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主播念家書第一封:朱錦繡父親寫給女兒的家書 紙短情長父愛是最無法言說的情愫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
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滿屏的炒作、爆點、噱頭,
而忘了去關注內心,觸摸自己的靈魂,
試試靜下心閱讀,傾聽。
今天,浙江衛視《主播念家書》第二季推出第一封信,
這封來自朱錦繡父親寫給女兒的家書,讓大家再一次體會父愛的溫暖。
【信件背景】:
1999年,廈大才女朱錦繡確診罹患結腸癌,她的心願就是開一家書吧,奇蹟康復後,丈夫傾其所有為她實現心願。而為其事業擔心的還有父親朱元桂老先生,2000年5月份,父親思量再三,提筆寫下了這封勸諫信。
浙江衛視主播席文傾情演繹朱錦繡父親的家書
Part1品讀家書
父與女:來自父親的建議,受用終生
這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字字斟酌,引經據典,對女兒開書吧的打算提出了8點意見。
朱爸爸在信裡稱自己「憑意想所及,寫成各點」,又不忘補充「辭不達意,望能舉一反三,細加推敲為佳」,深沉的父愛躍然紙上。
信中他從受眾、現實、需求等多方面逐一幫女兒分析,
並根據女兒的身體情況提出「辦此店的規模從小到大,進則可取,退則可守」,
甚至舉了劉備伐吳不聽諸葛亮勸諫,導致失敗的典故,勸誡女兒要多聽取丈夫的意見。
此次,主播席文傾情演繹朱爸爸,無論是念信時溫潤的聲線還是細膩的臉部神態,
都讓聽眾切身感受到那一份濃濃的父愛,也讓聽者似乎重回過去。
的確,紙短情長,父愛,卻是最無法言說的情愫。
在這個鍵盤代替了紙筆,語音代替了打字的快節奏時代,有些情感還是不如書信表達來得真切。
席文念家書時的細節演繹
朱錦繡全家福
Part2當年故事
愛與支持:杭州文化地標「純真年代」書吧的誕生
說起朱錦繡,杭州文化圈的人都對她不陌生,
她是杭州地標文化「純真年代」書吧的女主人,她是文人作家,她是文學推手盛子潮的妻子,
但,所有的標籤下,她首先是父親最寵愛的女兒,一個出生於溫州的九斤姑娘。
從小她就跟酷愛讀書,樂於講故事的父親有很多共同話語,
大學期間也經常給父親寫信,放假回家父女倆還常一同讀詩,
朱老先生寫得一手好字,博古通今,可以說,是朱錦繡文學愛好的啟蒙者。
正是這位愛書愛女兒的父親,在女兒經歷了生死後決定開一間書吧時,對其充滿了擔憂。
開書吧,不管是在當時市場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還是在如今快速閱讀時代,都十分冒險,
但這是朱錦繡重病後最想完成的夢想,父親三思再三後終未阻止,而是以家書寄上諫言。
朱爸爸寫給朱錦繡的信
其實,不僅在開書吧這件事情上,在女兒的每一個人生關口,朱爸爸都以關懷陪伴。
朱錦繡和丈夫曾一度分隔兩地,當時她在廈大工作,丈夫盛子潮已從廈大研究生畢業分回杭州。
夫妻分離固然無奈,但父親也為他們送上浪漫的關愛,
他特意為女兒女婿寫了一首詩,大意為「兒停南國圖書府,婿待西湖山水間。」
好詩好字,足見老先生文採博然。
朱爸爸送給女兒女婿的詩
Part 3家書感悟
思與念:道不盡的父愛
這封飽含父親情感的家書,讓我們再次感受「父愛」的深沉,
相比母愛的無微不至,父愛似乎總顯得諱莫如深,
關於父愛的描寫,最早留下深刻記憶的,似乎是初中課本裡朱自清的《背影》,
文中不善表達,卻深愛著兒子的父親形象真的就是大多數父親的寫照。
再長大點,還有賈平凹的《酒》,趙麗宏的《揮手》,都是描寫父愛的文字。
正如「筷子兄弟」歌詞裡唱的「直到長大才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
讀著文章的你,是否也想起,父親的關照和叮嚀?
如今,信息化時代,人們的溝通成本越來越低,但真心話卻越來越難說出口。
也許正因為如此,讀家書的活動才顯得更有意義,
因為字字斟酌,因為情真意切。
如果你也有女兒,你會給她寫一封怎樣的信?
接下來浙江衛視《主播念家書》還會有媽媽寫給女兒的信,丈夫寫給妻子的信……
每一封家書都是一份牽掛,值得品味。
·感謝純真年代提供拍攝場地·
本次活動特別鳴謝:藍天下官網、新藍網、浙江在線、新浪微博、騰訊微信、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