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聽過網絡上這麼一句流行語,叫做「防火防盜防閨蜜」。
按理說閨蜜是自己親近的人,為什麼要防呢?
正是因為閨蜜是熟人,認為自己了解,所以少了一份防備心,結果被閨蜜乘虛而入。
這句話,也就說明了,在現實中,背後捅刀子的,往往都是熟人。
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歷史上還是頻頻上演。
比如「大意失荊州」的關羽,他之所以失荊州,內因大家都知道,就是關羽太過自負,輕敵冒進,結果被東吳偷襲了大後方,敗走麥城,兵敗被殺。
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外因就是,如果你是熟讀三國的人,可能都知道,就是被熟人背後捅了刀子。
那背後捅關羽刀子的人是誰呢?
對,就是糜芳和傅士仁。
關羽平日裡就比較自負,能入他法眼的人很少,據說看他看得起的只有六人,劉備、張飛、趙雲、諸葛亮,徐晃,張遼。
所以,在蜀漢集團,他與同僚之間的關係並不好,自然也就看不上糜芳和傅士仁。
這二人特別是糜芳,他是劉備糜夫人的親兄弟,也就是劉備的小舅子,算得是皇親國戚,對關羽輕慢自己一直都是耿耿於懷。
恰巧,關羽北伐襄樊時,命令此二人負責後方穩定和糧草供應。
兩人本來就對關羽心存不滿,所以在做事時都不盡心盡力。
關羽知道後放出狠話:回去之後,一定要狠狠懲治他們。
這二人得知後,恐懼不安,是又害怕有生氣。
恰巧,此時孫權有派人去誘降二人,兩人內心更加動搖。
於是,東吳呂蒙偷襲荊州時,二人不戰而降。
大後方被偷襲,關羽迅速回撤,最終敗走麥城。
可以說糜芳、傅士仁丟了荊州,是關羽敗走麥城的誘因。
這二人都是關羽的熟人,就這樣在關羽背後捅了刀子,可謂是防不勝防啊。
這種例子在歷史上很多,在現實中也不少見啊,比如職場中的同事,生意上的合伙人。
正是因為他們是自己的熟人,了解自己的軟肋,而自己卻少了一份防備心,所以最容易一擊致命。
所以,老話說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還是很有道理的,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