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如果2018年「九合一」選舉算是臺灣地方層面的第一次「庶民起義」,那麼2020年1月這次選舉就是在「大選」層面的第一次「庶民起義」。「庶民起義」可謂臺灣社會變化中的一種新的脈動。今天「庶民起義」不成功,並不意味著這種現象將來就沒有了,更不意味著「庶民起義」將來也不會成功。只要中國大陸依然維持著經濟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而臺灣不能處理好兩岸關係並與大陸整合發展,臺灣就將繼續邊緣化,「悶經濟」就將繼續「悶」下去。將來會有更多的庶民,包括今天那些尚可「小確幸」的年輕世代,都將會「經濟覺醒」,並將會從「經濟覺醒」走向「政治覺醒」。但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可能還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
唐永紅對中評社說,國民黨以及藍營的其他政黨在兩岸關係方面現在面臨著路線取向問題。如果藍營政黨簡單地認為,敗選主要是源於兩岸路線問題,為了選票就必須接受當前民眾的政治主張,那麼它們就有可能「綠化」,因為那實質上就是接綠營政黨的政治主張。但這種「拿香跟拜」的做法將難以讓藍營政黨拿回執政權。引領民意比順應民意更為重要。藍營政黨要去思考,找到正確的理念,建立自己的論述:既能夠讓臺灣民眾接受,又區別於民進黨的主張;還要去大力普及、推廣,讓臺灣民眾逐漸地認知、接受。民進黨等綠營政黨執政不彰,民眾「覺醒」,國民黨等藍營政黨才有拿回執政權的希望。
唐永紅對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並不樂觀。他認為民共之間的主要的根本矛盾,就是在兩岸關係性質定位與發展取向上的矛盾,總體上是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2016年以來,蔡英文不僅沒有接受「九二共識」或其核心意涵,而且推動經濟「脫中」、文化「去中國化」,推進其所謂「國家正常化」的「臺獨」分裂目標,並呼籲形成國際聯盟、企圖利用國際勢力以達成政治目的,已導致兩岸關係對抗發展。接下來4年期間的蔡英文當局很可能讓兩岸關係對抗發展進一步升級。如果大陸堅定捍衛《反分裂國家法》,按照《反分裂國家法》的要求行事,一旦美臺之間的相互利用觸碰到《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越過其劃定的紅線,臺海和平就有可能生變。
【來源:臺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