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落基山
美國的每個州都有州歌,有的州還有不止一首。科羅拉多州就有兩首州歌,一首是《鴿子花生長的地方》(見《科羅拉多藍鴿子花——科羅拉多州的州花》),確定於1915年,說起來已經有100多年了。另一首州歌為美國鄉村音樂歌手約翰·丹佛(John Denver)和麥克·泰勒(Mike Taylor)作詞的《高高的落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歌詞見文末],於2007年被確定為第二首州歌。約翰·丹佛是美國鄉村音樂的巨星,活躍於1970和1980年代。對於西方以及美國音樂的影響而言,有人說上世紀四十年代是弗蘭克·西納特拉(Frank Sinatra)的年代,五十年代是「貓王」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六十年代是甲殼蟲樂隊的,而七十年代,則是約翰·丹佛的,可見約翰·丹佛在美國音樂史上的地位。
▲丹佛在1975年的美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與約翰·丹佛共度良宵》的現場專題演唱會。他登臺演唱,沒有華麗的服飾,總是身著一條牛仔褲,胸前斜掛一把吉他,站在麥克風前邊彈邊唱,給人質樸親近的感覺。 圖片來源/維基: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hn_Denver作為一個樂壇巨星,膾炙人口的好歌肯定不止《高高的落基山》這一首。他演唱的名曲包括《鄉間的小路,帶我回家》(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安妮之歌》(Annie’s Song)、《我的舊吉他》(This Old Guitar)、《陽光灑在我的肩膀》(Sunshine on My Shoulders)、《卡呂普索女神號》(Calypso)、《蒙大拿的荒野天空》(Wild Montana Sky)、《上海的微風》(Shanghai Breezes)等。其中,《鄉間小路,帶我回家》是他作為歌手的成名曲。設想一下,開著車在鄉村小道上,一邊播放著這首《鄉間小路,帶我回家》,一邊看著車窗外的起伏的山野和藍天白雲,一定會有悠閒銷魂的感覺。這首歌是約翰·丹佛在西維吉尼亞州寫的,因此它也成為了西維吉尼亞州的州歌。
說起來,我與約翰·丹佛也算有一絲緣份。1987年冬天,我在美麗偏遠的雲貴高原上的貴州草海做黑頸鶴生態研究,遇到一個由國際鶴類基金會合作創始人喬治·阿其博(George Archibald)率隊的觀鳥團。那時約翰·丹佛的鼎盛時期剛過,這個美國觀鳥團的成員或多或少地受過約翰·丹佛音樂的洗禮,都是他的粉絲。約翰·丹佛的歌曲很多都是讚美大自然的,大家在觀鳥之餘一起哼唱《高高的落基山》、《鄉間小路,帶我回家》……身處美麗的草海湖畔,眼前群鳥競翔,不遠處鶴鳴九皋,真讓人觸景生情。那是改革開放初期,沒見過多少外國人,當然更沒有這樣在一塊相處過,聽著這些輕鬆悅耳的異鄉音樂,我陷入一種陌生而神秘的遐思。▲1987年作者在草海與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博等合影。 圖片來源/國際鶴類基金會資料約翰·丹佛的歌聲充滿了對山河的讚美,這都源於他對自然的愛。他於1976年創建了致力於環境教育和人道活動的風星基金會。先前提到的斯特曼女士就多次在這個組織做義工。2000-2006年,我作為國際鶴類基金會中國項目協調員,在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組織中俄環境夏令營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叫芭芭拉·湯普森(Barbara Thompson)的女士。湯普森女士是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個校區的戶外活動協調員,有著豐富的戶外知識和組織才能,利用暑假幫助組織了大量的中俄夏令營的活動。湯普森女士也是一位約翰·丹佛的粉絲和崇拜者,在國際鶴類基金會彙編的中俄夏令營活動方案集——《兩個國家、一個地球》的序言裡,她引用了一段約翰·丹佛的話:「我們有義務共同維護地球的持續健康,這也是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對這個星球所做出的承諾。這個星球不僅僅是我們的家園,也是人類與其他所有生命共有的家園。我們的未來取決於地球上一切生物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的維繫和改善,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該做的事情很多,許多重要的決策需要制訂,提倡和支持素質教育活動就是其中重要一環。」可見,人們不僅崇拜約翰·丹佛的歌聲,對其在環保方面所做的貢獻也是大加讚賞。
▲2005年夏季,芭芭拉·湯普森女士在吉林向海的中俄夏令營上為營員指導有關溼地功能的活動。 攝影/李鳳山2007年3月12日,科羅拉多州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決議,將約翰·丹佛和和麥克·泰勒於1972年創作的名曲《高高的落基山》確定為官方州歌之一。在眾議院表決的時候,又以50票比11票的壓倒性優勢順利通過。有的反對者聲稱這首歌曲反映了毒品使用後的興奮,特別是其中一段歌詞「朋友們圍在篝火旁,每個人情緒激昂」。而支持者則認為這首歌表達的是與朋友分享科羅拉多州高山美景的愉悅感受,與毒品沒有絲毫關係,約翰·丹佛是科羅拉多州的榮耀。從此,《高高的落基山》與100多年的州歌《鴿子花生長的地方》共享科羅拉多州州歌的殊榮。約翰·丹佛也與民謠作家史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一起成為了美國絕無僅有的有兩首作品被選為官方州歌的(合)作詞者。
▲立於科羅拉多州府丹佛市郊的紅石公園(Red Rocks Park)內的約翰·丹佛像。紅石公園裡最著名的景點當屬紅石露天劇場(Red Rocks Amphitheatre),劇場依山而建,建築風格獨特。每年5月至9月間,這裡都會舉辦夏夜音樂季,邀請世界最頂尖的爵士、搖滾、流行音樂樂隊和巨星前來演出。在星空下欣賞一場音樂會,是多麼愜意的享受。1973年,約翰·丹佛在此舉辦了音樂會。 攝影/李鳳山約翰·丹佛是著名歌手、作曲家、演員和環保人士。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對約翰·丹佛有著很高的評價:「他是保護環境的鬥士,他為保護我們的自然遺產貢獻了大量的時間,做了許多重要的事。他在蘇聯、中國、越南的旅行演出打開了民族之間相互理解之門。」鄉村音樂歷史學家鮑勃·歐曼(Bob Oermann)說:「約翰是最受矚目和歡迎的人,他在通俗音樂和鄉村音樂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其實是一個他從未到過的地方,他把過去的一切拋在身後你可以說他開始了新的生活,也可以說他找到了一把能打開每扇門的鑰匙我知道,如果不再看到山鷹的翱翔,他的生活將變得枯燥無味
高高的落基山——美國樂壇巨星約翰·丹佛、科羅拉多的州歌以及貴州草海情