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大哥為何見死不救,曹操給了我們答案

2021-03-05 歷史寫實

《三國演義》作為最受歡迎的古典小說之一,其中有很多家喻戶曉的故事被廣為流傳,尤其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的故事更被傳為佳話。說三國中那個人物最成功,有很多人會說司馬懿,因為司馬懿熬死了三國所有的高手,最後坐收漁翁之利,其實在關羽面前司馬懿這些都算不得什麼。這時候會有人想關羽不是下場每場慘嗎?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關羽雖然死的慘,但是他卻活在了所有人的心中,最後還被神化,各地修建關羽廟。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劉關張三人是好兄弟,儘管在正史中並沒有「桃園三結義」這樣的故事,不過三人情同兄弟是一點不假的,而關羽被曹操俘虜之後,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最終回到劉備身邊,可見關羽對劉備那真是挑不出毛病。那麼劉備對關羽能不能挑出毛病呢?很多朋友立馬就會想到關羽敗走麥城時的情況,當時是關羽一生的滑鐵盧,然而劉備卻在四川安坐中軍帳,莫非他對關羽能力太多自信,最終劉備沒救關羽,而關羽就這樣被東吳所殺了。

很多人都把關羽的死歸結到關羽的大意和大罵孫權的那句''虎女焉能嫁犬子''上,而忽略了很多的客觀事實。當時的時局是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曹魏的實力大於蜀吳的總和,如果蜀國吳國不能精誠團結的話,就會導致兩方逐一被曹魏所滅。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三方正在難得的修養階段,基本都是在休養生息,沒有戰事發生。而關羽卻主動發動襄樊之戰,進攻曹軍,關羽的這步棋就已經把自己置入了危險之中。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借孫權的荊州不還,又剛剛得到益州實力發展的很快,已經讓孫權很忌憚了。孫權早有吞併益州的想法,此時劉備搶先得到,已經讓孫權對劉備大為不滿,現在關羽又想得到更多的地盤,眼紅的孫權自然不會看著關羽做大,所以一直在想找機會幹掉關羽,關羽一直對東吳非常不屑,以為孫權不會在他背後偷襲他,所以放鬆了警惕,最後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只會失敗。

劉備為什麼不救關羽,自古以來被許多人分析過,大多數人從劉備自身上說,甚至有的人說劉備狼心狗肺、虛情假意,甚至還有人分析說劉備就是想要關羽死,所以故意不救他,然而要真正分析劉備此舉,還要從當時的歷史情況來說。公元219年,劉備前期的運氣很好,他在漢中之戰打贏了曹操,從此實力飆漲,然而後期劉備運氣突然沒了,他手下的重要謀士法正去世了,這是劉備的巨大損失,而且跟著關羽的襄樊之戰又敗了,這一年對劉備而言,是先喜後憂的,結合這樣的背景,我們可以分析他不救關羽的原因了。

當時劉備剛剛得到益州,腳跟還沒站穩,即使站穩腳跟也無力對抗孫權和曹操兩方的同時攻擊。如果強行援救被曹操和孫權夾擊的關羽,很有可能被兩方徹底消滅。再者說關羽丟掉荊州已經讓劉備失去了一個重大軍事基地,按軍法懲辦也是死罪,劉備更沒有必要去救他。劉備不救關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的那句'' 外結好孫權, 內修政理''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也就是對外一定要和孫權聯盟抗曹,對內管理好內政,關羽得罪孫權已經嚴重的影響吳國蜀國的聯盟,而後來曹操在關羽死後,在下葬關羽,為其立碑時,表示關羽的死是他的剛愎自用也是無奈之舉。

劉備為了蜀國的大業,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好兄弟關羽戰死,在他心裡或許對關羽說:「對不住了,兄弟,只能委屈你孤軍奮戰了!」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經路過馬超封地,為何沒得到支援?
    三國時期,名揚天下的蜀國老將關雲長,前段時日才做出水淹七軍,活擒于禁的壯舉,赫赫威名震動華夏,連曹操都不得不避其鋒芒,在考慮要不要遷都。但沒過多久,形勢便急轉直下。先是襄樊久攻不下,緊接著就接到噩耗,荊州被東吳呂蒙偷襲了。
  • 關羽敗走麥城,為什麼身邊只有數十騎跟隨?其實原因很簡單
    我們之所以欽佩關羽,不單是因為他勇猛無比,更因為他十分忠義。在被曹操俘虜之後,關羽仍然「身在曹營,心在漢」,最終還是突破險境回到了劉備的身邊。可就是這樣一位忠肝義膽之人,在他敗走麥城的時候,身邊卻只有數十騎跟隨,這究竟是為什麼?
  • 關羽手下數萬精兵,為何敗走麥城之時,身邊只剩十餘騎?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關羽乃「義絕」之人,敗走麥城時,為何主動向孫權投降?
    三國演義中的三絕,諸葛亮和關羽的評價沒有出現爭議。根據《三國志·吳範傳》的記載,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卻曾主動向孫權投降:「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關羽的一生是忠義的代表,可為何關羽在關鍵時刻,投降了孫權呢?關羽乃「義絕」之人,是劉備最鐵桿的兄弟,為何主動向孫權投降,是關羽貪生怕死,還是另有原因?
  • 關羽為何敗走麥城,只因來了三次「例假」?
    按照諸葛亮之《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一旦「天下有變」,關羽可率領「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與劉備的「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形成兩路夾攻之態勢。「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如果這個構想得以實施,那麼,就該曹操鬱悶了。  當然,這只是諸葛亮的一廂情願罷了。且不說江東的老孫家對荊州垂涎已久,如果在背後來那麼一下子,劉備陣營該如何應對。
  • 關羽敗走麥城,根本原因為敗給自己!五點教訓值得管理者鏡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進取漢中,七月自稱漢中王,擢升關羽為前將軍。同年秋夏之交,關羽發動襄樊之役,圍攻曹操大將曹仁於樊城。其時連降大雨,漢水暴漲,關羽水淹曹操七軍,降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網絡插畫:關羽水淹七軍關羽北伐襄樊為呼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意圖一舉把曹操勢力趕走。結果造成後方空虛,荊州被東吳乘機襲取,留下敗走麥城的千古遺憾。
  • 關羽敗走麥城,人盡皆知,但後面的故事老師卻沒有告訴你?
    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後以"走麥城"喻陷入絕境。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演出了一場千古悲劇。麥城因此聞名中外。我們來分析一下關羽之前做了什麼等一系列外部原因,會導致慘敗呢?呂蒙
  • 同樣說不,關羽敗走麥城,司馬懿全身而退,說「不」有何技巧?
    我們生活當中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比如說你跟老婆約好了,某個紀念日晚上吃個燭光晚餐,結果臨到下班了,你的老闆突然間跟你說,今晚你得加班,加班4小時,這時你怎麼辦?或者說你辛苦工作一年了,年終獎拿了3萬塊錢,正準備拿著錢出去旅遊去,你好朋友來了說家裡有點急事,借我3萬塊錢,你借不借?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能救為何不救?六個字說明一切
    公元219年7月,關羽進攻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率軍前來支援。當時恰逢南方雨季,洪水泛濫,關羽用計水淹于禁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殺,關羽率大軍圍困樊城。樊城守將曹仁一面做好破釜沉舟的準備,一面向曹操求援。曹操了解到樊城的戰事之後,知道關羽勇武,打算避其鋒芒 ,此時帳下謀士司馬懿獻計:「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
  • 關羽敗走麥城時,距離蜀漢的益州不到20裡,為何劉備卻不去救?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關羽敗走麥城,面臨著死亡之時,劉備只在距離他不到20公裡的益城,但是卻不去相救,這是為何呢?公元219年之時,關羽帶兵北伐曹魏,並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鬥中,關羽圍曹仁,擒于禁,斬殺龐德,意氣風發。但是,上天並未讓他得意太久,因為不久之後,關羽便迎來了死亡。在關羽威震華夏之後,東吳趁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
  • 關羽為何投降曹操
    而實際上,所謂關羽降漢不降曹在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是完全不能成立的藉口,而且還是錯誤的藉口。第三,所謂一得到劉備的消息就要離開曹操,也是子虛烏有的藉口。這個問題,將是我們下面重點談到的關羽投降曹操的核心問題。如果關羽說知道劉備消息後,就會離開曹操,則表明當時已經知道劉備沒有死亡,而只是不知道逃奔何處了。那麼,以關羽對劉備的忠誠,他在下邳完全可以選擇不投降曹操。
  • 刻畫關羽形象的巔峰之作《走麥城》
    比起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無力回天,「走麥城」尤為令人遺憾,因為關羽牌面其實不錯,卻落得最悲慘的結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走麥城》分冊,讓人每看一次就唏噓不已。咱們來細細品品——趙宏本大師筆下的封面彩圖,赤兔馬兒已顯疲態,而關羽仍然氣概不減,敗軍之將猶敢言勇,大約就是這個狀態。
  • 關羽敗走麥城,孫權為何下令就地處死?只因關羽說錯了話
    關羽一生中被擒了兩次,可是第一次被曹操擒,得到了禮遇,第二次被孫權擒,作為盟友的他,直接下令斬殺關羽,為什麼孫權寧可破壞聯盟,也要殺了關羽呢?當年關羽和劉備被曹操給打散了,這時候關羽為了兩位嫂嫂的安全,只能暫時投降了曹操,然而他的心裡始終沒有忘記大哥劉備,不論曹操贈送美女金錢,還是赤兔馬,都沒能打動關羽。關羽為了報曹操的恩德,替他殺了袁紹的顏良文丑。
  • 名家講堂:易中天《品三國》34集 敗走麥城
    上一期講到,由於曹操和孫權兩個集團暗中勾結,使關羽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關羽只好從襄樊前線撤退,敗走麥城。結果是關於被俘,然後被殺。關羽之死,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遺憾。一個曾經是一等一的英雄,最終卻是這樣的下場。 那麼,在劉備集團當中,到底誰該為關羽的死負責任?
  • 俗語「防火防盜防閨蜜」,關羽敗走麥城,背後竟也是熟人使壞
    比如「大意失荊州」的關羽,他之所以失荊州,內因大家都知道,就是關羽太過自負,輕敵冒進,結果被東吳偷襲了大後方,敗走麥城,兵敗被殺。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外因就是,如果你是熟讀三國的人,可能都知道,就是被熟人背後捅了刀子。那背後捅關羽刀子的人是誰呢?
  • 關羽為何敗亡?主席一句話直指要害,竟全是諸葛亮的過錯
    看過三國題材文學作品的人都知道,諸葛亮用兵如神,關羽威震華夏,水淹七軍時,蜀漢幾乎馬上就要實現一統中原的偉業了。然而因為盟友吳國的背刺,使得關羽兵敗身死,蜀國也就此由盛轉衰,屬實一件憾事。 後世評價,關羽被背刺,完全是因為他太過傲慢,得罪於孫權,但是,同樣是用兵如神的偉人,卻一語道破:關羽敗走麥城,完全是諸葛亮在戰略決策上出現了瑕疵。
  • 關羽敗走麥城,這兩人任選一個,都可以救出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北攻樊城,曹仁堅守,不敢出戰,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樊城,遇到秋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于禁被擒,龐德被殺。 隨即,曹操採用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勾結孫權,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隨即兵敗。
  • 投降孫吳,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的麋芳,最後是怎樣的結局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大勝曹軍。此時東吳趁機謀劃,襲取荊州。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南郡太守糜芳的叛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關羽向來和糜芳不和,對其有些輕慢。不僅如此,關羽北伐,負責供應後勤軍糧的傅士仁,與關羽也不和。由於北伐前線軍情甚緊,後勤供應很緊張,關羽治軍很嚴,傅士仁經常遭到斥責。因此到呂蒙渡江後包圍駐紮在公安的傅士仁,稍微勸說引誘,傅士仁便投降了。呂蒙帶著傅士仁來到江陵城下,勸說糜芳投降。糜芳一來恐懼關羽回來找他算帳,二來膽小怕死,儘管全城將士沒人願意投降,糜芳最終還是投降了孫吳。關羽的北伐大軍家屬大都在江陵城。
  • 關羽赫赫威名,最終一敗塗地敗走麥城,誰該為關羽的死負責?
    而在三國當中,關羽一直都是人們所喜愛的人物之一,作為武將他能徵善戰,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同時作為臣子對劉備忠心耿耿,寧可千裡走單騎也要選擇回到劉備身邊。如果說硬要給關羽找「黑料」,大意失荊州就成為了他的「黑歷史」。但是這失荊州的責任真的就在於關羽嗎?接下來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 關羽敗走麥城為什麼身邊只有數十騎跟隨?兵士們都去哪了?
    劉備敗徐州是這樣,曹操敗赤壁也是這樣,到了關羽走麥城時同樣也只有了數十騎跟隨……那數萬士兵都去哪了?是跑了?還是都戰死了?今天我們就來借關羽走麥城來說說士兵都跑去哪了。公元219年7月,受到劉備在漢中勝利的鼓舞,關羽也在荊州發兵北上攻打曹操的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