實驗單元獲獎短片頒獎

 

王靜川導演的《眼》拿到了青銅時代動畫單元的最佳影片。藝術顧問徐冰和形象大使梁靜來為獲獎導演頒獎,梁靜女士聲情並茂地說道,動畫是特別容易出創意的單元,在評審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自己更加年輕了,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作者的年齡。但卻可以感到他們的年輕,因為這些充滿了年輕人的想像力,包括年輕人的生活、包括壓力、包括快樂和幸福。徐冰老師更是打趣地說道,我們的華時代如果作為一個女孩子,她就是一個東方式的美女,如果是男孩子的話也就是一個帥哥。

梁靜

HISFF藝術顧問徐冰和形象大使梁靜為動畫單元獲獎短片頒獎

 

劇情單元有10部提名影片,桂冠被於大雄導演的《無間》最終摘取,李滄東導演和張楊導演為其進行頒獎。李滄東導演說,《無間》這部作品雖然融入了東亞的文化和美學,但日本和韓國的導演卻無法講述帶有中國文化和「中國質感」的東西。電影中,像中國的山水畫一樣,是白紙加上墨水一樣的東西。張楊導演認為《無間》結合了古典美學的呈現,讓人印象深刻。而於大雄導演更是以唱歌來代替了獲獎感言,現場掀起了一陣高潮。

劇情單元獲獎短片《無間》導演於大雄現場獻歌

 

最後,經過終審評委團的一致認可,決定給予《十年:吾兒勿忘》的第四集《站起來,走下去》以「評審團特別推薦」的獎勵,這個增設的獎項由李滄東和張楊共同頒發。李滄東提到,在第四集中,導演用嫻熟而沉穩的手法紀錄了經歷苦痛後的父母如何救贖他人和自我救贖,在平靜而有力量的鏡頭敘述中,導演對於影片中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讓觀者無一不為之動容,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誠意之作。

張楊導演和李滄東導演為評審團特別推薦短片得主頒獎

 

李滄東導演在頒獎典禮的最後說到,當他看到這些優秀的短片的時候,他感到了中國年輕電影人的熱情,也感到了參加這次活動的意義,特別是用華語創作電影的年輕人,真正能夠體現中國文化的精神,他覺得這是一個很感動的行為。其他的作品也非常有特色,不過在終審委員一致的討論下選擇出了這些作品,其他的導演也希望能夠大家繼續保持熱情、一直創造下去。

李滄東導演在2018HISFF頒獎典禮的論壇上發言

 

從法國遠道而來的坎城金棕櫚獎影片《方形》製片人Philippe Bober說, 這10多年來,中國有了巨大的發展,特別是電影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這次做評審當中,他看到了非常高質量的作品,無論是藝術取向或者是做電影的思考、思想方面,都有著長足的進步,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具有才華和獨特創意的人。

法國製片人Philippe Bober在論壇上發言

 

定位前沿,調性時尚,賽制公平,氛圍輕鬆,品味國際化多元化使得HISFF迅速吸引了國內外文化電影愛好者們的關注,每年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將近2000+優質華人短片進行投片,著名藝術家徐冰,導演李滄東,張楊,程青松,製片人Philippe  Bober,電影學者戴錦華,演員劉佩琦,梁靜,耿樂,王學兵等多位影視娛樂知名人士積極踴躍得參與了HISFF的相關活動,共同助力新青年導演們的發展成長。

2018年,HISFF旨在為全球青年華人導演打造文化交流平臺,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亞洲第一華語短片節。

2018HISFF終審團與觀眾合影

 

 2018年華時代全球短片節獲獎名單

商業單元最佳短片

Pigs in the River

導演:Victor Morles

中國 | 2018 | 00:06:54

推薦機構:摩登天空

劇情單元最佳短片

無間

導演:於大雄

中國 | 2018 | 00:19:57

動畫單元最佳短片

導演:王靜川

中國 | 2018 | 00:05:00

動畫推薦機構:驚迷北美華人導演短片展

紀錄單元最佳短片

十年:吾兒勿忘——第一集

導演:範儉

中國 | 2018 | 00:29:41 

紀錄推薦機構:騰訊穀雨

實驗單元最佳短片

愛山記

導演:洪嘉寶

中國| 2018 | 00:05:15  

評審團特別推薦短片

十年:吾兒勿忘——第四集

導演:餘潤澤

中國 | 2018 | 00:29:27

紀錄推薦機構:騰訊穀雨

 

文/王小曼

賽道,哨子,熱血之夜。HISFF想打造的不是中國娛樂圈的名利場,而是一個青年文化的「名人堂」(Hall of Fame),讓每一個最優秀的內容創作者有一個成就體系,什麼是標準,什麼是榮耀,什麼是可以為之奮鬥的加冕圖騰,就跟日本搞笑棒球隊每年夏天都要投奔甲子園,美國高校籃球隊都在翹首期盼March Madness NCCA,希望HISFF是每年華人青年導演們都會關注的值得信賴的影像競賽平臺。(以下是關於這個想法的一段感言,寫在今年的冊子裡:《我們並無電影夢》)

我們希望每年的HISFF更像是一場比賽,像毛尖說的那樣——一場世界盃預算賽:

這場比賽雲集了全世界最強的運動員——正如今年,華時代吸引了全球最棒華人青年導演一樣;

這場比賽擁有了全世界最公正的裁判——他們享譽全球的藝術造詣是他們最好的「仲裁」武器,可以代表每一屆華時代的選拔標準;

這場比賽採用全世界公認的競賽體系和規則——每一個參加的選手都覺得倍感榮耀,每一個獲獎導演都黃袍加身,每一次獲獎經歷都能成為可以吹噓的永不磨滅的印記。

沒錯,我們希望有朝一日,HISFF可以成為中國電影的「名人堂」,而不是「名利場」。

正如美國四大體育聯賽紀念他們這個時代的英雄一樣,在HISFF獲過獎的導演們,他們收穫的不是現世的名利,而是那份相信自己的電影可以影響這個世界的雄心。

一個好的名人堂,需要幾代人一起努力。

中國電影的夢還很長,在實現的路上有很多逐夢的人,更需要一些造夢的人。

造夢的人負責打造平臺,修建圍欄,負責砌牆圍爐添磚加瓦,讓更多逐夢的人可以在這裡相互切磋打通任督二脈,欲與天公試比高,成就自己的英雄夢,武俠夢,王者夢。

我們不設邊界,徐冰說:所有無法界定的東西,都可以被歸類為當代藝術;

我們尊重年輕,這些導演們敏銳得感受著自身和這個世界的同時有著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我們鼓勵大膽,妙手偶得的靈感都是創造奇蹟的可能;

總之,在這裡發生的一切,經歷的一切,感受的一切,都令人備受鼓舞。

小荷才露尖尖角,終將泛濫成史詩。

我們雖無電影夢,卻心似鴻鵠。

相關焦點

  • 沒有作家李滄東,就沒有導演李滄東
    其創作的母題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和延伸,反映著韓國的時代癥結。擁有純真愛意的殘疾人,用詩對抗殘酷命運的老年女性,在權力階級中迷失而自盡的普通男人,都在他的鏡頭裡,充當著故事的主人公,將悵惘、困頓和憂傷娓娓道來。
  • 人生的殘酷與美麗 李滄東
    李滄東擅長挖掘小人物最感人的一面人們傾向於認為他的電影是「男性化」的殘缺也是李滄東電影的一大特徵他的作品善於表現男性的幻滅感且身份均為邊緣化人除《綠洲》加入夢境外李滄東雖與侯孝賢惺惺相惜但初時的跌宕激烈與侯導的含蓄蘊藉並不趨同直至《生命之詩》人們才隱隱看到了李滄東對侯孝賢的化用和承襲
  • 燃燒吧,李滄東
    金基德也有類似《空房間》這樣的記錄邊緣人的電影,但李滄東與之不同,他似乎更想表現時代對個體造成的幻滅感。他的《薄荷糖》就是一個普通小人物金永浩的倒敘編年史,他毫不猶疑地直面社會的變革,記錄著被光州事件、金融風暴、社會轉型中被時間碾壓後的人們,他們的自我掙扎和精神世界的坍塌。
  • 李滄東:韓國社會的手術刀
    李滄東以前是作家,後改行做導演。/豆瓣除了《燃燒》,李滄東的電影都散落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從時間上看,都是老電影了,但這些電影對個體與時代關係的追問、對理想與現實的反思以及對隱藏在人性中的善良、無奈、絕望的剖析,卻歷久彌新。
  • 李滄東:韓國社會的手術刀
    /豆瓣除了《燃燒》,李滄東的電影都散落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從時間上看,都是老電影了,但這些電影對個體與時代關係的追問、對理想與現實的反思以及對隱藏在人性中的善良、無奈、絕望的剖析,卻歷久彌新。《詩》的主線是一位老人學寫詩,但在影片的浪漫外殼下,隱藏著李滄東的悲憫。比如中年人的缺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相依為命;比如住了十幾年的地下室,終於搬進公寓的喜悅;李滄東的鏡頭總能捕捉到韓國普通人的生活起居。
  • 對話|戴錦華&巫昂:作為小說家的李滄東
    燃燒或許是李滄東生命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他的電影《燃燒》以及早期的小說《火與灰》《燒紙》等裡,壓抑的、看似靜水深流的故事中藏滿了劇烈的、灼燒一樣的痛楚。最近出版的李滄東短篇小說集《燒紙》,收錄了李滄東小說處女作《戰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說共十一篇。
  • 《燃燒》——李滄東眼裡的韓國青年
    李滄東曾在採訪中透露,「《燃燒》是一部關於憤怒的電影。」正如片名一樣,在導演的創作時期,韓國民眾的心中正燃燒著團團憤怒之火,「韓國社會的憤怒已經累積到了脖頸處,嚴重得令人窒息」,也正是這樣的怒火不斷地促使著李滄東創作出了電影《燃燒》。影片圍繞兩男一女而展開,卻讓我們看到了韓國整個社會所呈現的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階層生活。富二代Ben生活在江南地區,時常面露從容優雅的微笑。
  • 燃燒吧,李滄東!|深焦圓桌
    於是,我們這次準備以李滄東為切入點,做一期影人圓桌。以下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和問題,大家在第一輪迴答時除了回答我的問題外也可以談一些其他關於李滄東的相關話題,畢竟關於他可說的太多了。《燃燒》劇照小王子提到,「李滄東的電影夾雜了導演個人對這類人群的憐憫之心」,在某種程度上,「憐憫」或許僅僅來源一份淺層性的道德邏輯,我認為更多摻雜著李滄東個人「關照」、「審視」與「質疑」的力量,由「憐憫」而衍生出的「質疑」才是李滄東電影真正的純粹之處,也是最令人傷慟之處。
  • 燃少年時代嘉賓導師名單 燃少年時代有哪些明星參加 燃
    燃少年時代嘉賓導師名單燃少年時代有哪些明星參加燃少年時代精彩看點劇透  《燃!少年時代》,是浙江衛視推出的又一大型原創綜藝,由中國藍聯手天娛傳媒傾力製作,將於2015年11月每周六晚播出,近日有網友爆出舒淇、李宇春將加盟《燃!少年時代》,《燃少年時代》有哪些明星參加?
  • 一號片單:李滄東
    韓國導演李滄東     李滄東是一位產量不高,但質量極高的導演。據說平均每八年才會有一部電影問世,寫三個劇本才會有一個故事進入拍攝階段。(他在訪談中有澄清只是多個故事一起準備,最後到底要不要拍還是他自己的感覺,有必要才會拍。
  • 影史場刊最高分,李滄東憑什麼?
    日本電視臺NHK曾經邀請李滄東拍一部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李滄東一開始只是想做製片人,選一個年輕導演來執導。但當時合作的青年編劇吳正美向他推薦了《燒倉房》,認為這個由村上春樹編織的神秘虛幻的故事可拓展成一部電影長片,兩人一拍即合。這就是《燃燒》的故事來由。
  • 李滄東《燒紙》:威尼斯最佳導演筆下的邊緣人生
    《燒紙》是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短篇作品集。很多人喜歡他的電影,他的作品《密陽》,《The burning 》(亞洲電影最佳導演),《綠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都獲得國際認可。但李滄東的文字沒有刻意為之,核心還是故事本身。《燒紙》的每一篇文章,總結下來就是某個特殊時代帶來的痛,傷,迷茫。也有愛,憐憫和原諒。李滄東的眼睛,關注著一些被時代所厭棄的人和事。實際上,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事存在,是我們忽略了太多,感受力也很遲鈍。作品集一共有十二個短篇,僅介紹同名篇《燒紙》。一個戲劇又悲傷的故事。
  • 從《薄荷糖》回憶李滄東的電影世界
    午後,又翻出李滄東的《薄荷糖》。
  • 專訪|李滄東:真正飢餓的人,是每天尋找生命意義的人
    李滄東是誰?李滄東是一位導演,一位產量很低、分量卻很重的導演,他曾在多個國際電影賽事獲得最佳導演,也曾擔任坎城電影節評審,被學者戴錦華譽為「今天最偉大的亞洲導演和世界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之一」。但出生於1954年的李滄東,年近四十才半路出家接觸電影。
  • 李滄東《燃燒》與村上原著的9個不同
    他自若地說,"潑上汽油,擦燃火柴,轉身就跑,從遠處用望遠鏡慢慢欣賞。根本逮不住。何況燒的不過是小得不成樣子的倉房,警察沒那麼輕易出動。"其言或許不差,我想。再說,任何人都不至於想道如此衣冠楚楚的開外國車的小夥子會到處燒人家倉房。8、鍾秀的家庭關係,這一點在小說中是空白的。
  • 裂隙中的人:我們能從李滄東的小說中看到怎樣一個韓國?
    普通人的悲慘世界李滄東小說的主人公往往是小人物,他們被放置到某一特定時空,既是歷史的親歷者和體驗者本身,也是目睹時代變局卻充滿無力感的渺小刻痕。《火與灰》的背景是1986年5月在仁川召開的修憲大會。在李滄東的小說裡,克制的語言與鑿實的悲慘之間沒有距離,線性的敘事仿佛筆直走向了「燃燒」的結局。
  • 行影院|詩意電影放映會第六期——李滄東《詩》
    行影院詩意電影分享會第六期——李滄東,2月5日(本周五)晚上19:30將分享影片《詩》,屆時將會邀請範美忠老師與郭文杰老師到現場與大家就影片展開討論,歡迎大家前來觀影討論!《詩》是李滄東導演的劇情片,講述了一個韓國老年人美子雖然身處孤獨黑暗的世界,卻仍舊努力去學習如何寫詩的故事。
  • 賈樟柯對話李滄東:《燃燒》探討了對生活無望的「憤青」
    用電影探討年輕人的生活李滄東的創作,一貫關注對於現實生活的思考,而《燃燒》聚焦在了年輕人的身上,基於這點,賈樟柯首先請李滄東分享了《燃燒》的創作緣起。日本NHK電視臺向李滄東提議將日本的一些短篇小說進行改編成電影,於是李滄東進行了深入理解,選擇了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進行改編。
  • 戴錦華、孫柏、陳濤、魏然:鏡中火焰——李滄東的《燃燒》
    在經濟衰退的時代、彈性工作、打零工,令年輕人無法找到穩定的工作,得不到保障,得不到位置,甚至無法踏上在社會中去奮鬥的起跑線。即便回到鄉村,面臨的是鄉村的破產。而另一個更為普遍的問題,戴錦華老師稱之為「債務」,鍾洙的父母、惠美,都是信用經濟所帶來的普遍高負債的縮影。
  • 戴錦華:當你說到藝術家和社會的關係,李滄東是一個榜樣
    我們其實很少關注韓國的先鋒小說,因為 20 世紀 80 年代也是中國先鋒小說特別興盛的年代,比如餘華在 1984 年還是 1983 年開始寫作,而李滄東也是同一時間。李滄東在小說中所體現的是工業化時代以後的韓國,人們內心中悲愴與迷茫的東西,這在他的電影裡也有很多很多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