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回家之後,中國下一個「小目標」,已經在路上

2020-12-23 騰訊網

文/科技倌

原創文章,全網分發,禁止轉載!

12月17日,離家「出走」近20天的嫦娥五號,在月亮上瀟灑一圈後回家了,並且已被護送到其出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隨即,國務院新聞辦舉辦了嫦娥五號新聞發布會,副局長吳豔華在大會上對嫦娥五號的科研活動進行了講解,並宣布了下一個「小目標」,探測火星,並進行取樣。

據悉,該工程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於今年7月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火箭起飛,預計明年2月探測器抵達火星,5月在衛星表面著陸,並對火星的地表、土壤成分進行探測。

從「天問一號」的運動周期來看,這是一項工程非常龐大的太空探測活動,將會讓人們進一步了解火星。

天問一號工程是繼嫦娥五號之後,中國另一吸引國際目光的太空探測工程,讓世人再一次見識到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成果。

此次嫦娥回歸,為我國科學家帶回了一千七百多克月壤,將會讓人類進一步對月球進行了解。

不少人心中有個疑惑,蘇聯和美國在很早之前就已從月球上帶回了土壤,並且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我們此次花費那麼大功夫帶回月壤,有什麼作用了?

其實,嫦娥五號帶回的土壤與前者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月壤是從月球背面的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附近採取的,並且從未有探測器訪問過這個地區,所以,我們帶回的土壤更具研究價值。

曾經,我國航天技術還很不成熟的時候,美國曾曾送給我國一些月壤,供我們展示和研究。那麼,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是否會回饋美國一些月壤呢?對此,吳豔華做出了正面回應。

吳副局長表示,中國願意與任一志同道合的國家分享探測成果和數據,但是,由於美國在2011年就以做出決定,禁止美國宇航局、科學委員會與中國航天機構合作,所以,中國要不要給美國一些月壤,還需要美國自己抉擇。

如果美方想要從我國拿走一些月壤進行研究,就必須撕毀其早年頒發的沃爾夫條款,這種行為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但是,近年來,美國宇航局在月球探測工程上並沒有取得突破,為了更好地研究月球,其很有可能主動服軟。所以,不管我們會不會分給美國一些月壤,都證明我國在航天技術上已經領先了很多國家,其中就包括美國,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嫦娥五號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各樣研究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展開,除此之外,天問一號正在按計劃運轉著,明年即可傳來好消息。

我國航天一些列的突破,都表明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即便是沒有別人的幫助,別人對我們進行圍堵,我們依然可以取得成功,我們勢必能穩步有序地實現我們的目標。

筆者希望,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一些人應該放棄一些小動作,為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做出應用的貢獻,否則,將會受到世人的唾棄!你覺得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在降至距離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嫦娥五號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了目標,回收工作有序開展。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土特產」,歡迎回家!
    次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之後每次嫦娥探測器發射,北京天文館都會迎來特意觀看月巖的觀眾。這半克月巖是來自美國的禮物,由阿波羅17 號飛船的航天員帶回地球。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時將之作為贈禮。中國學者將其分為兩半,一半用來研究,一半用來展示。「這些年我們圍繞這半克月巖策劃了不少活動,跟觀眾介紹月球相關的知識。
  • 嫦娥要回家了!回家之後,「土特產」放哪裡?
    四大科學載荷順利完成多項科學任務事實上,本次嫦娥五號探測任務含有兩大科學任務目標,第一是未來對月球樣品進行長期系統分析,第二則是對嫦娥五號著陸採樣區域進行環境勘探、從而獲得背景資料數據,為今後的分析提供數據支撐。而如何獲得著陸採樣區域的背景資料數據?
  • 中國萬歲!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了!
    12月17日凌晨,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自豪滿滿!
  • 追「嫦娥」的人:精準測控 為嫦娥五號找到回家的路
    嫦娥五號返回器回家在即,為提供更加精準的測控數據,準確預報返回器落點,精準指引搜索回收分隊快速實施回收,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兩支活動測控分隊千裡轉場,分別來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和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靜候「嫦娥」「回家」。
  • 黎明破曉前,嫦娥五號將這樣回家
    嫦娥五號帶著月壤就要返回地球了。6年前,我國曾發射一顆太空飛行器,驗證嫦娥五號「打水漂」再入返回的關鍵技術,完成了一次低調的重要旅行。今天分享《中國航天報》的一篇舊文,看嫦娥五號將如何——歸來。現在的四子王旗
  • 嫦娥五號,安全到家
    防熱設計有兩個重要的目標:降低熱流密度和總加熱量。熱流密度過大,可能燒穿返回器頭部和一些部位。熱流密度與半徑的開方值成反比,也就是說,物體越小熱流密度越大。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比神舟返回艙小得多,只有後者的七分之一,降低熱流密度難度陡增。而總加熱量越大,防熱系統就要設計得越厚、越重,為了給太空飛行器減重,必須控制總加熱量。
  • 嫦娥五號 月球之旅
    據新華社報導,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飛行控制團隊按計劃實施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凌晨4時40分,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
  • 國際電聯秘書長祝賀「嫦娥五號」回家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向中國政府發賀電,並在第一時間接受記者專訪,祝賀「嫦娥五號」回家。趙厚麟表示,他非常關注並收看了「嫦娥五號」返回全程直播,向中國政府和所有參與這次探月工程的科研和技術人員,各級領導和廣大員工表示熱烈祝賀。趙厚麟指出,從月球返回地球,這是中國的第一次,也是全世界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 已創造和將實現5個「中國首次」!嫦娥五號,等你回來
    嫦娥「遊子」歸心似箭,祖國母親期許滿滿。38萬公裡漫漫回家路,嫦娥五號每走一步,都讓國人無限牽掛。月光照亮了「嫦娥」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中國探月夢想的天梯。不要小看這個數字,約2000克的目標決定了中國探月的分量,折射出一個國家航天實力的高度。「嫦娥」探月的背後,是一項項技術難點的集智突破、一項項創新成果的破殼而生。這些科技成果架起了通往月球的天梯,讓中國人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探月之路。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成功回家後,美發表文章,未來20年中國突飛猛進?
    圖為迎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在過去20年間,中國航天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最近嫦娥五號探測器登月的消息,也引來了全世界的關注,這次嫦娥五號還從月球攜帶了2公斤的月壤樣品,在嫦娥五號成功回家之後那麼美國是眼紅嫦娥五號的成果,還是又在玩陰招?
  • 侯貴峰:迎接「嫦娥五號」平安回家的24小時
    這幾天侯貴峰很忙,忙乎著迎接「嫦娥五號」安全回家。12月16日凌晨5時,寒風凌冽、冰天雪地的阿木古郎草原一片漆黑,烏蘭察布邊境管理支隊腦木更邊境派出所所長侯貴峰睜開布滿紅血絲的雙眼,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 月球「挖寶」2公斤 嫦娥五號即將完成最後一步:回家
    成功在月球「挖寶「2公斤之後,嫦娥五號現在要回家了。國家航天局消息,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全程,5項首次全球矚目,中國以外沒國家做得到
    11月21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12月1日,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12月2日,探測器順利在月球表面,執行自動採樣任務;12月3日,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嫦娥五號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12月6日,首次進行月球軌道無人對接,之後嫦娥五號經過了環月等待以及月地轉移軌道修正等多個階段
  • 不只是嫦娥五號,關鍵時刻,中國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式第一次
    據光明日報報導,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採土任務的消息讓全體國人為之驕傲,但傳出好消息的還不只是嫦娥五號。在我國攻堅新能源領域技術的關鍵時刻,中國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式第一次,升級之後核聚變裝置在成都建成並進行了首次放電。這意味著我國又攻下一座科技堡壘,掌握了製造核聚變裝置的核心技術。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返回器凌晨著陸,「接力跑」完成衝刺一棒 如果說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是一場接力跑,那降落回收便是最後衝刺一棒。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
  • 嫦娥回家,土特產怎麼處理
    返回器凌晨著陸,「接力跑」完成衝刺一棒如果說嫦娥五號的地月之旅是一場接力跑,那降落回收便是最後衝刺一棒。在到達地球5000公裡之外時,嫦娥五號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獨自踏上回家路。在降至距離地面約10公裡高度時,嫦娥五號返回器打開降落傘,完成最後減速並保持姿態穩定,隨後平穩著陸。負責搜索回收任務的測控與回收系統技術人員及時發現了目標,回收工作有序開展。和載人飛船相比,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只有飛船返回艙的約1/7,可著陸面積卻是載人飛船的16倍。時值隆冬,在冰天雪地的黑夜搜索如此小的目標,難上加難。
  •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回家啦!嫦娥五號帶回月球禮物歷盡千辛萬苦,糧食迎來豐收瑞典要「趕走」現金,這真的好嗎?太極拳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下,我能順利回家了吧?第二關難題:溫度太高策略:「防熱服」壞了!大氣又發威了!高速摩擦下,它就像個大炒鍋。我的體表溫度,一下逼近2000攝氏度,能把鋼鐵都化成水。還好,我有「拼接防熱服」。
  • 為了嫦娥五號回家,遠望人在「黑障區」牽線搭橋
    高 超 亓 創 科技日報記者 張 強攜帶著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結束太空之旅,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此刻,著陸場萬裡之外的印度洋上,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所屬遠望3號船上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