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片單:李滄東

2021-02-08 實名制俱樂部

韓國導演李滄東

    李滄東是一位產量不高,但質量極高的導演。據說平均每八年才會有一部電影問世,寫三個劇本才會有一個故事進入拍攝階段。(他在訪談中有澄清只是多個故事一起準備,最後到底要不要拍還是他自己的感覺,有必要才會拍。因為不是寫論文,我就不標出處了),在成為導演之前他曾經是一位作家,並且成為導演之後擔任過韓國的文化部長,他說那時候他妻子幫他熨燙過的衣服比他此前的總數還要多。但最初上任時,他套的牛仔褲。

    我從來沒有把一個導演的全部作品都看完過,而從《燃燒》到《綠魚》,每一部作品都驅使我看下一部這位導演的作品,並且每一部後勁兒都很大,甚至影響到你的審美與對待生活的態度。前幾天看完了他的處女作《綠魚》,該片與《薄荷糖》、《綠洲》合稱「綠色三部曲」並讓李滄東名滿天下,同時也讓薛景求與文素麗等演員在韓國乃至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他的電影讓人對韓國這個國家感到好奇,甚至覺得在慢慢理解這個空間上並不遙遠的國度。

    昨天他的短篇小說集《燒紙》也到貨了,於是在此就他的電影作品按筆者的觀影順序做(作?)一個推薦。歡迎讀者朋友留言告訴我是哪一個zuo。

按照我外套設計的封面

    推薦語不包含視聽語言的分析,只有筆者私密和直接的主觀感受,也不會有太多影片本身的內容,只是想推薦我可愛的讀者們去看它們。

 1.《燃燒》,又譯「燒失樂園」、「燃燒烈愛」,可以品味一下哪個是港譯哪個是臺譯。初次觀影時間是2018年的夏天,7月底一個人在寢室看完,就從北京一直抑鬱到了宜昌。

    這是我最喜歡的電影,因此開啟了對韓國電影與文藝片的喜愛。總共看過三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感覺。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想到它,還有那句臺詞:「世界像一個謎團」。

    劉亞仁就不多說了,被譽為是「忠武路的繼承者」,「未來韓國最好的演員」。在選角時,李滄東說韓國新生代演員裡只有他才能演繹這個角色。

    金鐘瑞也是一個很有靈氣的演員,經常會想到她在夕陽下的起舞。

    歡迎觀看電影後在留言區回答下列問題:

    1.貓存在嗎?

    2.你是否也會感受到骨子裡的bass聲?在什麼情況下?

    3.你最喜歡本片哪張海報?(包括但不限於本推送中出現的,因為我只放了我喜歡的在這裡,豆瓣韓娛組有這片海報的匯總)

    4.你經常感覺到「great hunger」嗎?

    5.你喜歡哪個譯名?

這是個動圖 不知道推送裡會不會動

   

首版概念海報 好看

不知道哪版海報 好看

美版海報 好看

韓版海報 好看

港版海報 片名繁體字風格有種港味小都市男女的味道

日版海報 也好看 誇張的大字突出坎城場刊最高分

不知道哪版海報 好看

港版海報 片名的排版第一眼看作「失樂園」 心機

騙人學抽菸的鏡頭

 2.《薄荷糖》,火車🚞倒敘,忠武路三駕馬車之一的薛景求演技爆表。初次觀影時間為2019年夏天,分多次看完,因為太過現實與致鬱,就像看到軌道上的自己。

    電影裡有印象深刻的大雨,我打這字的時候窗外也在下雨。

    歡迎觀影后回答以下問題:

    1.你有你的薄荷糖嗎?

    2.你有留心過生活中出現的火車嗎?

薛景求的最後時刻

薄荷糖 最初的美好

火車🚞 不停駛向終點的火車

 3.《綠洲》,又譯「愛的綠洲」、「綠洲曳影」。初次觀影時間為2020年跨年夜,本想找部輕鬆的,沒想到看了這樣一部後勁十足的電影,一時間,室友在下面看《甜蜜家園》,我在床上看《綠洲》,整個寢室韓語亂飛。

    薛景求的演技再次徵服了我,甚至之後我走在大街上時,都會有意無意地腦海裡浮現他在本片中角色走路的樣子,甚至在沒人看見我臉時(因為我走向清晨的江邊)去模仿那樣的神情。

   文素麗全程演技在線,但看著很累。

   雖然主角都是邊緣人,但我代入感特別強,仿佛就是我的處境一般。

   非常喜歡片尾砍樹的鏡頭,牆上樹影不停地搖曳,也是二人內心微妙的連結,所以「綠洲曳影」很概括了。

   問題:

   1.片中二人之間的連結可以被稱為「愛情」嗎?

   2.你覺得片中的炸醬麵會是什麼味道?

   3.你更喜歡哪幅海報還有譯名?

   4.對你來說二人的情感代入感強嗎?

   5.如果席間眾人讓你帶走她,你會怎麼做?

很有質感

這個也不錯 有點港影的感覺

 4.《密陽》,又名「秘陽」,秘密的陽光。故事以小城「密陽」為背景。初次觀影時間為2021年1月。

    全度妍真的非常吸引人。水瓶座的她帶有一種天然的疏離感,演技就不必說了,韓國女演員天花板,韓國唯一、亞洲第二位坎城影后(第一位是張曼玉)。

    全度妍是我最喜歡的韓國女演員。

    宗教在電影中佔相當比重。

    問題環節:

    1. 你覺得女主去「密陽」生活的想法好理解嗎?

    2.你會在絕望之時去信仰宗教嗎?

    3.怎麼評價密陽這個地方?

   

好看好看

 5.《詩》,初次觀影時間為2021年1月。B站上就能看,但無數次因為老年人海報還有歸於簡白的片名而避而不看,事實是這部電影的後勁不亞於《燃燒》。

    老奶奶的演技是沒有什麼好挑剔的,非常厲害,那小孩也是現在的老戲骨了,演過《梨泰院class》、《恐怖直播》。

    老奶奶就像是自己。

    問題環節:

    1.如果你是片中家長,你會怎麼做?坦誠回答。

    2.你寫詩嗎?

    3.覺得詩無用嗎?

    4.詩歌意味著什麼?

慈祥老奶奶

時間流逝 花也凋零

 6.《綠魚》,是李滄東導演的處女作,卻剛好最後才看,一方面是資源不好找,一方面是緣分吧。

    女主真的好看極了!像90年代的日本時髦女郎。

    再次出現火車🚞

    問題環節:

    1.片中愛情你心動了嗎?

    2.你是否也像男主一樣單純忠誠?

    3.你敢碰老大的女人嗎?

高糊

美麗

女主

跟著

音樂

起舞

衣服很美

   

結語:

    在學校時,坐在網球場對面的樹下能夠聽見火車聲,躺在寢室裡也能聽見火車的聲音,就像駿馬的嘶鳴一樣好聽。

    江邊不遠處就有一座鐵路橋,時常能看見李滄東電影裡一般駛過的火車。

    李滄東的電影讓人面對生活時開始有如此的想法:「這就是現實」,不同於當你面對困難時他人勸解你時說的:「這就是現實」,而是現實之上的現實。

    走過馬路時,我就像是電影中的薛景求。而最微妙的是,我在李滄東導演所有的電影主角身上都能看見自己。

 

相關焦點

  • 沒有作家李滄東,就沒有導演李滄東
    李滄東而關於李滄東的個人生涯也因此進入到公眾視野被討論。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這部由11個短篇組成的集子裡藏匿著解讀李滄東的密鑰吧。李滄東很巧妙地選取了一個老太太的視角,懵懂而愚昧。她不理解家庭裡的男人們在搞什麼,一心只想踏實過日子,但卻不經意地屢屢被捲入到革命事件的餘波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她別無選擇,只能尋求鬼神庇護,可即使這樣,她還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震蕩的社會裡,就連燒掉的紙都是革命宣傳單。李滄東在這篇裡使用了很多心理描寫,讓讀者很好代入,鎮靜地從旁觀者角度,能去審視這場革命給人帶來的異化和打擊。
  • 人生的殘酷與美麗 李滄東
    李滄東擅長挖掘小人物最感人的一面人們傾向於認為他的電影是「男性化」的殘缺也是李滄東電影的一大特徵他的作品善於表現男性的幻滅感且身份均為邊緣化人除《綠洲》加入夢境外影片在以紀實為主同時強調時間性展現人在歷史中的尷尬地位李滄東作品不追求影像的奇特有著一定的文化性和沉斂的人文思考
  • 李滄東:韓國社會的手術刀
    李滄東以前是作家,後改行做導演。/豆瓣除了《燃燒》,李滄東的電影都散落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從時間上看,都是老電影了,但這些電影對個體與時代關係的追問、對理想與現實的反思以及對隱藏在人性中的善良、無奈、絕望的剖析,卻歷久彌新。
  • 李滄東:韓國社會的手術刀
    《詩》的主線是一位老人學寫詩,但在影片的浪漫外殼下,隱藏著李滄東的悲憫。比如中年人的缺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相依為命;比如住了十幾年的地下室,終於搬進公寓的喜悅;李滄東的鏡頭總能捕捉到韓國普通人的生活起居。
  • 燃燒吧,李滄東
    相較於他們,李滄東顯得有條不紊,波瀾不驚。我記得在《密陽》中,當全度妍飾演的母親來到發現兒子屍體的水庫邊,畫面是一個遠景長鏡頭。那一刻我覺得李滄東的鏡頭語言真是太克制了,就這麼不動聲色冷眼旁觀著另一個人的絕望與崩潰,就像餘華的小說一樣。
  • 對話|戴錦華&巫昂:作為小說家的李滄東
    燃燒或許是李滄東生命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在他的電影《燃燒》以及早期的小說《火與灰》《燒紙》等裡,壓抑的、看似靜水深流的故事中藏滿了劇烈的、灼燒一樣的痛楚。最近出版的李滄東短篇小說集《燒紙》,收錄了李滄東小說處女作《戰利品》及其他短篇小說共十一篇。
  • 燃燒吧,李滄東!|深焦圓桌
    於是,我們這次準備以李滄東為切入點,做一期影人圓桌。以下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和問題,大家在第一輪迴答時除了回答我的問題外也可以談一些其他關於李滄東的相關話題,畢竟關於他可說的太多了。《燃燒》劇照小王子提到,「李滄東的電影夾雜了導演個人對這類人群的憐憫之心」,在某種程度上,「憐憫」或許僅僅來源一份淺層性的道德邏輯,我認為更多摻雜著李滄東個人「關照」、「審視」與「質疑」的力量,由「憐憫」而衍生出的「質疑」才是李滄東電影真正的純粹之處,也是最令人傷慟之處。
  • 從《薄荷糖》回憶李滄東的電影世界
    午後,又翻出李滄東的《薄荷糖》。
  • 李滄東為華時代而燃!
    頒獎嘉賓暨終審評委李滄東、Philippe  Bober、張楊、梁靜、鄭大聖、陳玲珍、王鋒到場為獲獎影片及團隊頒獎。二手玫瑰主唱梁龍、導演程青松、新褲子樂隊主唱龐寬現場亮相,入圍短片導演及其團隊也悉數登場,現場氣氛熱烈,海內外華人導演、電影人共聚一堂,共話華人影像的發展之道。
  • 《燃燒》——李滄東眼裡的韓國青年
    李滄東曾在採訪中透露,「《燃燒》是一部關於憤怒的電影。」正如片名一樣,在導演的創作時期,韓國民眾的心中正燃燒著團團憤怒之火,「韓國社會的憤怒已經累積到了脖頸處,嚴重得令人窒息」,也正是這樣的怒火不斷地促使著李滄東創作出了電影《燃燒》。影片圍繞兩男一女而展開,卻讓我們看到了韓國整個社會所呈現的兩個完全不一樣的階層生活。富二代Ben生活在江南地區,時常面露從容優雅的微笑。
  • 賈樟柯對話李滄東:《燃燒》探討了對生活無望的「憤青」
    用電影探討年輕人的生活李滄東的創作,一貫關注對於現實生活的思考,而《燃燒》聚焦在了年輕人的身上,基於這點,賈樟柯首先請李滄東分享了《燃燒》的創作緣起。日本NHK電視臺向李滄東提議將日本的一些短篇小說進行改編成電影,於是李滄東進行了深入理解,選擇了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進行改編。
  • PYIFF | 李滄東的大師課:解開《燃燒》之謎
    李滄東蟄伏八年,帶來了《燃燒》,獲得 今年坎城費比西獎。電影在夏天成為了影迷的熱門話題,今天我們等到了李滄東親自為大家一一解開電影中的謎團。首先歡迎大家來到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由我們的戰略合作夥伴陌陌獨家支持陌陌大師班,今天大家剛剛觀賞完學術交流放映李滄東導演最新的作品《燃燒》,下面我們請用熱烈的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主角當代電影最傑出的作者之一李滄東導演。
  • 影史場刊最高分,李滄東憑什麼?
    日本電視臺NHK曾經邀請李滄東拍一部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電影。李滄東一開始只是想做製片人,選一個年輕導演來執導。但當時合作的青年編劇吳正美向他推薦了《燒倉房》,認為這個由村上春樹編織的神秘虛幻的故事可拓展成一部電影長片,兩人一拍即合。這就是《燃燒》的故事來由。
  • 專訪李滄東:我的所有小說都經歷了自我審查
    李滄東X深焦李滄東是韓國目前最重要的電影創作者之一,代表作《燃燒》在2018年坎城電影節獲得場刊歷史上最高分。在此之前,李滄東已經兩度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詩》(2010)獲得最佳編劇獎;《密陽》(2007)助力全度妍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此外,李滄東的名作《綠洲》(2002)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薄荷糖》獲得韓國國內大鐘獎五項大獎。在去年深焦DeepFocus 組織的62位華語青年導演選出的10年代最佳電影中,李滄東的《燃燒》位列第一。
  • 李滄東《綠洲》:邊緣人物的愛情
    其實2018年的時候,還有一部韓國電影也一樣創造了歷史,它就是李滄東導演的《燃燒》。這部作品代表韓國角逐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成為韓國首部入選最後九部名單的電影作品。雖然最後鎩羽而歸,票房也非常慘澹。
  • 專訪|李滄東:真正飢餓的人,是每天尋找生命意義的人
    李滄東是誰?李滄東是一位導演,一位產量很低、分量卻很重的導演,他曾在多個國際電影賽事獲得最佳導演,也曾擔任坎城電影節評審,被學者戴錦華譽為「今天最偉大的亞洲導演和世界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之一」。但出生於1954年的李滄東,年近四十才半路出家接觸電影。
  • 李滄東《燃燒》與村上原著的9個不同
    3、對於去非洲這件事情的初衷,李滄東導演顯然要更戲劇化一點。不過李滄東很聰明,把形式化的飢餓通過意識化表達出來了,而且表達得非常流暢。原著裡的女主角,看起來卻是胃口不錯的樣子。惠美對鍾秀說:「非洲卡拉哈裡沙漠裡有一個布希族,聽說對於布希族來說,有兩種飢餓的人。Little hunger和Great hunger。Little hunger 則是指一般肚子餓的人。
  • 戴錦華、孫柏、陳濤、魏然:鏡中火焰——李滄東的《燃燒》
    「憤怒」在李滄東的自述中是電影的主題,因為全世界都在憤怒,連美國人都在憤怒,甚至選出了代表底層白人怒氣的川普作為代表。2016年時韓國人的憤怒已經累積到了脖頸處,嚴重得令人窒息。正是對憤怒的關注,李滄東從村上表面上優雅、平靜的文本中讀出了憤怒。以村上春樹小說為底本,李滄東導演帶回了福克納的維度。
  • 李滄東:別學韓國電影丨匠人說
    李滄東《綠洲》Oasis(2002) 拍攝片場記者:《綠洲》中那些現實和非現實夾雜在一起的段落非常有震撼力,您是怎麼設計的? 李滄東:那些演員在我的電影中的表演真的都是最高峰嗎?這個我表示懷疑。他們的表演精彩並不是我的能力,我只是給他們一個表演動機和表演要求而已。不過,我覺得,如果我的電影中的表演能成為好的表演,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好的表演要有好的劇本做支撐。
  • 侯孝賢李滄東是枝裕和三名導聚首 助陣釜山電影節
    李滄東導演率先打開了話匣,「我和是枝裕和導演此前在鹿特丹電影節見過面,還在一起抽菸,當時我們在一起,我就感覺到了亞洲電影的聯合,所以我們現在又坐在一起了。」  最為年長的侯孝賢導演則談到了錢的問題。感嘆「拍電影找錢難」的他提出了設立電影製作共同基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