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一生的功過,為什麼爭議這麼多?

2020-11-19 小南史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駕崩。關於漢武帝的一生功過,爭議很多,漢武帝一手打造了一個漢帝國,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將周遍分裂的附屬國都收歸中央政權,對後世的朝代版圖奠定了基礎,而漢武帝的一生又喜歡舞刀弄槍,使百姓的負擔非常重,對此也飽受詬病。那麼該如何評價漢武帝的一生呢?

先來說說漢武帝的功

一、強化皇權

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大權旁落,而在君主具有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中,唯一能夠比較有效地抑制皇權的現實力量就是相權,因此漢武帝即位之後就大力裁抑宰相的職權。

建元二年(前139年)和六年(前135年),他相繼免去了魏其侯竇嬰和功臣後代柏至侯許昌的相職,之後在六年之內又連續免了三位宰相。這樣皇帝逐漸掌握了對宰相的絕對支配權。繼而,武安侯田蚡接任丞相。田蚡有王太后為政治和權力背景,又交接諸侯來擴大他的權力基礎,因此權勢得以漸長,百官都對他趨奉依從。

史載:「武安侯以王太后故,親幸,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建元六年,以武安侯蚡為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國諸侯愈益附武安。」

漢武帝不甘大權旁落就廢除了宰相的人事任免權力。這樣宰相就失去了人士保證和權利依據,再也構不成對皇權的威脅。自此,漢武帝走上了皇權專制統治的道路。以後公孫弘、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相繼擔任宰相。但「自蔡至慶,丞相府客館丘虛而已,至賀、屈氂時壞以為馬廄、車庫、奴婢室矣」。

漢武帝對相權的裁抑,改變了漢室政權原來君弱臣強的局面。

二、改革國內措施,讓經濟繁榮

漢武帝要成就其盛世功業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作為其統治的基礎,因此在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的同時,漢武帝在經濟上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1、對鹽鐵的改革

漢朝初年,鑄幣、煮鹽、冶鐵均不受國家法律限制,經濟政策十分自由寬鬆。其中僅鹽鐵私營就使國家減少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地方經濟勢力對中央政權構成極大的威脅。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解決財政困難,設大農丞主持鹽鐵事務。「於是以東郭鹹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

漢初鹽鐵收入屬於天子私用,由少府掌管,武帝時因財政困難而將其撥歸大農令,以助國用。元狩六年,鹽、鐵皆專賣,也就是將私人壟斷的冶鐵、煮鹽業改為國家壟斷經營,在全國產鹽鐵的地方設立鹽鐵專賣署,並任命當地的大鹽鐵商為鹽官或鐵官,管理鹽鐵事宜。鹽鐵專賣制度的實施一改漢初經濟政策的寬鬆自由狀態,而是將煮鹽、冶鐵權全部置於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

把當時獲利最大、同時也是對國計民生影響最大、商品化程度最深的兩種商品收歸專賣,為國家開闢了新的財源,並且基本上抑制了私營鹽鐵的富商大賈從中謀利,增強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和幹預,解決了長期困擾政府的經費問題。

2、收回鑄幣權

漢朝初期,各地的封國都是自行鑄錢。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方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棄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富商大賈、貴族官僚掌控鑄幣權,從中大獲其利。這樣以來既造成幣制混亂,致使物價上漲,阻礙市場的正常秩序,也進而威脅著中央的統治。

《鹽鐵論.錯幣》記載說:「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吳王擅障海澤山東奸猾,鹹聚吳國」。

吳王在起兵時說:「寡人金錢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於吳,諸王日夜用之不能盡。有當賜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遺之。」

諸侯王操持鑄幣權,勢力膨脹,成為吳楚七國之亂的經濟基礎,也是威脅中央的一個重要力量。

3、「算緡」制度和「告緡」令

這項政策實質上是法家倡導的重農抑商政策的延續,也就是國家使用暴力手段嚴厲打擊工商業者和高利貸資本。「算緡」是指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徵的賦稅,「告緡」是保障「算緡」的法令。元狩四年(前119年)推行「算緡」制,頒布《告緡令》。

《漢書.食貨志》商賈滋眾。貧者畜積無有,皆仰縣官。異時,算軺車賈人之緡錢皆有差小,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貯積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佔,率緡錢二千而算一。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算一。非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軺車一算;商賈人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佔,佔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

4、要求均輸平準

「均輸」是國家通過稅收、徵購、調集糧食、布帛等基本生活資料,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組織商品流通。平準就是國家控制各種商品的銷售,平抑物價,是與均輸配套並行的制度。

原來的漢朝政府各部門經常搶購物資,引起物價上漲。地方上繳中央的貢賦,「往來煩難,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而且富商大賈囤積居奇,操縱物價。

於是漢武帝令大農令統一在郡國設均輸官,負責管理、調度、徵發從郡國徵收來的租附財物,並負責向京師各地輸送。又由大農令在京師設置平準官,負責管理全國均輸官運到京師的物資,由國家經營,「貴則賣之,賤則買之」,調劑物價,防止富商大賈從中謀利。此政策實行之後,「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三、開疆拓土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不僅要「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還想「德及鳥獸,教通四海。海外肅眘,北發渠搜,氐羌徠服」。

由此可知:廣徠四夷、教通四海是武帝即位之後就確定的既定方針和目標。這個方針和目標是通過頻繁的軍事行動和外交、政治和文化活動來實踐與實現的。漢武帝目光遠大、視野開闊,並且能夠統籌全局、運籌帷幄。他的雄才體現在能總攬全局、體現在對天下大勢的宏觀把握上。於是,他南收兩越、北逐匈奴、開西南夷、通西域、東定朝鮮建立了大一統的多民族的漢帝國。這是武帝取得的赫赫武功,史稱「外事四夷之功」。

為什麼漢武帝又會被說成是殘民以逞的無道暴君?

1、大興土木、聲色犬馬

漢武帝作為集權的帝王,就必然使他的性格表現出極端的腐朽性。這種極端的享樂心理驅使他大興土木,廣泛地擴充後宮,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

秦朝時期宮室眾多,離宮別館相望。項羽入關,大火三月,並未燒盡秦舊宮闕。還有許多宮殿都被保存了下來。漢初諸帝都比較節儉,並不過度修繕宮室。漢武帝卻一改前朝的節儉自持,他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廣建宮管館別院。

2、重用酷吏、大興詔獄

漢武帝要求權力、地位的絕對化,因此他不會向惠、文帝那樣垂拱無為,儉約自持,而是要最大程度地收攬、集中權力。由於這種集權的意念,武帝性格因素中的殘酷和暴虐表現的特別強烈。「殘暴冷漠型的統治者兇狠如狼,兇殘如虎,身上的動物性大於人性,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他們對自己都有極大的熱情,對別人卻不屑一顧,也從不考慮別人的立場,可以說是他們只為自己而活,極度自私。」

其言語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對於漢武帝而言,他的冷漠無情的性格特徵也是他重用酷吏、大興詔獄的直接因素。

3、用兵不息,勞民傷財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在漢武帝開邊拓土所建立的赫赫功勳的另一面則是勞民傷財和永無休止的戰亂。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自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興兵擊閩粵,至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前後進行戰爭達四十八年之久。漢武帝進行的這些戰爭,有些是防禦性質的,如對匈奴的戰爭。但也有一些是擴張性的,特別是漢武帝為了求得幾匹大宛良馬,便發動了為時四年的大規模的徵討,先後了出動兵力十餘萬人,致使天下騷動。而對於這次戰爭的結果,葉幼明則指出:「軍入玉門關者萬人,軍馬千餘匹,而所得不過上等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而已。」

即使後期對匈奴的戰爭也已失去防禦的功能而變成勞民傷財的武力炫耀了。

4、崇奉神仙,迷信巫蠱

從《史記·封禪書》等記載來看,漢武帝確實是個神仙迷,他在推行神鬼迷信方面是一位史無前例的帝王。《封禪書》在敘述漢武帝時期的故事時,開篇即提及:「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他迷信方士、神仙學說,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巡遊求仙,希冀長生不老;迷信卜筮、屢興巫蠱獄,以致釀成巫蠱之禍,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

一次次求仙的失敗和一次次長生夢想的破滅,加上晚年的漢武帝年老多病因此生怕自己的大權被別人剝奪。再加上深居簡出的孤獨生活和宮廷內部日益激烈的權利鬥爭,使漢武帝變得焦躁不安和猜忌多疑。這種敏感多疑的性格最大的弱點就是猜忌心理。「這類人警惕性太高,對所有人都採取不信任,懷疑的態度,而且總是不自覺的往最壞處想,這種時時表現出來的戒備心理,等於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成為沒完沒了的痛苦根源。」。

漢武帝晚年的這種敏感多疑、冷酷無情的性格特徵與巫蠱之禍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

雖然,「巫蠱之禍」的發生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漢武帝統治的後期尖銳激烈的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角逐以及互相傾軋、太子劉據與武帝之間的矛盾衝突等等,都是「巫蠱之禍」爆發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們同樣也不能忽視漢武帝自身的性格因素,「巫蠱之禍」發生在武帝一朝,正是漢武帝沉迷於神仙方術、妄求長生不死的心理以及猜忌多疑、冷漠無情的性格才給巫蠱之禍的發生以可乘之機。

總結

對漢武帝的評價問題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但漢武帝始終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積極進取的千古一帝,他開邊、興學、知人善任、銳意進取、積極改革。雖然也犯了諸多錯誤如重用酷吏、崇信迷信、迷戀長生、大興土木工程等等,就概括而言,漢武帝還是功大於過的,是對整個歷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封建帝王。

相關焦點

  • 漢武帝劉徹一生的女人——陳阿嬌
    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陳皇后為堂邑夷侯陳午與館陶大長公主劉嫖之女。陳皇后在漢景帝年間嫁予太子劉徹為太子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立為皇后。 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於巫祝」罪名廢黜,退居長門宮。其後於元鼎至元封三年間(前115一前107年)去世。陳皇后因其起伏一生,為後世留下了「金屋藏嬌」、「長門買賦」等典故,並於歷代文學作品中傳唱。
  • 揭秘漢武帝劉徹一生中最愛的女人,不是衛子夫也不是陳阿嬌!
    歷史上劉徹算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一位皇帝。他做了五十四年的皇帝,這麼長時間,他的妃嬪也有很多,那麼這麼多女子中他最喜歡誰呢?陳阿嬌、衛子夫亦或是鉤戈夫人? 都不是,他最喜歡的女人是李夫人。李夫人是被自己的哥哥推薦給皇帝的,但是,她的寵愛並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的,而是她爭取得來的。
  • 「渣男」漢武帝劉徹一生有多少位皇后?結局都是如何?
    漢武帝一生真正冊封的皇后有兩個,一個是父母包辦的政治婚姻,另一個是自己偶然間遇到的真愛。
  • 漢武帝劉徹作為上位者,為什麼會產生了「弱者文化」思想?
    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兵敗自殺,已是遲暮之年的漢武帝,白髮人送黑髮人,建「歸來望思之臺」,以志對太子的哀思。他們既是君臣,又是父子,最後天人兩隔,這是身在帝王家的悲哀,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那場牽連數十萬人之多的「巫蠱之禍」。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劉徹一點後悔也沒有嗎?
    漢武帝劉徹雖非無情之人,但絕對算得上薄情寡義,尤其是他晚年的時候,各種濫殺無辜,衛子夫死後,他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縱觀整個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算得上第一梯隊的有為皇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漢武帝前往灞上祭奠鬼神,回來的時候剛好路過平陽公主家,後者大擺筵席,並讓家中的歌姬舞姬招待劉徹。這些歌姬舞姬一上臺就讓劉徹眼前一亮,其中衛子夫更是一邊唱歌跳舞,一邊向劉徹拋媚眼,妖嬈嫵媚的姿態讓漢武帝春心蕩漾。
  • 劉翠:逼死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心中的陰影在作祟?
    (衛子夫) 衛子夫是大漢賢后,她盡心盡力輔助著漢武帝劉徹,免除他的後顧之憂,成就了漢武大帝。在平陽公主的一次家宴中,公主讓那些精心準備的美女獻舞,有一個美麗非凡的女子吸引漢武帝的目光,她是那樣特別,美得傾城傾國,美得讓人過目不忘;那歌喉更是柔腸百結,撥動著帝王的心弦,在尚衣軒伺候天子更衣的了衛子夫得到寵幸,至此開始了她傳奇的一生。
  • 自古皇室多渣男,漢武帝劉徹為何要親手殺死摯愛衛子夫?
    衛子夫出道跟這個平陽公主密不可分,這位公主何許人也,她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親姐姐,漢武帝的母親是二婚,第二任夫君是西漢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劉啟,嫁得 好啊。之後生了三女一男。劉徹是最小的兒子,長女就是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的名字沒有記載,因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女性往往只有姓。
  • 【讀史】是非功過漢武帝,明君還是魔王?
    影視作品中的漢武帝形象  漢武帝劉徹,出身離奇。他的母親王氏進宮前已婚,曾嫁作金家婦,生有一女。她的母親亦即是未來皇帝的外祖母,強將她從金家奪回,進與皇太子,是為景帝。劉徹生於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1年登基,實足年齡當不過15歲。茲後他在位54年,在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來是享國最長的君主。這紀錄直到18世紀才為清朝的康熙皇帝打破。  知人善用  從各種資料看來,劉徹的膽子大,也富有想像力,如他常化裝微行,幾遇不測。他打算進攻西南夷,就在長安附近鑿地作「昆明池」,以便習練水軍。
  • 漢武帝為何要處死太子劉據,逼死摯愛的皇后衛子夫?
    在漢朝的皇帝當中,從漢高祖爭奪天下,到後來的漢武帝的勵精圖治。整個漢朝的輝煌也就集中在了漢武帝的身上,是非功過在劉徹的身上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劉徹當政時期,掃清了危害整個大漢朝廷的匈奴勢力。同時在全國的政治和文化層面,不管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是實行推恩令來削弱諸侯的勢力,都產生了對後世極大的影響。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古往開來,也算得上是千古一帝。
  • 漢武帝皇后衛子夫,擁有獨立的諡號,卻為何沒能與丈夫合葬?
    那是因為在古代,評定一個女子的功過時,一般都是以道德為標準,通常都是「恭」「德」之類的字眼,而漢武帝的諡號是「孝武」,顯然不能直接拿來給衛子夫用,所以就要另外想一個。漢宣帝思來想去,最後定下這個「思」字,還是很有深意的。漢武帝死後,皇位傳給了小兒子劉弗陵,這個劉弗陵的母親是鉤弋夫人,並不是衛子夫。劉弗陵死後,因為沒有子嗣,當時的權臣霍光就立昌邑王劉賀為帝。
  • 她是漢武帝最愛的女人,生病卻拒絕探望,第一位追封的漢武帝皇后
    漢武帝一生天縱英明,名留青史。關於他最愛哪個女人,自古以來也是爭論不休。小編認為漢武帝愛的人絕不是陳阿嬌,衛子夫或者鉤弋夫人。我們都知道劉徹金屋藏嬌專寵陳阿嬌的原因是為了政治,而衛子夫得寵卻與她背後能徵善戰的弟弟衛青和侄子霍去病脫不了關係,寵愛鉤弋夫人則是因為美色。單看這三個人難善終的下場,就知道劉徹並非真心對待她們。 漢武帝最愛的人還是李夫人,李夫人平民出身,背後無權無勢,劉徹並不是因為政治或者軍事的原因接近她。相傳李夫人有著絕色的容顏,而且能歌善舞,喜歡研究音律。
  • 漢武帝窮兵黷武,將「文景之治」的成果葬送,卻為什麼沒有亡國?
    漢武帝劉徹是西漢歷史上一個頗具爭議的皇帝。在其即位之初,西漢王朝開始加強中央集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得到了極為明顯的發展,在他勵精圖治之下更是為大漢朝建立了一支強悍的軍隊,多次深入漠北橫掃匈奴王庭,使得漢朝北方來自匈奴的軍事壓力得到了大大的緩解。
  • 漢景帝逼死自己太子,改立皇子劉徹,他為什麼這麼狠?
    但慄姬就是這麼做的,這讓館陶公主很下不來臺,你兒子貴為太子,行,我就讓他當不成太子!正巧這時景帝的另一個老婆王美人帶小皇子劉徹過來見館陶公主,並跟館陶公主家的閨女陳阿嬌玩的特別開心,館陶公主趨機問劉徹:「阿嬌怎麼樣啊?」「好美!」「那以後他當你媳婦兒好麼?」
  • 漢武帝為什麼臨死也不放過鉤弋夫人?原因這麼荒謬
    (圖)電視劇《大漢賢后衛子夫》中的漢武帝,林峰(飾)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很多影視劇的主人公。漢武帝一生銳意進取,在很多領域都有建樹,確實值得歌頌:文化上他採納文臣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用儒家思想統治國家,以後各代因襲,甚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軍事上漢武帝廢棄與匈奴「和親」的政策,派遣名將衛青、霍去病等接連對匈奴作戰,收復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使這支善長騎射的遊牧民族不得不倉皇逃竄,以至失去了化妝品的重要產地—祁連山。
  • 漢武帝為什麼開始喜歡衛子夫,後來又不喜歡她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漢武帝開始喜歡衛子夫,原因很簡單:因為衛子夫漂亮 劉徹和衛子夫第一次的偶遇,其實都是陽平公主提前有預謀。當平陽公主第一次將家中的十幾個女孩,獻給劉策的時候。劉徹沒看上一個。這十幾個女孩《漢書·外戚傳》記載:所是美人,帝不說。
  • 漢景帝為何將皇位傳給劉徹?
    (劉徹劇照)我認為,之所以劉徹能被立為太子,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出生不凡。據《漢書》記載,王娡懷劉徹的時候,做了個夢,夢見一輪紅日飛到了腹中。她後來把這個夢說給還是皇太子的劉啟聽,劉啟認為這是顯貴的徵兆。結果在劉徹出生之前,劉啟也做了個怪夢,在夢中他看到一隻紅色的大豬從天而降,落到了王娡居住的崇香閣中。
  • 揭秘漢武帝一生中最寵愛的四個女人分別是誰,為什麼結局都悲慘?
    漢武帝劉徹是個情種,一生情人無數,其有四段喋血情史。第一段:金屋藏嬌為哪般——陳阿嬌。公元前153年,漢景帝的姐姐館陶長公主劉嫖腳步匆匆,正踏著輕盈的步伐直奔後宮。侍衛和宮女們見了她都低頭哈腰,尊敬有加。館陶公主是朝中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她是竇太后唯一的女兒,是漢景帝唯一的姐姐,還是漢朝開國功臣陳嬰的孫子堂邑侯陳午的妻子。
  • 漢武帝一生有4個皇后,個個顏值出眾,為何結局卻一個比一個慘?
    相比較秦皇嬴政來說,漢武帝劉徹在位長達55年,他的故事也更多一些。「金屋藏嬌」在今天來說似乎是個貶義成語,不過它卻來自於5歲的小漢武帝說的話。 公元前140年,17歲的劉徹正式為君,從此開啟了傳奇的一生。他先後立了4位皇后,但這些人的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陳阿嬌是長公主劉嫖的女兒,也是漢武帝立的第1個皇后。既然劉徹5歲的時候就「預定」了別人,而他後來也順利地成了太子,所以長公主也就把寶貝千金給了劉徹。劉徹坐上龍椅後,馬上封劉嫖為大長公主,並立阿嬌為後。
  • 開疆拓土——非常人劉徹的非常事
    秦始皇已經交過微頭條的作業了——好吧,那就寫吧,就漢武帝劉徹吧!《史記·孝武本紀》這麼說: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乂安。正是這六十年休養生息的積累,為劉徹一展雄才大略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這個年輕的皇帝,以他獨有的魄力和勇氣,開始了非凡而偉大的、功中摻過的,五十多年漫長的君主生涯。
  • 衛子夫可謂「千古一後」,是漢武帝的最愛,漢武帝為什麼要殺她?
    衛子夫的出現改變了漢武帝劉徹的命運,但她個人能力只能稱為「千古賢后」漢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因為背景強大,讓本沒有希望做皇帝的漢武帝登上了皇位。面對漢武帝,她的心態一直有點飄。漢武帝劉徹娶她後,為了博取館陶長公主和陳阿嬌母子的歡心,一直專寵陳阿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