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圈家長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一二年級不相上下,三年級開始分化,四五年級兩極分化。
很多資深的老師都說過,三年級是一個重要分水嶺:
許多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到三四年級就開始跟不上。
不明所以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下降,還誤以為是孩子學習懈怠了,不夠努力。
然而,真相可能是,孩子的綜合素養地基沒打牢!
未來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
小學三年級以前,數學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記住一些計算規則就搞定了;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到了初高中,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肯定就力不從心了。
比如下面這道幼升小真題,就考察了孩子的觀察力、空間想像力、比較分析能力、識圖能力。
同樣地,進入二年級後孩子們的語文學科裡還會增添我們經常說到的「看圖寫話」練習。
而看圖寫話更是考察了孩子們的想像力、觀察力、表達能力!
上面這些所考察的能力,正是我們常說的綜合素質教育。這些能力對於教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所以你會發現當下的教育不論是哪一個學科,都是綜合的。
那麼問題來了, 素質教育中跟孩子有關的,並且感興趣的,還有哪種課外活動比畫畫更適合鍛鍊孩子各種與學習相關的能力的嗎?
為什麼學畫畫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
每個孩子都擁有創造和表現的欲望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驗證明
兒童通過早期繪畫所獲得的知識與經驗
可以把智商提高30%
繪畫可以鍛鍊孩子
各種與學習相關的能力每畫一張畫
都能讓孩子增長更方面的知識
鍛鍊孩子的觀察力,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愛動腦
同時鍛鍊孩子的寫字能力
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增長各方面的知識
每畫一張畫,每涉及到一個新的繪畫內容,孩子不僅僅要準確觀察對象的形狀與顏色,更要認真了解每一件事物的構造與特徵,分析其外在特徵的形成原因,並大膽設想其可能出現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畫出成功的作品來。
觀察力
要想下筆有畫,肯定得懂得觀察細節,抓住特徵。所以畫畫好的孩子都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善於抓住重點,也能捕捉細節。這種特點在學習上也很重要,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點的時候也能夠迅速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同時不忘細節,對於新知識掌握得快,吸收運用也更得心應手。
注意力
一幅畫要想畫好,需要專心致志全心投入,這樣鍛鍊過的孩子會超有定力,性格沉靜專注,這樣的特性在步入小學後,在學習上的表現就是:課堂上聽講不會分心,坐得住不會思想開小差,寫作業不會東張西望,作業完成的效率很高,答卷子能夠靜得下來心,仔細認真。
愛動腦
畫畫鍛鍊的其實是孩子的腦力。愛動腦筋的孩子才能畫出與眾不同的精彩畫作。而這樣愛動腦筋愛琢磨的孩子在學習上成績自然不會差。不但成績不差,而且都學有餘力,還能動腦筋去搗鼓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寫字
很多畫畫好的孩子,即便在幼兒園期間沒有寫字,進入小學零基礎開始學寫字,但是寫出來的字卻好看、瀟灑,而且速度快,這是因為畫畫很鍛鍊手腕的靈活性以及孩子對筆的掌控力,久而久之,孩子的精細動作發育得好,所以寫起字來得心應手,心到了手就到了。
理解能力
愛畫畫的孩子讀圖能力強,理解力也很強。做過小學生看圖說話練習的都知道,首先孩子得看得懂,才能說的出來。愛畫畫的孩子能夠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想法,也就更能理解別人。而理解能力強的孩子,思維發散,不鑽牛角尖,無論對於課本的認讀、老師的講課、課後的閱讀,都會更輕鬆的掌握。
所以呢
學畫畫對小孩子來說
是件必要且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是的,長大後
真正成為美術工作者的並不多
但是
許多設計師、科學家、建築師的成才之路
卻常與兒時愛畫畫有著密切的聯繫哦
孩子未來能否成功脫穎而出
或許就在你的這一次嘗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