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藍,1921年出生於遼寧岫巖,今年96歲高齡。八十年代初曾任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的第一任廠長。獲得最高榮譽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於藍的銀幕生涯是從1948年拍攝故事影片《白衣戰士》開始的,那是她第一次知道「開麥拉」(攝影機),也是她第一次擔任女主角。此片匯集了表演藝術家黃玲、安琪、張敬平、魯飛。
接下來的時間她接拍了兩部劇的拍攝,一部是張駿祥的《翠崗紅旗》、再一部是《龍鬚溝》。在影片《翠崗紅旗》中於藍扮演一名在低潮期等待革命勝利的紅軍家屬,為當時的革命電影注入了更多人性內容。
《翠崗紅旗》 中革命勝利,一家三口重逢
(扮演兒子的為執導《人到中年》的孫羽)
電影《龍鬚溝》中,程娘子對丈夫,是妻、似母,一往情深
再到《林家鋪子》,雖然影片命運多舛,但於藍的表演愈發成熟了,可說進入了一個最佳創作期。這些影片為人到中年的於藍贏得了很多榮譽。
《林家鋪子》的拍攝現場
於藍在《林家鋪子》中飾演張寡婦,她真摯動人的表演感染了尚不諳事的孩子
拍攝《革命家庭》的幕後故事。那是於藍生命歷程中一段永遠難忘的記憶。
《革命家庭》中新婚時的周蓮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婦
和孩子們在一起
面對敵人,臨危不懼
這是於藍與田芳唯一一次在熒幕上的合作
周恩來總理與田方、於藍等在一起
於藍因為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又在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榮獲了最佳女演員獎。更讓於藍激動、欣慰的是,周恩來總理在一次與文藝工作者同遊香山的活動中,指著於藍對記者們說:「她演了一個好媽媽!」
於藍因為在片中的出色表演
榮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在1965年上映的《烈火中永生》是水華執導,趙丹、於藍、張平等主演的劇情片。於藍扮演的江姐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光彩不僅來自她的寧死不屈,也在于于藍將女性的溫和細膩融入到人物的舉手投足之中,電影中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
《烈火中永生》與許雲峰
與小蘿蔔頭
與雙槍老太婆
與戰友在獄中繡紅旗
於藍、田方夫婦
於藍、田方夫婦
提起田方的名字,也許有人感到陌生,然而提到電影《英雄兒女》中的那個有著深邃目光的我軍政治部主任王文清,幾乎無人不曉。
田方在《英雄兒女》中
王文清(田方飾)與師長(郭振清飾)
田方,也正是把這不朽的藝術形象留在銀幕上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田方從上世紀30年代起就參加了《壯志凌雲》等十餘部影片的拍攝,被稱作「一顆新星」。抗戰爆發後,他放棄了自己的演藝明星前程,一腔熱血奔赴延安。他比於藍早到延安幾個月,表現出色,先後演出了《日出》《佃戶》《帶槍的人》《我們的指揮所》《前線》等話劇。延安文藝座談會期間,留下了一張大合影,坐在毛主席左邊的人就是田方。
延安文藝座談會後合影留念,田方坐在毛主席左邊
新中國成立後,他在擔任繁重的領導工作間隙,還參加了《風從東方來》《深山裡的菊花》《一天一夜》《革命家庭》《英雄兒女》等影片的拍攝。
田方
北京電影製片廠成立時的廠領導。右起:錢江、田方、羅靜予、關質斌、錢筱璋、程默。田方為首任廠長。
這正是1940年一個「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的日子,愛情之神也在悄悄來臨。同年11月7日,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他們在延河邊的窯洞裡舉行了簡樸、熱烈的婚禮,一對革命情侶走到了一起。
有了田壯壯、田新新之後
不幸的是1974年8月27日,田方因病去世,留給於藍苦苦的思念至今已整整40多年了。田方走了,漸漸孩子們長大了,其中的艱苦辛酸難以描述。可喜的是兒子成才孫子健壯可愛。如今田新新是造詣深邃的電影錄音專家,田壯壯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導演。有記者採訪田壯壯,請他談一談自己與父母一代的電影創作的異同時,他說:是老一輩藝術家創造了中國電影的輝煌,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電影,而年輕的一代總要往前走······
1981年,60歲的於藍受命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並成為首任廠長。兒影廠剛成立時,在北影廠的傳達室後邊,一排楊樹後建了幾間平房,形成一條小胡同,被稱為「窮街」。最初的設備都是於藍向廠家賒購的。直到80歲,於藍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休。但是,直到今天,只要有兒童電影的活動和回憶,於藍幾乎從來不落。
除了拍兒童片,於藍還創立了中國兒童電影學會,創建了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為兒童電影的研究和國際交流鋪平了道路。現任中國兒童電影學會會長的侯克明說:「她的貢獻不僅僅是在上世紀80年代創造了兒影廠的輝煌,關鍵是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拍兒童電影。」
與康克清
與著名演員們一起拍攝於94年深圳
於藍與田壯壯
點擊下面閱讀原文訪問荒友家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