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同一個製作團隊,也都是封神體系的大英雄,但《姜子牙》與《哪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哪吒之魔童轉世》,預售時並無水花,點映贏得了第一波口碑,於是在排片並無優勢的前提下,依賴觀眾的「自來水」,票房一路飆升,評分也持續走高,截至一年以後的現在,仍然有著8.5分的好口碑;
再觀《姜子牙》,搶佔國慶檔的好檔期,借著《哪吒》的東風,無論是預售票房還是前期排片量都略高於同期其他影片,結果上映不到兩天,當年因為《哪吒》期待《姜子牙》的觀眾們,都紛紛「反水」,直呼「爛片」。
在眾多不好的聲音裡,有一種聲音最大也最讓人難過,他們說:「頂著哪吒的熱度和精心剪輯的預告片,騙一波好票房而已。」是的,在他們的眼裡,《姜子牙》的失敗是必然的,因為它消費了觀眾的情懷,但滿足不了觀眾的期待。
可是,跟期待裡不一樣的動漫,就該被評為「爛片」嗎?
別著急打差評,等真的看懂了《姜子牙》中這些令人深省的細節,理解了導演背後的深意,再來打分也不遲!
電影的一條主線,就是姜子牙在小九的執念下,前往幽都山,順勢找到當年未被斬死的九尾狐.妖,再引出當年真相。
小九的執念來自於「幽都山有阿父在等我」,看到最後,問題來了:誰是這個「阿父」?
一開始我以為是紂王,因為到達幽都山後,第一個遇到的男人就是紂王。
結果,小九不僅不是他女兒,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是他心心念念的愛妃。
因為小九和九尾幻化的魅惑紂王的蘇妲己,共用一個元神啊。
那究竟是誰,給小九種下「阿父」的執念,千方百計的引來小九呢?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阿父就是師尊假扮的!
仔細想想,九尾在回憶嫁給紂王的那一天,出現阿父時,阿父的臉是模糊不清的,恰好,師尊的臉也從來都是模糊不清的,這一點,難道不是導演某種隱晦的暗示嗎?
再仔細想想,師尊先將小九與九尾用宿命所連在一起,然後假扮阿父,送小九入宮嫁給紂王,特意搶走小九的娃娃,就是斷了她以後想家的想法。
直到封神結束,姜子牙斬掉九尾,小九也跟著逝去,師尊假扮阿父這事兒,也就天知地知只有他知了。
誰成想,封神大典那天,姜子牙出了岔子,愣是沒有手斬九尾,讓她逃了。
但這九尾一天不死,師尊一統三界的目標就無法實現,並且師尊了解姜子牙不弄清真相,誓不罷休的性格。
因此,師尊明知道九尾躲在幽都山,但出於不想讓神仙的手沾染鮮血的目的,還是想讓姜子牙來解決這個狐狸。
借讓姜子牙思過的噱頭,等待姜子牙與九尾重逢,完成之前沒有打完的那一場戰,奈何一晃幾十上百年,姜子牙終是沒遇到九尾。
師尊想起了被宿命鎖住的小九,便又假裝阿父,給小九營造「阿父在幽都山等她」的夢,讓她引姜子牙,到幽都山一戰。
認可了阿父就是師尊這個設定後,是不是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小九夢裡的黑石頭,和最後師尊用來擊碎九尾的法器是不是如出一轍了?
因為那小石頭就是師尊用來給小九造夢用的呀!
所以小九會說:「沒有人在等她。」
回過頭想想,阿父連送她出嫁都要搶走她的娃娃避免她想家,又怎麼會等她回家呢?
這一切,不過是小九對於親情的幻想,但小九的悲劇,就是從未擁有真情,連「阿父」都是假的。
小九的命運,打從被套上宿命鎖開始,就註定了是師尊統一三界的犧牲品。
因為宿命鎖一旦結下就無法解開,師尊卻說讓小九入歸墟就是轉世重生,很明顯是騙姜子牙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出九尾,逼狐族作惡,這樣他才好以「救天下蒼生於水火」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斬殺九尾。
我不明白,早就對師尊所謂有所疑慮的姜子牙,為什麼這一次卻對師尊的話深信不疑。
毫不猶豫的,就帶著小九入歸墟。
後來我們都知道,歸墟無法重生,要不然底下不會有那麼多狐族的怨靈。
這就印證了小九為什麼一直問: 「神仙,不騙人吧?」
姜子牙說:「我不會騙你」,小九信了他,入了歸墟,卻沒有轉世,也沒有重生。
很多人說,影片最後的小女孩就是轉世後的小九啊,我覺得不是,一來跟轉世後四不像有著非常清晰的臉部鏡頭不同,小女孩的臉一直是模糊的,導演就是在用這種對比,隱晦的告訴我們,沒有轉世的小九。
但因為小九的犧牲,讓更多的孩子,有了一個愛她的「阿父」。
小九的悲劇,可以說是「宿命」,但還是告訴我們一個很樸素的道理:神仙,也會騙人。生而為人,我們不需要信仰「神」,而是要信仰自己真正覺得正確的東西。
剛好相反,《姜子牙》中,師尊為一統三界大費周章,這跟原本的《封神演義》的故事走向,如出一轍。
《封神演義》裡,紂王輕薄女媧雕像,惹怒了本尊。
女媧掐指一算,商氣數已盡。
就派九尾去魅惑紂王,製造禍端,好讓其他人名正言順的去伐紂,這不就是典型的「沒理由給你製造理由」嗎?
《姜子牙》中,電影一開始,師尊就在強調 「天命已定」,實際上哪裡有什麼天命,不過是神在蠱惑人心。
但人心的複雜就在於,即使是神,也無法全然左右。
於是為了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只能製造理由,伐紂變成了名義上的「守護」,實際卻是天界對人間的「監視+統 治」。
要說《封神演義》與《姜子牙》的區別,就在於統治者得到王國之後,能不能收穫人心。
與《封神演義》相比,這個師尊顯然是打下了江山,但不懂的治理江山的人,姜子牙中伐紂封神之後人界還是各種廢墟,完全沒有恢復,所以才讓師尊又失了人心。
人心是最敏感且最善變的東西,它也許不像神仙一樣有火眼金睛,會掐指一算,但它可以感受到,什麼是對自己好。
假裝的善,也許會騙得了他們一時,但得不到他們一世。
因為當他們長久的感受不到所期待的善意,他們便會離去,這就是再次失去的開始。
天梯為什麼會成為第二道宿命鎖?因為它讓人受制於神。
只要天梯存在,人就會覺得,最好的歸宿,是羽化登仙。
但人的宿命就是人,如果想封神,就得走天梯;
走天梯,就得聽命於神。
天梯看似是人跨越階級改變宿命的徵程,實則是師尊對人界加以監視和控制的利器。
姜子牙斬斷了天梯,就是斬斷了人要成仙的欲望,讓人的信仰變成人真正值得信仰的東西,而不是模糊不清的「神」。
只有這樣才能「用自己的方式成為神」,這個神,不一定是天界的神仙,而是成為自己的「神」,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成為與自己信仰所一致的人!
嗨,這裡是,《姜子牙》裡的細節,你讀懂了嗎?或者你有什麼其他的想法,歡迎與我一起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