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為什麼身邊只有數十騎跟隨?兵士們都去哪了?

2021-03-05 說三國

《三國演義》有一個特點,往往某人在大敗之後身邊就只有數十騎跟隨,而之前號稱的幾十萬大軍早已不見蹤影

劉備敗徐州是這樣,

曹操敗赤壁也是這樣,

到了關羽走麥城時同樣也只有了數十騎跟隨

……

那數萬士兵都去哪了?是跑了?還是都戰死了?

今天我們就來借關羽走麥城來說說士兵都跑去哪了。

公元219年7月,受到劉備在漢中勝利的鼓舞,關羽也在荊州發兵北上攻打曹操的樊城。起初,關羽取得了非常大的勝利,一時之間威震華夏,令曹操都有了遷都以避其鋒芒的想法。而之後,孫權派出陸遜呂蒙白衣渡江瓦解了關羽的烽火臺預警系統,偷襲了關羽的後方荊州。

同時,曹操命鎮守南陽的徐晃率軍南下救援樊城。有一點要注意,此時曹軍的兵力總數已然超過了關羽的兵力。徐晃率十二路軍向關羽發動猛攻。蜀漢大將傅方、胡修等人被殺。與此同事,樊城內曹仁軍也率軍出擊。

蜀軍兩面受敵,首尾難顧,關羽只得放棄樊城之圍,準備退往江陵。就在此時,公安守將傅士仁,江陵守將糜芳投降東吳的消息傳來。關羽此時發現根基已失,荊州是再也回不去了。

此時拿下江陵的陸遜早已料到了關羽必向西行,於是率軍一路向西,連破宜城,房陵,南鄉,秭歸四城!陸遜前後斬殺、俘虜、招降了數萬人,大獲全勝,然後駐紮在夷陵。以斷關羽回西川之路。

同時,吳軍也從江陵發兵,追擊關羽軍。並派人向關羽軍散播荊州將士家人安然無恙的消息,很快關羽軍中士卒便無心戀戰,全無鬥志了。

關羽在一路遭遇吳軍追擊之後,退入麥城,派人向西川求援。吳軍包圍麥城派人勸降,關羽率軍撤離。期間,關羽的部隊發生譁變,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名親兵。最終,潘璋的部將馬忠在漳鄉俘虜關羽,豪傑落幕……

關羽走麥城的經過說完了,下面就要來說說關羽身邊的士兵都去哪了?

其一:與徐晃之戰已損一批

徐晃與關羽的那場交鋒,勝利者是徐晃,同時曹仁也從城內衝出撈了一把人頭。蜀軍人數本就劣勢,再加上被兩軍夾擊,其損失必然不小。在此陣時,關羽軍已有了相當數量的損失,但並不影響大局。

其二:呂蒙用計哄走大批

蒙進入江陵,嚴令士兵不得侵犯百姓,全軍將士路不拾遺。同時向關羽軍中散播善意信息。家眷本就在江陵城中的將士此時心知若要見家小,那只能離開蜀軍。相信在這一階段,蜀軍人數的減少一定非常之巨,一夜醒來營帳全空也不無可能。

其三:尚路追擊傷亡大半

關羽從樊城一路到麥城,曹操軍雖未追擊,但仍然受到了來自江陵方向大量東吳軍隊的追擊。蜀軍的士氣此時已經跌到了谷底。自然是打一仗少一堆人。關羽到麥城時想必兵士已無多少了。

其四:麥城譁變盡數離去

或許是因為對入川不滿,或許是因為糧草不繼,總之蜀軍在逃離麥城的時候譁變了。而且是大規模的譁變,因為最終跟隨關羽到達漳鄉的人數僅剩下幾十人了。

關羽散兵的四步曲:

戰敗 - 動搖軍心 - 再次連敗 - 軍心潰散

似乎我們看到《三國演義》中的大敗而歸者皆有這樣的過程。那這些兵士是真的全都陣亡了嗎?沒有,或許有不少兵士亡於疆場,但更多的則是在潰敗的過程中成為了逃兵,或逃入山野,或奔歸鄉裡。他們有的再也沒有編入戶耤,有的在回鄉之後被再次徵兵加入了另外一方。

不是有個老兵油子,牛氣到不行!

先從名儒盧植

再隨校尉鄒靖

接著與毌丘毅同行

然後投奔公孫瓚

後得陶謙賞識

呂布帳下認過慫

曹操也要跟一回

替劉表守過疆

在江東呆過一陣

……

沒錯,這個老兵油子叫

劉備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為什麼身邊只有數十騎跟隨?其實原因很簡單
    讓共產黨戰勝了國民黨 | 南京大屠殺兇手40%是朝鮮人 | 紅衛兵現在都去哪兒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如何避孕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 | 皇帝三宮六院,一晚上要睡幾位美女 | 古代美眉真的不穿內褲? | 一個古帝國養多少軍隊才夠正常打仗用的?我們之所以欽佩關羽,不單是因為他勇猛無比,更因為他十分忠義。
  • 關羽手下數萬精兵,為何敗走麥城之時,身邊只剩十餘騎?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投降孫吳,導致關羽敗走麥城的麋芳,最後是怎樣的結局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大勝曹軍。此時東吳趁機謀劃,襲取荊州。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南郡太守糜芳的叛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關羽向來和糜芳不和,對其有些輕慢。不僅如此,關羽北伐,負責供應後勤軍糧的傅士仁,與關羽也不和。由於北伐前線軍情甚緊,後勤供應很緊張,關羽治軍很嚴,傅士仁經常遭到斥責。因此到呂蒙渡江後包圍駐紮在公安的傅士仁,稍微勸說引誘,傅士仁便投降了。呂蒙帶著傅士仁來到江陵城下,勸說糜芳投降。糜芳一來恐懼關羽回來找他算帳,二來膽小怕死,儘管全城將士沒人願意投降,糜芳最終還是投降了孫吳。關羽的北伐大軍家屬大都在江陵城。
  • 關羽敗走麥城,大哥為何見死不救,曹操給了我們答案
    說三國中那個人物最成功,有很多人會說司馬懿,因為司馬懿熬死了三國所有的高手,最後坐收漁翁之利,其實在關羽面前司馬懿這些都算不得什麼。這時候會有人想關羽不是下場每場慘嗎?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關羽雖然死的慘,但是他卻活在了所有人的心中,最後還被神化,各地修建關羽廟。
  • 俗語「防火防盜防閨蜜」,關羽敗走麥城,背後竟也是熟人使壞
    按理說閨蜜是自己親近的人,為什麼要防呢?正是因為閨蜜是熟人,認為自己了解,所以少了一份防備心,結果被閨蜜乘虛而入。這句話,也就說明了,在現實中,背後捅刀子的,往往都是熟人。雖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歷史上還是頻頻上演。比如「大意失荊州」的關羽,他之所以失荊州,內因大家都知道,就是關羽太過自負,輕敵冒進,結果被東吳偷襲了大後方,敗走麥城,兵敗被殺。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外因就是,如果你是熟讀三國的人,可能都知道,就是被熟人背後捅了刀子。
  • 關羽敗走麥城時,距離蜀漢的益州不到20裡,為何劉備卻不去救?
    但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當關羽敗走麥城,面臨著死亡之時,劉備只在距離他不到20公裡的益城,但是卻不去相救,這是為何呢?公元219年之時,關羽帶兵北伐曹魏,並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鬥中,關羽圍曹仁,擒于禁,斬殺龐德,意氣風發。但是,上天並未讓他得意太久,因為不久之後,關羽便迎來了死亡。在關羽威震華夏之後,東吳趁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
  • 關羽敗走麥城,人盡皆知,但後面的故事老師卻沒有告訴你?
    漢建安二十四年,蜀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後以"走麥城"喻陷入絕境。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蜀將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演出了一場千古悲劇。麥城因此聞名中外。我們來分析一下關羽之前做了什麼等一系列外部原因,會導致慘敗呢?呂蒙
  • 關羽敗走麥城,根本原因為敗給自己!五點教訓值得管理者鏡鑑!
    網絡插畫:關羽水淹七軍關羽北伐襄樊為呼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意圖一舉把曹操勢力趕走。結果造成後方空虛,荊州被東吳乘機襲取,留下敗走麥城的千古遺憾。關羽全師潰散後,率殘部西走麥城,被埋伏於臨沮(今湖北遠安縣)夾谷地帶的吳將潘璋部下馬忠擒獲,旋即被斬首,長子關平、都督趙累等一起遇害。時為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從人生的高峰跌入麥城導致身死城破,從此走麥城成了走下坡路的意思。《三國志》呂蒙傳、吳主傳對關羽敗走麥城均有明載。
  • 關羽敗走麥城,這兩人任選一個,都可以救出關羽
    在關羽兵敗之時,駐守江陵的糜芳和駐守公安的士仁投降孫權,駐守上庸的劉封和孟達又不發兵援助關羽,導致關羽孤軍奮戰,孤立無援,在曹操派出的第二路援軍徐晃的進攻下,關羽戰敗,後退守麥城
  • 揭秘關羽怎麼死的,關羽之死的真相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於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名將,始終跟隨著劉備,在劉備身邊為他出謀劃策,忠心不二。那麼關羽怎麼死的呢?
  •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經路過馬超封地,為何沒得到支援?
    現在,看到現在關羽無暇顧及荊州,孫權便馬上找到呂蒙、陸遜,精心策劃了這次的大事。誰都沒想到,一直以來聯合抗曹的盟友,能在背地裡暗自捅了這麼致命一刀。關羽一時大意,丟了荊州,回攻的路上,軍心離散,手下名士、兵卒降的降,逃的逃,死的死。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關羽乃「義絕」之人,敗走麥城時,為何主動向孫權投降?
    三國演義中的三絕,諸葛亮和關羽的評價沒有出現爭議。根據《三國志·吳範傳》的記載,關羽敗走麥城之時,卻曾主動向孫權投降:「後羽在麥城,使使請降」!關羽的一生是忠義的代表,可為何關羽在關鍵時刻,投降了孫權呢?關羽乃「義絕」之人,是劉備最鐵桿的兄弟,為何主動向孫權投降,是關羽貪生怕死,還是另有原因?
  • 同樣說不,關羽敗走麥城,司馬懿全身而退,說「不」有何技巧?
    你妹妹孫尚香現在在那邊,咱們再跟荊州的關羽提提親,關羽有個女兒沒嫁人,正好主公得有個小兒子,那提一下親這成親要成功了,親上加親就有好處了。關公這人講義氣,華容道還放了曹操,那敵人他都這樣的,咱們是一家,說不定將來荊州可以要回來了。孫權同意了,想讓諸葛瑾去提親,因為諸葛瑾弟弟諸葛亮那是關羽的上司,可能會好說些。
  • 關羽赫赫威名,最終一敗塗地敗走麥城,誰該為關羽的死負責?
    而在三國當中,關羽一直都是人們所喜愛的人物之一,作為武將他能徵善戰,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而同時作為臣子對劉備忠心耿耿,寧可千裡走單騎也要選擇回到劉備身邊。如果說硬要給關羽找「黑料」,大意失荊州就成為了他的「黑歷史」。但是這失荊州的責任真的就在於關羽嗎?接下來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問題。
  • 關羽為何敗走麥城,只因來了三次「例假」?
    劉備去了西川,將荊州託付給了關羽。
  • 刻畫關羽形象的巔峰之作《走麥城》
    比起諸葛亮「星落五丈原」的無力回天,「走麥城」尤為令人遺憾,因為關羽牌面其實不錯,卻落得最悲慘的結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連環畫中《走麥城》分冊,讓人每看一次就唏噓不已。咱們來細細品品——趙宏本大師筆下的封面彩圖,赤兔馬兒已顯疲態,而關羽仍然氣概不減,敗軍之將猶敢言勇,大約就是這個狀態。
  • 龐統和諸葛亮各出一計,結果劉備聽了諸葛亮的,導致關羽敗走麥城
    龐統不過我們同時也忽視了另一個人的才能,那個人的智慧和計謀都不在諸葛亮之下,他就是龐統。準確來說,很多時候他的才華被諸葛亮的光芒所遮蔽,別人看不到他的才華。這還是告訴我們古今中外顏值高還是優點多,這個解釋了為什麼整形醫院人都得原因。不過身為一個領導者還是遵循兼聽則明這樣才有利於組織的長遠發展,有利於團隊的健康成長,但是劉備這個領導顯然是沒有做到兼聽則明這一點。比如說他對諸葛亮是給了足夠的信任,對他的計策都十分的熱衷於採納和實施,而對於龐統就是另個態度了。
  • 敗走麥城前,關羽暗中留下四員大將,其中三人看透劉備,二爺不冤
    不過歷史沒有假設,劉備從頭到尾都沒有支援過關羽,已經成為鐵定的事實。這一點,不但讓後世之人無法明白,同時關羽可能也不清楚,自己的大哥為什麼不來援救自己?「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說的就是關羽,這個人是一個會帶兵,能力非凡的將才。而關羽自己一生都在為大哥劉備打工,為他上刀山,下火海,但在襄樊兵敗後,為何不及時拉他一把? 為了搞懂這個原因,關羽其實在襄樊兵敗之後是做了多手準備的。第一,安排哨騎打探荊州方向動靜,結果發現荊州確實是被呂蒙佔據了。而且,呂蒙還善待兵士們的家人。
  • 關羽敗走麥城,劉備能救為何不救?六個字說明一切
    關羽佔據荊州不還,孫權早已對他不滿了。丞相可以遣使到孫權處,將江南封給孫權,讓孫權去斷關羽的後路,這樣的話,樊城之圍便可解除。」曹操是個聰明人,覺得司馬懿說的很有道理,便採納了其建議,派遣使者去聯絡孫權。孫權確實惱怒關羽佔據荊州不還,還惱怒關羽曾羞辱自己,便答應和曹操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