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唱分享快樂,用歌聲傳承藝術!
點上方歌唱藝苑↑↑↑輕鬆關注
您的關注、分享就是最大支持!
感恩有您的關注和分享!祝福您與喜悅平和同在!
四《放開來唱 展翅飛翔》
(一)
第一種方式:想一想吃西瓜的準備動作:張開口,放開牙關,掀起上下嘴唇,等同微笑的狀態,此時標誌著我們的口腔外部與內部均放開。第二種方式:充分地張開口,深深地吸一口氣。第三種方式:仿佛是在邊伸懶腰,邊打哈欠;第四種方式:張開口連發幾十次一個」哈「。
當比較強勁地底氣運上來,未經良好訓練的人其喉部肌肉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原已開啟的喉頭腔立即關閉了起來,以阻擋底氣,聲道變狹窄。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論底氣如何衝上來,要始終保持喉頭腔的開啟,即保持啃西瓜,伸懶腰、打哈欠的姿態。」保持「就是一種基本功。
要發好一個音,好象全身都在用勁,好象出了一身汗,喉部不用力,著力點放到了胸腹部,當然喉部的聲帶及周圍肌肉處於積極、可控的狀態。聲帶振動帶動全身振動,保括口腔內的五音器官(唇、齒、舌、牙、喉)都在振動,構成一個」大合唱「。擠緊的聲音,往往缺乏整體的振動,聲帶也處於不安穩的狀態,該拉緊時不拉緊,聲門該靠攏時不靠攏,發聲器官處於雜亂無章的局面。
訓練時盡情地張開口,以食指輕輕地按住下巴,頭微微抬起,檢查一下是否有半打哈欠的感覺,而且要自始至終保持住,同時高抬起軟口蓋,放鬆、放下舌頭,加大這兩者之間的空間,一邊發純」啊「,一邊調整口腔、咽腔的開啟度,儘可能用口形來發這個音,不要用閉口狀態來發,那不是真正的」啊「。
夏天樹上的知了是怎麼長時間鳴叫的,好象是不用換氣的,實際上是有換氣的,幾乎是天衣無縫的。知了雖小,可是它的發聲器官相對發達,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它總是量力而行,不發力所不能及的高聲區或強音,生命不息,歌唱不停。蟬衣可用來製藥,用來治療人的嗓音嘶啞。嗓音因短期使用不當或過度引起表面化的不健康,蟬衣、胖大海等藥料能緩解病情。如果是長期誤入錯誤的發聲旋渦,積勞成疾,發展成根本性的病情,高不上、低不下,推不動、彈不起,進入了倒嗓的境地,少則一、二年,多則從此一蹶不起。
發一個」哎「字以獲取較強的胸腔共鳴,並以此共鳴為支撐,讓共鳴向上發展。發一個」嘛「字,感到共鳴集中在鼻咽腔。發一個」啊「字,口咽腔的最有振動感。如果將三個主要共鳴腔的共鳴連接起來,就是達到了放開來唱又是放下來唱的目標。自此,聲樂的基本功大為增強,進入了一個較完善、較深入的階段。因聲音更美化,欣賞價值得到提升,歌手的自我欣賞興趣也會走高,可能會無休止地練唱,忘記了應保護嗓子。
小提琴、鋼琴學員每天可以連續練習幾個小時,甚至半天、一天,聲樂學員的練唱要注意中間要有休息,這就是嗓音不能與琴音劃上等號的道理。另外,當嗓音出現異常,要果斷地停練,為了將來的長遠利益,立即休息並去治療。懂得只輕聲唱唱或噤聲一周、一月、幾個月,休整的必要I性。
嗓子正常情況下,練唱前特別是發高聲區之前至少有半個小時的開嗓、潤嗓訓練,不厭其煩地反覆練習自然聲區、中聲區,就象激烈賽跑前要做準備工作一樣。中聲區與高聲區練習時間的比重:四比一、五比一,最好是十比一。晚上九時以後應該熄燈休息,不要再看電視、看書、上網,休息是真正的休息,睡足九個小時,以保持旺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這是放開來唱的體質條件。
(二)
放開來唱,告別捏緊唱,首先要知道兩者的本質區別:放開來唱,第一是張開口腔,同時張開喉頭,還要吸一口氣,保持張開的狀態,第二讓底氣衝擊聲帶······ 如果寫成文字,起碼也要一百多個字,注意點有好幾條;捏緊唱,不用籌劃,隨意張開一點口腔直接發聲,不講技術要求,不設門檻,比較盲目,比較簡單,上手容易。由此可見,學會一個方法,需一番周折,和讀機械圖一樣,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並將從不同角度觀察的輪廓、要點、線條綜合起來,構成了一個明晰的立體圖。我們歌唱的正視圖是和我們平時說話一樣是有關器官的調節、氣息的深度,側視圖是觀察進入歌唱狀態時呼吸與發聲器官、共鳴的變化,俯視圖是要看到氣息與聲帶、共鳴的關係。正視圖視角比較廣,但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大部分,其它角度的視圖彌補了正視圖的盲點,最終要綜合起來看,組合起一個立體圖。
假如你要問一般愛好歌唱的人,怎麼發聲?他會真誠相告:放開來唱。至於究竟怎樣放開來唱,他答不上來,但如果你發一下聲,他能鑑定你是否放開來唱。如果能夠回答你怎樣放開來唱,講到打開喉頭,在氣息的支持下調節聲帶,聲音不能叫放開來,恰恰要求集中、統一,往上下拉開······· 他肯定學過聲樂的基礎知識; 如果你遇到一個叫你或指導你先從訓練放開來基本功的人,他肯定是一個聲樂的行家。我們想像一下,好象站在一個大圓桶裡發聲,聲波在大圓桶內旋轉、迴蕩。當我們走出了大圓桶,仍是發出象在大圓桶內的聲音效果。放開來唱的目的是為了讓聲音走向相反:是如握成一個拳頭,振動頻率正確,能引起各個共鳴腔的共振,即共鳴。放開來唱,未進行過基本功訓練,可能發不了聲,也可能發出象散沙一樣的聲音或是更嚴重的喉音。光能做到放開來還遠遠不夠,還要能發出正確的聲音。
放開來唱這個原則必須堅持到底,先在反覆的練聲中找到正確的感覺,練(一)a、o、e、y、u、v; (二)o、a、o、e、y、u、v; (三)y、a、o、e、y、u、v ······ 以次類推,在六個母音前以次加o、e、y、u、v.即在不同的母音聲道上發其它母音,求得優勢互補。a母音比較響亮、明朗,靠前,振動範圍大,下顎比較放下來,軟口蓋抬起,咽肌豎立,但共鳴位置比其它母音低,聲音不夠集中。o音比a音暗淡一些,靠後一些,但上下更貫通,共鳴位置相對高。將e理解為半個o. y音,聲門靠攏,聲音集中,音色比較尖銳,共鳴位置較高,喉科醫生常用y音來檢查聲帶的閉合。u音比較深沉、悶暗,靠後,但共鳴聲勢大,特別是咽腔、胸腔的共鳴強烈。將v音視作半個y,更能理解它。兩個母音搭配起來練,揚長避短,比單個母音練習的時間還多。押韻的十三道轍就是複合母音、單個母音所組成的。
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區別,前者強調放開來唱,聲音略靠後,共鳴充分調動起來,輕得下、響得了、傳得遠,低得下、高得上、站得穩,在歌手角度上,聲音在整個人體內振動、迴旋,同時又好象脫離了身體,飛向空中;在觀眾角度上,歌手的歌聲傳向好遠的空中。聲音長上了翅膀,展翅飛翔,與喉音、鼻音、舌根音徹底決裂,即很清楚地知道產生錯誤發聲的原因、糾正的方法,除了會用中下部共鳴外,會用鼻咽腔、蝶竇、眉心共鳴,聲音的位置有根基,又有高聳入雲之感。聲音的距離拉開,取決於氣息的距離拉開,氣息往往是在共鳴聲中運動,兩者相互影響。如果共鳴單一或帶有雜質,則幹擾了氣息的活動空間。氣息始終保持正確、有條有理的運行,就容易及時發現、糾正發聲方面的偏差。如果氣息這一環節不能穩定,那麼,會亂了套。
放開來唱,對於一種極端(捏緊嗓子者)來說的,但對另一極端(撐大嗓子者)來說,應是注意分寸:適度放開。開口音只有一個」啊「,其它都是半開口與閉口音,因此要適應在外部不放開的情況下放鬆牙關、舌根,保持內口(喉頭)的開啟狀態。放開來唱與吐字清晰有矛盾,但一定要處理好這一矛盾,在放開來唱的基礎上訓練字正腔圓,知難而進,持之以恆,藝術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心血。
免責聲明
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只提供學習交流;
如有廣告產品請慎重購買!
····歌唱藝苑·第1611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