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將有一部由劉德華劉青雲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2》要上映了,近日該電影發布了一則特輯,主要講述了電影中用到的排爆(拆彈)裝備,從視頻來看,電影中裝備的質感確實很可以。
第一部是在2017年上映的,當時這部電影也引起過轟動,看完後就一直期待第二部。苦等3年,第二部終於來了。
從預告看,影帝飆戲、真實裝備等一樣不少,絕對值得一看,也對得起三年的等待。
接下來,詳細說一下關於特輯視頻裡面的拆彈裝備。
3年時間,拆彈裝備有過更新。從特輯中也可以看出,電影道具組對拆彈服也做了相應的改變,很用心了。
不妨用《拆彈專家2》中的這個拆彈(排爆)服的圖片,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套保護排爆員生命安全的最重要裝備。
拆彈服是能夠防護爆炸後產生的超壓、碎片、衝擊波,對排爆專家進行全方位的保護的特殊服飾。
因為本身材料特殊,又具有防爆的特性,所以拆彈服很重,一般重量在35公斤到50公斤之間。
《拆彈專家2》中劉德華和劉青雲所穿的拆彈服是40公斤,看來是按照真傢伙做的。
影片對拆彈過程的還原也很逼真,在現實的排爆過程中,拆彈服確實是需要排爆員的戰友幫忙穿上的。
世界上最先進的拆彈服研發時間超過5年,跟太空衣一樣是分模塊化的,對人體的每個部位都進行了必要的保護,防護能力很強。
排爆頭盔裡就裝有智能型電池驅動電源系統和排風系統,還有智能式聲音放大器及巨響防護裝置。要知道最初的拆彈服,排爆員是用來防止巨響對聽力的損害的。
手腕部還會配備操作頭盔的遙控面板,這一點在電影裡也有體現。
拆彈服主體由外罩層、防護層和內襯層構成。
外罩層有阻燃、防靜電和防水的功能,還可減弱爆炸產生的衝擊力;防護層由多層凱夫拉材料和嵌有閉孔、線形泡沫的防彈鋼板組成,主要抵抗爆炸碎片衝擊及爆炸衝擊波壓力;內襯層由阻燃棉布構成,內嵌通信設備及水冷系統。
各個國家最常見的拆彈服是MK5,有帶防護面罩(護目鏡)的頭盔,帶護領的上裝、下裝,以及防護插板、通信系統、冷風機、充電器、攜行袋及MK5EOD水冷系統(選配)組成。
其精密性不亞於任何一件高科技服裝。
對我們來說拆彈服或許只是防炸彈的,其實不然,它能夠防爆炸破片、防衝擊波、防光波、防火焰速燃、防超壓等對人體造成傷害。
一套完整拆彈服的造價在40萬人民幣上下,當然根據型號材料不同會有區別。這麼貴的衣服炸一下就不能用,是不是很心痛?
當然也不是,因為排爆這個工作最珍貴的,永遠是排爆員的生命。
新學員從0學起,至少學習訓練三五年時間,隊員才能熟練掌握多種器材,成為副排爆手。
此後再經過三四年的實踐訓練,從做預案、處置方案到拆除爆炸裝置,形成總結報告全套流程,累計成功完成50次訓練或實戰,才能晉級成為公安部認證的主排爆手。
也就是說,一個走上前去拆除炸彈的排爆手,早已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其訓練時間超過10年。
雖然還有其他裝備輔助:比如排爆機器人用來進行簡單的排爆操作。
探測雷達用來探知爆炸物的方位
X射線檢查儀用於透視包裹內部情況
水炮槍用來直接摧毀爆炸物
但那些複雜的,威力巨大的,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爆炸物,都需要排爆手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排爆。
這是一份危險的工作,也是一份孤獨的工作,每次工作都是一次生命危險,每次出去都有可能回不來。
曾經有媒體採訪過廣州一位排爆員,對於這份工作,他表示只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非常高的人,才能去做。
「總得有人去做。」
炸彈種類繁多,除了定時炸彈,還有遙控炸彈、光控炸彈、壓發炸彈、松發炸彈等等,大小、外形、結構各異。要是遇上信封炸彈、包裹炸彈,無法憑外表分析出炸彈類型,只能冒著生命危險用可攜式X光機上前去排。
電影《拆彈專家2》也反映了拆彈專家們的這些特質。
所以裝備什麼的都是其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這些拆彈專家們,值得我們最高的敬意。
電影《拆彈專家2》將於12月24日上映,喜歡軍事的,或者想了解拆彈員排爆員的觀眾,可以去影院看看,從裝備質量來看,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
再說了,有劉德華和劉青雲,票錢怎麼著也能值回來了,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