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職場人曾經有沒有過這樣一個問題:給領導送禮要注意什麼?
影視劇《神探狄仁傑3》中有這麼一個片段:
揚州刺史崔亮想向和狄仁傑一起來查案的工部尚書打聽狄老對邗溝翻船案的看法,在狄老稱病崔亮登船拜訪時,送給進士出身的尚書一柄價值萬金的晉代顧愷之的古扇,並以自己不通書畫,拿著這扇子是明珠暗投,朋友所贈不知價值等為由博得上司的歡心,成功獲得自己想要的情報。
當然,做事滴水不漏的崔亮也沒有忘記大領導,雖然他知道大領導表面在稱病實則微服私訪去了,但還是以探望之意給狄仁傑送了千年老參、雪蛤等滋補之物以及公家的銀子3000兩,體現下屬的「一片孝心」。
撇開這整件事都在狄仁傑預料之中的情節不談,崔亮這波操作這完全稱得上是給領導送禮的教科書了。因為這他的整個表現完全符合了送禮的幾大要點:「禮物在精不在貴」「時機恰當」以及「話術到位」。
一、禮物在精不在貴
送禮,禮物怎麼挑是最重要的一步,哪怕時機再恰當、話說得再好聽,禮物本身不行會導致整件事情的失敗。
以前送禮送紅包、再後來送卡,現在這個時代人情的價值多於現金,不講究直接送錢,而且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送禮總希望領導看在自己人比較不錯,比較懂事的份上給自己謀取相應的好處,所以如何把合對方心意的禮送得體體面面讓領導心裡踏實就顯得無比重要。
這就需要在領導身上下功夫,觀察一下領導日常的喜好、習慣、背景,也可以向靠得住的熟人打聽。
比如崔亮知道進士出身的尚書定然喜歡讀書人都好的那一口,從名家大家的書畫入手挑選肯定不會出錯,而作為資深書畫愛好者,尚書大人也很識貨,他一看就知道崔亮送的禮物值萬金,對下屬小崔也有了不小的好感。拿人手軟,尚書也不好拒絕小崔打聽消息的要求。
這樣投其所好到領導擅長的領域,領導也能知道這禮物究竟價值幾何,送禮事半功倍。
二、時機恰當
禮物到位了,時機不恰當也等於白忙活。
什麼是恰當的時機?那就是要想領導所想急領導所急。比如崔亮的大領導有恙他就送了大領導一堆貴重的補品還有銀子,行為舉止一點錯都挑不出來。
在我們給領導送禮的時候,如果領導家有什麼事情發生也可以幫著想想門路,當領導自己有不小的事情要處理時,再去送禮,領導雖說不會拒絕,有什麼事情也會幫著辦。
但是他極有可能會認為你這人缺少眼色,辦事過程中不會盡心盡力,也不會幫著爭取就是了。
三、話術到位
這個想必不用多說,送禮不能說自己來送禮,禮物拿出手時要儘可能的把自己姿態放低放低再放低。
畢竟領導都是「老油條」,這樣放低姿態也會博得他的好感,畢竟求人辦事還要理直氣壯,態度上就已經差了一大截,具體話術就在這裡不贅述了。
總的來說,送禮有講究,挑選需謹慎,實際要恰當,話術避踩雷。
大家有什麼送東西給領導的經歷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是廈九九,前世界500強/上市公司品牌總監,廈九九寫作賦能學院創始人,個人品牌變現顧問,《撐過去,你終將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