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倌
原創文章,全網分發,禁止轉載!
12月17日,離家「出走」近20天的嫦娥五號,在月亮上瀟灑一圈後回家了,並且已被護送到其出生地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隨即,國務院新聞辦舉辦了嫦娥五號新聞發布會,副局長吳豔華在大會上對嫦娥五號的科研活動進行了講解,並宣布了下一個「小目標」,探測火星,並進行取樣。
據悉,該工程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於今年7月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搭乘長徵五號火箭起飛,預計明年2月探測器抵達火星,5月在衛星表面著陸,並對火星的地表、土壤成分進行探測。
從「天問一號」的運動周期來看,這是一項工程非常龐大的太空探測活動,將會讓人們進一步了解火星。
天問一號工程是繼嫦娥五號之後,中國另一吸引國際目光的太空探測工程,讓世人再一次見識到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成果。
此次嫦娥回歸,為我國科學家帶回了一千七百多克月壤,將會讓人類進一步對月球進行了解。
不少人心中有個疑惑,蘇聯和美國在很早之前就已從月球上帶回了土壤,並且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我們此次花費那麼大功夫帶回月壤,有什麼作用了?
其實,嫦娥五號帶回的土壤與前者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月壤是從月球背面的風暴洋北部的呂姆克山附近採取的,並且從未有探測器訪問過這個地區,所以,我們帶回的土壤更具研究價值。
曾經,我國航天技術還很不成熟的時候,美國曾曾送給我國一些月壤,供我們展示和研究。那麼,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是否會回饋美國一些月壤呢?對此,吳豔華做出了正面回應。
吳副局長表示,中國願意與任一志同道合的國家分享探測成果和數據,但是,由於美國在2011年就以做出決定,禁止美國宇航局、科學委員會與中國航天機構合作,所以,中國要不要給美國一些月壤,還需要美國自己抉擇。
如果美方想要從我國拿走一些月壤進行研究,就必須撕毀其早年頒發的沃爾夫條款,這種行為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但是,近年來,美國宇航局在月球探測工程上並沒有取得突破,為了更好地研究月球,其很有可能主動服軟。所以,不管我們會不會分給美國一些月壤,都證明我國在航天技術上已經領先了很多國家,其中就包括美國,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今,嫦娥五號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各樣研究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展開,除此之外,天問一號正在按計劃運轉著,明年即可傳來好消息。
我國航天一些列的突破,都表明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即便是沒有別人的幫助,別人對我們進行圍堵,我們依然可以取得成功,我們勢必能穩步有序地實現我們的目標。
筆者希望,為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一些人應該放棄一些小動作,為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做出應用的貢獻,否則,將會受到世人的唾棄!你覺得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