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6這個星期天,你和美國數百萬的孩子一樣,坐在電視機前觀看CBS電視臺的《星球大戰:新希望》的首映。
當屏幕上出現楚巴卡的時候,你爸問道:「這是個大腳怪?」
「不是,」你應付道。
你之前跟他講過楚巴卡。他也看過這部電影。就事論事,他此前在《探尋》和《無敵金剛》裡看過大腳怪的真正樣子,所以應該更清楚才對。
你爸邊走出屋子邊說道:「看起來就像只大腳怪。」
對此你只能嘆氣。
那已經是36年前的事兒了。現如今,這個系列又上映了8部影片,你回憶起了父親的困惑,不禁感到疑惑:楚巴卡和大腳怪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
當然,「大腳怪」是北美野人的另一個稱呼,指的是北美民間傳說中一類渾身是毛直立行走的猿人。這類生物在各種北美土著部落的信仰中根深蒂固,也是全世界民間傳說類似比喻的一部分:野人,一種既不完全是人類也不完全是野獸的生物,生活在世界上荒涼、原始和神聖的區域。在現代,大腳怪也象徵著著對未知的渴望以及對環境擔憂的具象化。它也是偽科學調查和未經證實目擊事件痴迷的常客。
伍基人(楚巴卡的種族),至少在星戰宇宙中,是和地球毫無干係的。還記得吧?星戰發生在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根據1978年的《星戰假日特別版》及後續的處理,我們可以得知,伍基人出生於叢林行星卡希克(Kashyyyk)。雖然許多觀眾都誤認為伍基人是個原始的種族,但其實他們擁有著豐富的文化,並且對先進的宇宙飛行技術的天資聰慧。他們參與了複製人戰爭中最後的關鍵戰鬥之一,在隨後的銀河內戰中,楚巴卡也成為了傑出的起義軍英雄。
思考1977年星戰中的伍基人是否在某種方面受到大腳怪概念的啟發也是完全合理的,因為在那時,大腳怪肯定已經在流行文化中佔得一席之地了。我們來看看證據是否能對得上。
至於對伍基人起源的詳解剖析,沒什麼能勝過Michael Heilemannn針對這一話題在Kitbashed網站上發表的文章。作者指出,《星戰》的創作者喬治·盧卡斯頻繁的提到自己養的狗Indiana是個靈感來源。的確,楚巴卡有時會被描述為「一條直立行走的狗」或者「一條允許配槍的狗」。
當然,盧卡斯也找來了其他的創作者來實現星戰宇宙的創作,其中就包括為1972年阿肯色大腳怪電影《沼澤地傳奇》及1982年續作創作過藝術海報的插畫師Ralph McQuarrie。Heilemann寫道,在設計楚巴卡的時候,盧卡斯讓McQuarrie創造一個類似於「渾身長毛的狐猴和一個巨大類人猿的形象」。
如果你回顧這些早期角色概念圖,狐猴的特性是不可否認的。雖然這一形象沒能登上最初《星戰》三部曲的大熒幕,不過卻影響到了拉桑人的設計,該種族在2014年的動畫劇《星球大戰:義軍崛起》中首次亮相。
後來,盧卡斯帶著一張激發靈感的圖片找到McQuarrie,這是John Schoenherr為1975年7月刊的《類比》雜誌上喬治·R·R·馬丁短篇小說創作的插畫「jaenshi」。沒錯,未來《權力的遊戲》的作者也是楚巴卡歷史的一小部分。正如Heilemann解釋的那樣,McQuarrie輕微調整了這副插畫,並融合進原有的楚巴卡角色設計裡去。雖然這一形象和熒幕上的伍基人還有區別,但是設計理念都在其中。
Heilemann詳盡的談到了設計過程和其中的一些矛盾處,但他認為,這些變化最終實現了一個「柔化」的視覺效果,反映出了劇本經歷多次修改重寫,楚巴卡從一個叢林野人進化成了漢·索羅的走私搭檔的這一變化。
所有這些都表明,楚巴卡和大腳怪之間沒有任何直接聯繫,但是上世紀70年代的大腳怪狂熱毫無疑問是流行文化大亂燉的一部分,其中也燉出了這些各有不同的想法。二者都被描繪為停留在人類與野獸之間的某種生物,具象化了我們渴求的自然寧靜和我們天性中與生俱來的野蠻暴力。楚巴卡是個大暖男,但是我們也知道,你要是下德賈裡克棋時贏了他,他或許會卸了你的胳膊。同樣的,遭遇大腳怪的故事從自然景觀劇集到野外遇險的聚集都有。
但是,你爸顯然是錯了。楚巴卡不是大腳怪。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