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真是一部非常神奇的劇。
我很久沒有看到一部劇被罵成那樣了。
從7月4日開播第一集到昨天大結局,這部劇,播了大半個月,我的朋友圈就罵了大半個月,羅子君作,賀涵渣,凌玲婊……
幾乎劇裡每個主角,都被大家罵了一遍,感覺就沒有一個正常人。(可能稍微好一點是唐晶吧)
而豆瓣評分,也從最開始的8.2,跌到了現在的6.3。
有很多人在底下評論,這部劇爛就爛在三觀,演技再好又怎樣,道德不正確啊。
嗯,老實說,對這些角色的槽點呢,我是同意的,他們確實是每個人都做了一些不怎麼厚道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呢,我又覺得這種非黑即白,用三觀」正不正「的方法去評價一部劇的方法太粗暴。
因為我寫《歡樂頌》的時候就說過,一部劇應該是「三觀真,而不是三觀正」,只要它呈現的東西是真實的,我們就沒必要非得用「正能量」去要求它。
而《我的前半生》,在我看來,恰恰是做到了這一點:
它裡面的人物,雖然有那麼多槽點、黑點,但看起來,未必不真實,未必不合理。
▼
先說薛甄珠。(因為只有看懂了她,才能看懂羅子君)
有很多人覺得這個老太婆,太自私、太勢利。
去超市買菜,還要帶小刀把西蘭菜的菜幫子都切了,摳門。
看到男人呢,第一個問題就是問人家收入多少啦,有房沒有啊,車子多少錢。
一聽到有錢的,聲音都變溫柔了,市儈!
最過分是找唐晶那一段。
知道賀涵對羅子君有意思之後,她就跑到唐晶那裡,勸她離開賀涵,成全她女兒……
這一集出來的時候,網上評論都要炸了,好多人說這個媽媽真不要臉,三觀都要歪到銀河系去了,明明是羅子君先插足別人的感情,憑什麼要唐晶退出啦。
是的,如果光看這些行為,這個角色確實是醜陋的、自私的。
但是,在你分析這個人物的時候,你必須結合她的生活背景。
如果你了解了薛甄珠的故事,就不會覺得上面這一切,是那麼的難以理解。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年輕的時候就被丈夫拋棄,只能一個人把子君和子群兩個孩子拉扯大。
對這樣的一個獨立對抗生活的媽媽來說,錢是重要的,生存是重要的,女兒是重要的。
只要為了女兒的幸福,體面和尊嚴,很多時候都可以不要。
所以,你可以看到她,雖然摳門小氣,但省下來的錢,其實都是留給女兒。(有就是只有一個買菜都要把菜幫子切掉的媽媽,到最後才能攢下30萬給兩個女兒,這一幕很催淚)
她可以不要臉去求唐晶,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女兒(有自己遺傳的女兒),是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唐晶啊。
雖然很無恥,很不道德,但她實在是不願意放棄那個有可能讓子君「嫁入豪門」的機會。
△老太太臨死前,還要「託孤」,這是因為兩個女兒就是她的心頭肉,是她最不放心的事。
你可以說她「三觀不正」,什麼事都只想著自己的女兒,而且覺得女人必須得嫁個好男人,思想落後。
這些吐槽都是對的,但問題是,你看看你自己的父母,你看看你的上一代,他們的三觀,在你看來,不也是「不正」的嗎?(不然就不會有那麼被父母逼婚逼瘋的孩子)
生活環境不同,我們根本沒有辦法用我們這一代的三觀,去要求上一代人,也跟我們有同樣的想法。
△「女人是要靠一點男人的」,很多人用這句話攻擊這部劇三觀不正。請注意,這是甄珠阿姨說出來,不是子君,這不正是說明了,這是上一代人的思想?這是過時的,會被唐晶這樣的現代女性反對的。
而且,其實薛甄珠的內心,也是喜歡和嚮往唐晶那樣的職業女性的。
不然,她不會一次次地強調,唐晶啊,我多希望你是我的女兒。
只可惜,她沒有那樣的機會,也沒有那樣的選擇。
她文化水平不高,錢也不多,以她的能力,光是把兩個女兒拉扯大就很不容易了,又怎麼可能活得像唐晶一樣體面優雅呢?
△甄珠是發自內心喜歡唐晶的,她勸唐晶放手,最主要的原因,當時是為了子君,但這裡面未必沒有一點點原因,是覺得賀涵根本不適合唐晶。
了解了薛甄珠之後,再去看羅子君,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都有答案。
她一開始那些辣眼睛的審美哪裡來的?
是她的媽媽。
最愛烈焰紅唇的薛甄珠,調教出一個喜歡穿紅戴綠的女兒,一點都不奇怪吧。
△母女倆最愛都是紅綠配,審美如出一轍。
甚至,羅子君前期的作,刻薄,也都是受她母親的影響。(薛甄珠能培養出一個唐晶這樣審美的女兒才怪呢)
而且,也正是因為薛甄珠一直跟女兒灌輸「女人要靠男人」的觀點,子君的性格,才會不夠獨立,愛依賴人。
她一有事就找唐晶、找賀涵,而不會像唐晶這樣,自己學著獨立處理,有部分原因,其實是跟她的原生家庭有關的。
△「我的生活意義不是你賦予我的嗎?」這一點和薛甄珠說的女人還是要靠男人的觀點是相通的,薛甄珠的狹隘,影響了羅子君的婚姻觀,也是她一開始那麼脆弱的原因。
當然,這不能成為她依賴賀涵的理由。
在兩性關係中,子君確實有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
她不應該和閨蜜的男友走那麼近,她更加不應該把什麼問題都甩給賀涵來處理。
無論對方是多有能力的一個人,既然他是你閨蜜的男友,那你就應該避免單獨見面。
△像子君一個人在雨中等賀涵,賀涵從上海開車到南京這一幕,實在是太瑪麗蘇了,確實有點太套路。
子君沒有處理好和賀涵之間的關係,所以唐晶恨她,不原諒她,這是她該承受的。(就像唐晶跟賀涵說的,哪怕這感情是你單方面的,但讓你愛上她,就是她最大的錯)
但另一方面,子君也並非沒有成長和改變的地方。
有一個細節,很多人都沒有留意到,就是子君看到段曉天的老婆到公司大鬧的時候,她說了一句:
「段太太算是給我照了一回鏡子,讓我知道以前的自己,有多醜有可憐。」
這是她的自省。
她在後半段能和凌玲和解,多少和這段自省有關,她開始明白到,以前的自己,不都是對的、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在最後,子君還是拒絕了賀涵,一個人去了深圳。
儘管唐晶並不會因此而原諒她,但子君去深圳,表明的是一種態度。
她不願意和賀涵再有糾葛,也不願意再去傷害唐晶,哪怕她和唐晶不可能再成為朋友,但至少,她還是堅持住了自己的底線。(沒有發生關係的愛和發生了關係的愛還是不一樣的)
而她的離開,也說明子君真的從過去走出來了,她要離開唐晶、賀涵甚至是陳俊生這一切可以給她提供保護的人,去過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人生。
就這個選擇而言,我覺得子君確實是成熟,成長了。
(至於有人說,子君和賀涵終會遇見然後搞在一起,我倒覺得未必,就算真的見面了,他們可以忘掉唐晶心安理得在一起嗎?要知道Joey和Rachel可是因為沒有辦法做愛而分手的哦)
而唐晶,這個整部劇人氣最高的角色,當然也是有她的黑與白的。
雖然,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她的堅強,她的獨立,她的優雅。
但是,唐晶確實是有她的問題。
△戒指好看,我自己買,很多人說這種獨立的姿態,才是真正的亦舒女郎。
我並不同意,網上說的,唐晶的愛情悲劇就是——「女人太強所以沒有人愛」。
唐晶和賀涵不能走到一起,跟她工作上的強,沒有關係。
而是她內心的不安全感,讓她沒有辦法真正去投入這段感情。
這一點,同樣要結合她的成長背景來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唐晶和子君一樣,都是父母離異的。
而且,唐晶更不容易的是,她是一個人到上海讀書,無依無靠,所以每到周末,她都會去子君家。
△唐晶和子君說,你不欠我什麼,說明過去子君是幫過唐晶不少的,不是只有唐晶單方面的付出。
子君和她吵吵鬧鬧的一家,給了唐晶在上海的安全感。
不然,這個來自外地的小鎮姑娘,很難在上海站穩腳跟,找到歸屬感。
所以,子君是沒有家庭的唐晶,在上海的家人,也是她生活裡最接地氣、最世俗的一部分。
子君需要唐晶的獨立,唐晶需要子君的煙火氣。
這就是兩個人為什麼可以成為閨蜜甚至唐晶為什麼會在乎子君,甚至到最後變得界限不清的原因。
△這句話聽起來很暖,但其實也是界限不清的一種,閨蜜和夫妻關係還是不一樣的,朋友之間應該有空間,而不是包辦。
因為缺乏家庭的安全感,所以唐晶不自覺就把子君當成自己的一部分,願意和她分享一切,甚至男朋友,這是非常不好的一件事。
而另一方面,唐晶對賀涵,也不是完全的放心。
父母失敗的婚姻,讓她對親密關係其實沒有多大的信心,再加上她又總是很好強,不願意在賀涵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軟弱。
因此,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看到唐晶一直在逞強。
明明在意賀涵和其他女人的關係,卻不願意說,明明想和賀涵結婚,卻逃去了香港……
兩個人除了工作以後,始終沒有辦法交心,說真的,我看劇的時候,看著兩人一直在談論工作,真的懷疑他們有沒有性生活了。
△不是我黑他們,而是這兩個人看起來真的更像工作夥伴啊(捂臉)
當然,唐晶和賀涵不合適,也不等於說,賀涵和羅子君在一起就理所當然。
我只是說,在這一段悲催的三角戀裡,唐晶是有自己的問題的。
而她的問題,不是因為太強,而是太缺乏安全感,而這安全感,又是跟她的家庭有關,這一切,都是可以在人物身上找到原因和來龍去脈的,並不是大家說的一點都不合常理。
(總有人說,唐晶這麼厲害的人,怎麼可能會界限不清,但如果她從小就是敏感要強的孩子,再加上父母的離異,這完全有可能讓她把子君當作生活中的一個救生圈)
△唐晶儘管已經那麼厲害,但她在賀涵面前,總是像一個擔驚受怕的小女孩,這肯定和她的家庭經歷有關。她對穩定關係不是那麼有信心。
而且,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大家都要替唐晶傷心呢?
其實離開賀涵,離開一段不健康的關係,是好事啊。
當大家在哀怨,女人太強沒有人愛,連唐晶都會被劈腿的時候,是不是也是另外一種隱性歧視,覺得賀涵就應該是唐晶最好的歸宿?
唐晶自己都說了:「現在我自由了,再也不用,努力地讓自己活成他喜歡的樣子,應該說是,我以為他喜歡的樣子。」
通過一次失敗的感情,發現自己的問題,離開賀涵的唐晶,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賀涵就不說了,我覺得他是這部劇裡相對不那麼真實的一個人。(當然可能是我沒有見過真正的霸道總裁)
雖然他說過,自己是出生在一個教養非常好的家庭,每個人都很守規矩,和和氣氣,所以子君的家裡,每個人都那麼用力地活著,讓他覺得很真實。
可能也因為在這樣一個家庭裡,他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所以他對每個人都很照顧,有時候反而不能第一時間感受到自己的真實感情。
這是他在子君和唐晶之間猶豫不決的原因。
可是,我真的覺得這個人開掛開得太厲害了,錢巨多,能力超強,還什麼事情都能解決。
關於他的生活背景說得又太少,超級神秘。
感覺上,賀涵就像是上天派來拯救子君的傑克蘇,這一點確實是這部劇比較大的bug,太完美的人就容易不真實,所以賀涵先pass吧。
下面,我想說凌玲。
凌玲,同樣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
很多人說,這是超高段位的小三,前期她對陳俊生欲拒還迎、以退為進的手段,很多人說她很厲害。
到後期,凌玲確實也是耍了一些小手段。
她給自己的兒子報了美國的夏令營,但是給子君的兒子平兒,只是報了上海的。
為了不和平兒住在一起,她在沒有通知陳俊生的情況下,就自己拿主意租了隔壁的房子,甚至跟陳俊生說,「既然現在平兒經常住在我們這裡,那就減少子君的撫養費嘛」。
工作上,為了報復唐晶,她還串通另外一個同事,洩露企業資料給同行。
但就這樣一樣愛耍心機、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她就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壞人嗎?
我覺得也不是。
凌玲有她真實的部分。
她愛她的兒子,她想嫁給陳俊生,有部分,可能是想為自己的兒子找一個更強大的後盾。(當然這種愛是自私的)
而她,確實也是愛陳俊生的。(雖然這種愛在別人眼中看來是不道德的,但也不能否認凌玲和陳俊生是有感情的)
在最後,她知道陳俊生為自己洩露公司機密而痛苦的以後,她主動自首了。
在個人利益和陳俊生之間,她還是選擇了陳俊生。
你不能說這是一個完全沒有人性的人。
至少,凌玲的心態還是真實的,她的委屈求全、費盡心機,都是為了她那不太光彩的愛和生活。
有很多人可能覺得,凌玲最後沒有和陳俊生離婚,這結局對凌玲來說實在太好了。
但我恰恰卻覺得,沒有離婚,才是真實,才是殘酷。
在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後,陳俊生對凌玲,肯定是有芥蒂的。
再加上,柴米油鹽生活的消磨,凌玲和陳俊生一起生活下去,未必就是快樂的。
△編劇說凌玲和陳俊生在一起反而是懲罰。
而且,凌玲最痛苦的一點是,因為這段關係開始就是錯誤的,她一開始就選擇了錯誤的方式,所以她不得埋怨,就算有不滿,也只能繼續忍氣吞聲下去。
我朋友說,這部劇裡真的最可悲的人就是凌玲了。
「她不能隨意發洩情緒,因為一旦發洩了,她所有的一切都會瓦解。這就是報應。」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個個人物這樣分析下來,其實每個人很豐富。
他們就跟我們真實生活裡的人物一樣,是立體的,不能單靠一兩個行為或者他們做的一兩件事去分析他們。
當把他們放到各自的生活環境去看,幾乎每個人都的行為都是合理和有原因的。
這就是我覺得這部劇好的地方,它裡面的人物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像一些已經套路化的國產劇一樣,女主角負責真善美,女配負責惡毒。
無論是羅子君、唐晶、凌玲還是薛甄珠,她們都有其性格的兩面,不能光是用「黑/白」「好/壞」來評判。
△甄珠很世俗,但也很真實很可愛。
另外,我非常不喜歡這種「非黑即白」的價值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太粗暴了。
你當然可以不喜歡劇裡面的人物,但你不能因為「三觀不正」,就說這樣的人不存在,或者說它不該在現實中存在。
存在即合理,你不理解的,不等於不正常的。
其實,當你用不同角度看一件事的時候,它往往會有不同的觀點產生。
比如,很多人覺得《我的前半生》說的就是羅子君這個寄生蟲,如何靠男人贏得一切。(前半生有陳百萬的婚姻,後半生有賀千萬的愛)
但是,在我看來,這個故事還是有其進步和獨立性的一面。
▼
首先,最後幫子君進入人生另外一個階段的,不是和賀涵或者陳俊生,而是鄔君梅演的「吳大娘」,一個真正的獨立女性。
她帶子君離開上海,到深圳工作,並且告訴她一件最重要的事:一個人要想得到最好的自我發展,首先要有一個自由身。
「那些亂七八糟的感情糾結,就隨它去吧。」
△表白鄔君梅,好帥好帥,這部劇裡最喜歡她。
其次,子君和唐晶在故事的結尾都沒有走進婚姻,或者來一段別的戀愛。
這不是在說,女人最好的歸宿,真的不一定是男人嗎?
然後,還有一點就是,你們這麼喜歡說賀涵傑克蘇,說他拯救了這部劇的大部分的女人。
可最後人家不是告訴你,就算是像賀涵這樣看似完美的男人,還是會不靠譜的呀,還是會劈腿的呀。
所以別YY,賀涵都可能會變成渣男,更何況其他男人呢,我們要過上好的生活,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啊。
你看,從我這個解讀角度來看,這部劇是不是一點都不像其他大V說的那麼喪,那麼三觀不正?
這個世界是很複雜的,每件事物都是很多元,如果你光從黑和白的角度來判斷,可以活得很輕鬆,但同時也會失去了對生活的理解力。
而人的成長和獨立,又往往是從獲得這種對自己不同事物的理解力開始。
非黑即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狹隘,也是一種退步。
關於這個,亦舒在原著裡有一句說得特別好,是唐晶對剛知道老公出軌的羅子君說的。
她說:
「這年頭,誰是賢妻,誰是狐狸精?誰奸、誰忠,都沒有一面倒的情況了,黑與白之間尚有十幾層不同的灰色,人的性格是有很多面的。」
你們為什麼要選擇只看到一面呢?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或閱讀原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