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教授唐永紅:未來四年兩岸關係不樂觀,臺海和平有可能生變

2021-01-18 瀟湘晨報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在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如果2018年「九合一」選舉算是臺灣地方層面的第一次「庶民起義」,那麼2020年1月這次選舉就是在「大選」層面的第一次「庶民起義」。「庶民起義」可謂臺灣社會變化中的一種新的脈動。今天「庶民起義」不成功,並不意味著這種現象將來就沒有了,更不意味著「庶民起義」將來也不會成功。只要中國大陸依然維持著經濟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而臺灣不能處理好兩岸關係並與大陸整合發展,臺灣就將繼續邊緣化,「悶經濟」就將繼續「悶」下去。將來會有更多的庶民,包括今天那些尚可「小確幸」的年輕世代,都將會「經濟覺醒」,並將會從「經濟覺醒」走向「政治覺醒」。但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可能還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

唐永紅對中評社說,國民黨以及藍營的其他政黨在兩岸關係方面現在面臨著路線取向問題。如果藍營政黨簡單地認為,敗選主要是源於兩岸路線問題,為了選票就必須接受當前民眾的政治主張,那麼它們就有可能「綠化」,因為那實質上就是接綠營政黨的政治主張。但這種「拿香跟拜」的做法將難以讓藍營政黨拿回執政權。引領民意比順應民意更為重要。藍營政黨要去思考,找到正確的理念,建立自己的論述:既能夠讓臺灣民眾接受,又區別於民進黨的主張;還要去大力普及、推廣,讓臺灣民眾逐漸地認知、接受。民進黨等綠營政黨執政不彰,民眾「覺醒」,國民黨等藍營政黨才有拿回執政權的希望。

唐永紅對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並不樂觀。他認為民共之間的主要的根本矛盾,就是在兩岸關係性質定位與發展取向上的矛盾,總體上是不可調和的敵我矛盾。2016年以來,蔡英文不僅沒有接受「九二共識」或其核心意涵,而且推動經濟「脫中」、文化「去中國化」,推進其所謂「國家正常化」的「臺獨」分裂目標,並呼籲形成國際聯盟、企圖利用國際勢力以達成政治目的,已導致兩岸關係對抗發展。接下來4年期間的蔡英文當局很可能讓兩岸關係對抗發展進一步升級。如果大陸堅定捍衛《反分裂國家法》,按照《反分裂國家法》的要求行事,一旦美臺之間的相互利用觸碰到《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越過其劃定的紅線,臺海和平就有可能生變。

【來源:臺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港媒:臺灣2020大選是決定未來五至十年臺海和平安全的十字路口
    儘管外界相當好奇親民黨、「時代力量」手中最後的兩張「門票」將如何使用,也對藍營整合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但島內主流輿論均認為,郭、柯雖不選,仍將在2020選舉中扮演一定角色,依然有影響甚至左右選情的實力。由此可見,雖然2020選舉藍綠對決、韓蔡對決的主線已經逐漸浮現,但藍綠以外各股政治勢力的競爭與合作、第三勢力和中間選民的選擇,都會讓此次選舉成為2000年以來最為複雜詭譎的一次。
  • 智庫專家為臺海局勢提建言,港媒:兩岸關係發展前景不悲觀
    由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承辦的「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於19下午在上海舉行。會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邀請到來自大陸、臺灣和香港三地的二十幾位兩岸關係專家學者就臺海局勢、兩岸關係以及拜登政府對華戰略與政策走向等議題發表觀點看法。
  • 兩岸專家共話臺海局勢
    圖為「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板塊節目錄製現場。主辦單位供圖「《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不是擺設。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若有人鋌而走險、觸碰底線,大陸會毅然採取必要手段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表示。
  • 兩岸專家共同解讀臺海局勢:反分裂與和平發展是主軸
    《思·享2021》「臺海局勢與兩岸關係」板塊錄製現場。 主辦方供圖「民進黨推動兩岸經貿脫鉤,既違背了兩岸民眾的意志和利益,也不符合兩岸經貿發展規律。」上海市臺灣研究會會長嚴安林日前在北京表示,唯有通過發展兩岸關係,臺灣才能解決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問題。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編輯:拾遺眾所周知,自從蔡英文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就面臨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大陸積極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國際社會也將重視的目光紛紛投向臺海兩岸。近日,就和平統一有多大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兩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和平統一可能性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舉辦。在年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據悉,王在希指出,有三個原因表明當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跌宕2019】臺海大勢:指方向定路徑 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跌宕2019(一)大勢:指方向定路徑 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臺海網1月4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在跌宕起伏中,2019年兩岸關係曲折前行。兩岸各界不再"只經不政"地迴避政治議題,而是進行坦誠交流,邁出了可喜且重要的第一步。  國民黨前主席 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洪秀柱:兩岸之間和平第一,這個和平是很重要的,我們未來的統一當然也是我們的目標。可是在現階段而言,我們希望對兩岸之間,有個穩定的和平的發展,也是臺灣老百姓目前最需要最期許的。
  •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雲」論維護臺海和平與融合發展
    北京、上海、臺北、臺南四地會場的逾60位兩岸關係研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展開研討。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以視頻連線方式在「雲端」舉行。北京、上海、臺北、臺南四地會場的逾60位兩岸關係研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展開研討。圖為北京會場。
  • 專家:呼籲臺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國」 主張和平統一聲音已減弱
    【專家:呼籲臺灣承認「兩岸同屬一國」 主張和平統一聲音已減弱】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12月19日下午通過線上方式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他認為,中國大陸可以更加從容自信的處理臺灣問題,也更有條件採取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臺海政策。
  •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 未來何去何從?——專訪臺灣...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 未來何去何從?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
  • 港媒:兩岸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 也無必要回到過去
    「兩岸關係回不去了。」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兩岸之間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不僅是指兩岸無法像以前一樣交流、合作、和平發展,還有對兩岸最終可能走向兵戎相見的憂慮。再過一周,民進黨又將再執政四年,很多人預測兩岸關係不會變好,只會更壞。一方面,民進黨「親美抗中」政策將會延續、「臺獨」切香腸會愈切愈深;一方面,大陸民眾警覺、厭惡「臺獨」,「武統」聲浪高漲,兩岸民意隨時再現激烈對撞。
  • 臺海觀潮|臺灣民眾渴望和平 認為應避免戰爭
    臺灣在中美臺三角戰略互動中角色與地位,其所擁有權力資源,更是屬於極度不對稱權力結構關係,不具有相對政治自主性。 隨著川普政府反中路線建構,更是激勵泛綠政治聯盟反中論述及路線飆漲,連帶刺激臺灣社會反中政治氛圍。中美關係緊張,連帶衝擊臺海情勢,解放軍近來更是動作頻頻。
  • 一個中國是海峽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評《兩岸關係40年曆程...
    上篇共6章,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分別概述6個時期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是縱的敘述;下篇共9章,前8章分別從兩岸政治關係、協商談判、經濟關係、文教交流、社會交往、涉臺法律事務、兩岸涉外事務和臺海軍事安全深入展開,是橫的敘述。最後一章是全書總結,概述了40年兩岸關係的主要特徵和重要啟示。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圖為年會現場,「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中國臺灣網 李柏濤 攝)中國臺灣網北京12月5日訊(記者李柏濤、王婉涵) 2020註定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無法被遺忘。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幹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
  • 王在希:不動用武力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
    王在希說,今年以來,隨著疫情在海峽兩岸乃至全球爆發,加上中美關之間鬥爭衝突不斷,民進黨當局乘機加快「臺獨」分裂步伐,臺海形勢出現深刻變化,兩岸關係到了近七十年來的最為嚴峻的時刻。美國大選前,川普為了遏制中國和平發展、延緩中華民族復興進程,頻繁打「臺灣牌」。
  • 謝鬱: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態勢
    一邊是川普政府密集出手狂打「臺灣牌」,頻頻挑戰中國主權紅線,中美關係急速惡化。另一邊是蔡英文當局全力配合美國,倚美謀獨抗中,兩岸互信互動基本為零,對立對抗升至歷史新高,臺灣海峽從風高浪急演進到兵兇戰危。12月中旬,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民主黨拜登確定勝選,對選後的中美戰略態勢與兩岸關係走向,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
  • 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大陸決定「武統」?
    在目前臺海局勢緊張局勢下,臺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走向到底怎麼看?害不害怕?民進黨和一眾綠營支持者還要叫囂「臺獨」,繼續升高兩岸對抗嗎?蘇貞昌之流真要拿掃把抵抗解放軍嗎?國臺辦前高官曝3關鍵:和平統一可能性喪失》的報導,嚇壞很多臺灣人。這篇報導全文如下——大陸武統臺灣機率多高?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3點分析,民進黨現在和美國勾結,導致臺海局勢生變,兩岸現在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
  • 智庫論壇學者論兩岸關係前景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13日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兩岸與會學者表示,今後一段時間臺海可能處於築底階段。在這個階段,大陸的誠意善意、對臺大政方針沒有改變。兩岸融合發展路線契合當前整個世界的兩個大局這個新時代的大潮流上,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展現了光明的前景。
  • 洪秀柱微博首發聲:「心繫兩岸和平」
    開通微博後,洪秀柱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微博視頻,在配文中表示自己「心繫兩岸和平」。視頻中洪秀柱提到,兩岸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夠互相理解和認識。可是民進黨並沒有這樣做,但是島內依然有像洪秀柱這樣的人,在為兩岸關係做出自己的貢獻。
  • 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大陸不應再「手軟」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越來越渺茫民進黨當局上臺來,臺灣政治環境極為惡劣,不少年輕的臺灣民眾被民進黨當局所洗腦,年紀大些的迫於島內白色恐怖「不敢大聲說自己是中國人,有著強烈回歸大陸願望的大多都是老一輩。近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指出: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在早些時候,他就曾發表文章表示,大陸對臺政策如果只是政治談判,不動用軍事武力的話,是很難達到兩岸統一。針對兩岸關係他提出「以戰逼和,以武促統」。
  •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中國焦點面對面)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臺海局勢引擔憂,未來何去何從?  ——專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  中新社記者 鄭巧  近日,兩岸舉辦了系列活動,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各界表達了對祖國統一的高度期待。美對臺軍售、民進黨當局推動謀「獨」行徑、解放軍軍機繞臺,當前臺海局勢引發擔憂,未來兩岸關係又將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