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圈耳塞實在是太好聽了——UM3DT

2020-12-24 文盲新青年

事情是讓我感到奇怪的。

我拿到UM3DT這款耳塞的時候,簡單的小盒子,拆開發現裡面的物件也很是簡樸,就一個耳機包,一副耳塞,保修卡,擦鏡布,三對耳套,沒了。

我發現我非常喜歡這個耳機收納包,帆布材質,韓國Dignis聯名款,漂亮且做工極精良。

然後我拿出耳塞把玩,都說UM3DT的外觀類似開盲盒的體驗 ,因為腔體材質是穩定木,上面的花紋 ,色澤等,每一個都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我的這個還好,一邊偏黃綠,一邊偏天藍。

我又看了看原配線材,很簡陋,0.78插針,除了導體部分是金屬的,接插件其他部分都是用模具將橡膠一次性直接塑形的,分線器也是熱縮管一套完事兒。我還是想說我喜歡,我是個常年玩線的,這種極簡的做法除了省成本,有個莫大的好處,就是避免了金屬件做屏蔽層,將不確定的聲音特性引入耳機。不過我還有個非常不喜歡的地方,耳掛使用金屬彎鉤,佩戴流暢度和貼合度體驗會變得一般。

UM3DT單元配置方面,是單邊三動圈單元設計。這配置沒任何可以挑剔的,就看聲音怎麼樣了。面板上面有個導氣孔,一般是用來調音的,對低頻影響比較明顯。最後呢,導音孔比較大,至於為什麼開大點,只有廠家知道了。

佩戴舒適度適中,公模腔體和耳朵的貼合度是不錯的,只是我實在不喜歡金屬彎鉤耳掛,所以舒適度對我來說就定義為中規中矩好了。

接下來我就去慢慢試著聽音了,我嘗試使用了多款音源產品,海貝的旗艦R8播放器,飛傲的旗艦M15播放器,樂圖S1小尾巴,還有接到了臺式(暫且這麼稱呼)音效卡SSL2+上。

然而初次試音的結果是讓人失望的,聲音發緊,有些聲音,帶著些許塑料味兒。不過我不太擔心,單邊三動圈單元,我覺得需要煲一煲才行。於是我插在了常年不關機的SSL2+上面,和有源音箱系統一起,音箱長時間作為背景音樂聆聽,UM 3DT就這麼一直煲著。

大概煲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其實在連續煲機的第一天下午,第二天和第三天我都有短暫聽過,改善已經非常明顯了,一個星期後我覺得煲下去的意義沒有太大了,就取下來重新用多個音源試聽。才最終確認其聲音。

說聲音之前我有一段揣測。UM 3DT的包裝和附件、線材,非常極簡,是顯而易見的節約成本。有關耳塞使用上密切相關的要素——極為精緻和有設計感的耳機包,聲音,腔體的工藝,以及單邊三動圈的配置(三動圈單元基本可以說是市面上純動圈耳塞的最高配置了),而相同配置產品價位要將近9000元(當然,包裝、附件什麼的會更精緻有面兒),最重要的是,我並沒有覺得UM 3DT比同類萬元級別的產品,聲音有哪裡不好,反倒我覺得從音色上而言,UM 3DT在很多聽者的耳朵裡,可能還小勝一籌。

那就鬼了,媲美同類萬元級產品,UM 3DT只賣1998元。調音,單元配置,腔體工藝力求完美,加個超棒的實用耳機包,其他雜七雜八有的沒的,一點都不會讓用戶負擔額外成本,完全是好鋼用在刀刃上,這讓我對UM 3DT產生了巨大的好感。

站在廠家角度來說,旗艦產品是廠家所有理念和實力淋漓盡致的展現,那麼親民價位的產品呢?可能很多廠家選擇縮水,進而把產品線劃分地更加分明。但UM 3DT聰明就在,不光不縮水,還竭盡所能做到了最好。我認可這種思路,普世化產品的意義是什麼?當然是獲取更多用戶,擴大知名度。而博取用戶青睞最根本的角度,還是做最好的品質,做到最低的價格,UM 3DT就是這麼一款產品。

好了,還是說說UM 3DT的聲音吧。、

首先有兩點需要強調,一個是圈味兒十足,另一個是忠實反應前端特點。

畢竟是單邊三單元動圈的配置,圈味兒十足這點大家也能猜得到。我個人不接受純動鐵單元的耳塞,動鐵有它的優勢,比如還原準確,頻響參數更加優異等,但我就是喜歡不起來,因為純動鐵的聲音,對我來說,大部分是死板的、僵硬的,音樂表達起來不夠有「生命」的味道,或者說沒有「血肉感」、「鮮活勁兒」。在我心裡,動圈更適合作為音樂情感的載體,UM 3DT的圈味兒很足,可以用「圈味兒十足」來定義,聲音契合我對聽音器材的基礎審美。

第二個是忠實反應前端特點,我在更換不同前端設備的時候發現,UM 3DT可以忠實將前端音源的音色完好地表達出來。比如SSL2+的模擬味道,海貝R8的中性和流暢,小尾巴微微稠密、蓬鬆和溫暖的音色特點,都可以在UM 3DT上輕鬆察覺,這是高級的音頻產品具備的重要特點之一。

反之,有些器材,無論使用什麼前端,都只表達自己堅不可摧的調音色調時,我會覺得噁心,就像一個中年油膩大叔站在面前,舉手投足間充滿了油膩的味道,不可動搖的那死板、讓人厭煩的油膩腔調,頓覺空氣都油膩地凝聚了起來,我討厭不能忠實反應前端的器材。

其它方面呢,UM 3DT的聲音透明度很高,就是聽起來很通透,各聲部分離度好,聲音層次感和形體感非常分明。UM 3DT聲場並不是明顯開闊的類型,而是工整,不大不小。動態感並不會像動鐵耳機那般兇猛或強烈,可以評價為拿捏得體。

UM 3DT也不會特別突出某個頻段,高透明度下的高頻表達是通透和靚麗的,人聲中頻表達質感明顯,而且出於硬素質解析力不錯的前提下,人聲形體、質感、口型變化等,展現的也是足夠到位的。而低頻段部分,大家不要誤解三單元動圈低頻會非常「衝動」,稍微懂點的就知道,分頻設計,在於不同單元負責的是不同頻段,三動圈單元本身,和兇猛的低頻是沒有關聯的。UM 3DT的低頻很寬鬆,不強調使用過量、過於質感、或者過於彈性的手段來短時間討喜聽眾的耳朵,而是三頻優雅配合,做到均衡耐聽。

綜合來看,UM 3DT的聲音,可以算是很有品味、很瀟灑、很有質量的「老江湖」了。

以上基本就是全部體驗過程,綜合聲音水平、單元配置和其他,1998的價格實在是逆天,UM 3DT不出意外是我最近把玩過的,最有聲價比的耳塞類產品。如果我需要動圈耳塞產品的話,我肯定下手購買了,無奈我手裡的耳塞數量,實在不允許我再添新了。

相關焦點

  • 捍衛動圈尊嚴 拜亞旗艦耳塞榭蘭圖評測
    這幾年動圈耳塞式微是個不爭的事實,高端耳塞動鐵、圈鐵幾乎呈橫掃之勢,昔日高端動圈耳塞的輝煌已不復存在。隨著技術的進步,動鐵和圈鐵的表現越來越優秀,不斷在克服著自身的缺點,反觀動圈耳塞,說原地踏步可能有點嚴重,但沒什麼明顯的進步卻是有目共睹,素質上被動鐵和圈鐵碾壓,很長時間沒什麼能拿的出手的高端耳塞了。
  • 絕地求「聲」的樂行者 | Fidue飛朵A66雙音圈石墨烯動圈耳塞評測
    飛朵為A66打造的核心裝備,則是黑檀木材質的外殼與採用石墨烯振膜以及雙音圈技術的全新動圈單元。筆者個人並不接受將聲音的對比簡化成諸如「圈與鐵」這樣的二元結構,但是單純從動圈這一類型出發,我們還是可以從A66身上發掘出一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振膜材料物理特性上的差異所帶來的獨特的聲學特性,往往決定著一條動圈耳塞聲音的根骨,這一點在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動圈旗艦耳塞上表現的更為顯著。
  • 千元平衡之作 自然聲NS5MKII旗艦動圈耳塞評測
    從單元數量和外觀來看,NS5MKII是一支再平凡不過的動圈耳塞,在經過耐心的煲機和聆聽之後,我逐漸對它產生了好感,這些好感一部分來自於產品背後的工匠精神,即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打造一款自己最喜歡的產品,這不禁讓人想起雷軍和小米之間的故事,另一方面則是它自然鬆弛的聲音,不靠堆料,用心將單元的素質潛力發揮到極致
  • 2分鐘看懂動圈和動鐵耳機的區別 讓你選購不迷茫
    提到動圈耳機,大家一定都比較熟悉,它是目前最主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耳機類型,我們平時買的耳機大部分都是動圈式。其實它的結構就是一隻小型的動圈揚聲器,靠音圈在信號電流的驅動下帶動振膜發出聲音。動圈耳機動圈單元雖然成本很低,但在聲音方面卻有著不錯的表現力。它的聲音比較寬鬆和溫暖,低頻飽滿,高、中、低頻的銜接也比較自然,聽感上還是不錯的。不過動圈單元也有其缺點,比如響應速度慢,並且對於廉價的動圈耳機來說,在大音量下容易出現失真,欠缺對聲音細節的把控能力。
  • 老司機評選各價位最值得買的耳塞——Digger's Choice 5月號第1輯
    ——1票推薦理由:-      佩戴舒適,聲音在這個價位尚可但是:-      調音有點太素,聲音有些嘈雜 拜亞動力/BeyerdynamicDP100 單單元動圈耳塞——1票>推薦理由:-      佩戴舒適,毫無壓迫感但是:-      素質一般,外形傳統傑偉世/JVCHA-FXZ100 三單元動圈耳塞——1票推薦理由:-      曾經高高在上的地外黑科技三單元動圈耳塞
  • 動圈復興之戰——達音科禪測評
    然而這個「最高水平」實在有點矮子裡面拔將軍了,和雙單元動鐵旗艦還能鬥一鬥,到了UM3X,W4這些新一代動鐵旗艦出現之後,就不太夠看了,只能靠調音特色來爭取一點顏面再後來就有了一代圈王EX1000,終於可以在解析力上與當時的動鐵旗艦們相提並論了,然而這一圈王,就王了好多年,幾乎成了動圈的最後信仰,當時普遍的看法是動圈素質就這樣到頂了,上不去了,先天限制,而動鐵則可以繼續六單元八單元十單元不斷地給人想像空間
  • 2019年最值得推薦的有線音樂耳塞(完整版)
    聲場和動態表現很好但是:-    外形太電競風了,更簡約點就好了,聲音自然耐聽,音樂性極好-    均衡、解析力高,聲音素質極好,非常全面的單單元動圈耳塞,聲音質感也很自然。-    佩戴不太友好-    腔體略大
  • 人聲很毒 五大超強解析力入耳耳塞推薦
    不過人聲雖好聽,但不是所有耳機都能夠完美展現的,這需要耳機對人聲頻段有逼真的還原力,如果能將聲音最動聽的部分予以突出,將一些雜音(唇齒音,氣息音)淡化,那就更完美了。接下來筆者為各位推薦幾款超強解析力的入耳耳塞,這些耳機的共同特點是:人聲很毒。
  • 2019年隨身HIFI器材年度私榜推薦之【耳塞篇】
    ,這款新旗艦整體的解析力顯得不是很高,但是這種走極致寬鬆、綿潤路線的動圈,還是非常符合常規印象中動圈耳塞的特點,且把這種味道做到了一定的高度。RS10是一款準參考級的耳塞,因為事實上真正參考級的東西不一定好聽,所以RS10似乎也是有意地加強了兩端的延展度,而且低頻比常規的打著監聽旗號的耳塞要多,人聲部分也有圓潤飽滿的打磨痕跡,這段時間它已經成為我去測試前端器材的「尺子」,可貴的是這把尺子是一款忠實、卻不死板,聽歌的曲風適應性也非常之廣。
  • 輪迴復興中的動圈——Acoustune HS1650林氏評測
    讓我們來數一下最近在「回歸運動」裡出過些風頭的型號的耳塞都有哪些:拜亞的榭蘭圖和AK的T8IE這對雙生子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銷量和口碑、森海亦是一直沒有涉足動鐵及圈鐵,堅定不移的以IE800、IE80系列領銜,堅守動圈陣地;鐵三角近期推出的CK2000Ti及CM2000Ti無疑都是動圈序列內的產品,萬元級有FW10000、FAudio Major、DITA 71等產品鎮場子
  • 有它還要啥女朋友 拉赫曼尼STELLA耳塞評測
    回答各種各樣,並且多數給出的原因是「太累」、「不追就沒有被拒」、「不想費半天勁還沒結果」等等,簡而言之就是「怕麻煩」。這個態度倒是很佛系,不過是被逼無奈呢?還是現在女孩們確實太難追了?圈鐵混合型耳塞雖說推出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但真正能將動圈和動鐵這二者的特性完美融合的產品依然是鳳毛麟角,其中的難點一是整體聲音的平衡度,二是動圈和動鐵的圓融度。STELLA就是一款能將這兩個問題解決得較好的產品。拉赫曼尼STELLA首先說平衡度。
  • 頻頻點讚、好評如潮的威澤HE01雙腔體動圈耳機到底如何?
    且聽我慢慢道來……經過了解,威澤其實早就在做耳機,而且是在國外積累了一定口碑後回到國內推出了這條HE01,說起來也蠻諷刺,很多不錯的新品牌都要出國轉一圈,獲得認可後才在國內被人認可,不得不說國內發燒友或多或少還是受非聲因素影響較多,比如大牌的一定就好聽之類的想法,我倒是覺得可以給創新多點機會。
  • HIFIMAN RE800:音質與顏值並重,真正的好耳塞
    RE800這幅耳塞的尺寸相當小,相比現在動輒6單元、8單元的耳塞來說,可謂是非常袖珍。RE800的阻抗60歐,靈敏度105dB,從數據上來看,RE400並不太容易推動,但是事實上,RE800在一些音樂手機上,例如VIVO、魅族,也可以表現得像模像樣,在蘋果IP6S下稍微有些單薄。在測試時,為了避嫌沒有使用HiFiMAN自家的大推力播放器,而改用了飛傲最新的旗艦型號X7 MK2,從我們搭配使用的半個月時間來說,再次證明RE800是一款並不難推動,而且不會出惡聲的耳塞。
  • 素質黨福音 飛朵 ASTEROID 小行星耳塞評測
    最近,HiFi圈誕生了一位備受矚目的新品:飛朵 ASTEROID 小行星耳塞(以下簡稱「小行星」),相信不少朋友已經聽到過它的大名了。小行星耳塞採用了定製的壓電陶瓷單元+石墨烯動圈單元的混合架構設計。
  • 動圈+動鐵雙喇叭,南卡T2深度體驗,給你耳朵帶來新體驗
    耳機內部贈送了三雙大小不同的耳塞,分別是大、中、小三雙耳塞,耳塞、耳機、耳機盒採用的都是純白色的設計,帶來一種非常賞心悅目的感覺。耳機是支持Type—C接口的充電,耳機線也是純白的設計,這一點很難得,在內部搭配上面南卡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
  • 小場面性價比利器 UM三動圈新品3DT耳機評測
    相比於同行多還在保持傳統設計理念時,UM這次竟然把超前的三動圈耳機下放到2000元價位段。對於這波操作,可以說是吊足了燒友們的胃口。       UM 3DT耳機使用穩定木面板製成,因為每塊木頭都不盡相同,因此每個UM 3DT的外觀都不太一樣。
  • 先聽後買:先鋒雙動圈耳機到貨開賣
    接店內通知,先鋒CLV20雙動圈耳塞已經正式到貨開賣,由於先鋒CLV20雙動圈耳塞有均衡版和低頻版兩個版本,售價分別對應699元和499元,經過本人木耳評判過後認為低頻版並不能全部彰顯先鋒品牌在音頻方面的造詣與積澱,所以本文指的CLV20全部是699元的均衡版,相對比兩個版本的燒友也可以直接來財智,我等你!說到先鋒品牌,相信更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DJ或者汽車音響。
  • 選購耳塞學問多 什麼耳塞隔音效果最好
    我們可以看見大多數便攜設計的耳機都比較小巧便於收納,並且在線材的設計上也不會太長,總之一切都需要為了便攜性考慮。而另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耳機的隔音效果。外出時我們可能遇到各種不同的環境,而這些環境中並不會像家中那麼安靜,大都是比較嘈雜的,所以想要在外出享受好的音樂,耳機的隔音效果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 動圈動鐵雙單元,南卡T2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採用動圈設計的耳機款式往往音域更廣,而採用動鐵設計的耳機款式往往聲音更加細膩。兩者之間各有優點缺點。針對這兩者的優點缺點互補設計,南卡品牌推出了這款採用了動圈和動鐵雙發聲單元的設計的南卡T2真無線藍牙耳機款式,它在音質表現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可以為我們帶有更為優美的音質表現,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 平頭耳塞的偉大復興--拜亞動力DP100評測
    過去的MP3播放器、手機標配耳塞基本都是平頭式,所以說平頭式是大部分人接觸的第一款耳塞也不為過。 但這對入門燒友或者是輕度需求用戶來說確實是不太友好,難道目前市場上沒有購買方便又物美價廉的品牌平頭塞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