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邵氏傳奇,那個「摳」出來的影視帝國

2021-02-19 看電影雜誌

 1、慳吝,是生存法則 

 

1982年,李翰祥為邵氏拍攝了最後一部片子[三十年細說從頭]。

 

一部既戲謔又不講究的邵氏片場八卦合集。

 

片子裡有個細節,或許可以一探邵氏當年的慳吝本色。

 

導演為了情境寫實,要在戲服上打兩個洞。

▲服裝師阿姑拒絕,這都是錢吶

 

李翰祥用這一小段揶揄,神還原了在邵氏拍片的心酸。

 

這心酸,在他和邵氏的三次分分合合中,可沒少承受。

 

對中國電影史有些了解的人,應該還記得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大上海有一家叫「天一」的電影公司。

 

這家公司的老闆邵醉翁,正是邵逸夫的父親。

 

天一公司以拍商業電影為主(尤其武俠片),控制成本、花少錢賺大錢是邵老闆的一貫原則。

 

家族家長制的管理方式,也是他的作風。

 

1957年,邵逸夫在中國香港創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自然延續的是相同的生存法則。

 

在邵氏,導演和演員走的是工酬制,拿基本工資,按合同辦事,住邵氏的宿舍。

 

這可愁壞了李翰祥導演。

 

他當時已經是名滿亞洲的黃梅調電影大師,就是待遇一直上不去。

 

▲[貂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片,不僅拿大獎,零零總總算來為邵氏賺了3600萬

 

而李導演當時的工資才八千港幣一個月,簡直慘兮兮。

 

加之,他心心念念想要拍的[紅樓夢],卻被安排給別人執導。

 

和邵逸夫談錢,自然未果。於是1963年,李翰祥第一次出走。

 

1967年,60歲的邵逸夫再度創業,轉向新起的電視行,創辦了TVB。

 

而邵氏的大小瑣事呢,則由方逸華才操辦。

 

1957年,時年24歲的方逸華跟隨50歲的邵逸夫從新加坡到中國香港創業。

 

▲據傳入境紙上,方小姐的身份是邵逸夫的妾侍(香港地區直到七十年代才廢除妾侍制度)

 

從南洋當紅歌星到電影公司職員身份的華麗轉身,方逸華選擇的低調事業家之路。

 

如何操持這事業呢?

 

在邵逸夫身邊耳濡目染良久,方逸華走得自然也是慳吝之道。

 

在邵氏,方逸華從小職員做起,每天最早來,每晚最後一個離開。

 

她既是邵逸夫的紅顏知己,也是他的學生和事業上夥伴。

 

除了「摳」之外,方逸華也深知「爭財不爭氣」的道理。

 

1970年,邵氏遭受了一次大危機。

 

主將鄒文懷帶著當時邵氏的大牌男星王羽出走,自組嘉禾電影公司。

 

此後,嘉禾聯手李小龍,一時風光無兩。

 

據傳,是方逸華從中斡旋,以救急的名義和4萬元的高片酬,又把李翰祥導演找回了邵氏。

 

這次方逸華的誠意也算有個六七分吧。

 

為了拍[傾國傾城],李導要搭個大殿的布景,一個攝影棚是不夠的。

 

方逸華的大氣就體現在了這時,把兩個攝影棚打通供李翰祥導演使用。

 

不過也就這麼大方了一次。

 

重回邵氏的李翰祥也沒少在方逸華那裡吃癟。

 

有次拍戲,需要十個小朋友吹肥皂泡。每個人需要一根竹筒,可方小姐只批准了五根。

 

李翰祥越想越生氣,兩個小朋友共用一根,不衛生也不合理呀,索性罷拍。

 

難怪[三十年細說從頭]裡,李翰祥導演不忘吐槽和自嘲:

 

「當時許冠文的片酬是800萬,是800萬,不是800塊哦。而我演了幾天戲,連8毫都沒有。」

 

 2、無一例外,什麼都要省 

 

方逸華會在邵氏主管採購和財務管理,是邵逸夫欽點的結果。

 

據傳有一次,邵逸夫秉著他節儉的習性,拿著十塊、二十塊的本金去跑馬。

 

見怪,旁邊有個人一次賽馬竟然能拿得出萬元入注。

 

沒曾想,此人竟是自己公司的一名製片。

 

能有這麼多油水,看來貪汙腐敗了不少。要嚴整了。邵逸夫是這麼想的,他也這麼做了。

 

方逸華成了他事必躬親原則的最有力執行者。

 

她的慳吝做派,讓很多人聞風喪膽。

 

▲傳方小姐為了省錢買了二手威亞,導致一代傳奇男星傅聲從高空墜落,受傷

 

方逸華否認了,稱不是事實。

▲不過這虛虛實實的傳聞,還真被李翰祥拍在了[三十年細說從頭]裡戲謔了一下

 

在省預算這方面,方逸華真是箇中好手。她被稱為是cutting manager或「數字小姐」。

 

記得有一個導演拍戲,需要100個臨時演員。方小姐可是會在鏡頭裡一幀一幀地數,看夠不夠一百個人頭的哦。

 

鄭中基也提到,有一次拍動作片,預約了鋼絲組。拍完後向方小姐要錢,她執意不付。

 

因為在鏡頭裡,她只看到了飛來飛去的人,沒看到鋼絲。

 

這不是要穿幫嘛?得!劇組只得單獨拍了些鋼絲外露的鏡頭,給方小姐過目用。

 

這種節省,還體現在方方面面的細節裡。

 

有次拍完戲,她發現用過的雞蛋很多不見了。她會過問這些事情,因為雞蛋還可以回收再賣給餐廳。

 

和員工一起旅行,她會提醒不要拿冰箱裡的食物,自己外出買的比較便宜些。

 

而且全公司上下年末的紅包利是「新年發5000塊」的傳統被取消,且無一倖免。

 

這種能省就省的作風,一直延續到了TVB時期。

 

用作道具的麵包,能買便宜的就買便宜的;道具和戲服也是反覆利用。

 

▲愛看TVB和港片的大家,還記得被這公雞碗支配的恐懼嗎?

 

還是為了一個「省」字,TVB的故事多在棚內和香港地區本土拍攝,一年只有幾部(甚至沒有)真正的大製作。

 

張衛健之前曾吐槽過。

 

當時他參演的TVB版《西遊記》被爆賣了兩個億。

 

而他本人當時的人工,慘到只有八萬,大概三五千一集。和計程車司機的收入相當。

 

張衛健抱著「一集一萬,不算過分」的心態談薪酬,當然是未果。

 

於是第二部裡的齊天大聖換成了陳浩民。

 

無一例外,都是怨聲載道。

 

可跳出來客觀地看,她的摳和節省,卻也幫邵氏和TVB度過了一些難關。

 

沒有對預算的斤斤計較,可能就沒有TVB開張的本金;

 

1970年代,香港股市大低迷,很多香港地區民眾沒工可開。

 

看似低酬,但邵氏的基本工資還是養活了不少人。

 

 3、傳奇,終將落幕 

 

省,沒關係。最怕的是觀念跟不上。

 

清水灣的邵氏影城剛建成時,吸引了無數的電影人慕名而來。

 

這裡有最大最好的片場,有給新人無限的機會,被讚譽為「東方好萊塢」。

 

李翰祥的黃梅調、風月片、古裝片、張徹的武俠片、楚原的古龍改編以及桂治洪的奇案片和恐怖片,堪稱邵氏的巔峰期。

 

▲「邵氏出品,必屬佳品」,當時的邵氏可以說把各種類型電影玩到了極致

 

可是,邵逸夫和方逸華這對伉儷或許把錢看得太重,錯失了讓邵氏能夠持續向前發展的諸多時機。

 

比如,1970年代,李小龍回港時,他曾向邵氏開出一部一萬美金的片酬。

 

這遠遠超出邵氏2500元美金的預算,李小龍去了邵氏的對頭嘉禾,幾部片子下來爆火的景象自不必贅述。

 

還有1972年重回邵氏的李翰祥,拍了一系列賺錢的風月片和古裝片。

▲尤其是,因為[大軍閥]而演藝事業更上一層樓的許冠文

 

他曾拿著[鬼馬雙星]的本子,和邵氏談票房分紅。

 

一刀切的邵逸夫自然不會同意。這不,又給嘉禾送去了一員猛將。

 

而對影城內的自己人,邵氏也可以說是壓榨到了極點。

 

楚原作為拍古龍小說的一把好手,也不免會怨聲載道:

 

「電影界只要賣錢,做什麼錯事都對,反過來就罪大彌天,什麼事都錯。」

 

不成名的時候,有九個月的空檔沒戲拍,只要戲賺錢,就一個勁兒只拍一種類型。

 

有一天,楚原被方逸華叫進自己的辦公室。

 

人還未站定,方逸華就問:「你的[三少爺的劍]明天就要拍完了,後天開什麼新戲?」

 

就這樣,楚原一年不停地在片場裡工作了338天,連續3年(76、77、78年)共拍攝了16部片子。

 

而古龍小說的改編電影,就佔了15部之多。

 

這也難怪會有一波一波的電影人會紛紛離巢,因為不自由,也因為不公平吧。

 

1980年代,新藝城、嘉禾這些拍時裝片的公司更受歡迎。實景和更現代的故事深受好評。

邵氏攝影棚裡的虛假置景,已不再符合觀眾的需求。

而轉戰TVB電視戰場後,方逸華沿用的還是慳吝的作風和邵逸夫為主的大家長制。

 

慢慢地,電視終不敵網絡,TVB也漸漸不再是經典的樣貌了。

 

2014年,邵逸夫爵士逝世;2017年,方逸華女士退場。

 

這兩位邵氏和前TVB話事人的離去,是真的在訴說著一個輝煌時代的結束。

相關焦點

  • 邵氏電影帝國的世紀興衰
    香港影視巨擘邵逸夫107歲高壽逝世,留下無盡傳奇和唏噓,他一手創立的邵氏兄弟公司,從1948年成立到1986年停產
  • 她用45年熬死邵逸夫原配且趕走其子女,最終成功上位坐擁百億影視帝國
    11月22日,邵逸夫的妻子,邵氏影視帝國的第一夫人方逸華去世了,享年83歲。方逸華去世後,關於她的文章不少,內容基本上都是以下三種。1,方逸華,邵逸夫影視帝國的幕後英雄;在這些花團錦簇的讚美中,方逸華被神話成了邵氏帝國的第一功臣,說的好像是她一手締造了香港影視業傳奇一樣。
  • 《傳奇大亨》:演繹締造華語電影帝國的一代傳奇
    由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張翰工作室聯合出品,莊訓鑫執導,由張翰、賈青領銜主演,陳喬恩特別出演,宋軼、譚凱、劉長德、郭子千、姚卓君、孫瑋、周家怡聯合主演,以致敬中國電影先驅的年代大劇《傳奇大亨》將於今日登陸浙江衛視星空劇場,每周一到四22:00兩集連播,並同步在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優酷視頻全網熱播。
  • 邵氏電影的傳奇之路上,邵逸夫的大哥和二哥被新加坡首富先後逼走
    2014年1月17日,107歲的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逝世,各界紛紛哀悼,讚頌他的傳奇人生,邵逸夫是香港當之無愧的影視大亨,他旗下的邵氏兄弟出產了上千部的電影,他當年執掌的TVB王國是目前目前亞洲最大中文內容的供貨商,在香港有著近乎壟斷的競爭狀況,他自1957年來到香港,此後在香港影視界的競爭中他堪稱是遇神殺神
  • 邵氏兄弟發布未來兩年影視計劃,黎瑞剛重啟香港電影傳奇品牌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先生、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暨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先生、無線電視主席陳國強先生、香港及內地各大電影公司代表、和近百位影視紅星。邵氏此次發布的主控及參投項目跨電影、電視,開發、製作、投資全面展開。
  • 《傳奇大亨》:重溫第一代影視人的光榮和夢想
    這就不得不提到大型年代傳奇劇《傳奇大亨》,該劇講述了一代影視大亨「顧延枚」的傳奇人生,致敬了華語娛樂教父邵逸夫等一代中國早期影視拓荒者,並以此呈現出中國影視的百年變遷。 打破偏見,從熊孩子到傳奇大亨無縫銜接顧延枚這一角色以邵逸夫等那一代影視先驅為原型,由張翰飾演,觀眾聽到這個名字恐怕心裡咯噔了一下。
  • 邵氏電影帝國的覆滅:拒絕李小龍和許冠文,也拒絕了下一個時代
    這段時期邵氏電影各種大咖雲集,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邵氏的幾個知名導演也先後出走,這其中最先離開邵氏的是武俠片的開創者胡金銓,他到臺灣創業,先後導演了《龍門客棧》、《俠女》等經典的武俠作品。但是因為張徹的支撐,以及後來由楚原加古龍的創作模式,這段時期的邵氏電影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
  • 懷舊影視:邵氏電影合集300部+,重溫港臺經典
    到1970年代中後期起,鄒文懷另立嘉禾電影,加上1980年代新藝城的興起,漸漸侵蝕邵氏的票房。邵逸夫逐決定轉投新興的電視行業。邵氏從此減產,租出或賣出院線,更將邵氏影城的地皮租予旗下無線電視。1987年邵氏正式停產,此前邵氏共推出逾1000部電影,亦最少獲得三十個本地和國際電影獎項。
  • 傳奇古裝劇《帝國黃昏》先導MV曝光
    傳奇古裝劇《帝國黃昏》先導MV曝光 時間:2021-01-07 20:13:07來源:網易作者: 改編自小說《絕版恭親王》的傳奇古裝大戲《帝國黃昏》於3月21日在北京舉行媒體見面會。除了導演胡玫,製片人於正之外,演員陳曉、林鵬也同時亮相。
  • 紀念邵逸夫先生逝世7周年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上海商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多年來,邵逸夫捐助數以百億計款項,為內地、香港兩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1974年獲英女王頒發CBE勳銜。1977年獲英女王冊封為爵士。2014年1月7日(農曆2013年12月7日),邵逸夫先生逝世。2014年1月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逸夫清晨在家中去世,享壽107歲。
  • 龍的圖說 李小龍影視人生33個瞬間(紀念李小龍誕辰75周年)
    他的影響力遍及全球,他的作品也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褪色,反而更加受到功夫片影迷的推崇,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影迷,是當之無愧的傳奇巨星。  李小龍傳奇的一生已經有很多著作和影視作品來表現了,本文也就無需多言。在李小龍相對短暫的人生中,卻有著極為精彩的影視生活,因為是父親是粵劇名角,所以他自幼就出演過電影。之後在美國讀大學,因為功夫出眾,不僅開館授徒,還自創武術「截拳道」。
  • 那個刀光劍影與風月桃色並存的年代 邵氏經典電影
    按說80後大多是看90年代港片長大的,但鼎盛於70年代的邵氏片就有些就遠了。
  • 邵氏風月片:中國最後的情趣美學
    -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Logo,取自「Shaw Brothers」 首個英文字母 - 作為香港電影的傳奇代表,「邵氏電影」曾以數量驚人的出產及獨具特色的電影文化聲震海內外- 部分邵氏經典 - 時間要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彼時,邵氏家族兄弟幾個剛剛在新加坡成立了「天一公司」,邁出了躋身影視行業的第一步。
  • [廠商]MJ周年紀念副本 加入帝國拿超級獎勵
    前一期的MJ特色副本已經成為所有帝國玩家最摯愛的經典副本沒有之一,達到無可替代的地位。在麥可·傑克遜(Michael Jackson)逝世一周年之際,《帝國OL》隆重推出MJ周年紀念副本,其獎勵將超越所有副本,可玩度超高,全民皆可參與,註定會在帝國玩家心中達到新的高度,你還在猶豫什麼,加入帝國,參加萬人著迷最經典的副本活動,拿無與倫比的超級獎勵,在遊戲中通過「菜單-活動」選項即可參與!
  • 邵逸夫傳奇:4個兒女全斷絕關係,200億遺產誰也不願繼承
    邵逸夫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他的一生卓越輝煌,各種榮譽桂冠加身。他是香港娛樂圈教父,是華語影視大亨,一手創辦了香港的影視帝國。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身邊不斷有花紅柳綠,感情生活自然也不會歸於平凡。但他的家庭卻讓人唏噓,不同於平時中人們所見的豪門爭產大戰。「南徵北戰」幾十年,一手創下影視王國,死後4個兒女卻無人願意接手,還一度和兒女斷絕父子關係。
  • 迪士尼的秘密:從動畫王國到影視帝國
    沒想到迪士尼竟然與其他影視公司也有這麼大的差距。真可怕!我們所熟悉的動畫王國,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熟悉而又陌生,儼然一個影視帝國。帝國統治力二牛爸五年來翻看全球票房排行榜無數次,卻沒注意到BV(就是迪士尼的子公司博偉)出品的影片佔TOP100的27部(27%),TOP50的16部(32%),TOP20的9部(45%),TOP10的5部(50%)。我的天呀!什麼叫統治力?就是其他5大製片公司加起來,瓜分剩下的部分。今天股市,迪士尼市值1594億美元。那個富得只剩下錢的萬達市值多少呢?
  • 邵氏電影的傳奇年代--港產片黃金時代的光影記憶
    而像張徹之類的原本是拍攝其它類型影片出身的導演也嘗試過歌舞片的拍攝,如張徹的《大盜歌王》、卜萬蒼的《一夜風流》、李翰祥的《江山美人》等。  而五六十年代在香港非常流行的黃梅調電影,也可以說是歌舞音樂片的一種衍生,因為黃梅戲本身就是從歌唱中衍生出來的。
  • 《傳奇大亨》白手起家締造華語電影帝國 張翰:這不僅是中國的傳奇...
    《傳奇大亨》白手起家締造華語電影帝國 張翰:這不僅是中國的傳奇故事 作者:劉意 2017-10-14 09:31   來源:瀋陽晚報
  • 邵氏電影這二位導演功不可沒
    1963年,李翰祥執導的《梁山伯與祝英臺》更是在臺灣連播三個月,狂攬800萬臺幣的電影票房,掀起了黃梅調電影潮流,然而李翰祥最為人稱道的卻是清宮片,李翰祥耗費諸多心血,嚴謹製作的清宮歷史傳奇03.李翰祥與張徹初次碰撞,針鋒相對美術出身的李翰祥,在香港成名時,張徹還是一個從臺灣來到香港的落魄青年,但其實在那個時候
  • 香港影星嶽華去世,曾是「邵氏一哥」
    圖/東方IC嶽華(1942.07-2018.10),原名梁樂華,香港影視演員。生於上海市,原籍廣東中山,1962年赴港,1963年考入南國實驗劇團。1966年成為邵氏電影公司籤約演員。嶽華憑藉一系列邵氏電影走紅,無論文戲、武戲還是諧戲都能輕鬆駕馭,飾演了大俠、和尚、帝王、平民等許多角色,成為邵氏電影的「票房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