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 20151213 家書更著家國情

2021-01-18 中國文明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是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78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這個公祭日不禁讓人回想起那場為了民族獨立、民族解放的戰爭。在國難當頭之際,無數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前僕後繼、共御外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如今,那場戰爭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戰場上留下的一封封家書,卻成為歷史永遠的見證。

  「別後甚念。我們革命工作累及家屬本屬常事,但不知你們究受到何種程度。望你接信後,將十年情況告我是荷。」

  這是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朱德給遠在四川的前妻陳玉珍寫的一封家書。信並不長,主要是詢問家人的近況,而這也是1927年南昌起義後,和家裡整整斷絕了10年音訊的朱德第一次嘗試和家人聯繫。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朱德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並開始了與家人10年的分別。在這10年中,他的妻兒不得不隱姓埋名,原本殷實的家庭逐漸破敗。這次寫信是在國共聯合抗日,朱德擔任八路軍總司令之後。很快,他又寫了第二封家書。

  在家書中,朱德雖然表示「決不能再顧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但卻無法放下對生母和養母的惦念。由於四川鬧災荒,兩位老母親年過八十,還要經常挨餓,度日艱難。不得已的情況下,朱德寫信向好友戴與齡求助。

  當年朱德在滇軍當少將旅長的時候,戴與齡是他的軍需官。接到這封信讓朱德的老部下既意外,又感動。

  「志蘭:想來太北長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可惜三人分在三處,假如在一塊的話,真痛快極了。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廿一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這是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在1942年5月22日,寫給妻子的一封家書。三天後,左權將軍在掩護八路軍總部突圍日軍的掃蕩時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左權將軍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那一年,他的女兒左太北,只有兩歲。

  左權將軍曾在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加入共產黨後,又先後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從參加長徵到華北抗日,打過一系列硬仗、惡仗。從1940年8月起,他協助彭德懷在華北敵後指揮百團大戰,給予日寇沉重打擊。

  翻開左權將軍生前留下的照片,差不多每張都特別嚴肅,唯有抱著女兒時,笑得很燦爛。1941年9月24日,左權在給妻子的家書中寫道:「時刻想著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塊,能夠聽到太北叫爸爸媽媽的親懇聲音,能夠牽著她走走,抱著她玩玩。可是我的最親愛的人恰在千裡之外,空想一頓以後,只得把相片擺出來一一的望著。」

  然而這封信直到1982年,左權將軍犧牲四十周年時,女兒左太北才第一次讀到,當時已過不惑之年的左太北,哭得像個孩子。

  「親愛的荷馨,餘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與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以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這是國民革命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寫給妻子的最後一封家書。1942年,戴安瀾率領中國遠徵軍的先頭部隊開赴緬甸,緊急支援英軍盟友抗擊日本,立下赫赫戰功。寫下這封家書時,他正和全師將士孤軍奮戰、堅守同古城。在危急關頭,他對全體將士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本師長立遺囑在先,如果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犧牲的時候戴安瀾將軍年僅38歲。從他的最後一封家書中,後人能讀到一個鐵血軍人以身殉國的決絕。

  「你們母子今後生活,當更痛苦,但東、靖、澄、籬四兒,俱極聰俊,將來必有大成,望勿以我為念。」

  望勿以我為念!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就在給家人寫了寥寥數語的絕筆信之後,戴安瀾又悄悄地給三位親友寫了一封託孤信,信中流露的,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對家人的眷戀不舍。

  「我們相處多年,肝膽相照,餘如戰死之後,妻子精神生活,已極痛苦,物質生活,更斷來源,望兄等為我善籌善後。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想諸兄必不負我也。」

  1942年5月26日下午5時,戴安瀾將軍壯烈殉國,年僅38歲。當時,他奉命率領部隊突圍回國,在越過最後一道防線時,遭到日軍伏擊,胸腹中彈。犧牲時距離祖國邊境,只剩下大約三四十裡距離。山高林密,沒有棺木,士兵們就把軍裝脫下來,裹在將軍的遺體上,抬也要抬回祖國。

  戴安瀾犧牲的第二年,儘管家裡的生活很困難,妻子王荷馨還是捐出全部的撫恤金,在廣西全州開辦了一所以戴安瀾名字命名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後來成為今天安徽蕪湖安瀾中學的前身。

  一封家書,一段歷史。在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這些抗戰英烈捨生取義、視死如歸,從他們的字裡行間我們看到了思念和牽掛,看到了以死殉國的毅然決然,更看到了他們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堅守。今天,防空警報又在南京拉響。這既是向遇難同胞致哀,也是在為人類和平警鐘長鳴。在和平年代,不忘抗戰英烈的家國情懷,繼承偉大的抗戰精神,才能開創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家書裡的「林琴南」
    家書,是一闋獨奏的心曲,是一條通幽的曲徑。嵇康個性狂放,卻在《家誡》裡反覆告誡10歲的兒子做人要小心,魯迅慨嘆道,「嵇康是那樣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這樣庸碌」,進而言其放誕實非本態。可知有些境況下,聽言觀行未必真能知其本心。反倒是「家書」,或許是一把特殊的心門密鑰。
  • 22年后角色調轉,夫妻倆共同演繹跨越時空的家國情
    看到愛人臉上被勒得快要露出血絲的印痕,他心裡隱隱作痛,忍不住在翌日凌晨寫下一封家書,字裡行間充滿深情:「如果我能夠代替你去戰鬥,請你下來,我來上!」信件寄出後,周久虎擔心妻子不能及時收到, 又用手機微信拍發了一份。周久虎是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人武部的政委,妻子覃芳是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麻醉手術科ICU副主任護師。日前,夫妻倆的家書故事在網絡上廣為傳播,令人動容。
  • 《焦點訪談》調查記者臨走時的真心話
    感恩那四年訪貧問苦的經歷,它使我以記者和志願者雙重身份走了許多窮鄉僻壤,也使我利用職務作品和社會資源幫許多人達成了心願。我在精神上特別舒展。我呢,和策劃部的同仁吃了聚頭飯,一心要去新成立的策劃部大幹一場。時任評論部一把手的關海鷹主任通過張潔遞話兒,說別走,評論部欄目隨你挑。我「覬覦」《焦點訪談》已久,心裡暗爽,趕緊答應了:我要去《焦點訪談》!做過《調查》再做《訪談》,無論精神還是體力,都輕鬆很多。
  • 月圓人團圓 家國情更濃(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
    李 昕攝(人民視覺)月圓人團圓,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團圓意識,從渴望家的團圓、家人團聚,到祝福國家富強、民族團結,這種情感與中秋節始終相伴。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秋將至,各地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通過展覽、朗誦、合唱、聯歡會等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對祖國的熱愛,展現了濃濃的家國情懷。
  • 央視《焦點訪談》深度聚焦中國國際動漫節
    從昨晚開始,二次元圈裡徹底沸騰了,因為以深度報導為主的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不僅出現了很多熟悉的中國動漫IP和杭州動漫元素還再現了前不久剛落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的諸多場景和活動。10月9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中國動漫 努力前行》為主題,以剛剛落幕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為視角,以杭州動漫產業發展為案例,通過同期聲、實景呈現、現場採訪、數據分析等多種形式,深入剖析了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新風向。
  • 【薦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中秋國慶佳節裡細數家國情懷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裡, 家書不僅記錄著一段段難以忘懷的往事,更飽含著濃濃的家國情。
  • 央視《焦點訪談》大篇幅聚焦雨山區這項工作!快來看看!
    央視《焦點訪談》大篇幅聚焦雨山區這項工作!快來看看!>11月14日晚央視一套和新聞頻道並機播出的《焦點訪談》欄目大篇幅報導了馬鞍山她在長江邊出生、長大,1995年,她嫁給了漁民張周華,兩人以船為家,過上了「靠水吃水」的日子。
  • 各地開展多彩活動喜迎佳節:月圓人團圓 家國情更濃
    李 昕攝(人民視覺)月圓人團圓,中國人有著強烈的團圓意識,從渴望家的團圓、家人團聚,到祝福國家富強、民族團結,這種情感與中秋節始終相伴。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秋將至,各地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通過展覽、朗誦、合唱、聯歡會等形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對祖國的熱愛,展現了濃濃的家國情懷。
  • 焦點訪談回應…
    《焦點訪談》評直播亂象,明確提及了Mc天佑被封禁的原因央視《焦點訪談》最新一期節目中揭露了網絡直播中存在的亂象,其中提到主播天佑在直播中談及色情話題張嘴就來,用說唱形式詳細描述吸毒後的各種感受,盧本偉教唆粉絲罵髒話等內容。
  • 優酷自製劇《白夜追兇》又上央視了 這次《焦點訪談》是如何評說的
    昨晚(16日)央視一套的《焦點訪談》節目聚焦網絡空間正在發生的變化,《白夜追兇》成為網劇領域「加強優質內容供給,掌握網絡傳播規律」的一個例證。《焦點訪談》如此總結:《白夜追兇》之所以能夠如此火爆,除了人物設計更巧妙、製作更精良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故事主題上價值觀的嬗變。
  • 央視《焦點訪談》點讚電影《天火》
    12月11日,CCTV1套和CCTV新聞頻道《焦點訪談》欄目播出《搭建國際電影交流新平臺》節目,電影《天火》總出品人兼總製片人董文潔與國際知名導演導演西蒙·韋斯特接受採訪,向觀眾講述了拍攝《天火》的初心與收穫。
  • 國民大姐敬一丹,25年前為何在《焦點訪談》中痛哭不止?
    利而不害,為而不爭2015年4月30日,敬一丹在主持完《焦點訪談》之後,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鞠了一躬。人們還都不知道,這是她的告別。雖然《焦點訪談》已經變成了鮮有問津的節目,但敬一丹的退休依舊造成了不小的震動。相關話題當天就登上了熱搜。白巖松評價敬一丹,說她是一個「利而不害,為而不爭」的人。他用水來比喻敬一丹,上善若水。在《焦點訪談》這麼犀利的節目,敬一丹卻柔軟的像一灘水。
  • 《焦點訪談》:北京的「雲課堂」有名堂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6月15日的節目便通過北京市的具體事例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觀察「雲課堂」對實體課堂教學的借鑑作用,推廣北京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新模式。正如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所說:「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供給的優勢,在未來教育當中是不是有更好的一些布局上的調整,實現這種高質量發展,我們也在思考。」
  • 紅色家書 | 鍘刀下也絕不變節
    黨員幹部人才之家——宜春市委組織部歡迎你!
  • 《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改版升級後有何不同?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高質量發展改版工程的「壓軸大作」,緊隨其後的《天氣預報》《焦點訪談》等節目也相應調整了包裝鏡面、主持形態和節目形象,令觀眾耳目一新。,字幕版式的標題、角標等更符合高清制播的播出要求,字號也更適配16:9畫幅屏幕。
  • 原《焦點訪談》主持人方靜,因涉嫌「間諜門」隱退,44歲客死臺灣
    前《焦點訪談》主持人方靜也是如此:「因為我總是去做一個已經形成自己固定風格和收視群的節目,我總是面臨著別人對我的裁判是像還是不像,我從業以來最大的幸福是總是能夠做一些優秀的名牌欄目,無論是《中國新聞》、《東方時空》,還是《焦點訪談
  • 川普發表國情諮文,佩洛西卻成了主角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川普和佩洛西在國情諮文演講中互相冷落。"《紐約時報》如此形容當地時間4日晚美國總統川普在國會發表年度演講時的現場氛圍。 當晚,川普在美國國會發表任內第三份國情諮文。本次諮文以"偉大的美國回歸"為主題,聚焦川普任內成就。
  • 《流浪地球》都上了《焦點訪談》了,吳京吳孟達接受採訪!
    央視新聞聯播曾經也是報導過《流浪地球》的輝煌成績,而《焦點訪談》也專門做了一期關於《流浪地球》的節目!在節目中記者採訪了國內眾多觀眾,很多觀眾都對這部電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且不少的影迷都是多次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一遍覺得不過癮,又去看了第二次,可見這部電影的魅力確實很大!
  • 再讀《傅雷家書》:它比隨波逐流好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終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長子,他的成長几乎是與幾百封父親寫予他的《傅雷家書》「同步」。本文《它比隨波逐流好》收錄於作者隨筆集《老派:閒話文人舊事》,略有刪減,以饗讀者。
  • 臺盟先輩林正亨的家書故事
    現與大家分享林正亨先輩的家書故事,以此共勉!林正亨烈士中秋最美是親情,家永遠是我們敘不完的情。但在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有許多人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舍小家顧大家,出生入死,前僕後繼。他們對親人的思念都化作一封封家書,用鮮血銘刻出他們對家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