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亞,兩戰屠滅朔方鮮卑,被冉閔滅了的羯族高力禁衛了解下

2020-12-27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在《若無冉閔的殺胡令,這個中亞帝國會在黃河流域立足?》一文當中,我們介紹了羯族建立的後趙帝國的中亞特性。事實上,後趙帝國的軍隊也體現出強烈的中亞特點,譬如其核心精銳部隊——高力禁衛,就是中亞粟特步兵的再現。

五胡諸國,都擁有可觀的騎兵力量。不過後趙羯人本族的騎兵卻並不強,石勒在起兵的過程中,屢屢被效力於幽州都督王浚麾下的漢軍、烏桓騎兵,以及段部鮮卑的具裝鐵騎擊敗。後趙立國之後,一開始也缺乏強力的騎兵,等到攻滅匈奴前趙之後,才獲得了匈奴具裝騎兵,但仍然不是前涼西涼鐵騎的對手(詳見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三國全戰》「八王之亂」發布,守百年漢土的西涼鐵騎值得了解!》)。

▲擅長經商的粟特人也曾驍勇善戰

不過,後趙帝國也擁有自己的本族核心精銳力量,那就是高力禁衛。石勒以羯人為基礎構築國人體系,吸收了大量西域的月氏、粟特等民族。而從貴霜到厭噠時代,也是河中民兵傳統發展到頂峰的時期(突厥崛起後,河中民兵因突厥人壓制而陷入衰落)。

在波斯-突厥聯軍攻滅厭噠的布哈拉之戰(發生於約561-566年之間)中,厭噠人麾下的粟特和紅匈奴(貴霜後裔)步兵組成著名的尼薩槍陣,進行了殊死的抵抗。庫思老二世以步兵掩護聖隕騎兵兩翼,防禦厭噠人的具裝衝鋒,但河中步兵卻憑藉精湛的戰技壓制了訓練粗疏的波斯步兵,如果不是突厥重騎兵及時救場,波斯人很可能將因對手的困獸之鬥而收穫一次慘敗。

▲河中地區的粟特槍兵,他們往往也是優秀的弓箭手雖然布哈拉之戰最終以厭噠帝國的滅亡告終,但面對兩個當時與東方的北周帝國相匹敵的大帝國夾擊仍能表現出如此的悍勇,足可見當時中亞步兵的實力是可觀的。在石虎時代,為了培養自己的太子石宣,石虎從白種國人當中選拔精銳萬人,組建了一支太子禁衛——高力禁衛。石宣憑藉這支部隊為核心的後趙軍,徹底毀滅了朔方鮮卑的勢力,攻克了河套地區。

▲河套地區地圖,不過我們常說的河套一般只包括前後套,不包括西套(銀川平原)

《資治通鑑》記載:晉成帝鹹康四年(戊戌,公元338年),趙太子宣帥步騎二萬擊朔方鮮卑斛摩頭,破之,斬首四萬餘級。晉康帝建元元年(癸卯,公元343年),趙太子宣擊鮮卑斛提,大破之,斬首三萬級。

▲擅長馬槊衝鋒的鮮卑鐵騎

朔方鮮卑是拓跋鮮卑別部。河套此前是匈奴鐵弗部的勢力範圍,後來拓跋部與晉并州刺史劉琨聯合,重創了鐵弗部,河套遂為朔方鮮卑所據。經過石宣的打擊之後,朔方鮮卑再無記載,而鐵弗匈奴則逐步復興,其後裔中出了大名鼎鼎的赫連勃勃。由此來看,朔方鮮卑應當是被石宣的兩次徵討基本摧毀了,這兩次戰爭的斬首數也沒有多少水分。

不過,哪怕是匈奴具裝騎兵,也不是當時最驍銳的鮮卑具裝鐵騎的對手。無疑,在這兩次徵伐當中,石虎配給石宣的高力禁衛步兵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他們在遠處是優秀的弓箭手,射箭比起騎射更遠,而近距離時甚至能射穿具裝騎兵的戰甲和馬鎧,在近戰格鬥中,他們的槍陣則能對衝鋒的鐵騎造成致命的殺傷。

▲鮮卑騎射手

朔方鮮卑並非大部,具裝騎兵數量有限,而騎射手則被精銳後趙軍的弓弩屠戮。在精銳趙軍的打擊下,朔方鮮卑兩次慘敗,元氣盡喪,退出歷史的舞臺。然而石宣因為這兩次勝利建立的戰功志得意滿,竟然想要弒父篡位,結果事敗被殺。為了避免隱患,石虎決定把一萬多高力禁衛移出中央,派到西部對抗前涼的前線。

▲後趙天王石虎

《晉書·石季龍載記》記載:故東宮謫卒高力等萬餘人當戍涼州,行達雍城,既不在赦例,又敕雍州刺史張茂送之。茂皆奪其馬,令步推鹿車,致糧戍所。高力督定陽梁犢等害眾心之怨,謀起兵東還,陰令胡人頡獨鹿微告戍者,戍者皆踴大呼。梁犢乃自稱徵東大將軍,率眾攻陷下辯,逼張茂為大都督、大司馬,載以軺車。安西劉寧自安定擊之,大敗而還。秦、雍間城戍無不摧陷,斬二千石長史,長驅而東。高力等皆多力善射,一當十餘人,雖無兵甲,所在掠百姓大斧,施一丈柯,攻戰若神,所向崩潰,戍卒皆隨之,比至長安,眾已十萬。其樂平王石苞時鎮長安,盡銳距之,一戰而敗。

由於遭到雍州刺史張茂排擠,高力禁衛竟然起兵叛亂,這是石虎沒能料到的。我們從上面的史料可以看到,高力禁衛本來是有馬的,但卻擅長步戰,顯然他們屬於騎馬步兵,通過馬匹提供機動能力。從「施一丈柯,攻戰若神,所向崩潰」來看,高力禁衛平時所用的應當也不是漢人、鮮卑精銳步兵慣用的長槊(或者希臘-馬其頓體系所用的超長槍),而是較短的格鬥矛。他們很少使用密集推擠戰術,而是憑藉精湛的戰技抵擋騎兵衝鋒,並殺傷對手。

高力禁衛叛亂後來又擊敗了後趙漢人將領李農(乞活軍後裔)率領的十萬後趙軍(以漢軍為主),石虎不得已,又派出燕王石斌率領一萬精騎助戰。這一萬人的裝備、訓練遠非長期被壓制的漢軍可比,著名的羌酋姚弋仲(其子姚萇建立後秦)、氐酋蒲洪(其子苻健建立前秦)都在其中。最終梁犢被姚弋仲部斬殺,但立下最大功勞的卻是冉閔,史載冉閔「及敗梁犢之後,威聲彌振,胡夏宿將莫不憚之」。

後趙系統當中,漢軍雖然廣泛受到壓制,不過冉閔所部仍具備較強戰鬥力。筆者推測乞活軍系的漢軍比起高力禁衛擁有更長的兵器,格鬥技巧也同樣精湛。同時梁犢所部缺乏騎兵,而後趙平叛軍的具裝騎兵與漢軍精銳步兵夾擊,起到錘砧效果,梁犢終於大敗,遭到殲滅。

▲冉閔雕像,位於內黃

攻戰如神的高力禁衛因內部矛盾而被摧毀,確實大傷後趙帝國的元氣。雖然理論上後趙隨時都能重建這樣一支勁旅,但因為石虎在當年就去世,後趙帝國隨即被冉閔在中樞發動殺胡令摧毀,在與後趙殘餘勢力作戰的過程中,冉閔又消滅了大量使用中亞戰術的羯人步卒,後趙帝國帶著中亞色彩的槍兵戰術,也就埋葬在歷史的塵埃當中了。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azaz7391,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由匈奴人指揮,全身馬鎧4米長槊,後趙精銳黑槊龍驤軍了解下
    編者按: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來自中亞,兩戰屠滅朔方鮮卑,被冉閔滅了的羯族高力禁衛了解下》當中,我們介紹了後趙帝國的本族精銳部隊——高力禁衛。有讀者提問,想知道後趙的具裝騎兵——黑槊龍驤軍是否存在。
  • 五胡亂華後,他們的後代去哪裡了|羯族|中原|五胡亂華|匈奴|鮮卑族
    公元439年,北涼遭北魏拓跋燾滅國。可以說,匈奴人貫穿了「五胡亂華」的全過程。從匈奴人的活動軌跡看,他們的足跡遍及內蒙、新疆、陝西、山西、甘肅等北方地區,除部分西奔中亞之外,其餘的匈奴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消失不見。據考證,陝西是匈奴進入中原的橋頭堡,有匈奴血統的陝人為數不少,對於研究匈奴歷史頗具價值。
  • 看了《哪吒》,你可知道李靖就是冉閔,哪吒是入僰漢人?
    先從李靖說起李靖,歷史上實有其人,為唐朝大將,在滅東突厥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但僅僅是名字相同而已,唐朝大將李靖與託塔天王李靖可以說沒什麼關係。天王,有人認為這一稱呼來自佛教的四大天王。其實不然,佛教進入中土是盜用中土的詞彙翻譯。周朝的天子全稱就是天王,簡稱王。諸侯國早期只能稱公、侯、伯、子、男。不可稱王。
  • 冉閔為什麼進不了歷史教科書?
    後來後趙大將梁犢擁兵十萬謀反,叛軍連克長安、洛陽,冉閔再建奇功,擊敗梁犢。自此冉閔威名日盛,胡夏南北諸將都對他頗為忌憚。公元349年,後趙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而冉閔此時支持的是石虎的另外一個兒子石遵,冉閔輔佐石遵起兵奪權,石遵對冉閔許下承諾,稱帝之後會立冉閔為儲君,最終石遵奪得皇位。然而稱帝後的石遵卻違背諾言,立石衍為皇太子,冉閔倍感失望。
  • 真實歷史上武功最高的古人(漫畫版連載)卷四:戟掃千軍之47.武悼天王 血腥猛男——冉閔(十六國)
    冉閔的老爸冉良(又名冉瞻)在兒童時就參加了陳午領導的「乞活軍」(無業游民組成的武裝集團)。不久,後趙王國的建立者石勒(一個從奴隸混成皇帝的羯族牛人)打敗了陳午,俘虜了冉良。這一年,冉良年僅十二歲。石勒見冉良小小年紀便生龍活虎,十分喜愛,便讓侄子石虎(後趙王國的第三位君主)收他為養子。冉良在石虎的培育下,茁壯成長,成為一名擅長玩命的武將,正所謂「驍猛多力,攻戰無前」。
  • 破除謠言:現在網絡上流傳的冉閔《殺胡令》其實是假的
    公元352年,冉閔率部與鮮卑軍隊作戰,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被斬於遏陘山。相傳他為了為漢族爭取生存空間,曾經對趙國境內的胡族羯族進行了屠殺和血洗,下達了著名的「殺胡令」。冉閔發布殺胡令是真的史實:「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門不復相禁。於是趙人百裡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
  • 漢族英雄冉閔的最後一戰是怎麼打的?
    因而,最初的交戰,冉閔是十戰十捷。前燕士兵更加畏懼,慕容恪鼓舞將士們說:「冉閔雖猛,但並無謀略,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其士卒雖然看似強悍,但飢餓疲憊已極,堅持不了多久。我軍人數、體力、裝備都有明顯的優勢,絕無不勝之理。」前燕士兵在慕容恪的鼓勵下,再次向魏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 把20萬漢族女子當「雙腳羊」的羯族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有多恐怖?把20萬漢族女子當「雙腳羊」的羯族。
  • 歷史上唯一被滅的民族,因壞事做盡被各族聯合剿滅,名字有些耳熟
    比如匈奴和鮮卑,很難說他們之間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他們之間是有互相的繼承關係的。只有一個民族被滅族,因為壞事做絕被各族聯合圍剿,名字聽著耳熟。「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中國的歷史是一部仁義教化野蠻的歷史,真正能夠穩坐天下發展壯大的朝代,無不是把仁義的力量發展到了極致。
  • 「五胡亂華」你了解嗎?漢族險被滅族
    武悼天王「冉閔」中國人歷來講因果報應,在北方漢族即將經歷滅族風險時,一位漢族戰神冉閔出現了。冉閔本身是羯族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時勢造英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冉閔少年成名,當石虎死後,後趙進入了權利爭奪中,石氏一方面拉攏冉閔,另一方面又想滅了冉閔。  不知道冉閔當時內心的變化,他剿滅了石氏的皇族,更是以不可想像的方式滅了整個羯族,一個民族在人類長河中徹底消失,冉閔以極端的手段改變了歷史。
  • 英雄悲歌--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斜著眼,看著這個為了討好石虎狗賊,把頭髮都剃成了羯人模樣的漢人官員,不屑地說道:「本候軍隊令行禁止,軍紀嚴明,士卒敢戰,將士上下一心,焉有潰敗之理?」然後轉頭笑著對冉閔說道:「閔兒累了吧,散朝之後回府好好歇息,如今正是朕需要你的時候」強忍下心中的厭惡,冉閔回復道:「遵命,陛下放心,孫兒永遠都是我大趙的忠臣」「閔兒放心,爺爺不是懷疑你。好了,不說這個了。」
  • 墨子發明的百兵之賊:公孫瓚用它橫掃鮮卑烏桓,冉閔用它幹啥了?
    「百兵之賊」威力巨大,從春秋戰國到明朝,一直都有名將在用,比如後漢白馬將軍公孫瓚、十六國時期的武悼天王冉閔都曾拿著它衝鋒陷陣所向披靡。至於公孫瓚和冉閔拿著這種兵器做的是什麼事情,讀者諸君可以從文中找到答案:公孫瓚用它橫掃鮮卑烏桓,武悼天王冉閔用它幹啥了,這個還真要謹慎一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